书城成功励志不争,人生至境
7595100000022

第22章 平日待人多厚道,急难自有人相扶,是一种让(2)

事实上农夫是在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农夫心中,自己更不是乞丐。如果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却大大的不同。

总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明白: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的,把每件事摆放得清清楚楚,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只有淡化自己对朋友的帮助,才会让朋友倍感温暖。这样做不仅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情,而且也增加了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

4.成为一个可交之人

如果没有诚信,就无从立足,更谈不上发展。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根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说,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对他的信任。一个做事做人均无诚信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欺骗别人等于欺骗自己。如果没有诚信,就无从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同时也是最好的投资本钱,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人的价值。

小冯和朋友张明前往一家公司应聘。那家公司待遇优厚,参与应聘的人不少。面试结束后,主考官说还需要复试一次,让他们3天后再到公司复试。

3天后,他们早早地去公司。公司总经理亲自为他们安排了当天的工作——给他们每人一大捆宣传单,让他们到指定的街道各自发放。

小冯抱着传单,来到了划定的地盘,见人就发一张。有的人接过去了;有的人连理都不理;有的接过去就随手扔在地上,他只好捡起来重发。忙碌了一整天,可手上的传单还剩厚厚的一叠。

下班时间到了,小冯拖着一身疲惫回公司交差。走进公司办公室,他看见其他人都已经回来了。张明一看到他就说:“你怎么还留那么多传单在手中?”小冯一看大家手上都是空的,心里慌了。

总经理问小冯发了多少。他顿时涨红了脸,把剩下的传单拿出来,难为情地说:“我做得不好,请原谅!”在回住处的路上,张明一个劲儿地说他,骂他傻,并告诉小冯自己的传单也没发完,剩下的全都扔进了垃圾桶,其他人想必也是如此。小冯这才恍然大悟,恨自己愚钝不开窍,心想这份工作自己肯定没指望了。

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那次招聘中,小冯成了唯一被录用的人,这个结果让人感到很纳闷。

半年后,小冯因为业绩突出,升任为部门经理。在庆典晚宴上,他询问总经理当初为何选择了他。老总说:“一个人一天能发放多少传单,我们早就测试过。那天我给你们的传单,用一天时间肯定是发不完的。其他人都发完了,唯独你没有,答案就这么简单。”

诚实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而那些虚伪的人只能从一些“小聪明”中获得短暂的利益,最终会被自己的小聪明毁掉。你要明白,他人对你的信任,首先来自于你对他的诚实。

这也深刻地说明,一个人要想立身处世,尤其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诚信非常重要,这是人名誉的根本,是做人深层魅力的所在。人们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就是做人的诚信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及水准。无论何时何地,就有竞争,竞争的得与失、成与败,那就看你做人的标准了。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为世人所不齿的。

韩国现代企业集团的总经理郑周永,是世界闻名的大财阀。然而,朝鲜战争期间,正当他很快在韩国的建设行业中崭露头角、事业有了起色之时,意外的打击无情地降临到他头上。

1953年,郑周永的现代土建社承包了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承包时高出了7倍。

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

于是郑周永鼓足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这回吃了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从此树起了恪守信用、能担大事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

不久,郑周永投标承包了当时韩国的四大建设项目:朝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包了汉江大桥的第二期、第三期的工程。

光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整整承建了10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可以指导你的人生。人生就像在波涛汹涌大海里航行的一叶扁舟,舟上的乘客只有你一个人,你必须把握小船的航向,人生的航向永远都可以用诚信来把握。有了诚信,你的小船才不会被金钱、荣誉的大海吞没。”

诚实是做人之本,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品格,也是你在公司里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必备品质。诚实很重要,就和做正确的事一样重要。一个禀赋诚实美德的人,能给他人以信赖感,让人乐于接近,在赢得别人信赖的同时,又能为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带来莫大的益处。

5.不要凡事都自己来

1+1>2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并不等于个人力量的累加之和。

人类亦是如此,只要懂得和朋友或同伴合作而非单打独斗,往往就能“飞”得更高、更远,而且更快。那些失败者大都是单枪匹马闯天下的“个人英雄”,由于没有借助群体的力量,因而自己的不足与欠缺得不到互补;而许多成功者都会借助别人的才智、技术、方法等,因此取得了令人称羡的辉煌业绩。

即使个人在荒野中隐居,也仍然需要依赖自身以外的力量生存下去。人越是成为文明社会的一部分,越是需要依赖与人合作。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得到大家的帮助。能否与别人合作,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在的社会是个人际网络型社会,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对“合作精神”给予更多的重视。

一个人的能力本来就有限,而在当今这个科学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大背景下,个人的作用更是日渐减小,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成就事业所必备的所有能力。未来的竞争将是协作型的竞争,个人的力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是不堪一击的。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的合力。

香港首屈一指的皮革大王方新道,就是通过“找到了好的合作伙伴”而发迹的。当年皮革行中的一名小学徒,如今创办的西伯利亚皮革行,规模已堪称香港之首。

方新道待人随和、虚怀若谷,许多人都乐于与之相交。其中,程觉民、钱要基、岑主贵三人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合作人。

20世纪50年代,方新道在香港开了一间皮革小店,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从事一种营业范围十分狭窄的生意,其中的艰苦不难想象。而胸怀大志的方新道不想只谋温饱以遣余生,便想努力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又被手头不足的资金所困。当时正在开银行的程觉民手头颇丰,接到方新道在困难之际的求援,毅然两肋插刀、倾其所有鼎力相助。程觉民的支持使方新道局面大开、财源广进。而方新道也自然是投桃报李,聘请程觉民为董事长,给其高额的贷款利率。

有了经济上的帮助,方新道就大刀阔斧地开始了自己的经营。而在早期的生意运作上,他又主要依靠自己的盟兄弟岑主贵。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方新道皮革行的鼎盛时期,而他的每一项决策,甚至业务上的细节,都倾注了岑主贵的心血。因此,在岑主贵不幸因病去世时,方新道因痛失良友和得力助手,曾停业数日以示哀悼。

在皮革行赚了大钱后,方新道又转而兼营房地产和建筑业。而此时生意上的副手便是钱要基。20世纪60年代初,钱要基舍弃航运,离开澳门,只身来到香港。他与方新道本属于一个基督教会的弟兄,来港不久便与方新道联络甚密,且有相见恨晚之感。钱要基深谙经营之道,在他的协助之下,方新道的生意趋向多元化。方新道名下本已有贸易公司,在钱要基的策划下又大规模在房地产界寻求发展。同时,钱要基建议采取预卖楼房的政策,在香港寸土寸金的环境下,为方新道赚取了丰厚的资产。

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孤独地奋斗是很难获得巨大成功的,只有经过和同伴和谐一致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就。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当我们向成功终点冲刺时,切忌陷入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困境之中。

你有一个设想,我有一个设想,两人交换的结果就是拥有两个设想。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可能需要思考10次,而这10次思考几乎都是沿着同一思维模式进行的。如果进行集体研究,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使自己产生新的联想,也许一次就可以完成我们自己思考10次才能想出的问题。

1+1>2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并不等于个人力量的累加之和。在我们摒弃“凡事自己来”这样思想的同时,不但会成就事业,还会在通力协作的过程中让普通朋友逐渐变成好朋友,从而使我们原有的交际模式得到彻底的改变。

6.有效沟通,让管理事半功倍

沟通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大部分的管理失误都是沟通不畅或不当所致。正如社会学家分析现代社会失败的婚姻中,70%是由于缺乏沟通导致的一样。可见,有效的沟通已成为当今人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沟通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并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而是通过沟通交流信息、解决矛盾。同时,沟通不是一个点的结果,而是一个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过程。它不是一次接待或一次正经的座谈会就可以囊括的,而是包括了日常信息收集、信息交流和沟通结果落实等诸多方面。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沟通并非是偶尔为之,或是非要等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后才应急,而是日常性地主动交流与听取、分享与促进。也许我们更应改变的是一种观念,要知道,朋友之间的交往如亲情、爱情一样,都是需要经营的。而有效的沟通则是美好经营最重要的基础。

古人把五味沟通称之为“和”,把五音沟通称之为“谐”。由此可以看出,沟通不仅仅是一个口耳相传的简单动作,也是用心去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感其所受,知其所情。若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平等与礼节是首要的。在传递信息时,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情感因素,做到平等相待,善于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之上学会倾听,注重沟通的连贯性。当对方陈述或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要耐心倾听,仔细分辨,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其表述的完整。即使有不同意见,最好也不要中途打断,以保证沟通的顺畅。

可以说,越是富有情感的沟通,越能体现出它的有效性。成功的管理者往往都极其重视外向且颇为感性的沟通。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被誉为第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20世纪最伟大的CEO——艾尔弗雷德·P·斯隆,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把通用汽车建设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公司,正是得益于与顾客的有效沟通,从而让顾客和他一起把事业干出来。

无独有偶,美国社会上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麦当劳外送店的创始人雷·克洛克,也得益于他的“走动管理”。他花费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到各个分公司及其下属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

曾经,麦当劳公司一度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经考察,雷·克洛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于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

于是,雷·克洛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椅的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这给克洛克招来很多非议。但渐渐地人们就体会到了他的一番“苦心”。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麦当劳扭亏为盈。

有效的沟通往往能带给我们事半功倍的改变,但有些基本原则却并非都是我们容易掌握的,所以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在与朋友交流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对方能够领悟我们没有直接表述的意思。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有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听众和自己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对方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所以,当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好能清楚地讲明,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其次,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也就是说,我们决不能对主观命题的真假作出随意的判断。要想让某个主观命题被大家接受,用论证取代随意,往往让具有不同意见的沟通进行得更加顺畅。

再次,要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这是制约有效沟通的两个典型因素,因为它们通常都不能明确表达出某个特定的观念,而是游走于不同的观念之间。一个词语的指代物不明确,那就是模糊的。在使用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时,一定要对其作出准确的解释。其中,容易引起模糊的一个分支是双重否定。要想改变以往冗繁低效的沟通模式,就尽量不要使用双重否定。与其说“这里不是不欢迎她来”,不如直接说“这里欢迎她来”让人更容易明白。

最后,要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沟通的关键是理解,不要对着外行人说业内行话。要知道沟通最忌讳的事情之一就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在学习、掌握以上原则的同时,就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自身的一些交流习惯。如此,不仅可以避免误会,还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从此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