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争,人生至境
7595100000003

第3章 让三分风光与人,智者不争虚荣(1)

我们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了前面的道路。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开这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妨碍自己的大成功。

1.在荣誉面前稳住心神

留一步,让三分,不仅给别人留一条活路,也是拓宽人际资源的绝妙之策。

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在工作和事业上干出点名堂、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幸之事,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的功劳,你千万别独占,不要抢了大家的功劳,要将成功的喜悦分给大家。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的努力,当然应该值得高兴,而且他人也会向你祝贺,但你千万别高兴得过了头。

某公司,按照公司业绩提成的管理制度,主管会得到一笔数目不小的奖金。老板很是高兴有这样一位得力的助手,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决定在公司的例会上把她推为典型,以此激励其他员工,于是特意安排这位主管作演讲。

这位主管在她的讲话中,把自己的业绩归功于自己是如何的调配人员?是如何的有技巧?处理大订单是如何的果断和聪明,以及如何辛苦加班。她说的这些确实很对,可以说没有丝毫的夸张,她一直也都是这么做的。整场报告她就坦然地接受员工对她的祝贺和上司对她的表扬。从始至终,她没有对老板的信任表示感谢,更没有提及同级部门的合作和下属的努力。下属和同事们开玩笑要她请客庆祝一番的时候,她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得奖金,你们用得着这么起劲吗?下次我会拿更多,到时再考虑考虑……”

可是到了下个月,这位主管不仅没有拿到奖金,还因为没有完成销售任务而被扣掉了当月奖金。可悲的是,她没有注意到下属越来越懒散,老板也开始故意为难她了。

一个工作勤勤恳恳的人最终却不一定能成为受欢迎的人,是不是很不公平?聪明的人即使有才华,也会藏拙,这是一种能量的内敛,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他们明白,不能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不动声色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出色,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是小试锋芒,也只能偶露峥嵘。而独享荣誉是一个最容易让别人胸怀不满、心生恨意的不良习惯。

其实再美味的蛋糕也不能一个人吃得干干净净,应付好了周围人等,就可以缓解种种鸡毛蒜皮的争斗,给自己省下不少力气来。我们在电视中常可见那些得了各种奖项的人,在台上啰啰嗦嗦一大堆,感谢领导、感谢同仁乃至感谢为公司做清洁的大妈。这些客套话,观众也许会听得打呵欠。可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他是你身边的人,如果他提到的名字里有你呢?滋味一定大不相同了吧?与人分享荣耀,可使大家酸溜溜的心理得到些平衡,可谓是继续团结协作的润滑剂。

李旭年纪轻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领导也非常看好他。

有一次,他独立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开会的时候,大家就向他讨教经验。李旭高兴地说:“这其实是我已经酝酿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才提出的方案,常常夜里还在思考。经过仔细计划之后我才打的报告,执行的时候全力以赴,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听了这些话之后,领导周总监觉得完全没有面子,他的面子都被李旭抢了,于是就站起来说:“这个结果实际上并不如你当时给我呈现的计划那样好,原本可以做得比现在好。虽然你已经尽心尽力,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如意。”

领导的话让李旭非常吃惊,回家后,就和父亲谈起了这件事情。父亲退休前是多年的领导干部,一听完,就告诉李旭他错在哪里。原来李旭的那一番发言,抢了领导的功劳。有的功劳,让来让去,大家都有功劳;抢来抢去,大家都没有功劳。

而且,父亲还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认为在开会时,提一下领导的帮助只是客套话,实际上,没有领导的信任,你的项目就无法展开。”

果然,一次偶然的机会,开会又提到了这个项目,李旭再次发言的时候,就非常有分寸。他说:“这件事情都是在周总监的高明指导之下我才能完成,做得不好请大家指教。”

当时,周总监就站起来说:“做得很好。没什么不好,我只是偶尔做了一些指导。”

所以,有了荣耀要懂得分享。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反正礼多人不怪!另外一种是实质的分享,别人倒也不是要分你一杯羹,但是你主动地和别人分享会让人有受到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成就事实上是靠众人协力完成的,那么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实质的分享有多种方式,小的荣耀请吃糖,大的荣耀请吃饭。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分享了你的荣耀,他们就不会和你做对了。

所谓:留一步,让三分,不仅给别人留一条活路,也是拓宽人际资源的绝妙之策。今天你让了他一步,明天他会还你两步,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在社会上打开一道通往成功的方便之门。如果你不懂利益均沾原则,凡是好处都自己独吞,那么即使有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是无用的白纸!如果学点分享主义,将好处、利益分给众人,让每个人的心理得到平衡,这样大家肯定会通力合作,协助你顺利成功。

2.不要处处都表现自我

过于卖弄聪明、锋芒毕露,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肯定要碰钉子。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清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世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露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看不起眼前的任何人,大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架势,这种人常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这种人的处世哲学是高调做人,有一点本领就觉得自己有七十二般武艺,到处张扬。殊不知,这种人在人生旅途中往往遭受挫折,甚至酿成悲剧。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看不到或不明白人的“知”与“不知”的相对性,有一点聪明、有一点成绩就趾高气扬,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又怎能穷尽呢?过于卖弄聪明、锋芒毕露,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肯定要碰钉子。

唐代的顺宗在做太子时,亦豪言壮语,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在中国古代太子有能力、服人心,自然也是顺利当上皇帝的一个条件。但如果太子能过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举动,就非常危险了,往往会遭父皇的猜忌而被废黜。聪明的太子因此必须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响的名气。顺宗做太子时,曾对东宫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他的幕僚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父皇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的敏感问题,如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收买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自明?”太子听后如雷贯耳,于是立刻闭嘴黜音。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方有唐后期着名的顺宗改革。而隋炀帝的太子杨暕就没那么好的涵养了,一次父子同猎,炀帝一无所获,太子却满载而归,炀帝本来就感到太子对自己不够尊重,这一下被儿子比得抬不起头来,于是寻了个罪名把杨暕的太子名号给废了。

同为太子,顺宗审时度势终登皇帝之位,而杨暕却到处炫耀,处处表现自我,功高盖主,后被废黜,可见锋芒能否适时显露,事关一人的前途命运。

在人的本性中都有喜欢张扬的因子,因为张扬能满足人的虚荣心。这一点在聪明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有句老话叫做“枪打出头鸟”,喜欢张扬的人总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俗中,做人不能太高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掩藏自己的长处,不要总是夜郎自大,而应当谦虚,否则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短处,也容易引起别人的忌妒。要懂得“真人不露相”的做人道理。

杨芊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问杨芊对某个问题怎么看。杨芊的风头如此之劲,公司里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少有些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