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争,人生至境
7595100000004

第4章 让三分风光与人,智者不争虚荣(2)

杨芊观念前卫,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这本来只是件私事,但却有好事者到老板那里吹风,说杨芊官欲太强,为了往上爬,连孩子都不生了。这个说法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公司,杨芊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官狂”。此后,杨芊发觉,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说话也尽量“速战速决”,一道无形的墙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杨芊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功利呀,为什么大家看她都那么不屑?

在职场中锋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围人的心态,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杨芊并非是目中无人,只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调,不善于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常以自己的不足或不如人而谦逊,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

其实,真正决定员工的升迁和命运的,是他所做出的业绩。业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做了多少、做得如何,别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到处显摆自己的成绩,和同事们抢功劳,喜欢出风头,也许可以争取到短期的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实在是不明智的举动。

孔子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而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夹起“尾巴”,一味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所以,即使在个性得以张扬的现代社会,我们的聪明才智也有了发挥的天地,但是依然要适当地隐藏自己的锋芒。

3.莫被眼前的花环挡住了去路

不要让虚荣和迷失了自己,不能因小成而妨碍了自己的大成功。

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正常的,但这种尊重的前提是自己有所作为,而并非无所作为、弄虚作假,否则,即使眼下得到尊重,终有一天也会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

中国古籍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齐国有一位穷汉,娶了一妻一妾,他祖上可能发达过,现在落魄了,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来,在自己的妻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肿脸充胖子,对她们说经常有贵客宴请他,每次回来都装出酒足饭饱的模样,实则是跑到东门外的墓地里去乞讨上坟人的祭品,他就是这样“赴宴”的,回来还趾高气扬地对着妻妾发威,摆足豪门子弟的架势,生怕别人瞧不起,丝毫也不感觉惭愧、可耻,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

虚荣心过分的人,总是从某种个人动机出发,追求一种暂时的、表面的、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欺诈骗取,完全失去了从行为的社会价值来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有的人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害了自己。

其实,爱面子本是一件正常的事,起码表明人们还有自尊心和自己的人格。问题在于,人们用爱面子的心态去维护自尊的目的往往发生了偏离。从深层考虑,人们“爱面子”的行为表现通常是为了在别人的眼前炫耀,是为了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评分”提高一些而已,而这些行为表现也不一定合乎社会、他人和自身的利益。说到底,很多人的“要面子”就是要博得别人羡慕的眼光、赞赏的语言和自己那种高人一等的飘飘然的感觉而已。

有位女士叫冯艳,曾是一位拥有数处豪宅、开着凌志车出入的款姐儿,她一掷千金的豪爽大方引得众人惊羡,也为她自己赢得了“富贵侠女”的美誉。然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冯艳突然销声匿迹,她的豪宅和名车也都易主。一个千万富姐缘何突然一贫如洗呢?

冯艳与丈夫李刚结婚时,李刚还只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某化工厂的临时工。为了与李刚结婚,父母都与她断绝了关系。为此,冯艳发誓一定要挣回面子。几年之后,冯艳终于等来了艳阳天。李刚果然大发了,成了房地产老板,身价过亿。

丈夫有出息了,冯艳觉得应该挣回面子。她对丈夫说:“咱们结婚的时候,婚礼办得太寒酸了,我一直在人面前抬不起头。你要是真想给我挣回面子,就给我补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丈夫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冯艳在一家豪华大酒店补办了一场隆重气派的婚礼。那天的酒席一共摆了46桌,迎亲车队是清一色的高档豪华进口轿车,省电视台一位主持人为他们主持了婚礼。冯艳的父母终于放弃成见,满面春风地出席了女儿的婚礼。

爱慕虚荣撑起了冯艳越来越大的胃,她要求当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丈夫每盖一片楼,都要留下一套自住宅。短短四五年的时间,他们就拥有了11套住宅。每次和朋友一起聚会时,冯艳都慷慨埋单,给服务员的小费一出手就是四五百。

有一次聚会,冯艳的一位好朋友被小偷割了包,丢失了2000元现金和一部手机,沮丧得没有心思唱歌。冯艳听说后,当即打开包甩给她一杳钱说:“不就是两三千块钱吗?我补偿你的损失!”冯艳的豪爽、大方和仗义,使她在圈子里赢得了“富贵侠女”的美誉。然而,在丈夫眼里,妻子变得越来越让他不可理解,越来越让他反感。昔日纯真的冯艳,仿佛变成了童话故事中的那个不断向小金鱼索要财宝、贪得无厌、俗不可耐的渔婆。终于,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之后,冯艳好不容易挣来的面子又没了,她一下子从无限风光的顶峰跌落了下来。但她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不能让人们看她的笑话,她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丢失的面子挽回来。这样,她陆续卖掉了从前夫那里得来的6处房产和豪车来维持富姐的面子。

本来,冯艳如果不是为了面子,靠着几处房产,下辈子的生活完全不用担心。可是,就是为了保住面子,她丢了婚姻,丢了仅有的财产,甚至还执迷不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如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想要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会产生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应该在交往中学会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戴着伪装的面具来生活,一切以真实为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了前面的道路,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开这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暂时的小成就妨碍自己的大成功,这样,才能使你获得真正的荣誉。

4.收敛锋芒,韬光养晦

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实力,不可轻举妄动。

有的人心里藏不住事,一冲动便喜欢和盘托出全部真相。尤其是刚刚走入职场的年轻人,更不可以满世界地去张扬。《易经》中的“潜龙在渊”,指的就是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切不可轻举妄动。

在山区有一种鸟,捕鱼的技术十分高明。这种鸟体态十分轻盈,浑身羽毛油黑发亮,像一个小精灵。它在岸边的枝头上停下的时候,头颈的转动频率之快十分惊人,大约一秒钟就有3次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猎物出现的机会。果然,它瞄准了一处深水湾,那里鱼儿成群,正在来回游动。它得意地用嘴整理一下羽毛,而后挺直身子,子弹一样射向正对深水湾的空中,稍一停顿,又炮弹一样“嘟”地一声扎进水湾。

我们一定以为它在这一瞬间会叼起一条鱼来的,其实错了——它是直入水底后迅疾将身子收作一团,蜷缩在湾底的砂石上。起初被惊得四散而逃的鱼儿见没有什么动静后,又慢慢聚拢过来,好奇地看着那团射进水里的、在阳光下显得十分怪异的东西,有的鱼儿甚至凑过去试探地叮咬几下,希望那是一口美味。

此时的它,看似不动声色,其实正微张双眼四下观望,很快就瞄定了一条又大又肥的鱼儿。待这条大鱼游到它攻击的最佳位置时,便从湾底展开身子,箭一般射出去。那鱼儿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它叼住,蹿离水面,落在岸边的枝头上。

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使自己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更为灵活,同时效率也更高的人生成功招术。如果不分时机和场合,不看对象,时时处处锋芒毕露,只能失败,甚至会遭到厄运。

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做大事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动声色,不泄露自己的底牌,做出对大局不利的事情。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可以说的。不该说的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面对什么人都应守口如瓶,不能泄露半点。

所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成大事,就必须懂得藏锋露拙,把自己所具有的本领和才能深深地隐藏起来,伪装得如同什么也没有一样,也就是静不露机、蓄而待发。否则,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一定会遭到失败。所谓“谋出于智,成于密,败于露”就是这个道理。过于突出的表现会让你身边的人忌恨你,疏远你,注意收敛自己、自制是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