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争,人生至境
7595100000005

第5章 让三分余地与人,智者不争完胜(1)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给他人一个空间,等于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不争完胜,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1.找准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是获取成功的一件法宝。

每个人自从懂事时起,就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这是人生最复杂的问题,又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生的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决定于能不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说: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欣然同意。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急不可待地扑进大海之中,却被一个巨浪打回海滩,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让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背着它游。青蛙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它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又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以吃的虫子。青蛙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状况,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那儿才是我的乐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给自己以准确定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记住,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生存空间,河边之蛙有河边蛙的生存环境,田间之蛙有田间蛙的生存条件。忽视自己的生存价值而盲目追求,是可怕的。一个公司员工尤为如此,给自己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乔治毕业于法国一所着名的工程学院,毕业后,他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几年后,他越干越力不从心。后来,他回忆说,工程师需要一种严肃而自律的精神,但是,自己恰恰缺少这种精神。与此相反,他性格外向,富有亲和力,又特别钟爱四处活动。按部就班的工程师工作很难使他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提高不了工作的积极性,无法在这个行业实现事业的突破,所以,他很苦闷。在一次经济大萧条中,乔治被淘汰出局,成为一名失业者。这一次,他准备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进入了一家工程销售公司,负责产品销售。结果他的特长渐渐地得到了发挥,不到两年,他成为一名颇有成就的职业经理人。

自己的长处是帮助自己实现成功的最好工具。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长处了解不够,所处位置不当,他就永远别想有所建树。反之,如果找到自己的长处,就会挖掘出自己无限的潜能,便更容易取得成功。

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对于成功来说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一个人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辛苦拼搏,成效可能不会很大,甚至无功而返。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做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槛,而迈进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总是别扭地、违心地做着最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卓越的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德塞纳维尔是别人眼里一无是处的庸才,但他总觉得自己有点儿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一天,他脑子里飘起一段曲调,他便将它大致哼出来,并用录音机录了下来,请人写成乐谱,名为《阿德丽娜叙事曲》。阿德丽娜正是他的大女儿。曲子谱好后,他就在罗曼维尔市找了一个游艺场的钢琴演奏员为之录音。这个演奏员毫无名气,穷酸得很。德塞纳维尔给他取了个艺名,叫理查德·克莱德……这一弹奏在音乐界引起了轰动,唱片在全世界一下子卖了2600万张,德塞纳维尔轻而易举地发了财。他说:“我不会玩任何乐器,也不识乐谱,更不懂和声。不过我喜欢瞎哼哼,哼出些简单的大众爱听的调儿。”德塞纳维尔只作曲,不写歌,他的曲子已有数百首,并且风靡全球。20年来,德塞纳维尔靠收取巨额版税,腰缠万贯。

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是获取成功的一件法宝。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立大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名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飞黄腾达。培养一技之长,一步一步去累积自己的个人资源,才是成大事的必由之路。许多成就卓越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能充分地了解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终找准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成功人士都是这样,保持特质,最后他们得到了一片蓝天。人的兴趣、才能、素质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每个行业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要你选准位置,做出成绩,就会受人尊敬,或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劣势可以变优势,只要努力去选择,就会有收获。

2.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职场上,一些人因为能力比别人强,处处自以为是,即便在领导面前也不懂得收敛。他会说:“由于季节的原因,我决定将咱们的那批货降价促销。”如果你是领导,听了这话有什么感觉?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人在工作中的聪明才智,他们能力非凡,能独当一面,但是他们说话的口气和方式却犯了领导的大忌,他们或许能接受你的意见,但绝对不容许你替他做决定,否则会让他觉得你是自作聪明,对他不够尊重。聪明的人一定要懂得,对上司可以献策,而非决策。

张玮年轻干练、活泼开朗,工作没几年,职位“噌噌”地往上升,很快升为单位里的主力干将。几天前,新老板走马上任,上任伊始,就把张玮叫了过去:“张玮,你经验丰富,能力又强,这里有个新项目,你就多费心盯一盯吧!”

受到新老板的重用,张玮欢欣鼓舞。恰好这天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张玮一合计,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车吧,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张玮却没有直接去办理。几年的职场生涯让他懂得,遇事向老板汇报一声是绝对必要的。于是,张玮来到老板跟前。

“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张玮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所以呢,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张玮发现老板的脸不知道什么时候黑了下来。他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大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张玮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打了“回票”。

“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张玮大惑不解。

张玮凡事多向领导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错就错在没有摆正上下级的位置。注意,张玮说的是:“我决定包一辆车去!”在上司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

如果他能这样说:“老板,现在我们有3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帮我做个决定行吗?”老板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在有的企业中,职员可以参与公司和本部门的一些决策。这时就应该注意,谁做什么样的决策是有限制的。有些决策,你作为下属或一般的普通职员可以参与;而有些决策,下属还是不插言为妙。人们往往喜欢对某件事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有时却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乱的表态,不仅是不负责的表现,也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性问题的表态,应该由上司或上司受权才行。“沉默是金”这句话需要你视具体情况,见机把握。

如果你是下属,又时不时犯这样的毛病,上司就会视你为“危险角色”,对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设法来“制裁”你。这时,即使你有意同上司配合,也为时已晚了,人家可能已不愿赏识你的配合了。对此,不妨谨记经验人士的忠告: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