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争,人生至境
7595100000007

第7章 让三分利益与人,智者不争全鱼

争名夺利是人的欲望,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幸福或是利益而去争取。然而,面对利益,不可自己穷尽,要分别人三分。懂得与人分享,才是做大做强的正道。

1.与人为善,互惠互利

把便宜和实惠让与他人,你与他人的矛盾就会相应的减少。

中国古代有“和气生财”的说法,这里的“和”就是指“与人为善”。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儿也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意思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因此,做生意要让小利于别人,就算眼下吃了点儿亏,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并非会真的吃亏。

台湾企业家、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一个让利专家,他认为,助人等于助自己。台塑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高,让它的下游客户羡慕不已,建议台塑将自己的管理精华传授给客户,使客户能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项建议反馈到台塑后,王永庆欣然应允,决定开办“企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员来自众多行业,都是台塑集团公司的客户,连一些着名企业的老板也报名参加。

台塑企业本着为客户提供管理资讯服务的精神,对学员一律免费。台塑企业除提供教材外,同时免费供应午餐与晚餐。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咖啡时间”,供应各式餐点。根据台塑总管理处的成本核算,每位学员的花费约为800元台币,总支出达160万元台币。在一般人看来,花钱请别人来学自己的“绝活”,无疑是干傻事。但王永庆的理念却是与人有利,自己有利。这正是他的出类拔萃之处。

王永庆深知,台塑与下游企业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他从不利用“龙头老大”的地位为自己争利。相反,他宁可自己少赚点,也要保障下游企业的利益。有一年,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关贸壁垒的盛行,使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全球塑胶原料价格普遍上扬。按市场常规,台塑此时提价是名正言顺的。但王永庆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决定降低公司的目标利润,维持原供应价,自行消化涨价成本。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大度,他说:“如果赚一块钱就有利润,为什么要赚两块钱呢?何不把这一块钱留给客户,让他去扩大设备?如此一来客户的原料需求量将会更大,订单不就更多了?”

然而,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常常为眼前利益所迷惑,而忽视了更大的利益。这正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本质差别,也是人生成败的秘诀所在。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我们可以靠父母,出外就需要靠朋友了。尤其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人缘和朋友更为重要。如果只讲竞争,而不顾对方的利益,那么竞争必定会发展为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人际关系的和谐更将无从谈起。

试想,如果你身为老板,让自己的员工得了实惠,即使他只顾眼前的利益,也会一心追随着你。如果你的生意伙伴知道,同你做生意会比同其他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收益,就不会丢掉你这样的生意伙伴,你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大。

做人就和做事一样,不能感情用事。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既有人情味,又得利益呢?

有一个装修器材的老板,他没有文化,也没有社会背景,但生意却是出奇得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他的经营之道其实相当简单,就是他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这样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结果许多人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所以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有句口头禅说得好:“大人不计小人过。”即遇事不要与人斤斤计较,应该把方便让给他人,这样你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就会适当的减少,人际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了。

当然,在实际交往中,有时也会遇到双方意见不统一,这时我们就要跳出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谋求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对利益有争议时,双方可以坐下来诚恳地协商,必要时,双方都做出一定的妥协。这样就能互惠,还能让对方对你心存感激,以后将更愿意与你合作,而你得到的利益也将更多。

事实上,只要我们在交际中自己先退一步,给足对方面子,自己的底线上留有一定的弹性,与对方利益共享,共谋发展,那么,就一定能取得最佳效果,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这样做并不是吃亏,而是共赢,在获得自己利益的同时,还为自己留下了一笔“人情储蓄”。

2.智者不争全鱼

成功的商人善于放弃,放弃私欲而赢得真诚的合作,放弃暴利而赢得广大的市场。

佛家有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即舍弃、放弃。“得”即得到、获取。人的一生会被许多难以取舍、困惑不已的琐事纠缠不清,这时所需要的就是断然地舍弃与明智地抉择,如果坚持只取不舍,那么最终会什么也得不到。敢于放弃眼前的利益而最终赢得长远的利益、放弃局部的利益而最终赢得整体的利益,这是做事的成功原则。成功的商人善于放弃,放弃私欲而赢得与客户间真诚的合作,放弃暴利而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张果喜,江西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79年开始生产出口日本的佛龛,占据了日本大部分佛龛市场,并在加拿大、德国、韩国、泰国和中国香港等地开辟了经销处和办事处,产品共5大类、2000余种,个人资产达数亿元。

张果喜在日本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后,就与日商建立了稳固的代理关系,全部佛龛产品都由日商代理经销。不久,新情况出现了,随着张果喜生产的佛龛在日本市场的畅销,一些颇具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销售这种佛龛有利可图,为降低进货成本,一些销售商就想走捷径,绕过代理商直接从张果喜那里进货。

从眼前利益看,销售商的直接订货,减少了中间环节,厂方确实可以多得一些钱,捞到实惠。但从长远考虑,接受直接订货,就意味着将失去已花费了很大力气开辟的以往的销售渠道,甚至使以往的销售渠道背离自己,走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无疑得不偿失。

后来,日本代理商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增强了对张果喜的信任,在推销宣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向来不轻易买账的日本代理商这次果敢地打出了张果喜是“天下木雕第一家”的招牌,从而使张果喜的产品地位在日本市场越来越稳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果喜清醒地看到,生产佛龛利润丰厚,除了他的果喜集团公司,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制作的产品也有相当的渗透力,更不用说在日本本土还有成千上万的同类中小企业了。如果照以前那样,单靠原有的销售网络和一两个合资的株式会社,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只能处于劣势而被人家踩在脚底下。

权衡利弊后,张果喜决定扩大“同盟军”,把一些原先的对立派拉到自己一边。张果喜为慎重起见,还与他的智囊团成员对此细细地做了分析研究,选择了分散在日本各地有代表性的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过多方协调,于1991年成立了“日本佛龛经销协会”,专门经销果喜集团的漆器雕刻品。这种方式变消极竞争为积极合作,当年立竿见影,张果喜在日本佛龛市场的份额占到六成,取得了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这就是张果喜的连横合纵,其真谛在于周密思考,权衡利弊,摆脱眼前利益和一己之利的束缚,开阔视野,与盟友和竞争对手共同发展,最终才能稳住阵地。

不吃“全鱼”,不仅是经商之道,更是一种睿智的财富观。有个大富豪曾经说过:财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里;但如果是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人分享。不同的财富观决定不同的人生。

因此,看问题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千万不要为了眼前的“芝麻”而丢了未来的“西瓜”。

可能所有的人都懂得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道理很简单,用不着多说,问题是,你的权衡标准是否正确?你所取的“大利”真的大吗?如果你只是以“钱多钱少”为唯一标准,可能会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

大家可能知道这样一则故事:

某人到一个城镇旅行,听这里的人说起一个小孩,大家都叫他“傻子”,因为他永远选择5分钱,而不选一角钱。很多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一角,一个5分,分别放在两只手里,叫那小孩任选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分的硬币。围观的人看得哈哈大笑,非常开心。这个旅行者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孩子:

“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价值吗?”

“不是的!”孩子小声地说,“如果我选择一角钱,下次他们就不会让我玩这种游戏了!”

读到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你会发觉,那个“傻子”其实才是最聪明的人。的确,如果他选择了一角钱,这件事就变得不好玩了,也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有一角钱!但他拿5分钱,把自己装成“傻子”,越拿越多,这也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舍弃某些蝇头小利,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好感,为自己赢得友谊和影响力。

3.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先主动“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交际的一个原则。求方应牢牢记住助方给予的帮助,做到“受恩莫忘”。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交际中品德高尚的人所应遵循的准则。“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这些神话传说就是对这种报恩精神的浪漫化写照。

当然,在现代社会,感谢对方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求助于朋友时,在朋友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不管是先“投桃”还是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主动“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

纽约的金融家华特生还是银行职员时,有—次他的上司要他尽快准备好一个人的资料,而那个人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华特生就去拜访他,当他被引进总经理办公室之后,一位年轻的秘书从门口探头轻轻地告诉他经理今天没有邮票给他儿子。总经理向华特生解释说:“我在替我12岁的儿子收集邮票。”之后,华特生向总经理述说他的来意并向他请教了一些问题。但是华特生看出,从头到尾那经理都在含糊而笼统地敷衍他,摆出—副根本不想谈论这个问题的样子,因此这次会晤很快就结束了,而且毫无结果。

在回去的路上,华特生闷闷不乐地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他突然想起那经理的秘书所讲的话,什么邮票、12岁大的孩子……同时他又想到他们银行国外部也在做邮票收集的工作,那些邮票正是来自世界各地,于是华特生心计一生,顿时喜上眉梢。

第二天下午华特生又去拜访那位经理,到达之后华特生请经理秘书传话给他,告诉经理这次他还有一些邮票要给他的孩子。

这时情形完全变了,那经理很快自己跑出来,他热情地握着华特生的手,仿佛是要竞选国会议员一样,面带笑容而且容光焕发。当他欣赏完邮票的时候,口里还不断地说着:“我的乔治一定会喜欢这张的!这可是一张珍品哦!”华特生与他花了半个小时谈邮票与他儿子的事,之后他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提供华特生所需要的资料,他把所知道的全部告诉了华特生,并且害怕有所遗漏,还把他的属下叫进来询问一番,甚至给他同事打电话询问一些细节,他给了华特生许多实证、数据、报告以及文件。这一趟,华特生满载而归,他得到的,是一条“独家新闻”。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情感渗透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可以对人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情感的积极效应产生的增力作用。

柏年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涌进美国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本田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着职业律师。

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4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用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他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一念之差将资产投资股票,全部资产几乎一下子亏尽。更不巧的是,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削减,他的律师事务所顿时门庭冷落。他想不到从辉煌到倒闭几乎只在一夜之间。

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

“还记得我吗?”总裁问。他摇了摇头。

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汇票,上面夹的名片上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样一桩事情。

“10年前,”总裁开口了,“我在移民局排队办工签,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签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签,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一张名片。”

他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块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偶然的事情将会决定你的未来命运,但前提是你必须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