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争,人生至境
7595100000009

第9章 让三分脸面与人,智者不争闲气(1)

人争闲气一场空。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不逞意气之争,这既是强者操纵大事的手段,也是弱者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有效策略。

1.礼让三分,别太争强好胜

争强好胜,使对方下不来台,常常不会有好结果。

人们常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都要。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自己为了要面子,而实际上往往是丢了面子,丢了面子是小事,但是为了面子而活受罪则实在是不划算的。

张桐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机械设计师,以前在国企工作,一直担当着设计部的主管,能力出众。后来,国企改制,他想换一家单位工作,重新找一个支撑点,好好干一番事业。所以,在招聘会上投出十几份求职简历。有几家公司通知他去面试,初试过关后,轮到了复试,人事部主管征求他薪金的要求,因为拉不下面子,张桐让对方根据情况定,人家以为他能力不够,让他回去等,一等便是再无消息。张桐感到很沮丧,本来,他以为靠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定会轻松地把工作搞定,但结果却让他十分失望。后来,他找到一位常年在外企摸爬滚打的朋友诉说苦衷,对方听了他的求职过程后,便拍着他的肩膀说:“哥们儿,你把面子看得太重,人家还以为你能力不够,不敢提薪金要求,这是教训。下次宁可据理力争,也别羞于开口。要知道,在今天这个经济社会里,你必须把面子放到一边,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在这位朋友的启发下,他才知道,因自己羞于谈薪水的问题,而被招聘者看轻了。此后,他吸取了教训,在应聘时,直接向老板谈自己的薪金要求,结果,试用期一过,他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被正式录用,薪水也令人满意。

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抓机遇,而成功者要勇于丢下面子去抢夺机遇,不要慨叹命运的不公,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资格能得到某样东西,就应该丢下面子,把它紧紧地抢抓在手里,不要让它轻易流失。

显而易见,面子是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懂得给人留足面子。也就是说,给人面子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法;而伤了别人的面子,最终受伤的也只能是自己。对于明智的人来说,即使自己会做得很好,也决不逞一时之强,做使他人面子难堪的蠢事。

“服务员!你过来!你过来!”顾客高声喊着,指着面前的杯子,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员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服务员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便走出去了。

有人笑问服务员:“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他一点颜色看呢?”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我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服务员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势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和气来交朋友!”

故事中的服务员能够做到有理让三分,不仅赢得了顾客,更提升了她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给人面子实际上就是一种互助。

例如:在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错误的指责,会给自己造成被动。但你可以一方面私下耐心作些解释,另一方面用行动证明自己。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学会“给他人留面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凡是与他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试着用这么一种句式:“原来是这样啊!你说的是正确的,我经常为此而出错,不过幸好这次有你的提醒,我才不至于再犯相同的错误。依我看,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将这些用语应用到与人交往时,没有人会不为你留情面。

2.每个人都渴望受重视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默默无闻还是身世显赫,也无论他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年轻人还是年老人,每个人都有被重视、被关怀、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重视的事物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拉近与你的距离。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只要你给人光辉、给人余地,就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为他人留足了面子,别人也就不会给你难堪,甚至会放弃自身的利益来成全你。

我国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所以能在官、商两道畅行无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了解每个人都会看重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且尽力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年关将至,各处的账目和开销要了结,胡雪岩屯积在上海的生丝必须要出手了。若与丝业世家的庞二商议妥当,就可以垄断行情,加重与洋人谈判的筹码,现在只等庞二的—句话了。

与手下的人商议起来,有人认为庞二必定会答应的,让他赚钱,何乐而不为呢?胡雪岩大摇其头,他认为:与庞二这种少爷共事,有交情,他自然会答应,交情不够就难说了。第一,他跟洋人做了多年的交易,自然也有交情,有时不能不迁就,第二,在商场上,还有面子的关系,说起来庞二做丝生意,要听我胡某人的指挥。像他这样的身份,这句话怎么肯受?

事情还是那个事情,全在于怎么说了,胡雪岩当场就教了手下的“公关”刘不才一套说辞。

刘不才闻言受教,第二天专程去访庞二,一见面先拿他恭维一顿,说他做生意有魄力、手段厉害,接着便谈到胡雪岩愿意拥护他做个“头脑”的话。

“雪岩的意思是,洋人这几年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刁,看准有些户头急于脱货求现,故意杀价。一家价钱做低了,别家要想抬价不容易,所以,想请你出来登高一呼,号召同行齐心来对付洋人,大家没有不服从您的!”

轻轻一句话,便暗中转换了概念,将胡雪岩由倡导者的地位,说成随时可供庞二少爷驱策,这话不论谁听了,心里也会舒服些。合作的成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在这里,胡雪岩利用别人仍重视名声的心理,适时把对方推上前台,而自己甘心隐于幕后。精明的胡雪岩明白,名字虽然是你的,但东西是属于我的。他不计较这种表面的东西,也就得到了最实在的利益。

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不计外表的荣誉,给别人一个机会。这既是强者操纵大事的手段,也是弱者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有效策略。

谦恭退让的人,大家也必然乐于与之携手。

一次,东芝公司一位业务员无意中向董事士光敏夫说了一件事情:公司有一笔生意怎么也做不成,主要是购方单位的负责人经常外出,自己多次登门拜访都扑了空。士光敏夫听了后,沉思了一会,然后说道:“啊,请不要泄气,待我上门试试。”

这位业务员听说董事长决定“御驾亲征”,不禁吃了一惊。他一方面担心董事长不相信自己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担心董事长亲自上门推销,万一又碰不上那家单位的负责人,岂不是太丢一家大企业董事长的脸?他越想越怕,急忙劝说:“董事长,您不必亲自为这些具体小事操心,我多跑几趟,总会碰上那位负责人的。”他没有理解董事长的想法。

第二天早晨,士光敏天真的带着那位业务员亲自来到那位负责人的办公室,果然没有见到那位负责人。当然,这是士光敏夫预料之中的事。他没有因此而告辞,而是坐在那里等候。

等了很久,那位负责人回来了。当他看了士光敏夫的名片后,慌忙说:“对不起,对不起,让您久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