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赞助营销密码:中国赞助第一人张春健揭秘品牌提速内幕
7597300000037

第37章 赞助营销的天赋

张春健有从事赞助营销事业的天赋,象苍天要造就他成为中国赞助第一人,或者说他对赞助营销领域一些玄机、奥妙,有一种天生的悟性,有一种惊人的吻合与巧合……

偷瓜智慧与终端营销战术

他八岁丧父,父亲“文革”含冤早逝。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俩人,每月靠国家八块钱的救济艰难度日。他的心灵过早扭曲,饱受人间的苍桑。为了生存,他挖野菜、捡煤渣、人早熟,与比他大一岁的姐姐,扛起了生活的大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由于家庭的背景等多方便的原因,给他养成了一种放荡不羁的性格,他顽皮、淘气、聪慧,上演了一场场童年的活话剧……

他从小就不喜欢墨守成规,不喜欢那种死板板的生活,家庭的环境,让他在社会上游惯了。那时他在顽童中是“孩子王”。一次,他率众去偷西瓜,瓜农早有防备,有人把守,严阵以待。如果他从正面进攻,肯定不行。他必须要打擦边球。于是,他单独深入“敌后”,这时他就想到了“布阵”,就象当今展开的一场赞助营销的战斗。他首先摸清“敌情”,看到那个瓜农摇着浦扇,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盯住四方。他不慌不忙走到西瓜地的中间,瞄准一个大西瓜,故意蹲下来假装系鞋带,迅速将瓜滕摘断,趁瓜农没注意,就将这个大西瓜悄悄滚下旁边一条水渠,然后自己若无其事的站起身,继续往前行。走着走着,趁瓜农没注意,又蹲下接摘第二个,如此反复……瓜农还完全蒙在鼓里,几个大西瓜就通过水渠,漂流到了下游的安全地带,那里的“终端”,正有好几个小把戏在认真“接应”呢!

赞助营销也一样,也讲究终端接应。比如某企业打了广告,你的工作才只完成了前奏的一半,关键是要将消费者引到卖场的“终端”去!你宣传炮火天天轰,终端如果接应不好,货位摆得很偏僻,没有将消费者引过来,或是虽然引来了,促销公关上花的力度不够,没有将活动的元素整合到你终端里面去,最后仍会事倍功半,甚至广告宣传费用打水漂!张春健顽童时期这次利用水渠,“巧运西瓜”的布阵,说明他已经开始不自觉的悟到赞助营销的玄机,而且尝到了甜头。侦察敌情,了解对方,摸清态势,运用战术,通过一种手段与工具,将它出其不意的运出去!然后终端有人来接轨,这一仗就非常漂亮!当然,如果终端接应不力,漂了五个大西瓜过来,“接应部队”只捞上两个,其中三个就打了“水漂”,前沿“摘瓜者”就白努力了!赞助营销也一样,要通过一种手段与战术,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引起世人对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关注,但关键的落角点是在终端,终端一定要有良好的接应,虎头蛇尾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推销自己与宣传包装战略

张春健当时下放在农村,如果听天由命就永无出头之日。值得庆幸的是,他很早就有意无意的学会推销自己了!他天性就喜欢展示,他在学生时代会唱歌跳舞,身上有文艺细胞。下放到农村,常爱一个人坐在松树林拉小提琴,惊得那些路过的农民,竟放下扁担,围观着,静静享受着,久久不肯离去……十里方园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一炮就打响了!公社就将他作为人才,经常抽去搞文艺宣传,自然比苦干农活要好得多。由于他没有靠山,问题又来了。后来别人一个个通过关系跳出农村,有的当兵了,有的回城参加工作了,那他怎么办呢?机会来了。考大学。78年国家恢复高考,他头一年落榜,第二年榜上有名。大学时代,他总体成绩一般,但有两项比较突出,一个文艺一个体育。他的文体细胞活跃到了极点。他一下子就成了学校的名人!学校每届运动会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中长跑400米、800米、1500米,每届都打破师范院记录……他是校团委书记,学院成立文工团,他又担任歌唱队队长,还在“市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一举夺得“优秀青年歌手“的称号……

张春健认为,企业搞赞助,就是在间接推销自己,在变换着角度搞营销。赞助营销的策划大师们,就在从中扮演着帮助企业运作宣传包装的战略!有了这个台阶,企业得抓住机会上,不上企业品牌就永远出不来。

张春健在大学时代跑红,不一定投入社会同样吃得开。大学毕业他分在故乡一所中学任教。这时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这位姑娘是个工人,当时工人阶级很吃香。他只是个大学毕业生,是臭老九。她一听说是教书匠,连看都不来看他一眼。这对他的无形打击很大。感到自己没有地位,当老师连老婆都找不到。自己还长得挺帅气,又多才多艺。于是,他暗暗决心,应该主动突击,改变自己的命运,想法离开这所学校。不久,他任校团委书记,便借助这个点,经常将校活动往团市委汇报,主动去亲近团市委的领导。而且把一个原来后进的校团委搞得红红火火,走在全市的前列,引起了团市委领导的关注。他们发现张春健点子多,脑子活,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团市委就把他挖了过去,一干就是五年……

后来他又主动到市长那里去推销自己,经过面试笔试,争取到了当市长秘书的机会。他认为,这也恰如做项目商,你不要守株待兔等顾客上门。要善于推销,你要包装。这跟赞助营销的套路,跟推广产品的套路是一样的。为什么他现在主攻赞助营销事业做得这么娴熟,是因为过去他就有这方面的意识。任何营销的套路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换一下内容。所以,他做起来就比较顺手,只是转换一下概念。

从以上不难看出,他极善于推销自己,善于与别人沟通,善于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讲出来,不讲谁都不知道。这也就是我们企业做营销做宣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企业有卖点亮点,你不主动出击,你不宣传,不讲出来,谁都不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多企业还打老广告:好酒不怕巷子深。我产品好,自然会有人来。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一定要快,要主动突击,主动推销。等你慢慢来弄,机会早已经过去了。比你晚上来的都早已跃前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点不好,比较含蓄。不能自己讲自己,讲自己就是吹牛皮。有什么东西要别人去讲,让记者去讲。自己一讲就是大逆不道。美国竞选总统,他们都要主动的推销自己,说自己如何如何好。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关注,才能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因此,企业必须要讲自己,必须要主动的突出,主动的推销。不然,好酒也怕巷子深。

人生轨迹与赞助营销吻合

张春健的人生轨迹非常丰富,大学毕业当过中学老师,在团市委工作过五年,当过市文化馆馆长,官场上最走红的时候是市长秘书,不久又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市里当时在搞“第三梯队”,已把他作为人选。这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了市里最年轻的局级干部!紧接着九二年又下海经商,做了很多行业。开过宾馆,办过广告公司,做过学校、做过营销、做过媒体、当过报社记者,策划过不少大的活动,等等这些,都无形中为他播下了赞助营销的种子。

当然,这时尽管他已经尝过不少赞助营销的甜头,却还完全没有认识其巨大的潜在的商业价值。他曾任市文化馆馆长时,组建了一个群星艺术团,由他担任艺术团团长。他们所有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所到之处都深受观众喜爱,他们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位副市长在一次全市大会上夸赞道:作为一个由社会业余文艺精英组成的艺术团体,能演出这样的节目,而且自收自支效益不菲很不简单!春健很有经济头脑,就知道用资源和平台去赚钱……

这里面所讲的他所利用的资源与平台,其实就是赞助营销。准确的是,还属于一种比较幼嫩的赞助营销坯胎。当时他的具体做法是,宣传你的企业,带变相拉你的赞助,让你心甘情愿愿意出这笔钱。他们好些节目,都揉进了歌颂企业好人好事的内容。然后再分一定数量的戏票让企业购买,企业当然非常乐意接受,因为演出有歌颂他们的节目。自己的员工看到宣传他们的节目,也会起到一种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

他在市团委工作的那几年,要将这个“清水衙门“转活,不得不到处去找关系,与企业洽谈,联手搞一些大中型活动。将团的工作要搞得有声有色,必须要思维敏捷,四面突击。要想一些点子,怎么让企业来出点钱来赞助他们一些活动。这个酝酿、策划、企业赞助的过程,就是赞助营销的过程。企业从他们的宣传策划中,提高了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从而增加了自己产品的销路。

他过早接触到了赞助营销,而且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但他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叫赞助营销。

再后来,他自己承包过宾馆,经营过商场,也办过学校。赚了些钱,有些小名气。也有一些人来揩他的油水,向他来拉赞助。他有些是情愿的,有些是不情愿的。当然,他也没有“赞助营销”的眼光,从自己口袋里掏出的钱,他一概认为是打了水漂。心里情愿做了份人情,不情愿是有些雁过拔毛的部门,他本来就很反感,躲都来不及,他们还找上门来拉他的赞助,然而这些部门又实在得罪不起。于是,陪笑着脸给钱,给过钱心里直骂娘。他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赞助“只要与对方配合得当,在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是完全能达到销营赢利目的的!并不是凡赞助出去的钱就打了水漂,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让它增值赢利的!

他充满着活力,一生都在奋斗!传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刚卷入中国大地时,他就雄心勃勃投入进去,并在广东一家当时合法的传销公司,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八线总裁”。他给团队精英讲“市场倍增学,”讲“心态课”。他们能成功对外扩张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给对方造梦!尽管团队中的多数人都没有赚到钱,也会极兴奋的为将来的美妙明天欣喜奋斗!

中国赞助营销恰恰相反,它的起步是非常低调的。暗藏着一股巨大的潜流,手里棒着金碗饭,还战战兢兢在扪心自问:赞助能营销吗?赞助营销能赢利吗?张春健看到了传销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前景,如果不是在我国搞坏了样,被国家强令取缔外,实为一种减少中间环节,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最佳营销手段!安利走向中国,不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吗?但他这时却还没有醒悟到赞助营销,还没有看到这股潜流下的巨大价值。中国所有营销的高手,都在忙自己的事,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因素。

张春健在官场、商场、教育、传销、传媒等行业转了一大圈,他觉得不过瘾,还没有体现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说,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些年来,他也是大起大落,阳光与风雨同行。一下进入成功人士的行列,一下又在一个新的领域苦苦挣扎奋斗;一下赚了很多钱,风光潇洒,一下又跌入低谷,囊中羞涩……

不过,如今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有一个惊人的感悟:他人生轨迹,几乎步步紧扣着赞助营销。他眼下所主攻的赞助营销事业,好象是老天有意安排,早就在无形之中给他这种使命,所有这些东西都象在为他做铺垫,替他投入中国赞助营销领域铺平道路!

张春健成功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与天赋,挖掘出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朝自己弱势上努力,即使成功,也要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朝你的强势上前进,往往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我与赞助营销有缘,播下的这颗种子,浇水施肥,很快就生根开花结果了!如果我朝别的方面努力,会事倍功半,准还在苦苦奋斗中挣扎!

中国赞助第一人春健投身赞助界,开始是靠舌头打天下的。他以其惊人的口才不仅在京城生存下来了,还使他的赞助营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时,他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住在地下室,舌头胜似百万兵,口才成了他的摇钱树……他只带着2000元钱,充满自信地来到了北京,他深信首都人民一定会欢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