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凭头脑闯世界,靠舌头打天下谈何容易?尽管张春健通过“泡会”,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关系,也使自己开了眼界,头脑充了电。尽管他很自信,有足够的能量,能与讲台上那些很风光的大学教授媲美。但一个焦点的问题是,他要生存,身上只带两千块钱,没有人请他去讲课,就死猴子一个。他换上西装,刮尽胡子,从地下室钻出之后,顺手将他的公文包递给他的助手,他又变成了一位令京城人不敢小瞧的坤士。他的名片上不是印着自己是“高级讲师“吗?他“泡会“多了,心里更有底了!许多时候,他坐在主席台下,望着台上的老师,心里都在呐喊,咱们如果对换一个位置,我要讲得比你有份量得多!真是,你那个臭水平讲堂课都要报酬三千块!谁如果请我讲,一千块也干,五百块也行!唉,散发了这么多名片,怎么就没有人请他呢?他后来心里有点憋急了!舌头底下打天下,谁给他舞台呢?他曾多次主动推销自己,对方往往是不冷不热,用信任度不是很高的目光打量着他。京城的人他感到都非常有礼貌,看上去都非常好讲话,一个个朝你点头微笑。但一个个都象久经沙场,城府深如碧潭。他在“泡会“的进程中,接触过不少“经理“、“老总,”他们对他的自我推销,看上去很赏识,好象立马就要请他去讲课。往往散会就将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天,他幸参加一个大型的成功人士培训班中,暗中瞄准了一个目标,一家大企业的副总。课间休息时间总算到了!十五分钟,时间既短又漫长。他与那位副总坐在宾馆客厅的沙发上,副总先接过他一支烟,再开始研究着他的名片,他们就开始交流起来。
哦。高级讲师。主要讲什么呢?
比如,成功人的心态,团队运作管理和成功方法、团队运作的实战技巧,如何坚定团队成员的成功信念,怎样快速倍增团队的业绩等。
你讲这些课,都是非常实用的呀。
我原来在广州那边发展,业绩还不错,这次到北京来看看。
哦!……好的,我们办业务员培训班,一定请您!我与您交流,感到您的观点挺新颖,下次一定请您来讲课!张老师,我们后会有期,请等我们的电话……你们的公司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他告诉了他一个具体位置。那是一个江西老乡办的公司,外面没有挂什么招牌,写字楼还挺气派,他们刚好可以通用。顶多也就是带上几个特邀嘉宾,在那个办公室呆上不足五分钟。北京遇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要他在楼下挂上他们公司一块招牌,他认为这个主意更妙!稍稍有点遗憾的是,如果挂上了招牌,肚子八成饱就不能满足,这不符合养生之道,他感到身体比招牌更重要。
这次交谈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没有接到别人主动打来的电话。他就鼓足勇气,打下回访电话试试。有的听到他的声音挺高兴,他们进一步拉近一距离,只是压根儿的忘记了,曾许诺要请他上课一事。有的接过他的电话,他反复解释提醒半天,对方仍含含糊糊,记不起他们究竟在哪里见过面。严峻的现实,容不得他再这样无边无际的等下去了!他的助手开始犯愁起来,因为他们来京创业所带的两千元,身上只剩下十几块钱了!当时他们天天吃快餐,他就从快餐中激发了灵感,可以先做做快餐生意!地下室吃快餐的人多,他们可以将快餐送下来,抢人家一点生意……但他经过市场调查,又感到不合算,主要是成本太高,他们这点钱买不了几盒饭,弄不好亏本他们赔不起,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找谁借钱呢?眼下,他们只剩下十几块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明天的早点好解决,中餐呢?晚饭呢?关键时刻,他与助手又开始用高智商,策划着明天的肚子问题……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天晚上,电话铃突然响了!地下室完全隔离了外界的嘈音,电话铃因此响起来显得格外清脆。他拿起来电话,就兴奋的跳起来!打着手势在与对方交流,一副亿万富翁的派头。神情既亢奋,语调又透着庄重;声音既甜美,底气又显得十足。
喂,是“春健国际培训公司”吗?张老师吗?
是的。请问您是?
我是天津XX集团。我们交流过,您忘记啦?
哦。刘总,您好!老朋友了!这个时候听到您的声音真高兴!近来忙吗?您这么晚,还没有休息?
是这样,我们要举办一个培训班,都是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精英,大概有一千人左右。我们想请您去讲堂课。大概两个小时,我们给你五千块钱的报酬行吗?
这……行!
这个天文数字,其实将他吓了一大跳。幸好他受过良好的心态训练,只那么一瞬间的激动,很快就受宠不惊,沉着应战。
没想到电话是那位副总打来的,赴京将近一个月,终于接到了第一份订单!他十分珍惜这份订单,发誓这一炮一定要打响!于是,他与他的助手,紧锣密鼓开始准备。主要讲什么内容?经销商最关心的是什么?场内放什么音乐?开展哪些互动游戏节目?尤其是开场白,要一下子就能震住对方……开场白怎么讲?不能落入俗套,要给那些经销商下点“实货,”不哗众取宠,要可操作性……方方面面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他知道自己即兴能讲几个小时,但他这次必须空杯心态,要对得起这份五千块钱的订单。他与他的助手,在地下室挑灯夜战,他准备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A、如何开发市场,巧妙沟通的艺术?
B、如何管理团队,运作实战的技巧?
他花了整整三天时间,认真准备好讲稿,就开始熟悉背诵它。在地下室反复演练,他的助手是他惟一个观众。傍晚时分,他们走在颐和园那条道上,边散步边练习,这条路上行人不多,给他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舞台。他停下脚步,望着颐和园透来的暮色,有一种朦胧之美,他只有凝视它十分钟,想必就会有一首诗冒出来,但此刻打消了这种雅兴,很快反回头望一眼他的助手,不由提高一下嗓门:
下面讲讲立即行动的习惯。大家要注意,立即行动,关键是要我们形成这种好习惯!什么是立即行动?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不是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已养成了拖拉的习惯,犹豫的习惯,要他们改变过来并非易事。比如说,你想到打一个电话,或者去办一个事情,有的人在这个之前,总是想得过多,心里总有一些胆怯和心理障碍,越想就越可怕,越想就越不敢打,或者不敢去,负面消极的东西想得越多,行动就会迟缓。立即行为的习惯,就告诉人们,每当这个时候,你不要想得太多,不管它三七二十一,抓起电话就打,跋起腿就走!你到底怕什么?他总不会吃了你,你也不会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不要拖延,一定要立即行动……
他的助手点了点头,讲可以。同时提醒他,不过声调与语气,不能总处于高潮,还是要有点迂回。峰回路转,逐步推进。
你看看这样行不行?他就改变一种方式,用过一种语调,继续对着他的演练——
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在一个时期里面,一定要专注做好一件事情,不要这件事情没有做好,又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这样你每件事情都留有尾巴,一件事情都没有做成。你一件一件把它做好,你就会看到成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东一锒头西一棒子,做一件事情做到中途就放弃了,结果,他这一生当中一事无成……
如何整合资源,四两拨千斤?从现实生活中,我们运作的空间非常大!比如:我们可以挂个虚名,安个头衔。通俗的讲,就是请名人、专家、政界要人、明星等出场,给他安个什么秘书长、主任、主席、顾问之类的头衔。不要小看这些人,有没有这些人效果就不一样,你的专家阵容越大,声势平台档次就越高越大,操作就越容易。这就是互相配衬、互相借势、互相抬高,给别人一种显示阵容强大,人才名流聚萃。他才愿意来捧场凑热闹,他们的到来,既撑了你的门面,提高了活动档次,又造了声势,他脸上也有光彩!有吃有喝有住有玩有名,何乐而不为呢……
中途可以穿插一点提问解答,活跃一下场内氛围,每讲一个观点,都要有你一段亲身经历去印证……
2003年6月8日,是带有史诗性的日子,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创业,第一次登上讲台的这一天!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是个又顺又发带来好运的日子。他们恰好来京一个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他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做生意从来没有亏过,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他们来到天津,热烈的掌声在等待着他们,众人兴奋的眸子在朝闪烁!他登上讲台,精彩演说开始了!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