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
7602000000019

第19章 专注力之纪律约束法: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引导才有正路(1)

纪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把必不可少的“保护伞”。有了这把“保护伞”,孩子才能够懂得按规矩办事。不仅如此,因为规矩和纪律会迫使孩子认真、专心,所以纪律约束对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责任心催生专注力

【本节关键词】

责任意识 承担 自制力

责任心不像知识、技能和能力那样明晰可见,但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对自己有责任心的孩子,自觉水平高,专注能力强,让家长省心。有责任心的孩子表现出很多优点:自觉、自爱、自立、自强。可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必备条件,而缺乏责任心的人与成功无缘分,与幸福擦肩而过。因此,要想自己的孩子拥有良好的专注力,能够在学习、生活及将来的工作中取得骄人的成绩,那么就要从小培养他负责任的意识和习惯。

【案例】

诺诺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女生,聪明活泼、成绩优异。但是,据诺诺的任课老师们反映,如果诺诺改掉一些小缺点的话,她的成绩会更理想。原来,诺诺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不懂得承担责任,总把责任推给他人。比如,有一次,她上课迟到了,老师问她为什么迟到,她随便找了个借口说:“妈妈做早餐的时间晚了,我才会迟到的。”还有一次,诺诺放学以后只记得跟好朋友去踢足球了,忘记了做家庭作业,第二天早上交作业的时候,她告诉老师说:“我做好了,只是忘在家里,没带来。”前段时间的期中考试,诺诺的语文成绩考得很不理想。妈妈问他:“语文不是你的强项吗,怎么考成这个样子?”诺诺又找了一个借口说:“语文老师普通话讲得不太清楚,我都听不懂。”

妈妈说:“聪明的孩子从不会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他们会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默默改正。其实,考得不好没有关系,积极总结经验,争取下次考得更好就是了。”

诺诺反复考虑了妈妈的话,想想也是,老师也提醒过自己这个毛病,于是这次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反驳妈妈的说法,而是决心改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爸爸妈妈找方法】

类似诺诺这样爱找借口的孩子,或许你也遇到过,甚至你的孩子就是如此。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也有这样的推卸责任的言语。是不是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自己以严厉的责怪、打骂的态度来对待他。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请父母一定要改变对待孩子的做法和态度。否则,孩子即便再聪明再勤奋,也会因为缺乏责任心而失去很多进步的机会,失去专注从事一项事情的机会,也失去获得他人更多信任的机会。

1.让孩子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孩子对于责任心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父母多加引导,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爸爸妈妈要工作,把上级交代给的任务完成好;孩子要认真学习等,这会让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增强对责任感的认识。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

孩子的好奇心重,但随意性也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父母交代给孩子某件事情后,即使是很小的事,也要随时监督、检查并督促孩子暗示完成,并对其结果做出客观评价。

比如,孩子要养一只小狗,父母在答应孩子的要求之前,要先和他说明,养狗需要怎样去照顾,否则小狗就不会健康成长;同时让孩子承诺他能够给小狗定时喂饭,按时洗澡、遛弯等等。当然孩子在照顾小狗的过程中,难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并告诉孩子疏于照顾的后果,让孩子负起责任来。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孩子的天性来讲,他们是很希望自己做些事情的。但这种天性往往被父母提前伸出来的手给剥夺了。要想让孩子负责任,可以设定一些规则:比如叠被子由妈妈来做,疏通下水道由爸爸来做,洗澡由爸爸妈妈帮助宝宝来做,而宝宝的衣服,则需要自己整理,袜子也要自己洗。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的任务有一个明确的承担范围。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任务可以有所不同,但大体上,父母可以遵从这一原则,绝不要包办代替,不能总是替孩子承担责任。

4.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孩子做一件事,不会像大人那样考虑行为的结果,而只注重过程本身。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责任感离不开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要注意从小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的结果负责,不要给他推卸责任的机会。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本节关键词】

自我约束 价值观 技能

对任何人来讲,自我约束都是一种为了实现目标而克服本能的行为。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可以说,懂得自我约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一个拥有足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想做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做到,不想做的事情也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念头,唯有如此,在他长大后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都知道,就孩子的本性而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事从自我感受中出来来认识和接触这个世界,感受周围环境以及学习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这时候在孩子的心中,是不懂得自我约束的。因此,在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还处在不健全阶段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让他懂得自律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那么在此后的阶段中,他将很难拥有专注的良好习惯。

【案例】

王斌从小就不懂得自律,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由于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所以他一直被寄养在年迈的外婆家。外婆身体很不好,也没有好的教育理念,所以王斌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直没得到改善。

就拿他缺乏专注力来说,王斌从小就我行我素,高兴怎样就怎样,从不对自己有所约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也因为他总是吊儿郎当地而远离他。

王斌更加的自暴自弃起来,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无是处,后来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们鬼混在一起。后来因为团伙盗窃,王斌被抓到了公安局,受到了应有的刑事处罚。

【爸爸妈妈找方法】

看完王斌的案例,爸爸妈妈们或许都觉得他的犯罪行为,是由其品性太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的。

其实,从根本上说,王斌的行为和他缺乏自律意识是分不开的。如果他懂得自律,那么就会在学习上专注起来,在做事方面认真起来,这样的话,老师也就不会批评他,同学们也就不会远离他了。而王斌自己,也很可能不会因为在老师和同学这里获得的自卑感而让他自暴自弃。那样的话,王斌的人生或许会重新改写。

因此可以看出,让孩子懂得自我约束,将有利于孩子增强专注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拥有更好的做事习惯。否则,孩子就会越来越懒散,越来越无法取得好成绩,到最后可能就像王斌这样走上不归路。

所以,要想孩子能够把心思集中放在某一件事上做完、做好,那么就要让孩子懂得自我约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1.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方法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几乎完全是受冲动和欲望影响的,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直到3岁之后,才逐渐拥有较少的自律能力,了解到这一点,家长应该及时为他制定规矩,利用身边点滴小事,来培养他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2.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自我约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对价值的内化,所谓价值内化是指个体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于这种价值观并不了解,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和孩子多谈各种规则,比如游戏规则、幼儿园规定、交通法规等,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准则出发,培养他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通过这样的培养,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由社会性的他律,逐渐转化为内在的自律。

3.让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

作为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和方法,而且还要监督和帮助他予以实践,因为有时尽管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律的道理,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无法很好的约束自己,常常是事后后悔,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尽管明白了道理,但却缺少实施的技术和方法。

比如有些孩子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此时,家长除了及时提醒外,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掌握控制行为的技能,比如让容易冲动的孩子尝试深呼吸或默数数,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4.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从小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对于培养他自律的能力会有很好的帮助,每到过节或生日的时候,提醒孩子总结一下一年以来的收获和进步,有哪些成绩,哪些做得不好,新的一年又什么打算等,让孩子在反省中不断获得进步,并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与此同时,父母的榜样也十分重要,一个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懂得自我批评的父母,对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培养孩子更好地自控能力

【本节关键词】

自制力 驾驭情绪 生活细节

有一位教育学家,在针对自己的孩子教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在乎他学到多少知识,相比较而言,我更希望他能驾驭好自己的情绪。”

的确,一个孩子无论能力多模优秀,倘若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无法做到自控,那么他就很难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喜大悲、无法抵制诱惑、对困难异常恐惧……这样的孩子即使再优秀,也必然会在人生的路上磕磕绊绊。

不可否认,对于尚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传递的神经行动容易泛化,因此会常表现出自制能力比较弱,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帮助孩子学会自控。

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小,等他大了,以后就会好了。但事实上,孩子就像一个小树苗,倘若没有别人的修剪,任其发展下去必然是歪歪扭扭。

【案例】

润润学习成绩非常好,而且能歌善舞。可是,等她接触电脑后,就迷上了电脑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上的才艺也就此荒废了。

此时,爸爸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管教不得法。于是,他下决心帮她克制网瘾。爸爸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写了个小纸条放在女儿的桌子上:“亲爱的女儿,我知道你的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你不想沉迷于电脑,也想好好学习,可是你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你愿意,爸爸将尽全力帮助你。”

第二天,润润果然主动来询问爸爸提高自制力的方法,爸爸告诉润润说:“没什么特殊的方法,只要你从小事做起,比如按时起床,还是睡懒觉;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剧;是先帮妈妈打扫卫生,还是先去玩,这些都是对你的自制力的考验。只要你在小事上加强自制力的锻炼,一旦遇到大事,你就会表现出强大的自制力。”

润润想了想说:“好吧,那我试试。从明天开始我坚持6点起床,然后做半个小时的晨读,再和爸爸去跑步,爸爸,你能监督我吗?”

爸爸高兴地说:“当然可以!”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爸爸还制定了“自制五法则”:列时间表,使学习、生活有规律;控制接触对象,拒绝和拉自己去网吧的同学来往;实现承诺,承诺了就必须做到;达成目标,定下学习小目标,一步步去实现;控制忧虑,乐观地面对挫折。

半年后,润润果然戒掉了电脑游戏的瘾,成绩也很快得到了提高,又成了那个多才多艺的润润。

【爸爸妈妈找方法】

可以想象,如果润润的爸爸没有帮助孩子,那么润润此时一定彻底被网络所控制。更难能可贵的是,爸爸没有急躁地训斥孩子,而是耐心地帮助她培养自控能力。

现在有的父母知道自控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总幻想着一蹴而就,让孩子立刻来个“大变身”。其实,自控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急于求成是要不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甚至还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倘若一顿大骂或训斥,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孩子会因此出现强烈的抵抗情绪,偏要与父母对着干。

那么,父母应该做到哪些方面,会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制力呢?

1.父母要情绪稳定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孩子们看一些关于自制力的录像,比如在公共场所不乱跑乱叫、参观博物馆时不乱动东西、等爸爸来了再吃糕点等等。结果,看过录像的孩子比没看过录像的自制力要强一些。由此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是很需要榜样的力量的。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自制力的表现会影响孩子自制力的发展。倘若父母就是一个容易情绪失控的人,那么无论你如何教育孩子,那都是苍白无力的。即使孩子嘴上答应,但心里也会说:“凭什么你可以那样,却非要限制我!哼,爸爸妈妈都是骗子!”

2.利用有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在娱乐中对其教育,这是最具效果的。有一位家长,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

婷婷刚上学的时候,十分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加上从小性格就很活泼、急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比如,上课总是和同学交头接耳,抢同学的圆珠笔,和同学吵架,没下课就坐不住了,也听不进老师讲课。

为此,婷婷的妈妈和她谈了很多次,但是一点作用也没起。不过,妈妈却发现,通过游戏,婷婷反而做得很优秀。比如,妈妈和她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让她做“老师”,她就很有耐心,也很懂礼貌;学校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老师让她当“警察”,她竟然能站上20分钟以上不动弹;和她一起过家家,我让她做“妈妈”,她立马变得很细心,说话也温柔了很多。

从这以后,妈妈总是不断与婷婷做游戏,带她参加各种活动,她的自制力得到了积累,终于形成了一种习惯,能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也很少和同学吵架了。

从这位妈妈的经验看,做游戏和参加活动确实对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有很大的帮助,孩子能在自然生动的条件下发展自制力。所以,父母不妨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出发,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一步步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

3.从生活的细节培养孩子自控能力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哪怕是对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懂得“一分克制,十分力量”的道理,让她在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去慢慢克制自己,并且让她看到克制所取得的巨大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让他学着做饭,让他去打扫屋子,让他陪着爸爸修理家电……这些事情都不是可以立刻完成的,因此他自然就会耐下心来,急躁的情绪就会得到合理控制。

不管怎样,让孩子形成较强的自制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父母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小事上要求孩子,让他一步步获得提高。另外,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孩子自制力的形成可能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耐心地坐下来和孩子分析原因和对策,而不要粗暴地指责孩子。

让孩子远离骄奢之气

【本节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