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
7602000000025

第25章 专注力之游戏娱乐法:寓教于乐才会不疲劳不抗拒(2)

先把所有的玻璃弹珠放入其中的一只碗内,要求孩子用筷子迅速地把碗里的弹珠夹到另一只碗里。同时用秒表做好记录。

在认知事物中培养专注力

【本节关键词】

分门别类 机器人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便通过倾听、观看、触摸等方式来感知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稍大一些后,父母可以通过教孩子认识某些物体的名称、习性等来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观察力。

1.归类游戏

分类是孩子认知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可以准备一叠卡片,在每张卡片上画上不同的图案,可以是小猫、小狗、西红柿、苹果等等。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家长要重新“洗牌”,将卡片打乱,然后准备几个盒子,在每个盒子上面写一个类别,比如蔬菜、水果或是动物。

之后,家长就要将卡片交给孩子了,让孩子将相同类别的卡片放入同一个盒子当中。如果孩子完成的很顺利,那么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可以增加类别,也可以给孩子限定时间。

或者家长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在相同类别的卡片当中混入不同类别的卡片,不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寻找。

2.机器人游戏

孩子大都对机器人倍感好奇,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进而培养起专注力。这个游戏的目标就是要孩子来制造他心目中想象的机器人。

父母可和孩子一起准备纸盒子、硬纸板、透明胶带等物品。

首先,我们应让孩子了解机器人,这一步可通过相应的图片来完成。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问孩子:你见过机器人吗?他长什么样子呢?你最喜欢哪个机器人形象呢?

接下来,就是制作机器人了。第一步,用积塑片插机器人。第二步,用橡皮泥或胶泥捏机器人。第三步,用硬纸板做机器人:先从网上搜索一张机器人的图像,最好打印出来,然后剪贴到硬纸板上,将其剪下,在机器人脚下做一个托,使其直立,用针或曲别针固定,可成为磁铁玩具。第四步,让孩子用大纸盒挖洞,套到头上、身上、臂上、腿上,扮机器人。

为了增强孩子的成就感,父母可将孩子制作的机器人摆放在客厅中比较显眼的地方,或者贴在墙上。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棒,他的创造欲望会被激发,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制作机器人了呢!

聚精会神地享受“刺激”

【本节关键词】

难以适应 回避 摸一摸 抛接球

所谓触觉,指的是孩子身体触碰的感觉刺激。这个刺激包括外界给予的和自己发觉的。由于人体对于自身的保护程度不同,所以每个孩子对于轻、重、尖、钝、冷、热等感觉刺激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毫无疑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通过触摸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冷热等,从而对这个世界增加认知,同时还有利于孩子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与人类智慧最密切相关的两个动作是舌头和手的动作,让孩子进行触觉训练主要是让其经过手对物体的感觉来认识物体的性质。这种触觉刺激的认知必定让孩子体验到不用双眼认识物体的喜悦。

如果孩子的触觉不够灵敏,那么他对外界的刺激就会不敏感,或者表现为难以适应。这样的孩子对于新事物往往持躲避态度,对于他人的轻柔的触碰也会主动回避。如果一直得不到改善,那么这些孩子将会出现人际关系淡漠、学习积极性低下、反应迟钝、注意力难集中等现象。

因此,父母们必须密切关注孩子触觉系统的发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经常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触觉训练。

1.摸瞎子

父母可以将孩子的眼睛蒙起来,然后找出各种各样有特点的物品,然后让孩子通过接触它的形状、质感,猜出是什么东西。或者父母可以用双手引导着孩子去摸身体的某个部位,然后根据特征猜出是哪个部位。

2.一起来玩抛接球

准备一个橡胶皮球,爸爸或者妈妈和孩子对站,保持一定的抛接球的距离。一个人抛球,对面的人接球。熟练后,还可以增加难度,比如在抛接球的过程中,一边跳一边接球或者抛球,也可以一次抛和接两个球。如果还要难度再高点,还可以一边抛接一边数数。

这个游戏训练的气势是手和眼的协调性。加上数数实际上是增加了大脑的思考。

3.猜一猜是什么

让孩子背对着自己,在孩子的背后写一些笔画简单的字,然后让孩子猜猜自己写的是什么,猜出来了就反过来,家长转过去,让孩子在自己的背后写字。

4.玩绳

跳绳的玩法多多,这项运动可以锻炼孩子四肢的力量和全身的协调能力,进而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这项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很少,两根绳子即可。我有们将两条绳子拉成相距10厘米的平行线,用来做“独木桥”,让孩子在平行线中间走,如果踩到绳子,或者踩出绳外,就算掉落河中。

另一种玩法是“走钢丝”,也就是将一根绳子拉成直线,作为“钢丝”,让孩子踩着绳子前进。走不到绳子上就算掉下钢丝,按失败处理。

爱动脑筋的孩子更专注

【本节关键词】

技术含量 牛吃草 身后的脚印

孩子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当然,玩也有技术含量高低之分。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不妨和孩子玩一些思维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而且还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下面,我们就为家长们提供几个相关的题目,以供参考:

1.牛能否吃到圈外的草?

父母给孩子出题目:草地上画了一个直径十米的圆,里面有牛一头,在圆中心插一根木桩。牛被一根五米长的绳子拴着,如果不割断绳子,也不解开绳子,那么此牛能否吃到圈外的草?

这道题如果按照数学的角度这道题是不可行的。但从语文的角度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把草割了,然后给牛送去让它吃就没问题了;或者让牛脖子变长,然后它就能吃到圈外的草了。

如果孩子能回答上来,当然更好,如果回答不上来或者不正确,那么家长就要给孩子解释一下。虽然题目说牛被5米长的绳子拴着,但是没有具体说这根绳子摔在哪里,印象当中我们觉得拴在牛脖子上,大胆地设想下,如果拴在了牛的尾巴上了,那牛的身体加上绳子的长度,牛肯定能吃到圈外的草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牛的这头有绳子拴着,那绳子的那头呢?题目没有交代是否拴在了木桩上,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道题的答案就是,牛可以吃到圈外的草,因为绳子的那头没有拴在木桩上。

这道题的答案自然是:能吃到圈外的草。

2.猎人是如何开枪将狼打死的?

我们为孩子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猎人,一支枪,枪射程100米,有一只狼距离猎人200米,猎人和狼都不动,可是猎人却开枪把狼打死了?

因为一个枪射程100米,可是狼距离猎人是200米,在狼和猎人都不动的情况下,狼却被打死了。看似不太可能,却发生了。除了是猎枪有问题。

我们让孩子设想一下,在猎枪射程不变的情况下,在狼距离猎人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是不是只能是猎枪的长度的问题,才能导致猎人能开枪打死狼?也就是说,猎枪长100米。

3.口吃的人,做什么最吃亏呢?

由于病理原因,口吃的人,说话可能会不利索,一句话可能要说好久,我们可以让孩子针对这点来进行思考,解答这道题目。

既然口吃的人说话慢,一句话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所以他在讲话方面就很吃亏,那么在哪方便表现得更为突出呢?试想啊,口吃的人正在打国际长途电话,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是口吃的人一句话还没表达完,想想,真够心疼电话费啊。此时,孩子应该会知道答案了,也就是“打国际长途”。

4.身后的脚印

按理来说,一般人走路都会有脚印的,况且是在柔软的沙滩上,所以脚印肯定会有的。难道他倒立走路,所以没看见脚印,那也会看到他的手印?要不就是这位边走边把脚印给擦了,所以没有脚印的?这个答案也不太合理。这些答案似乎感觉欠缺什么。

这道题旨在让孩子思考:经过上面的分析他背后没有脚印,那他前边肯定会有脚印的。如何能做到前边有脚印呢?没错,就是倒着走路,当他倒着走路的时候,那么脚印自然不在身后,而是在他的脸前方。想必你的孩子已经知道是为什么了,也就是:倒着走。

让孩子体验数字中的无穷乐趣

【本节关键词】

卡壳 数数 反口令

有些孩子数学成绩很差,而且注意力也容易涣散。如果自己的孩子恰好的是这样的,父母难免会焦虑重重。因为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如果这一学科学不好,成绩上不去,那么孩子就难以在总分上取得理想的成绩,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一些父母可能会选择一些数学培训班,让孩子在课外“吃小灶”,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

这些做法不能说不可取,但要想让孩子真正爱上某一门学科,还需要从兴趣着手。对孩子进行数学游戏方面的训练,就是不错的方法。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但能增强对数学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其专注力,成绩的提升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数学游戏,自然与数字有关,一个数学学不好、反应能力比较慢的孩子出错的概率高,也容易卡壳,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自然也不能玩好数学游戏。因此,玩数学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建立起数字的概念,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专注的能力。

1.3、6、9

其实这就是数数游戏,我们都知道,6是3的倍数,9也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游戏就是数数的游戏,每当数到3,带有3或是3的倍数时,就不能说出来,而要拍手代替,就这样过去,在人多的时候非常适合这样的游戏。

或者选择7的倍数也可以。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游戏还有些困难,不过试着做一些这样的游戏,不仅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数小狗

这个游戏并不需要真正的小狗,而是让孩子通过大脑的思考来计算相应的数量。这对于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都有些难度,所以适合稍微大一点的孩子。

具体来说,父母们可以先说一部分,让孩子从中找到规律,然后依次接着数。比如:这一只小狗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小狗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小狗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父母可以多说几遍,尽量让孩子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依次接力数下去。这对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和培养敏锐的数学思维都是大有裨益的。

3.反口令

这个游戏说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却需要孩子注意力特别集中才行。具体来说,这个游戏就是父母说“大苹果”的时候,孩子要比划出小苹果的形状;当父母说“小苹果”的时候,孩子要比划出大苹果的形状。经常练习,会有利于孩子注意力集中,也会让孩子反应更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