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7614700000026

第26章 服务与营销——70%用于优化服务,30%用于吆喝(3)

贝索斯善于利用数据去发现和解决亚马逊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他在考核员工能否耐心倾听客户的声音时,也着重从客户方采集各种反馈数据,研究分析后发现,那些在一线客服工作的员工,善于倾听的人更容易获得融洽的客户关系,因为客户认为那些可以接受和倾听自己意见的客服人员,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认可,这样一来,客户在与客服人员的交谈中就会积极回应,最终才能把问题处理好。在亚马逊,贝索斯针对沟通这一点,提出了“空椅子”的说法,也是希望自己的员工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同客户交流沟通过程中,要耐心、谦恭,切忌摆出一种高姿态去对待自己的客户。

贝索斯最知名的营销模式是口碑营销,所谓口碑营销说白了就是从客户的口碑入手来提高亚马逊的销售量。亚马逊实质上是个名副其实的虚拟公司,能够有数百亿的营业额,和贝索斯很重视客户的口碑传播有关,而客户的口碑取决于客服的服务质量。贝索斯说过,在网络上,客服和客户之间是互相看不见对方的,客户很容易感到自己被冷落,或是客服对他们的服务不够周道,一旦有这样的心理产生,那么他所形成的传播效应就会非常可怕。而那些善于去倾听的亚马逊客服人员就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他们平易近人,对客户的要求容易接受,这都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亚马逊的口碑传播效应也就呈现了正传播的效力。曾经在亚马逊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一个中年妇女在亚马逊进行消费之后发电子邮件给贝索斯,抱怨亚马逊书店的商品包装很难开启,贝索斯接到电子邮件之后,第二天就迅速重新设计了亚马逊的包装,新包装依旧十分坚固耐磨,但开启要比旧包装简单许多。这就是善于倾听客户意见的贝索斯,也是善于倾听客户意见的亚马逊的行为,在这一点上,贝索斯从未含糊过。

要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是倾听,贝索斯的口碑营销最强调的就是这点。倾听说起来简单,要做到耐心、谦逊,亚马逊对自己的员工在倾听训练上有以下具体的要求:1.倾听他人,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贝索斯要求员工从倾听身边人的意见开始,认真的态度是倾听所必须的,若是不注视对方的眼睛则很容易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怀疑。

2.倾听不是一味的听。在他人提出自己意见的时候,贝索斯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样的相互式倾听才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对话题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的肯定。

3.交流中最忌讳的就是突然打断他人的讲话,或是迅速改变话题,这在贝索斯看来是极大的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贝索斯对员工提到,如果一定要更改话题,或是插话,一定要等客户阐述完自己的意见或是说完一个话题的空隙中再去做这样的事情。

贝索斯总说有几类人是不善于倾听的,例如心胸狭窄的人,急于求成的人,老谋深算的人,他们都是不愿意静下心来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也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意见,因此他们的看法总是迂腐且浅薄的。亚马逊的员工是不能这么盲目地自信,必须从倾听客户的声音出发,去思考亚马逊的未来。

不去争论亚马逊在走过将近20年的历程中,很多次都被外界拿来跟不同的品牌做比较,贝索斯也经常被媒体指出与其他创业者之间存在竞争。当然,不可否认亚马逊确实挑战过不少品牌,也挑战过不少传统大鳄,但是贝索斯的态度始终非常明朗,争强好胜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亚马逊的未来是发展自己,而不是去打垮他人。

就贝索斯个人而言,他不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他只专注于自己所信仰的理念,他不喜欢争执,甚至不以反驳他人为乐趣,为了赢得一时的利益。面对外界的怀疑和不信任,他总是表现得很淡然,在他看来,这种无意义的胜利是永远无法换取客户的好感的。卡耐基说过:“从争论中获胜的唯一秘诀就是让自己避免争论。”经常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亚马逊,似乎十几年来从未与谁有过大的争论,它很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总是踏踏实实地去走。好争辩不是贝索斯和亚马逊的习惯做法,贝索斯觉得总去和人进行无谓争论的人太过没有风度,争论是一种浪费口舌,毫无意义的事情,作为亚马逊的管理者,似乎坚守自己的发展原则要比去争论来得更重要,亚马逊需要的绝不是争论。

争强好胜是人天性的一部分,很多人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只不过贝索斯并没有把这种天性发挥到亚马逊的管理层面上。亚马逊的经营理念被他人所怀疑的时候,贝索斯只是坚持着自己认为十分简单的目的在经营亚马逊。其实,想想贝索斯的做法确实很让人钦佩,通常情况下,在受到众人质疑时人们总会显得很激动,并主动进行争辩。可是贝索斯并没有这么做,即便在失败的时候,他也从不怀疑自己,怀疑员工。试想如果贝索斯和他人一样也总是和他人争辩,就算是真的击败了对方,把对方辩得颜面尽失,体无完肤,那结果会是怎样?贝索斯很明白自己就是这么做了,也不能给亚马逊带来应有的发展,不过是一时争得了口舌之快,短时间内自我感觉良好,除此以外别无他意。

贝索斯不愿说自己是个多有风度的人,只不过不去争论也是为了对方考虑。亚马逊每天会迎来上百万的客户在它的平台上消费,不满和抱怨总是难免,亚马逊是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不满和抱怨的声音呢?同样的,也是不争论。贝索斯要求亚马逊的客服人员不要于客服争论,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当客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亚马逊在某项服务上做得不足,甚至有些时候并不是亚马逊本身的问题的时候,贝索斯均不允许客服人员逞一时口舌之快,必须耐心听完客服的阐述,再向对方详细说明。不让员工争论,贝索斯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考虑后所采取的策略。争论只会伤害客户的自尊和骄傲,如果客户在争论中输了,只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自卑,从而记恨亚马逊,势必影响亚马逊的口碑和信誉。这么做不但无益,还会让亚马逊失去很多老顾客。对于一个60%依靠老客户重复消费的在线零售商来说,这么做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与其说贝索斯很是有风度,不如说他总是把自己的客户装在自己的心里,争论是在让他和他自己的上帝做对。贝索斯说过一句话,无论是什么样的争论,只要一旦卷入,无论输赢,这场沟通都已经失败了,这话的的确确是他内心所想。

亚马逊最初进军中国市场时,收购了卓越网,不少人开始质疑这个从未到过中国,对中国市场不甚了解的美国人要如何经营卓越亚马逊,业界质疑声四起,几乎已经盖过了欢迎的声音。贝索斯面对此般质疑仍旧保持淡定,从卓越的网站加上亚马逊的LOGO的那天起,他就用卓越亚马逊的经营数据说话,而不是站出来与业界进行无谓的争论。

贝索斯先是在卓越网的网站首页上放上了自己和总裁王汉华致用户的联名信,其中只是告知用户卓越更名的事宜,并无其他。细心的人发现,此前的Ebay在收购易趣的时候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易趣的前面,而这一次亚马逊则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卓越后面,且贝索斯对此并无解释。很快,卓越的副总裁王汉华就称,自从亚马逊收购卓越以后,卓越的商品出售种类从原来的6类增长到20个大类,商品数量则增加了32倍,这些数字已经说明了卓越的扩张是成功的,卓有成效的。

尽管如此,业界质疑的声音仍然是此起彼伏,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统计发现,在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后的第三年2006年度第一季度,国内两大在线零售商当当网和卓越网占据了中国B2C市场全部份额的1/3,但当当网占据了其中的26.35%,卓越的份额仅为11.02%,在用户数量方面,卓越也逊色于当当,当当的用户数量遥遥领先,占到了国内B2C市场的40%左右。只不过不论什么样的质疑,贝索斯和卓越亚马逊均不作回应,他们给出的只有属于亚马逊的姿态。贝索斯仍然对卓越实现亚马逊的中国市场本土化充满了信心,和亚马逊一样,卓越亚马逊的经营理念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用户体验至上,“我们并不关心竞争对手”,贝索斯表示,对于中国市场“肯定会长期进行资源支持,包括增加投资”,这些话对于质疑来说并非争论之言论,贝索斯在对手步步紧逼的情势下,没有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意图。

争论的胜利是空虚的胜利,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成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心理安慰,贝索斯对这样的胜利不关心,他关心是他的客户是否给予亚马逊更多的信任和好感。尽管从人类的潜意识的本性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不过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但总是固执己见一定会引起争端,而这种争端是无谓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越辩越明,与其为了一些无可争辩的事实去发生口角,除了伤害彼此的关系和感情以外,绝无益处,如此毫无价值的做法,以贝索斯的标准衡量的话,是一定不会去干这种蠢事的。

争端总在所难免,对于亚马逊来说也是时有发生。亚马逊针对这些毫无意义的争端一方面是避免其发生,一旦开始了就要避免其进一步扩大,贝索斯总希望自己的员工多放一些精力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与客户良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