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千万别要结果
7615600000016

第16章 各尽所能经营结果(2)

这是他的祖国希望他做到的结果,所以对艾克瓦里来说,“跑完比赛”是他努力的方向。尽管他不是马拉松比赛里跑得最快的选手,但是他一定是一位优秀的选手。只要如此执著地追求结果,只要不放弃,他就有希望完成目标。而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就此放弃,也许回国后他就再也不会从事这项运动了。如果这样,对他来说,永远都不会有任何结果了!

成功来自对结果的执著追求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结果有很多,但是你一个也实现不了,这就相当于你没有结果,那么你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通常都会不时改变自己的结果,一个人有几个结果是很平常的事,在这些结果里,总有一个是你最想实现的,那么这个结果对你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

老汉在工厂下岗了。下岗工资就那么少,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报挣钱。几经挑选,发现35路车总站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35路车总站卖报。

车站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是同样的报纸。老汉冥思苦想,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左右两边。老汉决定,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车厢里叫卖。

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

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得特别多。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唤快报、晨报之类。而是换了种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王菲为什么要嫁李亚鹏啦、一个副检察长的堕落啦、超级女声中国移动赚了多少钱,等等。

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但老汉发现,这样的做法对男士很管用,但对女士或有钱人不怎么管用,他细细观察,发现女士与有钱人有的会带自己的杂志或书来看。

于是,他就有意识地给女士与有钱人推销杂志:给女士推荐服装美容杂志、给有钱人推销《中国企业家》、《销售与市场》之类的管理杂志。结果十分奏效,这一下利润就大多了,一本杂志的利润等于好几十份报纸呢!

老汉的这一做法,被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注意到了。他也是老汉的顾客,和老汉熟悉之后,这位老总给了他一个生意:在一些高档杂志与经济类报纸中夹送他们的售房广告,那个老板每个月给他1000元(几乎相当于他卖报的全月收入)。

有了这一经验,老汉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做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早报》,等等,因为杂志赚得比较多。另外,老汉还为一些慢慢熟悉起来的顾客提供订报服务,并买了一部手机,给经常买报的顾客送名片,承诺可以提供独特预留报纸或杂志服务。

这样做了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老汉又有不同: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

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慢慢地,很多人就只到他这儿买报纸杂志了。

老汉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在老汉的报亭里张贴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老汉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老汉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老汉又有了新的目标,老汉打算收购边上的报亭,再开几个报亭,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老汉卖报卖出这样的成绩,还真是卖出了一套经营哲学。细细思考起来,老汉的做法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深的技巧,最关键的就是老汉时时围绕“把报纸卖出去”这个结果,因为只有把报纸卖出去,才能实实在在地赚到钱。老汉的所有举措无不围绕这个结果进行。老汉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对结果的执著追求。

爱是为了一个结果

父亲给予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父爱是严肃、刚强的、博大精深的。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只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布朗·菲尔普斯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普通市民。有一阵儿,他常常接到一些陌生人的电话,把他错认为那位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

有一天,菲尔普斯到酒店里买醉回来,进了家,打开自己的手机,发现上面有几条短信。其中一个自称“鱼迷”的市民写道:“菲尔普斯先生,您能回复我的信息吗?”

如果记忆不错的话,这个叫“鱼迷”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给他发一条短信,但是,他知道,对方要找的人肯定是迈克尔·菲尔普斯,也就是那位创造了奥运奇迹的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本来懒得理这种事,不过,又觉得有些兴奋。

他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菲尔普斯有些无聊,就拿出了手机翻看,上面有不少信息没有删除,当他浏览到“鱼迷”的信息时,忍不住心动了一下,回道:“你好,感谢你对我的关注。”

信息发过去不久,对方又回来了:“天哪,您真的回复我了,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菲尔普斯回道:“是啊,不是做梦。”

信息发过去后,菲尔普斯有些发呆,他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做梦是什么?人家崇拜的是迈克尔·菲尔普斯,又不是我自己。”

对方又回复了短信说:“听说你除了游泳外,还喜欢篮球,我也喜欢篮球,咱们能上网聊聊篮球吗?”

菲尔普斯回道:“好的,请稍等,我马上登录。”

菲尔普斯打开电脑,很快就与“鱼迷”“相会”了,对方很健谈,频频地讲着自己对篮球的感受。不知不觉中,菲尔普斯眼前浮现出一个性感迷人的女郎,仿佛就是“鱼迷”的影子。

从此,菲尔普斯几乎每天都和“鱼迷”,在聊天室里相聚。为了能和“鱼迷”交流,菲尔普斯开始恶补篮球知识,他从生活费中节省下一部分钱,买了大量的篮球类图书,了解NBA球队及那些伟大的球员。两个月后,他终于敢主动地侃侃而谈了。

半年后的一天,菲尔普斯登上网,却发现“鱼迷”不在线。他望着电脑发呆,又等了一会儿,忍不住给“鱼迷”发了条短信,问她正在做什么。“鱼迷”回复,正在查找某电视台的竞聘通知。

一连三天,再没有“鱼迷”的消息。第四天一早,菲尔普斯就打开了电脑,可惜,“鱼迷”仍不在线,他有些怅然若失。一直坐到中午,突然外面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投递员,送来了一封特快的信函。菲尔普斯打开一看,原来是电视台的面试通知。菲尔普斯觉得有些奇怪,自己并没有报名,怎么会送面试通知来呢?

菲尔普斯原来是一家汽车公司的员工,但是,金融危机席卷美国不久,他就下岗了。下岗后,菲尔普斯萎靡不振,无心做事,依靠着父亲汇来的生活费度日。他看到面试通知后心中一动,没有工作,不如去试试。菲尔普斯担心自己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又恶补了几天。

参加竞聘面试的一共有十二个人,菲尔普斯排在第六。他有些忐忑不安,紧张得手心里满是汗水。

面试者一个个上前试着解说NBA比赛录像。一个多小时后,轮到了菲尔普斯。主持人问:“您叫布朗·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说:“是的。”

主持人笑道:“你的名字和迈克尔·菲尔普斯很接近啊。”

菲尔普斯联想到这几个月的“艳遇”,有些脸红,说:“是的,可我不是他,否则也不会来竞聘解说员了。”

主持人又问:“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回答说:“只有一个父亲,在阿肯色州居住。”

说到这儿,菲尔普斯叹息一声。主持人问道:“为什么一说起你的父亲就叹息起来呢?”

菲尔普斯说:“我父亲,他原来是阿肯色州电视台的体育频道解说员,他一直希望我继承他的事业,只可惜,我辜负了他老人家。”

接下来,是试解说的时间。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段录像,是迈克尔·乔丹率领公牛队在1998年夺冠的一场比赛片段。这场比赛也正是布朗·菲尔普斯的父亲老布朗退休前解说的最后一场,最近,“鱼迷”和菲尔普斯讨论过多次,因此,他耳熟能详。只是,联想到父亲和“鱼迷”,解说一开始,菲尔普斯心情有些激动。不过,他的解说,还是获得了阵阵掌声。最终,他被电视台录取了。

事后,菲尔普斯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刚打开电脑,便看到“鱼迷”祝贺他的信息。他愣愣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竞聘结果的?”

“鱼迷”说:“是我给你报的名,你面试的一切我当然知道了。”

菲尔普斯更加吃惊了,他赶紧回复信息:“这么说,你知道我不是菲尔普斯了?”

“鱼迷”回复道:“当然了,我不但知道你是假的,还对你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菲尔普斯惊呆了,忙问:“你到底是谁?”

“鱼迷”说:“等你明天正式去电视台上班时,就会看到我了。”

第二天,菲尔普斯穿着一新,向新的工作岗位走去。当他走到电视台大门口时,看到了一个生命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那就是他的父亲老布朗。老布朗面带微笑地迎上来,拥抱着儿子说:“祝贺你,我的孩子。”

菲尔普斯胸腔里一热,顿时明白了一切,原来,“鱼迷”就是他的父亲,是父亲唤醒了他那颗沉睡的心。

其实我们中也有不少人,也会处于一种沉睡的心的阶段,这个阶段可长、也可短,关键在于你自己,还有你身边的人。他们是不是也会出来拉你一把呢?还会大声呼唤你呢?把你那颗沉睡的心叫醒。抬起头来,信心满满地走向灿烂的明天呢?

明确目标,锁定结果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进,才能走上成功!

三个工人在太阳底下砌砖,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一个路人问砌砖工人甲:“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在砌砖。”路人再问工人乙:“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在赚钱。”路人再问工人丙:“您在做什么?”工人丙回答:“我在建造世界上最漂亮的宫殿。”

同样一份工作,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结果自然也不同。据说前两个人一直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生活状况也一直未曾有大的改变,他们的收入也只能维持养家糊口,而第三个工人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大师。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做每一件事,最终的目的是干什么,我们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目光短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表象,不求结果的做法都会折断我们飞翔的翅膀,葬送我们的梦想。

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做事之前都必须问问自己:为什么干这件事?怎么回事?在什么地方执行?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由谁执行?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这样会帮助自己理清自己做事的最终目的,你的思路和定位必然会清晰起来,准确起来,你的行动便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