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千万别要结果
7615600000020

第20章 坚持不懈淀积结果(1)

没有行动,只有心动,注定不会有结果;如果你依然在等待成功,不妨行动起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结果。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人生结果在于自己掌握,或许在那多读一页书,少打一次牌;多担一次责,少讨一次巧;多流一次汗,少撒一次娇;多一点梦想,少一点空想;多走一步路,少偷一次懒中,我们的人生结果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

林肯曾说:“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他的信心。”

一位法国青年开始一直很穷,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最后成为法国大富翁,不幸的是他患了绝症,他去世后,法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100万法郎,将作为睿智地揭开贫穷之谜的人的奖金。在所有的答案中,一位年仅9岁的女孩猜对了。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她说:“每次,我姐姐把她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由此看来一个人生目标高远的人,加上才华、勤奋、机遇,一定能走得最远,他所欣赏到的人生景色也一定要最壮观雄奇甚至是最险峻的。胸无大志的人,会错失一个个机遇,命运之神会遗忘他们。

记得一位德国总理小时候与母亲生活很贫困,当他看到富人们乘着劳斯莱斯高级小轿车时,对母亲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定要为你买一辆,让你享受一下。”后来他实现了他的诺言并当选德国总理,他就是施罗德。从施罗德的事我想起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项羽,他小时候也曾指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秦始皇说,我可取而代之。无论是中国的项羽,还是外国的施罗德,他们的人生目标都定得高远,所以才成就了他们的卓越功勋。

成功常常青睐那些有所准备的人,生活对有信心、野心的人是温暖的、厚爱的,对没有信心、野心的人是冷酷的、鄙弃的。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不比在失败中咀嚼痛苦更累。正如俄国一位政治家所说:“谁是生活的迟到者,生话就会惩罚谁。”人生的目标高远,经过全力打拼,哪怕没有实现,我看至少也要比目标定得太低的人实现的多。

一定要比别人多走一步

多走一步,就可以缩短一步接近成功的距离。胜利就在前方,你的任务就是坚持,就是再多走一步!我和大家说一个听来的关于李嘉诚喝咖啡的故事。

李嘉诚每次去喝咖啡,都会和服务员说,给我一杯咖啡,给我倒满了。

咖啡好之后,他接过来,喝一口,然后递回给服务员,说现在给我加上牛奶。

据说李嘉诚周边的人起初很不理解,问他多喝一口咖啡能咋样。李嘉诚说,我每次喝咖啡都比你们多喝10%,这就是我成功的道理。

确实,多喝一口咖啡,没有什么。特别是对李嘉诚来说。但是,如果把这一口咖啡放大,结果又是如何呢?

例如,李嘉诚在北京长安街上投资了400亿人民币,建造了东方广场。我相信他也是按照多喝10%咖啡的办法来做这个项目的。400亿的10%是40亿。40亿是多少钱?大家可能会说很多,但具体是多少不知道。40亿大约是一所一般性重点大学的全部资产。也就是说,李嘉诚在一个项目中,按多喝一口咖啡的做法,就省出了一所重点大学!

如果我们每一步都多走10%,我们也许成不了李嘉诚,但我们肯定会成功!

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有的是踏踏实实的努力,勤勤恳恳的付出,甚至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每天比别人多走一步”,才可以走向成功,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无论你是聪明,还是一般,你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才可以有收获。爱迪生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辛勤付出,踏实肯干,才有可能做出成绩。

成功者寻找方法

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借口,当你不再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具有高度执行力的人,总是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体现自己不凡的价值。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去为寻找借口而浪费时间。

霍布·戴尔先生在曼彻斯特一所小学“工作”——负责看门、拖地板、擦黑板、整理桌椅等,报酬是每周5英镑,他的工作平凡而又充实。

可是后来,老校长退休,新校长约翰逊上任,为加强管理,他建立了新的考勤制度,要求每个教职工早晚都要在考勤簿上签名。大字不识的霍布·戴尔不会签名,只好回家。

失业的霍布·戴尔到处求职,但是有谁需要一个不识字的人呢?多次碰壁之后,他想,也许我应该找一份不需要识字的工作。正巧,隔壁卖香肠的琼斯太太去世了,家人工作太忙,准备转让香肠店。霍布·戴尔便用自己打工攒下的积蓄,盘下了香肠店,由于他服务热情、童叟无欺,香肠店的生意越做越好。霍布·戴尔抓住时机,大做广告,广开分店。

最“疯狂”的时候,霍布·戴尔请来了电影公司,将自己的事迹拍成了电影——《一种香肠的诞生》,在英国各家电影院轮回放映,并雇用飞机在空中做广告。很快,“霍布·戴尔香肠”就誉满大不列颠,同时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位记者在采访时问他:“霍布·戴尔先生,您没有受过教育,但是您获得了成功。您设想一下,如果您会读和写,您将干什么呢?”

“或许还在那所小学校当看门人,一个星期收入5英镑。”霍布·戴尔笑着回答。

霍布·戴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生活真的很公平,它可以让人意志消沉,也可以让人百炼成钢,关键就看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命运也真的很公平,在关闭一扇命运之门时,上苍必定会为我们留一扇希望之窗。与其死守着那扇紧闭的大门怨天尤人,何不转过身来,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窗呢?另一方面,霍布·戴尔的事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存没有绝境,走出门去,外面就是一片蓝天。只是有时候,潜力和成功是被逼出来的。所以,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怨天尤人,因为等待你的,可能是一片更宽广的天地。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肯不肯“逼迫”自己。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也不见得绝对改变命运,只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创造奇迹。

心动远远不如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则一定不会成功。生活不会因为你想做什么而给你报酬,也不会因为你知道什么而给你报酬,而是因为你做了些什么才给你报酬。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始的,一个人的幸福是以心态上把握的,一个人的成功则在于行动中的实现。你爱成功,成功也爱你,但你若不行动,失败天天都在等着你。

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两个年轻人一同搭船到异国闯天下,他们下了码头后,看着海上的豪华游艇从面前缓缓而过,两人都非常羡慕。以色列人对美国人说:“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拥有这么一艘船,那该有多好。”美国人也点头表示同意。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他们都觉得肚子有些饿了,两人四处看了看,发现有一个快餐车旁围了好多人,生意似乎不错。以色列人就对美国人说:“我们不如也来做快餐的生意吧!”美国人说:“嗯!这主意似乎是不错。可是你看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好,不如再看看吧!”两人没有统一意见,于是就此各奔东西了。

握手言别后,以色列人马上选择一个不错的地点,把所有的钱投资做快餐。他不断努力,经过8年的用心经营,已经拥有了很多家快餐连锁店,积累了一大笔钱财,他为自己买了一艘游艇,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

这一天,他驾着游艇出去游玩,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从远处走了过来,那人就是当年与他一起来闯天下的美国人马克。他兴奋地问马克:“这8年你都在做些什么?”马克回答说:“8年间,我每时每刻都在想:我到底该做什么呢!”

光有远大的理想是不行的,还要付诸行动,否则理想就是空想。在理想的实现上,成功者的共性是:一旦锁定目标,就马上行动起来,不断拼搏,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目标决定结果

要想做一番事业,就要看准目标和选定实现的途径。因此,归根结底,我以为,言是行的姐妹,更确切地讲,言必行。

——穆罕默德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榛。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爬。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爬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这其中只要有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会立时改变命运,吃上松榛。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人都是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古希腊彼得斯说:“需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部属于浪费。”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1995年,当马云投身互联网并到处推销他的“中国黄页”时,曾被当成骗子;当他说要在5年内使阿里巴巴打入世界互联网前十强时,被人认为是狂人;而当马云在2003年提出全年赢利1亿元、2004年提出每天赢利100万元、2005年提出每天缴税100万元时,又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这些梦想后来都被证明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而恰恰是可以触摸、也可以实现的目标。马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这些梦想一一变成了美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