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千万别要结果
7615600000023

第23章 全力以赴追逐结果(2)

摩根回答说:“先生,我不知道信封里有什么内容,不过你拿给我看看,如果我喜欢并且觉得它有价值的话,我以人格向你保证我会按照你的要求付钱的。”

那个人同意了,他把信封递给了摩根。摩根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纸条,摩根先生扫了一眼,就把它还给了那位先生,并且当即付给了他25000美元。

其实,那纸条上只写着两行字:1.每天早晨,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2.在当天执行完毕。

在亿万富翁眼里这两行字值25000美元,那么在你的眼中又价值多少呢?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做到第一件事情并不复杂,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习惯在每天醒来时想想今天要做的事情,不一样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每天都在坚持“今天把它做完”,或许从某个角度而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的原因。

坚持,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想成一事,就要一件件小事慢慢儿地做,积少成多,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有些人,做事是怕别人说失败,为不失败而坚持。有些人做事,为了成功,为了成功的目标而坚持,但是坚持的结果都是成功,因此坚持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有一天,俄罗斯的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正在大街上行走,一个年轻的农民拦住他,向他兜售苹果:“先生,请你买些苹果吧,但我要告诉你,这苹果有点酸,因为我是第一次学种果树。”年轻的农民很笨拙地说着。

克雷洛夫对这个憨厚、诚实的农民产生了好感,于是买了几个果子,然后说:“小伙子,别灰心,只要努力,以后种的果子就会慢慢地甜起来了,因为我种的第一个果子也是酸的。”

农民听了之后很高兴,问:“你也种过果树?”

克雷洛夫笑着解释说:“我的第一个果子是我写的一个剧本,可是这个剧本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剧院愿意上演。”

与克雷洛夫的写作命运相似,海明威最初寄出的几十个短篇全都被退了回来,莫泊桑直到三十岁才发表第一篇作品。

其实,我们所种的第一个果子常常是酸的,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收获甘甜的果实。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要生活还没有放弃你,你就不应该自己放弃。在人生艰难的境地中,如果看不到希望,不妨告诉自己:很快就可以胜利了,再坚持一下。就这样不断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收获成功。

刻苦学习成就人生价值

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如果你想成为有用的人,就一定要立起自己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人只有心中有了目标,才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这消息传到了苏秦的家乡,他的父母兄嫂都后悔以前对苏秦的态度不好。听说苏秦要去赵国经过洛阳,全家人特地赶到洛阳城外30里的地方,把路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了丰盛的酒宴,跪着迎接他。苏秦看到这情景,前后对比,百感交集。

这个故事虽然可笑,但他那种发奋读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读书虽身劳,犹苦卓,只要吃苦在先,以后一定有收获。要想成为有用之才,不读书怎么能行呢?如果人不学知识本领,还不如动物。刻苦学习知识本领,为社会服务,这是人生存价值的体现。

无数的失败成就辉煌的人生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最后的成功。让压力成为你冲向终点的动力。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只要坚持一下,总有一天你会成功。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得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人生是对梦想的追求,梦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梦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危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其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大臣,国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论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叫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人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会有一天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伦敦的《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意愿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坚持梦想,从每一天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在不断地努力中取得收获,在不断的收获中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