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千万别要结果
7615600000028

第28章 超越梦想拥抱结果(2)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清朝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

有人说:“有志青年往往会不得志。”我看这话有点武断。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给大家讲一个很有生动意义的故事。

有一位出生于农村的名叫门焕新的,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他的母亲对自己儿子的这一爱好并不赞成,她坚持认为儿子就应该好好读书。倒是他那位身为小学教师的舅舅对外甥的这一个爱好,给予了巨大支持。门焕新的舅舅是位书画爱好者,并且具有一定的造诣,年少的门焕新在舅舅的辅导下,书画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升进高中后,门焕新的一位很要好的同学,帮他联系到了商丘市著名书画家孙民。孙民教门焕新从白描入手,临摹古今名作,苦练基本功。从此每到课余时间或者休息日,他就会跑到田间地头,对着花草树木写生,画完之后,他还要附上一行浑厚有力的隶体字。

渐渐地,只要纳入门焕新视线的景物,尤其是农村田园风光,都被他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尽管他已经颇具专业水平,但是门焕新还是感到不满足,他想更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于是就经常逃课,到一所艺术学校去偷艺。当时,那所艺术学校开设书画班,但学费很贵,门焕新交不起这笔钱,只好出此下策。

然而,门焕新的文化学习成绩在不断地下滑,1984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他名落孙山。他很想复读来年再考,但是母亲却含泪对他说:“儿子啊,放弃复读吧,家里实在没有能力供你啊……”

就这样,这个从小就痴爱书画艺术的有志青年,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回到家里,门焕新依然痴迷书画艺术,母亲和乡亲们对他的做法都不赞同,但倔强的门焕新坚信自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1988年初,门焕新饱含激情地画了一幅农村田园风光图,他的舅舅看到之后,就鼓励他把这幅画寄给了河南农民报社,没过多久,《河南农民报》文艺版就把这幅画刊登了出来。

门焕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可是他的处女作啊!这对于门焕新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从此他就热情洋溢地,坚持不懈地描绘农村田园风光,作品屡次见于全国影响较大的报刊。

这时舅舅提醒他说:“趁着年轻,你应该出去闯荡闯荡,多长些见识对你练习书画也有帮助。”

门焕新正好自己也有外出打工的想法,因为弟弟、妹妹都在上学,家里毫无积蓄,很需要他外出打工资助,经过舅舅这一提醒,他便立即跳出了农田,辗转到开封一家化工厂当运煤工。

运煤工作十分辛苦。白天进入煤厂后,门焕新立即成了一个黑人,他要推着很重的一车煤,走很远一段路。晚上洗漱,他发现连鼻孔和咽喉里都堆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拉了一天的煤后,他浑身酸痛得没有一点儿力气,甚至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哪有心思和精力去练习书画呢?

渐渐地,门焕新迷惘起来:难道我就这样永远跟煤堆打交道吗?在煤堆里能长什么见识呢?门焕新想摆脱这种命运,就作出一个决定:白天拉煤,晚上去打听开封市书画界比较有名望的前辈,他希望前辈们能给他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不久,门焕新打听到开封市文联主席王宝贵的地址,这位书法名家建议门焕新到专业院校进修,系统学习专业知识。

门焕新何尝不想到专业院校进修啊,可他哪里有钱呢?但为了走进书画艺术“科班”,他又到一家工厂打工挣学费。半年之后,学费勉强挣够了。于是,门焕新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河南书法函授院研修班。

经过两年的专业系统的学习,门焕新的书画艺术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候,他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无奈,他又踏上了打工之路。

从此,门焕新先后在开封、安阳、郑州、常州、杭州、福州等十几个城市打工。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去拜访当地有名的书画家,虚心地向他们请教。此外门焕新还通过各种途径,到当地书画院校蹭课偷艺。就这样门焕新在辗转于各地的打工生涯中,不断地汲取着多方的知识,并且迅速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激情,截至2003年年底,门焕新的书画艺术作品多达满满的十麻袋,仅在各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就多达八百幅。望着这些沉甸甸的作品,门焕新开心地笑了,他觉得自己实现梦想的日子已越来越近……

2004年年初,门焕新从朋友那里得知,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正在招收书画艺术类老师的消息后,他就揣着一份简历,和以前发表过的作品前去面试。可想而知,迎接他的是什么,主管人事的负责人当即拒绝了他的请求。但门焕新却由此而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他以前发表过的作品,找福清市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毛遂自荐。

门焕新的胆略,让该基地负责人感到意外,更令他感到意外的还是门焕新发表过的作品。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幅幅书画作品,竟然出自一个农民工之手!当即,那位负责人就决定聘门焕新为基地书画培训班老师,但是有一个月的试用期!

第一次授课那天,门焕新虽然讲得有些生硬,普通话也不够标准,但学生们都认真地听了下来。走出教室,他满头是汗。再次登上讲台时,他显得格外轻松和从容。学生们都被他那精湛的书画技艺所吸引,门焕新也越来越喜欢讲台,每堂课他都精心准备,认真教授。

一个星期之后,负责人突然向他宣布:“你的试用期可以结束了,我们决定和你签订正式合同!”

门焕新高兴得差点儿跳了起来,因为从这一刻起,他才算真正转身,走进书画界的大门。

一天,门焕新正在讲课,一位学生突然发问:“门老师,听说你只有高中学历,而且是一位农民,真是这样吗?”

门焕新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平静地说:“是这样的。先请大家不要惊讶,我会把我的经历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