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者对这场战争始终是矛盾重重的。他们利用宋哲元、张自忠幻想保持冀察地盘、心存侥幸的思想,以五个旅团的兵力经几十个小时的战斗,四五百人的伤亡夺取了北平、天津两大城市后,日本军阀特别是关东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主张蛮干下去。但日本内阁和军部以至其天皇裕仁,都从反苏防共的战略考虑,对这场战争只是希望达到划永定河、滹沱河北和绥远一部分为缓冲区的目的,就把战争停止下来。因此,日军占领平津后,其兵力并未迅速南下,除了等待增援部队外,也含有不扩大战争的考虑。7月30日,天皇裕仁召见近卫文麿首相,问道:"平定了永定河东北地区以后,停止军事行动不很好吗?"近卫回答:"是,要尽快解决时局。"日本军部由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及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也从30日起即与海军和外务省进行磋商。8月1日,三省首相确定了"日华邦交全面调整纲要",7日又确定了"日华停战条件",然后由外、陆、海三相于总理室签字,于8日发电川越茂大使(暗号第一七二号)。
停战交涉的条件
(一)大体以接近河北省内永定河及白河右岸的各城市以东及以北地区,并察北六县为非武装地带。当上述地区划定时,即废除《塘沽停战协定》等(但现已进入河北省内的中央军必须全部撤出省外);
(二)撤销冀察政权(看情况冀东亦同),同意南京政府在该地区内直接行使职权。与此相关联,商定在华北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日华邦交全面调整纲要
一、政治方面
(一)秘密约定中国今后不再以满洲国作为问题;
(二)日华防共协定(非武装地带内的,当然照此实行);
(三)根据停战条件,撤销冀东、冀察外,日本对内蒙、绥远不予干涉;
(四)中国须严厉取缔全国的抗日、排日运动,贯彻友邦务敦睦谊令(在非武装地带内排日,应予取缔)。
二、军事方面
(一)撤销《上海停战协定》;
(二)撤销自由飞行。
三、经济方面
(一)降低特殊商品的关税率;
(二)冀东特殊贸易当然废除,并恢复在非武装地带自由取缔中国方面的走私;
(三)日本方面厉行取缔在华北不务正业的日、鲜人。
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引诱国民政府上钩,派遣了与我国政经界有深厚私人友谊的日本商人、在华纺织业理事长船津辰一郎于8月4日带着协定草案由日本来到上海,回任的川越茂大使也由大连出发,于7日到达上海。船津找到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长高宗武,妄图通过江浙财阀施加影响,达到他们的划非武装缓冲区、防苏反共、进行经济掠夺的目的。蒋介石在高昂的民气推动下,于7月29日发表抗战到底的谈话,略谓:"自卢沟桥事变发生,余在庐山谈话会曾切实宣告,此事将为我最后关头之界限,并列举解决此事之最低立场,计有四点,此中、外所共闻,绝无可以更变。当时余言不求战,只在应战。今既临此关头,岂能复视平津之事为局部问题,任听日军之宰割,或更制造傀儡组织。政府有保卫领土主权与人民之责,唯有发动整个之计划,领导全国一致奋斗,为捍卫国家而奋斗到底。"
中国共产党在此民族危亡之际,也放弃十年内战的政治纲领,于8月2日在延安发表宣言,宣布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取消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待命出动,担任抗战前线之责任。蒋介石于同日在南京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公开合法,共赴国难。接着,朱德、彭德怀于8月25日通电分别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副总指挥职,受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程潜等的祝贺。从此,我国军民在中国大地上对日本侵略军的全面战争开始了。
中国的军事力量和部队编制概况
一国民党军队编制
国民党中央军,主要是蒋介石的嫡系军队,胚胎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帮助建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为军官组建的国民革命军。其统帅机构的效率和军官、士兵的素质,不仅不同于孙中山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组建的"靖国"、"讨贼"、"建国"等军,即使与以德国、日本军队为模式组建的袁世凯、段祺瑞、曹锟等的正规北洋陆军也不可同日而语。故在大革命时期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吴佩孚、孙传芳的直军和张作霖的奉军。十年内战期间这支嫡系军队不仅打败了所有的国民党新军阀,即使以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也受到极大的损失。至抗日战争前夕,蒋介石以其装备比较精良的嫡系部队为骨干,基本上可以控制各派系和地方军阀部队,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政治局面。故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企图灭亡我国的战争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参与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终于战胜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五强之一的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党军队的统帅机构,从黄埔建军起即采用总司令军制,"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威信下降,改为军事委员会制,但不管名称如何变化,均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和委员长,兵权仍集于蒋介石一身。抗日战争前协助蒋介石统率军队的机构为:
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设军务、军衡(管人事)、交通、军政、军法等司及军需、兵工、军医等署。后将军衡司升格为铨叙厅,林蔚任厅长,归军事委员会直辖。
参谋本部:部长程潜,设一厅(作战)、二厅(情报)、三厅(总务、人事与教育)。另外,陆军大学与测绘总局也隶属参谋本部。
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设步、骑、炮、工、通讯、辎重各兵监,后又设装甲兵监,主管全国军队训练。另外,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有海军司令部,总司令陈绍宽,主管沿海和内河舰艇。
航空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谋长周志柔,主管空军训练和作战。政治训练处:处长贺衷寒,主管对嫡系部队进行反共教育,灌输法西斯思想。对杂牌军除进行反共教育外,还对其上级军官进行监视,以防反侧,对下级军官进行分化瓦解,使杂牌军中央军化。
在国民党中央军事机构中,还有个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主要为安置下台的杂牌军上将、中将、少将军官而设,不管军政具体事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军权机构曾一度改为大本营制,由蒋介石任大元帅,下设六个部。不久又改为军事委员会,仍由蒋介石任委员长,冯玉祥为副委员长,不久又取消冯的副委员长职务。委员长下设总参谋长,总长何应钦,副总长白崇禧,协助蒋介石指挥作战。委员会下设军政部,部长何应钦,除原主管业务外,因抗战后实行征兵制,增设兵役署。军令部即原来的参谋本部,部长徐永昌,办理作战指挥、军队调遣业务。军训部即原来的训练总监部,部长白崇禧。政治部由政治训练处改称,部长陈诚,副部长周恩来,设组织、政训、宣传一、二、三厅和几个直属处,抗战初期一度取消反共业务,做了些有益于抗战的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和郭沫若、田汉等均退出政治部,又恢复原贺衷寒主持的政训处业务。另外军委会还设办公厅,主任商震,设总务、军事、外事等处。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前为鹿钟麟,后为何成浚,主管对违反军律军官审判事宜。铨叙厅,厅长林蔚。调查统计局,局长贺耀组,副局长戴笠、徐恩曾,抗战开始曾积极搜集日伪情报,对汉奸进行捕杀,1939年后就将工作重心转向在国统区迫害共产党员,在敌后进行反对八路军、新四军的特务活动。
在国民党的统帅机构中还设了一个委员长侍从室。这是十年内战期间蒋介石驻跸南昌对红军作战,经常不在南京,为决定国民党党、政、军大事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副主任姚琮。抗战爆发后,扩大为三个室。第一室主任贺耀组,下属第一组管警卫,第二组管军事文书承转,第三组管总务。第二室主任陈布雷,下属第四组、第五组管政事文书承转,第六组管情报承转。第三室主任陈果夫,主管党务及人事任免事宜。第一室主任兼军委会调查统计局长,实质上由副局长戴笠负责,贺耀组不得过问。
广州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一期至五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但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这个学校即为蒋介石所有。从第六期起迁校于南京,以后并在洛阳、成都等地设立分校,招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施以军事训练,毕业后分配到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和旁系部队任下级军官。抗日战争爆发前毕业十五期,培养数以万计的军官。这些军官因受国民党的法西斯教育,对反共是积极的。但绝大多数青年军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对抗日还是坚决的,而且大多未沾染吸毒、贩毒、狎妓、纳妾等腐败作风,也少有旧军阀部队习以为常的克扣军饷、吃空额喝兵血的弊端,故以黄埔系军官组建的中央军还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蒋介石就是以这些军官为骨干,从1924年9月组建两个军校教导团起,至抗战前夕,将其嫡系中央军扩大为四十八个师。但是中国幅员广阔,交通不便,加之一些历史遗留原因,中国军队还是不统一的,除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外,还有从北伐跟随蒋和被战败改编为中央军的旁系部队达三十个师。此外,则为大量的地方军阀部队。这些私人部队有自己的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带领和独立的军需制度,而且编制也不统一,有所谓甲、乙、丙三种师之别。武器装备更是千差万别。一般来说,蒋介石中央军嫡系部队装备较好,旁系军队既得不到蒋介石从国外购买的精良武器,又无力自行筹款从国外购买武器,所以装备极劣。至于地方军阀如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云南龙云、冀察宋哲元等,都能自筹款项购买武器,装备自己的部队,故这些军队也有一定的战斗力。张学良东北军依靠东北财富,不仅从国外购买武器,而且在沈阳有巨大的兵工厂可自造武器装备自己,因而东北军的装备是比较优越的,但军官素质差,战斗力不强。
1935年蒋介石逐渐稳定了在长江流域的统治后,即依靠英美支持实行法币政策建立的经济基础,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输入大批新式武器,进行国防现代化的建设。为了加强部队的装备以备对日抗战,1936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了陆军整理处,以陈诚为主任,负责进行陆军的整顿和装备工作,预计至1938年完成六十个调整师。据桂系军人许高阳1946年所编《国防年鉴》记载,陈诚拟定的调整师编制方案,为每个步兵师辖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团,一个野炮兵团,一个工兵营,一个辎重兵营,以及卫生队、特务连等,人员一万三千八百五十四名,马三千五百零八匹。武器:步枪六千一百二十七支,轻机枪二百二十四挺,重机枪七十五挺,步兵炮二十四门,迫击炮二十四门,野炮三十六门。另据台北张其昀编著的《抗日战史》记载:抗战前国民党经过整编的调整师,其人员和武器装备为:官兵一万零九百二十三人,步骑枪三千八百余支,轻重机枪三百二十八挺,各式火炮与迫击炮四十六门,掷弹筒二百四十三具。两人著作记载的人员武器数据不一,但据熟悉国民党军队内幕的原国民党军将领说,以张著记载较为准确。至"七·七"事变爆发,陈诚只完成了五十个调整师,但因中国工业落后,所谓调整师也只充实了部分近战武器,因受外汇限制,从海外进口火炮的计划多未完成。此外,直属军政部的还有炮兵旅四个,战车约计六百辆,以及高射炮部队等。
抗日战争爆发前,属于国民政府的陆军,其编制为四十九个军,一百八十二个步兵师,四十六个独立步兵旅,九个骑兵师,六个独立骑兵旅,二十个独立骑兵团,总兵力为一百七十余万人。抗日战争开始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方军阀部队纷纷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开赴抗日战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扩大编制,至1938年初扩编为八十四个军,二百零十九个步兵师,三十五个独立步兵旅,十个骑兵师,六个独立骑兵旅,十八个炮兵团,八个炮兵营,总兵力达到二百万人。
中国的海军在抗战前共有舰艇一百艘,总计为七万吨,计巡洋舰二艘,驱逐舰三艘,炮舰二十六艘,内河炮舰十三艘,鱼雷舰及运输船八艘,陆战队约计三千八百名。全部舰艇编成四个舰队。第一舰队系沿海舰队,第二舰队系长江舰队,司令部均设在上海;第三舰队系东北海军,司令部驻威海卫;第四舰队系广东海军,司令部设在广州。各舰艇大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旧式舰船,装备落后,火力微弱,不足以与日本现代化舰队相抗衡。
中国空军以东北空军为强,"九·一八"事变后,均落入日本人之手。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后,为对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作战,始积极组建空军,截至"九·一八"事变,约计飞机百架。因战斗力弱,故淞沪、长城诸役均远飞后方避战。从1933年起,蒋介石由美国人帮助拟定建设空军三年计划,在杭州设立航空总校,于洛阳、广州、龙州设立分校,培养驾驶员和地勤人员,并从美国和意大利进口飞机,空军始初具规模。1936年夏,蒋介石搞垮陈济棠,吞并了广东飞机百余架。当年冬,蒋介石五十寿辰之际,发动全国各界献机祝寿,又得飞机百余架。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空军飞机数目计:侦察机二百五十一架,战斗机二百一十二架,轰炸机二百五十七架,全部购自外国。淞沪战争中,中国空军曾予敌以重创,但本身也牺牲惨重,至南京沦陷后即被苏联援助的空军所代替。
自1934年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准备对日作战,大规模地构筑防御阵地,截至"七·七"事变爆发,大约完成了以下国防工事:
平汉及陇海路沿线,以石家庄、保定、新乡为前进据点,洛阳、开封、徐州、海州为主要防御地带,设置了一系列坚固阵地。
长江流域,自吴淞要塞溯江而上,构筑防御工事,配备重点为汉口、岳州间及上海、南京间,着重点在上海、南京陆地正面。从乍浦经苏州至福山,设置数道特火点阵地。在上海附近和南京外围,构筑数道特火点阵地。
浙江、福建沿海,构筑连接成线的要塞,以防止日军登陆。山东半岛及胶济沿线,北起潍河口,沿渤海海岸,经烟台、威海、青岛至石臼所构筑的防御阵地。
山西及绥远、察哈尔方面,以张家口、大同、归绥、包头为第一道防线,建筑防御阵地以迟滞敌人前进;平型关、雁门关、偏关一线为第二道防线,依恒山山脉构筑坚固的永久工事。太原周围为第三道防线,在正太沿线及娘子关等地构筑阵地。
华东、华南沿海及长江、珠江沿岸的旧式要塞,依据淞沪抗战的经验,加以改建和扩建。特别重视长江沿岸要塞的改建,增设高射炮阵地,以阻止敌人溯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