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7621600000015

第15章 解决拖延症(1)

“我还有一些时间!”

亲爱的读者,在这一节课,自制力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障碍“拖延症”将搬上我们的讲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拖延现象,它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或大或小,或严重或轻微地在我们的身上存在着。目前,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却是深层问题的表现。也就是说,拖延现象已经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将之前的事情放到明天,今天什么都不做。”这是个十分普遍的心理,即便是那些以自律著称的大人物,也无法避免自己的生活中出现这种问题——偶尔开小差或扔开工作沉浸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中。

它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而不是特别重要的大事上。如果你只是盯着宏观问题,可能就会错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拖延症诊断。这些琐碎的问题,就像一粒粒微小毒素,在体内日积月累,最后将小事变成大事。一个经常拖延的人,他在某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因为自己的拖延已经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化作乌有——失去耐心的客户给他发来一封电邮,措辞强硬地解除他们的合作。

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团队的工作,这真是非常有害的症状!一个人认为自己七天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期限还有20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他突然发现时间只剩七天了,才开始工作。这种紧迫感和焦虑感交织在一块,冲击他的能量库,促发他的斗志。这让他觉得,只有在压力状态下自己才有做事情的状态。

尤其是,当他最后检查自己的工作成绩时,发现做得还不错,他内在的拖延心态会被强化。他会想:“哇,我很适合在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之后,他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地自我暗示,直到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就像绷紧的弹簧一样,在最后突然崩断。下面这五种现象中,如果你符合三条以上,那我必须“恭喜”你,你的身上已经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了。

在自己的工作清单中总选择那些最不重要的事情进行处理,越是重要的反而越拖延,越是临近时间点,就越想去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情。

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如果不是整点,就选择继续懒惰,并告诉自己:“还不到点。”事实上,这项工作已经很紧迫了。

在静下心来做事之后,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或者泡上一杯茶,总在等待“好心情”或者“最佳状态”,否则绝不动手。

不容许任何人侵占或浪费自己的时间,结果最不珍惜时间的那个人反而是自己。

在执行一项工作的过程中,一旦有什么想法或突发事件,就抛下手中工作不管不顾,转而去处理其他事情。

我们怎么详细地总结这种失控的症状呢?拖延实际上是对自身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只是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更可怕的是,还有很多拖延的人,他们并非不想按计划做完工作,而是十分享受紧急赶工的感觉,渴望体验高强度的冲刺、完成工作后突然放松的感觉。所以,他们有意识地拖延,然后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处理掉。这样,他们会在事后表扬自己的效率。

“我必须开始节食,但……今天就算了”

那么多的事情堆在眼前,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去做。明明已经焦躁不安,却还要“死撑”着待一会儿,再待一会儿……“我必须开始减肥了,这太重要了。可是,我今天不行,从明天开始,今天我想再放纵一天。”这是学员莉莉的想法,她现在体重90公斤,已经是一个大胖子了,年龄32岁了还没有找到结婚对象,男人都觉得她太胖了,但她仍然以各种借口拖延自己的减肥计划。

类似于莉莉的现象并不鲜见,在我看来,地球上每五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有这种习惯,没有任何种族可以避免,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日本人还是欧洲人,都存这种现象。在不同国家的人中间,拖延的人占的比例差不多。

而且,在研究中我还发现,拖延症并非由外界环境产生,而是属于人类的本能。人们天生就喜欢拖延,在无意识中就会为拖延提供条件,并将这种拖延的命令发送到潜意识,随时采取拖延行动,成为自己人生的常态。

你总是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

你属于典型的月光一族,信用卡长期透支,总是还不上,而且感觉钱不够花,每天都在告诉自己需要制定财政计划了,但迟迟没有行动;本来想放松一下,早点睡觉,但到了晚上十点,你又精神勃发,开始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比如莉莉。

如果你具备上述的现象,那么,这节课很适合你,你可以瞪大眼睛,看看拖延症如何摧毁你的生活,让它变得一团糟糕。当你认识到改变的必要,并从中发现有效的方法时,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有些人减肥很神速,有些人却减肥很慢。莉莉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为在我的课程中心有数千名和她一样的学员,在制定减肥计划后就立刻执行的人少之又少。难道减肥也会让人疲乏、容易患上“拖延症”吗?他们尝试过减肥,但屡减屡败。他们开始从心理上恐惧或者焦虑,采取拖延的办法来降低这种“伤害”。结果是,伤害没有减轻,焦虑感日益严重。

拖延的后果让人害怕。比如,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人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这些人的拖延症便由此而生。

后果是什么?手里的工作一拖再拖,心里又非常担心没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受到上司或客户的责备,由此而形成的工作压力让很多人不堪重负,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

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安莉对我说:“拖延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拖延,一种则是消极拖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属于后者。”在为我的课程撰写的教程中,她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将拖延状态分为两种。

她的观点是:积极拖延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及时实行;消极拖延者则属于逃避工作,不敢正视自身的能力。

另外,除了内在的焦虑和逃避控制,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者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者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如果能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在拖延课程上,我们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延类型: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不够自信。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消极拖延常常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消极拖延背后的帮凶是人们的情绪推断。

A:“我觉得自己出息不大,是一个无价值的人,所以,我努力也没有用。”

B:“今天没心情做事,所以,我最好躺在床上,不想出门。”

C:“我很烦你,因为你对我不好,你总是想利用我,我才不会上当呢,我就是坐在这里不干活。”

一个又一个的消极情绪推断,带来的后果,就是拖延的出现。与积极的拖延行为相比,消极拖延对人的危害最大。当一个人的消极感情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过分的心理依赖;情绪推断的副作用就是感情用事,最终结果就是出现拖延。

比如,你从超市购物回家后,看着桌上和地下一堆堆的书籍,突然想起来,自己该打扫房间了。你一直想着去整理,给自己计划了好几次行动方案。周三的时候就计划着周末必须要打扫书房,到了周末呢,面对仍然堆满杂物的桌子,一地杂乱的图书,你的消极情绪开始产生:“哇,这么杂乱无序的房子,要想把它清理干净简直是不可能的,到下周的时候我再打扫吧!”结果呢,一拖又是几个月。

如果你发现房间应该打扫,没有任何的计划和想法,当即卷袖上阵,二三个小时过去,竟把书房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时,你就会在惊喜之余发现:原来事情不像想象的那么麻烦。

这时,我们应该明确:到底是谁操控了我们内心的消极情绪推断?在心理学家看来,“极度的懒散”“拖延”将要执行的任务,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方法。而且,拖延的温床就是建立在缺乏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无论是情绪,还是时间。人们肆意地纵容着消极情绪,用拖延来迎合自己、愚弄自己,用拖延来对抗内心的焦虑。

这种内心焦虑的产生,大多出现在接受或执行一项任务时,内心充满着压力,不知能否圆满完成任务。面对事情把握不大,举棋不定,这时,不断的拖延就成为了助力器。所以,要战胜拖延症,为自己减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你可以结合我们的压力课程,进行综合练习与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断绝拖延症的复发。

顽固的本能

拖延是一种顽固的本能,它的主要根源是什么?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致力于找出它的生理学根源,最后发现,拖延的产生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有关。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它还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

如果前额叶皮层受到了损伤或者活动性降低,就会导致过滤纷杂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

1.自我评估的失败。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所以慢慢失去自信,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太忙了?这是另一个隐性根源,有些人一直拖着工作不做,是因为他“太忙”。他的确很忙,但多数事情一点也不重要,甚至毫无必要。

3.顽固的意志力。他不喜欢有人催他,越有人催促,他的内心越会产生强大的对峙意志:“你催我?我反而不做,必须等我完全准备好了才开始做!”

4.操控别人的意识。他们一点不着急,是因为别人都在着急地催他,所以他享受这种感觉:“我的选择在操控他们。”

5.对抗压力。因为他每天的压力都很大,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否则他认为压力会更大。

6.受害者心态。他认为自己无能,或者不知道原因。别人都会做,他却做不了。那么,索性就当一名合格的受害者:“我就是不开始。”,以加强这种受害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