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7621600000016

第16章 解决拖延症(2)

来自奥斯汀的威廉说:“我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时,就觉得应该先弹一会儿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实在不够完美,于是打开电脑;在互联网玩一个小时;脑子被搅乱了,我就上楼吃饭,吃完饭又觉得自己必须睡一觉,等醒过来,再次重复上面的事情。”

威廉的自述不但代表了学员共同的心声,也是一些知名人物的经历。达·芬奇因为患有拖延症,遗留的未完成的画稿占到他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二;雨果为了克服拖延症,只好采取极端的方法:他强令自己赤身裸体地写作,让自己无法外出,不受外界的干扰,来保证工作的完成。

我们的统计显示,有拖延症的人占人口的70%以上,这次调查包括了全美60座大中城市,囊括了16~40岁之间的人群。人们的回馈表明,常人总有或大或小的拖延症,自己的心理对此有着明确的认知。

在学生群体中,这个比例更高,达到80%~95%。他们都有拖延的毛病,有些学生的拖延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甚至不能完成学业,痛苦不堪。究其根本,他们没有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总是将责任归咎于外界,始终无法找到解决的途径。

拖延症的具体表现:

1.20%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延的人。对他们来说,拖延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不能按时付账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2.人们在无意识中把它当作一种自我调节的问题,所以意识不到拖延的严重。通常人们能轻易接受别人拖延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因为反过来,他们也会宽容自己。

3.拖延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它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

4.拖延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环境影响很大,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于某种强权的家教、某些严厉的上司,拖延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同时,周围的人对于拖延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

5.拖延者大多喜欢饮酒,他们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研究发现,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

6.拖延者会对自己撒谎。比如他们会说:“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我在有压力时才能做好”,实际上并非如此。拖延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实际上,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7.拖延者会不断地寻找可以消遣的事情,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就能参与其中的事情。比如工作中的人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目标——顺便浏览一下网页,附带看一看自己喜欢的网站。久而久之,这样的事情就成为他们调节情绪(比如害怕失败)的一个途径。

8.拖延者绝非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有不同的原因,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我们在本书中定义的三种拖延症的特征。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和表现,都认为自己是“无辜”的。

9.拖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不仅是工作上的,健康损失更大。它也影响人的情绪,会破坏团队协作,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10.拖延会改变人的行为,但不会耗费多少精神力量。也就是说,拖延症患者在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充满活力的。因此,它很难治疗,必须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练习来解决。

课程中心的拉法教授认为,劝导和监督两种方法对拖延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他们严重地不守时,毫无时间概念,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这属于本能层面(意识层面)的原因,越是劝导和监督,他们就会越容易产生对峙情绪。

“如何解决呢?”拉法教授说,“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下定摆脱拖延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我们的课程就是要提供这种动力,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拖延的害处。”

最后三分钟

一位叫作科雷尔的加州学生即将从高中毕业,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但坏消息是,他还没有开始申请大学。他拖延成瘾,经常在最后熬夜赶工、在交作业当天的下课期间赶作业,他已经挂掉了许多科目,严重影响他的成绩。

他以“拖延真的会让我死掉”为由向我求助。在求助中,他还在本能地狡辩:“我其实很聪明,只是不用功而已。有时我觉得只要最后三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了,所以我总是在迫不得已时才开始学习。”

“但是,”我说,“重要的并不是聪明,而是时间与计划。因为到最后,你因时间紧急而做不到的话,聪明与否又有什么不同?你已经失去了挽回的时间。”

为此,我向科雷尔提供了四个步骤的改进计划:

1.意识到自己的拖沓,先确立这个基本原则:我已严重拖沓,必须马上着手观变。

2.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每一条都不能漏过。把它们写在纸上,而不是记在心里。必要时,将它们贴在墙上,时刻都能看到。

3.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把每一种原因背后的所有不利条件全部解决。记住,是逐条解决,而不是妄图一起解决——这只会导致新的拖延。

4.以一个全新的自我开始做事,体验从不拖延的成就感,并将之列为新的体验,总结出经验,贴在墙上,仍然作为每时每刻的提醒,形成牢固的习惯。

有些人喜欢将工作拖到最后“三分钟”,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决定中没有自信。当决定了做某件事的时候,往往因为不确定是对的还是错的而烦恼。这样一来,事情就一拖再拖。这并非因为他懒惰,而是由于每次都不能付出行动。所以,人们会说他办事的效率不高。

对于此类拖延,在我们的课程中十分常见,这是由于不安感或隐性懒惰引起的拖延症。要把它解决掉,你必须去除不安感。你要告诉自己:“选择是属于我的,我将承担责任,别人没有权利说三道四,也没有任何资格指责我的对错!”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决定错误,只是由于自己没有做出另一个决定。正是因为没有亲身经历,所以他永远无法感受其中滋味——或许另一个决定才是对的?他们总会这样想。因此,才会产生不安感。

谁在操控你的“行动”

你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繁重复杂的事务需要处理,如果你此刻正受到懒惰和拖延的影响,你不妨就碰见的事情着手——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无所事事的恶习。我对这一方法的总结就是四个字:立刻行动。

当你面临拖延的困境时,采取“立刻行动”,可以直接打破拖延的神经对自己的操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回避某一项事情,你就应该从这项事情入手,而且要立即进行。否则,事情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烦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并陷入严重的拖延的泥潭。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你需要打一个电话给客户,但由于拖延的习惯,你没有打这个电话。你的工作因这个电话而延误,公司的业绩也可能因这个电话而蒙受损失,更糟糕的是,如果你的思想还停留在消极拖延的状态,你根本不会意识到由此造成的损失。当上司找你谈话时,你可能还会怪罪于他,认为上司是在故意整你。

“我没做错什么,一定是他想找我的事儿。”事实上,正是你的延误让公司蒙受了一次不该出现的损失。

在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迅速地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之际,你需要用“立刻行动”这四个字来提醒自己。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此时此刻他们总能感受到“行动”并不是由自己来决定的,拖延症就像一个力量强大的魔鬼,变成了行动的主宰者,就像我们在开车时突然发现油门失灵一样。

如果想让改变习惯的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过后仍然在你身上起作用,就需要找出具体原因,包括那些有可能让行动停止的原因。然后,你还要对它进行微调和剪裁,以适应自己的具体情况。

操控行动的“罪魁祸首”:

1.“这太难了!”

解决办法:先降低事情的难度,再从自身的能力中寻找自信,从最容易的环节做起,一步步积累自信。

2.“这太耗时间了!”

解决办法:把浪费时间的环节去掉,让自己找不到借口,然后发现和明确事情的重要性:“这是一件即使耗时间也要去做的事,我不能再抱怨,必须马上行动。”

3.“没有相关知识技能啊!”

解决办法:首先,如实回答自己:“我真的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调整目标和计划;如果不是,正面问题,不要逃避,参考第一步的方法,从最容易的环节开始处理。

4.“我害怕别人知道我做不好!”

解决办法:为什么害怕呢?先找出惧怕的原因,然后改变内心的焦虑。要让自己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即便害怕也要去做,它的成败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当你成功时,没人真正向你喝彩;当你失败时,也无人有资格嘲笑你。

5.“我是完美主义者。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我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必须万事俱备才行。”

解决办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已经很好了,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要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那些伟大的成功者也都是在相当长的过程中完成他们的事业,自己当然也是如此,没有例外。

6.“我充满抵制与敌意。上司对我的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做他布置的工作。”

解决办法:你要意识到,不完成工作受害的是自己,而不是你的上司。你不能因为一位上司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对于这种心理,必须转换思考角度,才能彻底清除。

7.“我容易颓废。别人都不做的事情为何让我做?我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明天到了,他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迟。

解决办法:为自己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中国学员的现状。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也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的任务。他们时常想着跳槽,背叛自己的老板,也会在潜意识中对工作挑三拣四,给了自己拖延和怠工的借口。

8.“我经常自我贬低。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我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我也认为是运气。”

解决办法:你要接受别人对于你工作的赞扬,同时,你也要自我勉励。

很多人在准备开始工作时会产生拖延的情绪,如果能把这种不良情绪压抑下来,你的心态就会愈来愈成熟。在课程上,我们重点解决拖延产生的根源,挖掘、培育人们对于工作的兴趣。总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做到用行动解决拖延的问题。哪怕只是一天甚至一分钟的时间,也不可白白浪费。确立这种思维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