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7621600000018

第18章 掌握时间(1)

规划做起来为何这么难

时间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对于每天都在无意识浪费时间的人来说,提及这个词就如同针刺一般:“对,我连自己的时间都掌握不了,我不能规划自己的生活——它像一团乱麻,所以拜托不要再提了,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许多人靠自我麻醉来欺骗自己,这样,他们陷入一种怪圈式的循环:不停地制定规划,发誓要利用好时间,管控时间,但每次都无疾而终。就像有些学员对我说的:“做规划类似于一种毒品,每次都像打了一针兴奋剂,想象着未来多么美好,几天后就索然无味,于是从头再来。”

如何使我们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如果你连自己的时间都控制不了,又怎么控制好自己的人生呢?

怎样才能有效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呢?爱德华在伊州一家著名的传媒公司工作,当我问他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时,他用双手捂着脸,一脸痛苦之相:“哇,请您别问我,”他恳求道,“首先,我对掌控时间感到害怕,并不是我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是我认为自己对它的重要性的感悟还不够深。”他对时间的敬畏深深地感动了我,但他继续说:“我属于那种没有时间概念的人,不看表就不知道时间。在我的脑海中,一个钟头就如同几千秒的集合一样,每件任务我都要花上比我预期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另外,我又是一个十足的拖延者。”

我说:“是吗,可否举一些例子?”爱德华犹豫了一会儿答道:“有时我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我的注意力总是不自觉地被周围的杂志、电脑和不相干的报纸分散,工作往往拖拖拉拉到最后才完成。那些应该用于工作的时间就这样流失掉了,最后我发现自己的工作需要花费掉两倍甚至三倍以上的时间。”

对此,他曾经用“大脑过分活跃”的想法聊以自慰:“可能我的思维是极度发散型的。”他笑道。尽管爱德华在审判自己时的态度十分认真和严肃,但在时间掌控上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人们喜欢规划,爱德华也钟情于规划,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规划都被闲置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那么,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在时间课程的一开始,我首先向学员强调了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时间”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样,也是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话,那请你一定记住,有很多人比你更忙,却完成了更多的工作。

原因在于,虽然他们并没有比你拥有更多的时间,但他们懂得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他们是能够掌握时间的成功者,充分把握了利用时间的技巧,而不是只去学习做规划的能力。就像开车一样,学习打方向盘有什么困难的呢?问题是你能不能准时将车开到目的地。

时间管理课程将帮助你达到两个目的:

1.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而是利用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成功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就像可以控制自己的左右手一样。

在自制力的时间课程中,我们创建了一套有效的系统,它正在帮助成百上千万人更加有效地利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掌控权。我们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动作,并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精练的流程来完成手头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动作。这样做意味着人们要事先对每一个动作仔细斟酌、思考,然后将其简化为一系列的机械行为。这只会使你的生活变得十分枯燥,你甚至可以说,这种过于程序式的极端行为会使我们的每一项活动都毫无生趣。我们只是鼓励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思考,用精确的思考去合理把握时间,制定规划并有效地执行。

根据我的建议,你能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时间,可以从大量的工作中跳出来,以轻松的心态审视它们。这样,工作时你也无须那么辛苦,而且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在掌握时间时,我们应当关注“效能”。这是许多人难以实现规划的秘密所在——人们通常更多地关注了投入度,而不是效能,随着投入的无限增加,他们的精力再也难以支撑越来越沉重的时间任务。一个讲求效能的人,则会从所有可能的任务当中选择最重要的,并通过最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它,而不是每件事都争取完成。

现在你应该清楚,在如何应用时间这件事情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比更快、更好地完成手头的工作更加重要。虽然讲求效率和追求结果是一件好事情,增加投入度也是一种必要之举(包括金钱和其他资源),但在我看来,效能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效率。

有学员问:“先生,请用一句话告诉我,效能到底是什么?”我说:“效能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做出最重要的选择,并且把最宝贵的时间用于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时间管理的真相。在练习中,其中的一些技巧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也可能会让你感到很不适应——如果你习惯了拖拖拉拉。比如说,你还有十分钟就要去参加一场聚会。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利用时间的话,你可能就会想办法来把它消磨掉,听音乐,看小说,或者上网玩会游戏。但我建议你:“不要这么干!想想还有什么事情比聚会还重要!”

假如这十分钟能充分利用起来,你可能开始一项前几天一直都在拖延的工作。比如与客户的一份重要合同的拟定;几个被延迟许久的重要电话——出于某种原因你始终没来得及与他们沟通。这时你可以把这些工作捡起来,抓紧完成。

这表明,本节课程还将帮助你彻底改掉拖拉的习惯,并让你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直到你的工作得以完成。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不可能再多了,也不会减少。即便上帝,它也无法给你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本节的时间课程帮助自己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固定的时间。

“提示”有用吗

时间管理并不等于事件提醒。这是你需要记住的第一个原则。许多人都会进入这个重大误区,他们以为管理自己的时间,就是制定和启动一个“事件提醒”的程序。比如他们在头一天晚上临睡前或者当天早上起床后,先想想这一天里要做哪些事情,什么时候适合自己去做或者有可能去做,然后逐条添加到日历上,再设置好提醒闹钟,以免到时候忘掉了。

然后每到这一时刻,闹钟就会响起,或者手机就会奏响音乐,提醒自己“某件事情”的时间到了。这种方式确实能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因遗忘和疏忽造成的失误和损失,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并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时间管理方式,也是协助人们自制的有力工具。

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拖延仍然在发生。要知道,关掉闹钟只需伸出一根手指就行了,对于一个在睡梦中幸福地打滚的人来说,这简直轻而易举——而且是他乐意做的,甚至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假如你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没有多少主次之分,你每天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事情,使用这种常见的“日历+闹钟”的方式基本上就足够了。就像早上6点提醒起床,8点提醒去上班,中午12点提醒吃午饭,下午6点提醒下班,晚上10点半提醒要睡觉了,或者是安排下个星期某一天给好友买生日礼物……诸如此类的事情,没有什么主次之分,也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安排先后顺序,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别忘了哪件事就好。

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要去做的,这类事件完全可以设定为重复事件,每天定时提醒,养成习惯以后也可以不需要外界提醒,人体的生物钟自动会叫我们去做这件事情。

目前还有不少人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排自己每一天的日程。在我看来,它只能控制你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以及那些本该由“本能和习惯”来管理的事情。对于一个不断追求进步、时刻想要提升自制力和取得更大成功的人来说,这样的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应该及早进行调整。

1.提示会让你总是与时间赛跑。拿刘易斯来打个比方,他在什么时候跑得最快呢?当然是比赛的时候。

假如刘易斯时时刻刻都要求自己跑得最快,他早就累死了。与时间赛跑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你偶尔遇到航班即将起飞而你还在半路堵车的情况,这个时候与时间的赛跑就变得尤为重要。

你会焦急地告诫自己:“我要赶上时间,这是我计划中的一部分!”然后你想尽一切办法赶到机场,为了完成制定的计划,兑现对自己或者对他人的承诺,这时你就要激发潜力,或者飞速开车、闯红灯,或者绞尽脑汁寻找一条近路。

偶尔与时间赛跑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你的大部分时间比较轻松,因为重要工作在那段被压缩到极致的时间内完成了。然而,长时间与时间赛跑就容易造成身心劳损,得不偿失。它最大的问题是神经紧张,生怕无法完成规定中的计划。在潜意识中,事件提醒模式成为一种充满煎熬的“上帝丧钟”。在身心很疲累时,提示响起,人们会情绪低落:“啊,丧钟敲响了,我此时并不想做,或者没必要做,却要完成这道程序!”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把人带入与时间赛跑的死循环。时间永远在不断地前进,这是它的特点,它不停地奔跑,自动流逝,并一点也不感到劳累,人却不可能一直沿着一条事先预计的道路向前奔跑。人总会遇到变数,在路上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变化和影响。当变化越来越多时,事件提醒的工具就成了一种增加压力和促使你失控的“负面因素”。

2.由“提示”构成的日程表会自动扩张,直到你无力完成。几乎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统计出我们每一天会闪现出多少个想法,并把它们加进日程计划,绝大部分的想法只是一时之念,过会儿就忘了。但人们还是会试着把它记下来,列为“提示”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人们每天都有大量的想法加进日程表,把它变得臃肿。现在很多人的口头禅都变成了:“最近太忙,我没时间!”他已经没有能力完成所有预想中的计划,开始的时候是少部分提示成为“闹铃”,慢慢地就是大部分,最后他一件也完不成,提示完全成了摆设,用来装点面门,告诉别人他是一个自律和按计划活着的人,其实他的生活是完全失序的。

怎么理解“我的时间”

在课程上,我问道:“时间是什么?请马上回答我!”台下超过两百名的参与者举手抢答,结果所有的人都回答错误。几乎没有一名学员真正理解时间的含义。爱因斯坦说:“时间并非实在之物,只存于人主观观念中。”没错,这就是时间的本质。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重心并不是时间,而是“事件的优先级”。“我的时间”就是“我可以用来有序处理事件的时间”,而不是数学上的24小时的累加。

如果你每天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你的时间又十分有限,为什么不能进行筛选呢?任何一件占用时间的事情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是否值得让它占用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