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7621600000002

第2章 引子我们一起探讨的课前问题(2)

自制就是“自我控制”,指的是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成为自己的方向盘,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某些决定,又可以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进而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也就是说,自制力是一个人是否坚强的重要判断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意志力,以及他控制自己和事情的能力。与之相反的则是任性,一个人会对自己持一种完全放纵的态度,他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做事时任意胡为,天马行空,丝毫不考虑行为的后果。前者的生活是理性的,后者的生活则是失控的。

自制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富有思想和智慧,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然而,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自制,并且聪明地自制,这也正是我们的课程会有如此多的参与者的原因。

比如,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淘气的孩子。在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下,他们特别活泼——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不但说话没大没小,做事还颠三倒四,让人既头疼,又无可奈何。我曾在一次做客时,看到主人家的六岁小孩毫无征兆地跳到餐桌上,将一桌美味佳肴全部“破坏”。

如果你需要一个自制力差的例子,这就是最鲜活的证明。当然,孩子在这方面有天然的免罪权,因为他们的自制力本来就比较弱,他们的行为失控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成人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呢?

大多数成人自制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任自己。

我在国内时有一位朋友赵先生,我们关系密切。他的性格很受欢迎,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觉得他风趣,随和,善良,为人大方,性格豪爽,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也比较丰富。

听起来,这样的人应该会很容易成功。事实呢?他不是,我只看到他一次次地铩羽而归,每一次都跌得很惨,而且过了很久都振作不起来。比如有一次,他突然找我帮忙在美国介绍一个项目,工作进行到一半时,他突然告诉我:“我要做笔大生意,这个项目麻烦你脱手给别人吧,我不想做了。”然后甩手走人。

他认为新的项目更好,成功几率更高,只要做成,他的下半辈子就不用再奔波了。我无奈地接受了他的决定。几个月后,我就再也联系不到他了,他从国内来到美国后,就跟我接触了那一次,将一个项目做得虎头蛇尾,就关掉电话,人间蒸发,没有丝毫信息。

两年后,赵先生又到洛杉矶找我。他向我道出了原委,他的事业失败了,没做多久就发现风险很大,只好放弃,欠了银行一笔巨债。他觉得自己没有颜面再回中国,又没有能力留在美国,只好再一次来找我寻求帮助。我同情心顿起,因为他在失败后每天都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最近才勉强摆脱掉了负面情绪,在纽约找了一份月入两千美金的工作,希望可以从头再来。我觉得以他过去的经历和能力,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尽快还上欠款,做出一点成就。如果就此沉沦下去,他的人生就真的失败了。

当时,洛城有一家公司的总裁在我的课程中给他的手下做培训,告诉我缺一个行政经理。我就介绍赵先生过去,让他尝试一下。我想,以赵先生近20年的各种工作经历的积累,做好行政经理的工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果然,在开始时,他做得非常不错,很得总裁先生的赏识,数次在与我的电话沟通中对他大加称赞。但还没有持续半年,总裁先生就有微词了:“高,我觉得这个人方法很多,办事也有能力,但就是有些三心二意。”言外之意,赵先生在总裁先生的眼中,是一个野心很高、却又心浮气躁的人。

半年后,赵先生辞职了。确切地说,是他自己十分兴奋地递上了辞职信,主动离开公司,因为他要去“寻找更好的事业”。他在写给我的邮件中说:“高,我表示歉意,但我发现华盛顿有一家公司,他们希望从中国进口手机芯片,却没有渠道,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瞧,又是一个新主意。赵先生就是这样,永远在没有做好这件事的时候,就开始对另一件事充满期待,然后放弃现在,去追求虚幻的明天。结果就是他什么都做不好,始终在兴奋——失败——反醒——再次兴奋的恶性状态中循环,永远走不出来。

赵先生的自制力如此之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可能也是你关心的问题。

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生,首先跟他的家庭成长背景和教育有关。比如赵先生的父亲在军队任职,作为职业军人十分强势,赵先生从小没有自主选择权。他30岁之前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他养成了不负责任、任由别人安排的软弱性格。其次,当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如果缺乏像他父母那样强势的人进行管制,自己又不能通过后天的练习、改变来提升自制力,在独立做事时就无法坚持下去,毫无意志力。所以他做事不长久。只要给了他独立宽松的工作环境,他就会完全失控,变得不能自制。

问题四:“为什么自制是如此困难?”

让自己变得勤奋起来,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强大的能力或意志去挑战或者去攻克什么世界级难题,它仅仅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经营”投入更多的时间,做好人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人为什么连这一最基础的事情都做不到呢?

比如一些年轻的学生——我在加州见过大量的这方面的案例,其中包括中国留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停下,然后看看手机里有什么可玩的,享受游戏的快乐,畅游网络世界,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可能不是太吸引他的工作。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对于改善现在的生活是毫无益处的,他们会说:“呀,下次我要改正,相信我!”当下一次来临时,他早就忘了今天的誓言,仍然我行我素,继续旧的习惯。

对自制力差的人来说,是什么战胜了他们内心中的负罪感呢?在本书的自制力课程中,我们将详细为读者进行解答:一个失去自制力的人是如何养成的?

一只红狐狸为了捕获野鸭子,可以连续几天潜伏在冰天雪地的沼泽中,它顽强而有耐心,毫无声息地贴在地上缓慢地接近野鸭子,展开它的狩猎之旅。当野鸭子无意中游开时,红狐狸就用舌头舔一下嘴唇,失望地退回原处等候着。为了填饱饥饿的肚子,它可以这样往返几十次,连续一个多月保持这种状态,直到野鸭子由于一时疏忽,终于被它捉住吃掉为止。

“红狐狸”可以作为我们提升自制力的榜样,它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猎获食物的本能。一只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能强有力地控制自己,一个富有思想和智慧的人难道不更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吗?

“为什么你没有做到?”我问“戒烟困难户”索利斯先生。索利斯已有三十年的抽烟史,在开始不过是抽抽玩玩的——当时他才12岁,但他从来不去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抽烟,只是盲目地任凭自己一支又一支地抽下去,直到成为嗜好,积习难改。这难道不是从放任自己开始的吗?

“我承认,控制这种行为是如此困难。”索利斯说,“每当我点燃香烟时,就发现自制对我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这就决定了,自制力属于意志的范畴,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能量,我们很难轻易地抓住它的轨迹。就像索利斯表现的这样,他明明知道需要改进当前的状态,需要与香烟永远作别,但当他想这样做时,内心的意志力却跳出来告诉他:“主人,我不想这样做!”

就如同戒烟一样,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就必须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加强对于意志力的磨炼。这是提高自制力的根本之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但需要你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者伙伴的诱惑。

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经为自己制定了一项包括十三个名目在内的道德计划,然后逐条实行。他的做法很有必要被你所了解,因为效果是如此之好,他也确实成功了。比如,他为了矫正闲谈和喜欢说笑话的习惯,强令自己学会“沉默”:

“除非于人于己有利之言谈,否则一定避免琐屑的谈话。”当有人认为他过于骄傲、清高、不容易接近时,富兰克林在计划中写下了“谦逊”的命令。到了晚年,他在自传中谈起了青年时代自己对于自制力的提升计划:“很显然,我的一切成绩都应归功于节制。”

亲爱的读者,我们美好的人生就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而不是学识、技能或者人脉。后者所能体现出来的能量,全部由我们的自制力决定,它才是一个人取得各种成功的通用技能。

这正是我们的18节课程要揭示的秘密: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往往不在于他们的能力大小或想法的好坏,而在于他是否有勇气鼓励自己,做到成功地自制,然后把正确的想法勇敢地坚持到底。

也许你正目睹自己过去的所有失败,在糟糕的生活面前灰心丧气,但这并不要紧。当你读到本书时,你会发现每个人在自己的任何人生阶段,都会拥有改正错误和再一次尝试的机会。过去的失败从来不会损伤我们的信心,也不会摧毁未来的美好前景,沦丧的意志力和对于前景的悲观才会杀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