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型企业如何打赢人才战
7625700000027

第27章 试用期考核与招聘评估(1)

第9剑 员工试用与试用期考核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员工,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员工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员工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如何试用员工与试用期考虑成了企业用人非常重要的课题。以下某公司新员工试用考评管理办法做具体阐述,作为参考。

(第一节)员工试用期考核

新员工试用考评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公司新入职员工的管理,提高新招聘员工保留率,使其尽快熟悉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顺利度过试用期,达到岗位工作标准,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新员工入职与试用期管理办法》。该办法主要目的是:

1)帮助新员工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事业及企业文化,理解并接受公司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帮助新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快速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尽快进入岗位角色。

3)对新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进行跟踪和评估,为试用期的员工留用或辞退提供依据。

1、适用范围

适用于:

1)公司新入职员工,并处于试用期的;

2)公司新调岗员工,并处于考察期的;

以前从公司离职,间隔一段时间后,又重新返回公司任职的员工,可根据公司制度的更新情况酌情适用此办法。

2、培训内容

1)公司概况:

公司发展史、企业现状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公司产品与经营理念、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未来前景、组织架构、各部门的职能和业务范围。

2)组织机构

公司组织机构概况,公司管理层情况介绍,各职能部门分工和定位。

3)经营战略目标

向新员工介绍企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经营战略目标。

4)公司制度

考勤制度、休假制度、保密制度、薪资福利政策、报销流程、劳动合同签订、转正流程、沟通渠道等;

给新员工培训《员工手册》《考勤与休假管理办法》《新员工入职与试用期管理办法》等。

5)企业文化

公司各项团队活动介绍;

考核内容

时 间考核内容

第一周公司概况、制度、流程、《员工手册》、印象评价、

第二周培训专员任务分配完成,综合评价、出勤

第三周部门工作熟悉,综合评价、出勤

第四周部门工作安排,转正考评、出勤

在试用期考核中,若新员工考核成绩未达到良好,人力资源部将对其进行重点跟进,确定其不符合岗位要求时,将予以辞退。无法确定其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时,将延长其试用期再进行考核。

人力资源部对试用期间,月迟到累计达3次,或者病事假累计达到5天及以上的员工进行情况调查,明确其工作态度、身体状况等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试用期员工予以辞退。

附件

《新员工入职第一周反馈表(本人)》

《新员工入职第二周评价表(辅导员)》

《新员工入职第三周考评表(部门主管)》

《员工月考核表(综合)》

新员工入职第一周反馈表(本人)

姓名所属部门

入职时间计划提交时间

序号确认内容负责人签字

1部门经理与新员工至少进行一次非正式谈话,介绍新员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部门经理签字

2部门经理向新员工介绍其上级、下属、同事;并向新员工介绍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主要合作的同事部门经理签字

3新员工的辅导员向新员工介绍公司业务、工作流程、工作职责、权限等;辅导员签字

4新员工的辅导员已经完成对其的培养计划辅导员签字

5人力资源部与员工签订完毕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人力资源部签字

6《员工手册》发放给新员工并由员工签收人力资源部签字

7《通讯录》已发送给新员工行政部签字

你是否已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及各部门功能?是否

你是否已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是否

你是否已熟悉公司办公区的情况?是否

你是否已认识部门里所有的同事?是否

你今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帮助?是否

你是否明白试用期间的工作目标?是否

对公司、部门的意见或建议:

(第二节)招聘评估

2011年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做招聘成本分析,全年度一共招聘了890人,参与了32场招聘会,开通了5个网络渠道商等等,直接费用为56800元,招聘成本为63.8元/人。这样的成本分析好像有点含糊。总的招聘经费还包含了招聘人员的工资,面试人员的时间成本等等。招聘评估主要指对招聘的结果、招聘的成本和招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估。一般在一次招聘工作结束之后,要做一次整体总结和评价,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下次招聘工作的效率。

成本效益评估

如果不对成本进行考量,换句话说如果招聘费用不加限制,那招聘成本可能大幅攀升和浪费。

成本一般包括招聘成员人工成本、招聘渠道费用、招聘宣传费用、差旅支出、招聘劳动消耗等。招聘劳动消耗实际中比较难衡量,可借助应聘率、面试录用率等指标来衡量。应聘率高,说明渠道选择与招聘宣传比较适宜,增大了选择合适人才的范围,但客观上也增加了招聘的劳动消耗。招聘成本高低的比较,主要是跟自己比较,即同比、环比,也可参照同行业中与自己发展阶段相似企业的招聘成本。影响招聘成本的因素比较多,渠道选择、招聘区域、招聘季节、招聘岗位职级及招聘数量、招聘时限、招聘组织与流程等。

实际中,因招聘的选择差异还会产生机会成本或者选择成本,例如招聘了不适合的人给单位带来的损失,招聘录用的人员薪资偏高,因招聘需求未满足给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等等。招聘成本的核算以简洁、实用为原则,突出支出重点。

招聘效益成本比=招聘上岗的新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这样的经济评价指标,是招聘过程中一项考核的重点。其比例越高,则说明招聘越成功,越有效。反之则越差。

招聘结果评估

招聘计划完成情况,或者招聘需求满足情况,这个指标是最直接、最基础的。招聘计划完成情况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招聘需求的时效性满足,一般情况下时限是常数,但有时时限也比较动态;二是招聘需求数量满足程度。二者结合,一般用某期间(一般为月)人员到岗率计算。对于招聘人员来讲,或者说在招聘人员能控制的因素中,影响招聘计划完成的关键要素是渠道的选择,是否适合企业实际及招聘人员平时的渠道/信息积累程度,还有与用人部门复试的时效性。

案例81:总裁没有时间复试

2012年9月初,某公司部门整合优化,急需增加网站运营总监和网站推广经理的职位。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经理罗小姐开始紧锣密鼓的实施招聘。

9月12号为止,面试了8个运营总监、7个网站推广经理职位的候选人,其中4个运营总监候选人和3个推广经理候选人进入了复试,在副总裁的协助下,认为2个运营总监候选人和2个推广经理候选人可以参加总裁的最终复试。

9月10号-10月9号总裁都在国外考察。10月10号回公司后安排复试。罗小姐联系通过副总裁复试的4位候选人发现,运营总监候选人1个已经在其他公司上班了,还有一位已经在与其他公司谈offer,没有一个再考虑自己公司的职位了。推广经理有1位也已经入职别家公司。无奈的罗小姐只好安排最后一位参加复试,并重新寻找其他候选人。

录用人员的合格率

这个指标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录用人员的离职情况,如果新员工在入职后较短时间内离职,基本可以说明新员工不稳定或者不匹配公司/部门管理文化,或者说招聘选拔环节不成功;二是使用评价,短期看是试用评估,长期看是录用人员的职位、薪酬异动情况;三是第二种情况的另一面,即新员工对公司、岗位工作的满意度。毕竟适合是相互的,新员工与企业用人方双方达到满意。录用的人员稳定,与公司/岗位相得益彰、如鱼得水,可看作“适合”。影响适合的因素,除了招聘过程的鉴别测评之外,还与公司的企业/部门文化、引导培训等相关。

录用人员评估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是应聘率、录用率、完成率、到岗率、合格率。

应聘率=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录用率=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完成率=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到岗率=到职人数÷录用人数×100%

合格率=通过试用期人数÷新报道人数×100%

上述三个指标,实际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但招聘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其效果的好坏不仅仅由招聘组成人员决定,还受招聘工作实施环境的影响,如企业自身实力、大的人才供需环境,等等。因此,除了对招聘成果考量,还要对招聘行为/过程指标进行考量,如新渠道的开拓/拜访数量等等,以彰显公平。当然招聘本身还肩负着对外宣传(营销),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等作用。招聘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撑和全力配合,招聘不可能自己独善其身。

案例82:入职20个,3天跑了一半多

2012年10月,笔者有幸为一家上海房地产经纪公司做招聘咨询。发现这家公司在9月份招募的20人,在入职3天后离职了12个。问其原因,候选人说:有3个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不来了,电话也打不通;有2个说找到了其他工作,不喜欢房产销售;有3个觉得主管没有安排工作,天天坐在那里不知道干什么,没有前途,就走了;有2个觉得门店经理很凶,说话跑火车,没有诚信度;有2个回老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