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遇上禅
7628400000011

第11章 禅与领导艺术(3)

要知道,张瑞敏不仅是管理上的行家里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正是由于张瑞敏在传统文化上的诚信精神,以及在回归自然的思想与现代的管理制度之间找到了良好的结合点,提出了"斜坡球"理论、"赛马不相马"的人资观念、"围墙之内无名牌"的名牌观念,使得张瑞敏不但是海尔的行政领袖,更是海尔的精神领袖,几乎海尔的所有成员的行动都是围绕着张瑞敏的一言一行来进行的。许多职工毫不掩饰地说:"在海尔集团干,就是因为有个张瑞敏。"

有人说,国家竞争的实质是经济竞争,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企业竞争,而企业竞争的实质则是企业家的竞争。还有人说,企业是一个国家的细胞,而领导者则是细胞的核心--细胞核。

企业有了坚强的核心--领导者,也就有了主心骨,比如联想有了柳传志、海尔有了张瑞敏、五粮液有了王国春等等。这些领导者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宏大的气魄、高超的战略,能够高效地整合和影响周围的员工,员工就会产生出行动的动力和压力。如此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企业才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企业。

三八就是二十三

禅思禅悟: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天,他在街上遇见一家布店的老板与顾客争吵,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问过事情的经过,于是便站出来评理,他告诉买布的说3乘以8应该等于24,是他算错了。没想到买布的仍不服气。两人争执不下,于是打起赌来,他们决定请孔子评理,如果买布的错了便"输上他的头",如果颜回错了就"输上他的冠。"

他们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既然孔子评他错了,颜回只好老老实实摘下了帽子。但对孔子的评判他实在是想不通,唯一的解释就是孔子已经老糊涂了。第二天,颜回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其实他是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只是临行前嘱咐了颜回两句话:"千年古树莫藏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一场大雨即将来临。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藏身"的话,便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第二天,颜回决定回到孔子的身边。他一见到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藏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孔子扶起颜回继续说道:"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再次跪在孔子面前,惭愧不已。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俗话说,"有钱难买早知道!"这话一点不假。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就是没有先见之明才导致一些失误或错误。事实上凡事有"果"就有"因",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或者忽视了而已。预见就是对可能发生或是即将发生的问题预测分析,从而做出的预防措施。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讲到:"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边所谈的"预"就是预见的意思,在做事的时候如果缺乏客观而科学的预见,就会导致功败垂成。而领导在组织中是领路角色,如果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预见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就难免落于下风,处在被动之中,直接导致一个组织身陷泥潭、裹足不前,因此毛泽东着意强调领导应具备预见的功能,是有深层次寓意的。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也对领导的预见功能及特质做了深刻的剖析:"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舵手,企业这艘大船怎么行驶,全靠企业领导人的科学预见力来指明方向。在世界企业史上,有一个企业家的预见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他就是日本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

索尼公司的第一件产品是1955年生产出来的晶体管收音机。尽管晶体管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第一个发明的,又是美国"西部电子公司"第一个生产出来的,但美国人看不出这玩意儿有多大的用途,所以根本就没有厂家问津,然而,盛田昭夫却以独到的眼光说服日本政府的科技部门,并且从父亲那里借来了在当时如同天文数字般的20000美元。直到盛田昭夫把晶体管技术买到手后,日本国内仍没有理解晶体管的意义,觉得盛田昭夫简直是他们家族的败家子!然而,当"索尼公司"1957年推出的便携式收音机风靡世界后,日本和美国的众商家们才恍然大悟,但市场已经被"索尼"占先了。继收音机之后,"索尼公司"先后推出了许多"第一":第一台8英寸电视机、第一台录音机……"索尼"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市场使"日本制造"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制造"意味着好产品,好质量,好的服务,把"日本制造"的产品从廉价的形象飞跃到"高质量"的地位。

实际上"索尼"这个名字就是盛田昭夫创造力和预见力的最佳体现。当他考虑要为"东京电讯公司"重新起个名字的时候,他就想到重要的一点:起一个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叫得响的公司名称。这个公司品牌名字必须看一眼、听一耳朵就能让人想到公司和品牌有创造力,简短、顺口但又绝对让人不容易忘记。两位创始人一连几天扎在图书馆里,他们最终发现了一个拉丁单词"SONUS",这在拉丁文中是"声音"的意思,另一个单词"SONNY"又是美国年青人当时非常时髦的口头禅,盛田昭夫和他的合作伙伴大喜过望,把两个单词合起成"SONY"不正是意味着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公司么,就把它当成公司和品牌的名称吧!

"索尼"真正向全球化发展始于1963年盛田昭夫举家迁到美国之时。正因为这次举家搬迁,盛田昭夫才有机会了解美国人,了解美国人的市场,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各种规定。把公司的业务发展到海外,走向全球对于当时的日本商人来说确确实实需要勇气和非凡的超前意识。如果没有这种胆识的话,盛田昭夫是不可能成功,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索尼"。盛田昭夫把"索尼公司"的办公地点设在曼哈顿第五大街一套大大的公寓里。每个星期,他总要举办许多社交活动和晚会,从而为"索尼"公司建立一个稳定有价值的顾客网络。盛田昭夫后来一辈子都保留了这个习惯。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其快速变化,最终只能是穷途末路的命运。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一个有着敏锐的预见力的领导,可以带领自己的团队更快地走向辉煌。这也应了一句谚语: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禅思禅悟:以身作则培养员工的自律意识

百丈禅师的法号本叫怀海,是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因长期居住在江西百丈山的百丈禅寺,故被世人称为"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大力倡导"农禅"的生活,亲自带领弟子们下地劳动,并且发誓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为此他还订立了著名的禅门清规《百丈清规》,约束弟子们一起劳动,自给自足。许多佛教徒认为他这样做是犯了"戒"律,但百丈禅师不为所动,仍然以身作则,每天在讲经说法、撰著清规之余坚持参加劳作。

转眼20年过去,百丈禅师已经年过60,到了两鬓苍苍、颤颤巍巍的风烛残年。尽管门徒众多,自己年老体衰,可他仍然是"凡劳作,必先于众"。

看着师父干活时气喘力衰的样子,听着他入夜时捶腰敲腿的哼哼声,僧徒们实在过意不去。为此,所有僧徒都进言劝说过,但毫无作用。于是,怎样才能劝阻师父劳作,成为禅寺内经常商讨的话题。

后来有一个僧人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他趁百丈禅师入睡的时候,把师父下地劳动的工具偷走藏了起来,他心想这下师父就不用再下田了。第二天,大伙在后山劳动了半天还没见师父来,一个个都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今天可让师父好好休息一下了。谁知过了不一会儿,百丈禅师气喘吁吁地赶来,问道:"你们谁错拿我的农具了?"僧徒们都不敢抬头,只是摇头作答。

百丈禅师看到徒弟们脸上暗带喜色,就知道是他们捣的鬼。百丈禅师也晓得弟子们是为了他好,但自己订立的规矩和坚守的信条怎么能就此打破呢?

百丈禅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于是,便以绝食抗议徒弟们的关心,"我既然发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该终生遵守。现在我没有工具下地干活,违背了誓言,就只好用绝食来谢罪啦"。

弟子们一看师父下了如此决心,都惊慌了,于是赶紧偷偷把工具又放了回去。百丈禅师暗自欣慰,也不说破。于是寺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轻松欢快,百丈禅师依然扛着他的农具走在众僧徒前头。

据说百丈禅师寿高命长,在94岁时身体还依然强壮,居然还能与弟子们一起劳动。也许正是百丈禅师的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老规矩才能一代代传了下来,直至今日。

很多时候,人们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例证,对别人进行说服。这种说理方法具有现实性强、可信度高的特点,只要运用得当,很容易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领导者也是一样,尽管领导者处在较高的层面,拥有职权的优势,但通常也要在领导者身先士卒、做出榜样时,领导者才更具有号召力、说服力,才更有资格率领下属共同创业。

在联想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联想有一条规则,在举办二十个人以上的会议时,假如迟到的话,就要罚站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不这样的话,会没法开。第一个被罚的人是柳传志原来的老上司,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满身大汗,柳传志本人也一身是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曾因迟到而被罚站过三次,其中有一次电梯坏了,他被困在了里面,咚咚敲门,想要别人去给他请假,结果没找到人,最终没能躲过罚站。就做人而言,柳传志有一段很有名的话:"第一,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10000,前面的l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其实1极其关键。很多企业请了很多有水平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国外的人才,依然做得不好,是因为前面的有效控制不行,他也是个0。作为"l"的你一定要正。"柳传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在联想的"天条"里,就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即领导的子女禁止进入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是柳传志禁止他进入公司里来,他担心的是一旦子女们进了公司再互相一结婚,互相联起来,将来就难以管束了。正是柳传志的以身作则,联想的其他领导人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天条",使得联想的事业一天一个新气象。

身为企业领导者,自然是员工注目的对象。领导者必须站在前面做出表率,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下属,否则,是无法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起来的。

在一个动物园,动物学家曾经做过一项测验,让该园饲育动物的人身着狮子皮,扮成狮子去进攻黑猩猩群。黑猩猩群开始的时候感觉到惊恐不已,哀号连连,过了一会儿,猩猩的首领拾起身边的树枝,做出了向狮子发起挑战的姿势,猩猩的首领本身也害怕狮子,但它却没有逃跑,而是勇敢地率先向狮子挑战。如果猩猩的首领在这个时候临阵逃走,它就一定会被同伴鄙视,再也不能做猩猩的首领了。企业中的管理者也是如此。在竞争越来越来激烈的今天,困难随时会降临在企业的头上。当困难来临时,管理者应该能够身先士卒,做出表率,用这样的精神感染员工,使员工都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者的言行举动是否令众人信服,是否能使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朝着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变并发展,是否能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示范,能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那么下属就会被这种热情和精神所感染,从而使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

瓶沙王量刑

禅思禅悟: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据《僧祗律》第二卷记载,其中有一则瓶沙王为给罪犯量刑而听佛法的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瓶沙王先祖执政时,惩罚罪犯的方法很简单:如果抓住恶劣的窃贼,就用手掌拍他的头颈,这样他就觉得非常惭愧,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去偷鸡摸狗了。

在瓶沙王父亲执政时,惩罚罪犯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抓到盗窃犯,就将他们赶出城门,这样他便会感到十分羞愧,从此以后也就不再偷东西了。

瓶沙王执政后,惩罚罪犯的方法又变了:如果抓到盗窃犯,就将他逐出国境。当时有个惯偷,先后被逮住了七次,驱逐了七次。可是他贼心不改,本性难移竟然走上了杀人抢劫的道路。负责治安的官兵第8次抓住他以后就把他押到瓶沙王宫殿,要求国王给予重判。

瓶沙王听说这罪犯屡教不改,罪恶滔天,就非常气愤。下令斩掉此人的小手指以示惩罚。执法官深知瓶沙王优柔寡断,得令之后就立即行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