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买佛像
禅思禅悟:迂回经营,反客为主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记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0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个和尚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和尚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和尚下山去和老板侃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和尚在第9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10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释迦牟尼的这种做法是一种心理战术,他抓住了店老板贪婪不足、优柔寡断的心理,使用迂回曲折,避实就虚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取得了成功。
《孙子兵法·虚实篇》云:"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作战中要能调动对手而不被对手所调动,实质就是通过调动对手而掌握战场主动权。《百战奇略·致战篇》进一步阐释:"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就是说,调动敌人前来交战,就会使敌人处于兵势常虚、被动不利的地位;我不受敌人调动,就会使我军处于兵势常实、主动有利的地位。作战中,只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敌人就范,就可以无往不胜。
现代的经营之路依然是一条曲直平凹的路,它的前面既有鲜花、阳光、幸运和成功,又有荆棘、阴云、挫折和失败。现代企业家只有善解迂直之理,才能开阔自己的战略眼光,正确地预见未来,勇敢地对待困难,清醒地对待成绩。
委内瑞拉有个名叫图德拉的工程师,他想做石油生意,虽然一无关系,二无资金,但他信息灵通,思路敏捷,行动果敢,毫无疑问,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就牢牢地掌握了自己命运。他决定采取迂回前进的战术,让命运之舟驶向目的地。
图德拉先来到阿根廷。了解到那里牛肉生产过剩,但石油制品比较紧缺,他就同有关贸易公司洽谈业务。
"我愿意购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图德拉说,"条件是,你们向我购进2000万美元的丁烷。"
因为图德拉知道阿根廷正需要2000万美元的丁烷。所以正是投其所好,双方的买卖意向很顺利地确定了下来。
他接着又来到西班牙,对一个造船厂提出:"我愿意向贵厂订购一艘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
那家造船厂正为没有人订货而发愁,当然非常欢迎。图德拉又话头一转:"条件是,你们购买我2000万美元的阿根廷牛肉。"
牛肉是西班牙居民的日常消费品,况且阿根廷正是世界各地牛肉的主要供应基地,造船厂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双方又签订了一项买卖意向书。图德拉又到中东地区找到一家石油公司提出:"我愿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石油公司见有大笔生意可做,当然非常愿意。图德拉又话锋一转:"条件是你们的石油必须包租我在西班牙建造的超级油轮运输。"在产地,石油价格是比较低廉的,贵就贵在运输费上,难也就难在找不到运输工具,所以石油公司也满口答应,彼此又签订了一份意向书。
三个意向书变成了一个行动,由于图德拉的周旋,阿根廷、西班牙、中东国家都取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又出售了自己急待销售的产品,图德拉也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细细算起来,这项利润实质上是以运输费顶替了油轮的造价,三笔生意全部完成后,这艘油轮就归他所有,有了油轮就可以大做石油生意,终于使他如愿以偿。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虽短,但横亘在这条路上的困难也往往最多,不如运用迂回之道,绕过前面的这座大山,走一条Z字型道路,使问题的解决降低难度,减少代价,取得更好的效果。
只要五元钱的小和尚
禅思禅悟: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
有一个小和尚,大家都说他傻。当别人拿一张5元和一张10元的钱给他,他总是去拿5元的。此事很快传开,大家见了他就用此方法试试他,嘲笑他。每次他都面带微笑的拿起5元就走。一智者听说此事,亲自进行试验,结果与大家说的一样。智者哈哈大笑,拍着那小和尚的肩膀说:孩子,你太聪明了!那孩子也笑了。
诚如智者所言,小和尚的这种"糊涂"不是愚蠢,而是大智慧,是高超的处事技巧和营销手段。
俗语说:"大智若愚。"糊涂是一种大智慧,它不是昏庸,不是傻冒,不是愚昧;相反,它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世上有些事情必须是非确凿,泾渭分明,而有些事情却不必过分顶真,甚至还需装点糊涂。
糊涂学说:"糊涂!方为大悟!"生活中,糊涂使得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糊里糊涂看起来傻乎乎的但却总是笑到最后。
唯有懂得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遇事不自作聪明,高谈阔论,大发议论,相反他们总会摆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的样子,躲躲闪闪装糊涂。这样的人心知肚明,但是什么人也不会得罪。他们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左右逢源,活得很是舒坦,活得逍遥自在,活得游刃有余。因此,糊涂不是昏庸,而是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
在这个世上只要懂得生存之道的人,就明白什么是糊涂;糊涂也有真糊涂,有的人是装糊涂。
这个世界上真糊涂的人并不多,真糊涂者,弄不懂勾心斗角,分不出眉高眼低,不会察言观色,不会见风使舵,不会脑筋急转弯,不会正话反说,不会欲擒故纵;真糊涂是无话可说,因为想说也没得说,说了也是十句有八句错,多数时候也没有人听他们去说,所以不如不说。
装糊涂即大彻大悟型,这种类型的人就是有话不说,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彼知己,前知五百后知八百,事事预料如神,可他就是宁可烂在肚里也不说,因为世人皆醉我独醒,多说必有害无益。所以,明白人只好沉默、装傻;这样的人,成功是一种必然,失败是一种偶然。
所以,要想成就大事业也不妨试试装糊涂的方法,我们都要经受得起时间考验;聪明只能带来一时的成功,总有机关算尽的时候。当然,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关键是要用好自己的聪明,有时候装糊涂也不失为聪明的一种表现。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泡沫。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一直被某些领导人视为座右铭。在这四个字中,板桥先生表达的是一种对时政的愤恨、不满,颇有无可奈何的心态,但在社交圈中,"难得糊涂"却有极实用的价值。
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几乎人人都希望能在某方面超越别人,令别人刮目相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因此,领导者在与客户交往时,如果不"糊涂"一点,那在言谈举止中就很容易触怒对方,惹对方生气,甚至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便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去到饭馆,说明来意。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
颜回忙道:"什么要求?"
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虽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
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5岁就识。"
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
回曰: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被赶回来见了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
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孔夫子师徒二人吃饱喝足,不付一分钱就走了。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成"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领导者"糊涂"一点,这样不仅易与同僚相处,而且便于自己领导的团体更具有亲和力。特别是在对待下级时,一定要对那些无关大节、无关大局,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和不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装糊涂,这样反而会受到上级爱护、下级拥戴。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把"真"字讲成"直八"了。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禅思禅悟: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禅宗五祖弘忍将衣钵传给六祖慧能后,慧能一路南下到广州附近山林,隐居15年后,出山来到广州法性寺。恰巧碰上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寺前高高地竖起了幡旗。由于印宗禅师的修为远近闻名,因此前来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寺里顿时显得热闹非凡,善男信女席地而坐。正当所有人都在坐禅静思时,忽然吹来了一阵风,把挂在门口幡旗吹得飘舞起来。座下两个僧人争论不休,一说风动,一说幡动。慧能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话一出,四座悚然。印宗毕竟是大师,一听这话,就知道是五祖的衣钵传人来了。慧能从此开始了他的弘法活动,也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佛学革命。经过几十年努力,终于在他手里完成了禅学变革,形成了与儒道合流的,完全中化了的禅宗。
慧能禅师是个十分有作为的禅者,因此说出如此有深刻哲理的话不足为奇。如果那两个和尚的心没有动,他们怎么会注意到幡旗在动呢?如果心没有动,怎会为此争吵呢?这绝非是他们的修行不够所致,而是杂念所致。慧能所言,不仅道出了他们的争论矛盾所在,也同时告诫他们应该做到心如止水,旁无杂念。
在《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的《大正藏》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器者,只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但有来者,皆不得受。"意思是说,有大才能的人应该不受他人迷惑,不管在哪里,他都能自作主宰,他到的地方都真实不虚。只要有强加于他的东西,他都不接受。
美国19世纪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爱默生的话很有道理,要想成功,就要用心来鞭策自己前进。
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关键的就是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一心一意紧紧地把握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因为任何分心、毫厘偏离,都会使你和成功擦肩而过。
美国一家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考察应聘者专心致志的工作作风。通常在最后一关时,都由总裁亲自考核。现任经理要职的哈里斯在回忆当时应聘的情景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人如果没有专注的工作精神,那么他就无法抓住成功的机会。"那天面试时,公司总裁找出一篇文章给哈里斯说:"请你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读一遍,最好能一刻不停地读完。"说完,总裁就走出了办公室。哈里斯想:不就读一遍文章吗?这太简单了。他深呼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地读起来。
过了一会儿,一位漂亮的金发女郎款款而来,"先生,休息一会吧,请用茶。"她把茶杯放在茶几上,冲着哈里斯微笑着。哈里斯好像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似的,还在不停地读。又过了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猫伏在了他的脚边,用舌头舔他的脚踝,他只是本能地移动了一下他的脚,丝毫没有影响他的阅读,他似乎也不知道有只小猫在他脚下。那位漂亮的金发女郎又飘然而至,要他帮她抱起小猫。哈里斯还在大声地读,根本没有理会金发女郎的话。
终于读完了,哈里斯松了一口气。这时总裁走了进来问:"你注意到那位美丽的小姐和她的小猫了吗?""没有,先生。"总裁又说道:"那位小姐可是我的秘书,她请求了你几次,你都没有理她。"哈里斯很认真地说:"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读完那篇文章,我只想如何集中精力去读好它,这是考试,关系到我的前途,我不能不专注一些,更专注一些。别的什么事我就不太清楚了。"总裁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笑:"小伙子,你表现不错,你被录取了!在你之前,已经有50人参加考试,可没有一个人及格。"他接着说:"在纽约,像你这样有专业技能的人很多,但像你这样专注工作的人太少了!你会很有前途的。"果然,哈里斯进入公司后,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很快就被总裁提拔为经理。
佛教主张舍得,即"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要,什么都将得不到。
想要做好一件事,那么前提一定是专注地对待这件事,做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专注,要专一,不应该好高骛远,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这样的企业是不会有长久的发展的。
马云说:"企业也罢,人也罢,做到了一定程度,重要的不是把握机会的能力,而是拒绝机会的能力。"勇于拒绝,聚精会神,让马云经营的品牌扬名四海。
王石说:"人要学会做减法。"不贪婪不求全,企业经营做减法,品牌业绩成倍加,万科终成为笑傲江湖的地产大佬。
经营企业是一项长跑运动,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充满了无数不可预知艰辛、困难和风险。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是能认准一个方向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地跑下去,不受跑道之外的风景所干扰,不为目标之外的诱惑所动摇,跌倒了再爬起,唯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终点,成就一个成功而伟大,并受人尊敬的企业。
皮鞋的由来
禅思禅悟:学会变通,柳暗花明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一个偏僻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又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了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都不再受刺痛之苦。
显而易见,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出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几何,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向国王提出建议,咱们城东有个寺院,寺院有个修行极高的禅师,要不然把他找来看看他有什么好的办法,国王于是下令派人去请这位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