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遇上禅
7628400000018

第18章 禅与营销策略(4)

这样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合伙干。假如狼和狈不合作,就不能把羊偷走,养羊的农民也会少很多损失。然而,狼和狈却经常那样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亲密。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种现象总结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相互勾结干坏事的人。

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看似小人得志,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

作为两个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并且开始学会了合作的技巧,懂得了取长补短,相互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对本身的自我缺陷的弥补,这是对自身猎物的本领的提高和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真实态度。

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换一种方式思考,如果这两个年轻人在得到渔夫的赠送后不是各奔东西,而是靠现有一筐鱼来维持两个人的生活,解决暂时的生存问题,然后一起去海边钓鱼,相信他们的结局不会那么悲惨。

这个故事生动的印证了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单独一个人可以灭亡,两个人在一起可能获救。当然,是指两个人合作起来共同创造生命的奇迹,但如果像上面那两个人一样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最终也只能落个双败的下场。

日本松下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常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慧及无可限量的潜能,当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并同心协力开发时,就能为社会带来繁茂。"他的创业是从电灯泡的研究开始的。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为摆脱困境,他亲自拜访了冈田公司董事长,二人商定,双方免费给客户赠送一万只电灯泡和一万对干电池,联合进行产品宣传。此举广告效应极佳,无论是电灯泡也好,干电池也好,两家公司都接到了大量的订单,从而使两家公司都重振起了昔日的雄风。

然而对于现实来说,"双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自私心理的作祟,使本应该顺利进行的合作破产,"双赢"也便成了空谈,关系各方各自应得的利益也就成了泡影。

选择的哲学

禅思禅悟:时不我待,当机立断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迷死了多少女人。

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条列下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尔后二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如果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在应该起而行动时,坐等机会溜走,就会时时落后、事事落后。要知道,光说不做,只想不行动,既不能增加成功的砝码,也无法增加人生的能量。

古人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在水上漂起来。同样,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这是成功者的姿态,也是胜利者的姿态。

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曾对人讲起,在他六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使他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天他外出玩耍,经过一棵大树,突然有一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里面有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便连同鸟巢一起带回了家。走到家门口时,王安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养小动物,犹豫了一下,他决定把小麻雀放在门口,然后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他。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口,不料小麻雀不见了,一只黑猫在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

这件事给王安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从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吸取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凡事要当机立断,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只要自己认定的事,就绝不能优柔寡断。

王安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也会失去成功的机遇。"

在当代企业经营中,对领导者当机立断的能力要求更高,它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决策过程中。对于领导者而言,做出决策的时机极为重要。各种各样的决策有时如流沙中稍纵即逝的珍珠,必须当机立断,方可把握住这不可重来的瞬间机遇。决策正确,但机会错过了,会使决策效果大打折扣。延误的决策有时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会给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果断的性格,可以帮你在形势突变的情况下,迅速分析形势,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作出正确决策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只有善于当机立断的领导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措置自如。

一个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领导者没法赢得下属的信任,强硬有力、果断坚定的领导者形象才能得到下属的信任和尊敬。领导者必须表现得果敢有力,如果你以优柔寡断的形象示人,人们就会在心底怀疑你的能力。

李嘉诚的成功,其当机立断的决策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自己成功的总结就是:反应敏锐,果断处事;能进则进,不进则退。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市场兴起塑料花热,家家户户及办公大厦都以放上几盆塑料制作的花朵、水果、草木为时髦。李嘉诚当机立断,丢下其他生意,全力以赴投资生产塑料花。他建立的"长江塑料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厂,他也因此被誉为"塑料花大王"。60年代初期,塑料花生产仍被看好,但他预感到塑料花市场将由盛转衰,于是当机立断决定退出塑料花业,重操玩具等行业,使他避过了一场危机。

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李嘉诚迅速投资购买大量土地。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又迅速投资入市炒作,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净赚5900万港元。1978年,他又把目光对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通过整整一年不间断地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1981年的元旦,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就这样,凭借李嘉诚的超人的胆识与当机立断,他的资产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成为了香港首富,创造了商业奇迹。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就更需要现代领导者善于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取得成功。员工最需要的是领导者的果断刚毅,最令员工沮丧的,莫过于优柔寡断、议而不决了。这样的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领导者都是不合格的,都会令人生厌的。

跳下悬崖找活路

禅思禅悟: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既然不能上,既然唯一能够想象活命的可能途径已经证实没可能,半天吊着肯定只能等死,那就只有往下跳了。

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也许半途能够有另一棵树,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也许没有,也许真的得死,但还有一个可能性,也许不会死。

这故事给人们最大启发是人们对未知的态度。

做人常有进退两难的场面,与其夹在中间等死,倒不如别浪费支撑的精力,将全副精神付诸一博,跌下去会死,但已经无法爬上去了,就算博个万分之一希望,毕竟还是一线生机。

教人跳下悬崖找活路,是不是疯了?

假如每一回你都当那一次决定的行动是你最后的一线生机,那你可以做到许多他人无法做也无法想象的事。你的生命有自己一套专属的价值观,你会有另一个思维足以自由闯荡的空间。凌空摆荡,浪费时间而仍然不会有结果。最后谁都不能在半空中撑上多久,既然使劲保持半天吊,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体力还能多赌一次的时候,好好控制自己的命运。

跳下去,不一定就活不了。

在我们实现梦想抵达成功的过程中,如果遭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产生退缩的念头时,不妨把自己的退路切断,强迫自己继续前进,或许成功就隐藏在前面的一扇门后面。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穿越时空,我们至今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西楚霸王破釜沉舟,一举破秦的那股豪迈与气概。而在当今的众多创业者身上,就缺乏这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一天,一家人正在吃晚饭,突然,闻到一股烧糊的味道。父亲打开门一看,原来邻居家起火,并且已经烧到自己家了。他慌忙喊出了妻儿,一家人奋力扑救,但房子和屋内所有的东西还是被大火吞噬了。望着被大火烧光的家,幼小的儿子问父亲:"爸爸,我们的家没有了,我们该怎么办呢?"父亲却说:"不,孩子,你说错了,我们的家不是没有了,只是要变得更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建造一个新家了。""可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呀!"儿子说。父亲摸着儿子的头说:"是的,我们什么都没有了,也没有了拆不拆旧房子的顾虑和建不建新房子的犹豫。"

假如没有当初的这把火,他们可能还住在旧房子里,但现在大火烧毁了房子,他们已经没有不建房的后路了,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建造新房子。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在没有退路的时候,你才会全力以赴地去做某件事情。

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存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必然会发愤图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一个30多岁的中国农民,变卖了所有家产,跑到洛杉矶去找工作。一年下来,积蓄花了个干干净净,却没有找到工作的影子。最后他来到了著名的微软公司,应聘做一名清洁工。

在经过面试和实习以后,人事经理告诉他被录取了,向他要电子邮件地址以传发录取通知和其他的文件。

他说:"我没有计算机,更别提电子邮件了。"人事经理告诉他:"对微软来说,没有电子邮件的人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用。"

农民很失望地走了出来,一摸口袋只剩下10美元。他一发狠,就把那10美元到菜市场全部换成土豆,然后挨家挨户去推销,没想到当晚土豆就全部推销出去了,10美元奇迹般地变成了50美元。

他惊喜之下,发现这条路可以去尝试,因为美国很多人平时比较忙,懒得跑去市场买菜。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天天去菜市场进货,然后跑到各居民区里去推销。

五年后,他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挨家挨户"贩售的公司,提供人们只要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蔬果的服务。他的资产超过百万元了,他考虑要为家人规划未来,于是计划买一份保险。签约时,业务员向他要电子邮件地址。他再次说出:"我没有计算机,更别提电子邮件了。"

业务员很惊讶:"您有这样一个大公司,却没有电子邮件。想想看,如果你有计算机和电子邮件,可以做多少事!"

他说:"如果我有电子邮件,我今天就不是在这里做老板,而是在微软做一名清洁工!"

当你没有东西可以失去的时候,那就是你得到的时候。

美国灾难大片《2012》中有段情节:老爸在黄石公园限行区的栅栏外,将女儿的帽子扔进栅栏里,对孩子们说:"帽子掉里面该怎么办呢?"老爸的用意是让孩子们翻过栅栏去捡帽子。这其实和一句谚语有关:"面对一座高墙,却没有勇气翻越时,不防先把自己的帽子扔过去。"

如果你现在也面临一堵高墙,迫于窘境,还在顾忌,还在犹豫,不如先尝试把你的帽子扔过去吧。也许翻一次两次不会成功,也许会遍体鳞伤,也许会备受嘲弄,但为了你的帽子你会发现翻过墙后的另一片天,与这些伤痛比是值得的。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高墙。要想成功,就不能瞻前顾后,不能给自己留后路。唯有自断后路、破釜沉舟,才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