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按摩保健全书
7629400000010

第10章 头部按摩技法(9)

头穴:晕听区、视区、胸腔区、安神区、头三角、安宁区、胃区、生殖区。面穴:首面穴、心穴、肾穴、肝穴。耳穴:神门、心、内分泌;对耳屏部。

【按摩手法】

(1)用双手大拇指指端按揉两侧太阳穴30~50次,力度以产生胀痛感为宜;

(2)按揉百会、头维、睛明、安眠、四神聪各30~50次,力度适中;

(3)按揉首面穴、心穴、肝穴、肾穴各30~50次,力度适中;

(4)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50次,力度适中;

(5)分推攒竹,经鱼腰至两侧太阳穴各30~50次,力度轻缓柔和;

(6)用拇指桡侧缘向上推按安神区、胸腔区、视区、晕听区、安宁区各50~100次,直推头三角,来回30~50次,力度适中;

(7)拿捏风池、天柱各10次,力度轻柔;

(8)棒推耳部的神门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力度轻缓柔和;

(9)指揉心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以轻柔为主;

(10)棒揉内分泌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

(11)揉捏对耳屏部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

【生活注意】

(1)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2)工作、生活要有规律性,适当减少脑力劳动。避免过度劳累。

癫痫

【症状与病因】

癫痫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发作性脑功能失调。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分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四类。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发作性肢体抽搐,持续短暂和反复发作。

头部按摩对治疗本病有良好的效果。【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百会、人中、哑门、承浆、素髎、风池、安眠、印堂等。

头穴:运动区、运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平衡区、癫痫区、安神区、制狂区等。

面穴:心穴、肾穴、肝穴等。

耳穴:心、枕、神门。

【按摩手法】

(1)按揉百会、印堂、承浆、安眠、哑门各50~100次,力度适中;

(2)按揉心穴、肝穴、肾穴各50~100次;

(3)掐按人中、素髎各10~20次;

(4)拿捏风池20~30次;

(5)点按平衡区、制狂区各30~50次,力度轻柔;

(6)依次推按舞蹈震颤控制区、癫痫区、制狂区、安神区各100~200次;

(7)直推运动区、运用区、平衡区各50~100次;

(8)指振心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18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轻柔为主;

(9)棒揉枕穴、神门穴各6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力度适中。

【生活注意】

忌烟、酒、辛辣等刺激食物,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避免单独外出,以免发生意外。

癔病

【症状与病因】

癔病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多发生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发病原因与明显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如同事间争吵、家庭不和、亲人亡故、个人的不幸遭遇等,尤以第一次发病精神因素更为明显。本病也可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发病。

本病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患者意识不清,无端哭笑,常有手舞足蹈的戏剧表演动作。发病急,病程短,好转快,容易复发。

头部按摩对于减轻癔病发作症状,减少癔病发作次数,均有一定的疗效,但要坚持长期治疗。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百会、人中、神庭、风府、风池、素髎、兑端、上星、承浆、太阳、印堂、四神聪。

头穴:运动区、感觉区、制狂区、舞蹈震颤控制区、晕听区、安神区、胸腔区。

耳穴:心、枕、神门等。

【按摩手法】

(1)按揉太阳穴30次,向前向后各转15次,力度以产生胀痛感为宜;

(2)按揉百会、上星、四神聪、风府、兑端、心穴、首面穴各50~100次,力度适中;

(3)掐按人中、承浆、素髎穴各10次,力度适中,以产生酸痛感为宜;

(4)依次推按舞蹈震颤控制区、晕听区、制狂区、安宁区各150~200次,力度适中;

(5)直推运动区、感觉区各50~10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轻柔为主;

(6)点按制狂区、安宁区各30~50次;

(7)拿捏风池20~30次,力度宜偏重;

(8)用双手拇指桡侧缘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50次,力度适中;

(9)用指端按揉耳部心穴5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偏重为宜;

(10)棒揉耳部枕穴、神门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力度轻缓柔和;

(11)揉捏对耳屏部5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力度宜轻柔。

【生活注意】

(1)平时要注意多培养一些情趣,如种植花草、读书、养鸟、练太极拳等。

(2)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避免精神上受刺激。

(3)患者要树立治愈本病的信心,设法消除引起发病的各种因素。

性冷淡症

【症状与病因】

性冷淡症是指男女性对房事没有兴趣,行房事时不能进入性高潮的病症。性冷淡症的常见病因是由于对性知识了解不足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情绪抑制、恐惧,精神紧张,性生活不协调,卵巢功能不良,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促性腺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为:性欲冷淡、性交疼痛、记忆力减退、精神委靡不振、腰酸乏力,四肢困倦,毛发脱落、心烦易怒、性情急躁等。

中医学认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胆气虚及心气不足是造成性冷淡的很重要因素,因而头部按摩通过滋补肝肾,加强性腺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百会、神庭、风池、攒竹、兑端、瞳左髎、承浆、太阳、印堂、百劳、四神聪、泽田、插花。

头穴:生殖区、安神区、强壮区、足运感区、腰区、精神情感区。

面穴:肾穴、心穴、肝穴。

耳穴:脑垂体、皮质下、睾丸、兴奋点、外生殖器、肾、尿道。

【按摩手法】

(1)按揉太阳穴30次,向前、后各15次,力度以产生胀痛感为宜;

(2)按揉百会、瞳左髎、百劳、四神聪、风岩、泽田、插花各50~100次;

(3)按揉肾穴、肝穴、心穴各50~100次,力度适中;

(4)用中指指端轻揉兑端、承浆各50~100次,力度适中;

(5)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50次,力度适中;

(6)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攒竹至两侧太阳穴30次,力度轻柔;

(7)推按生殖区、强壮区、腰区、足运感区、精神情感区、安神区各50~100次;

(8)拿捏风池穴10~20次,力度轻柔;

(9)用中指指端叩击强壮区、生殖区、足运感区各50~100次;

(10)指揉外生殖器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11)揉捏皮质下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以轻柔为主;

(12)指点肾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力度适中;

(13)棒揉尿道、睾丸、兴奋点、脑垂体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力度轻缓柔和。

【生活注意】

(1)融洽夫妻感情,互相体贴,使性生活协调且有规律,并注意工作不要太累,忌长时间开夜车、看电视、玩电脑。

(2)双方都应主动,以加强性刺激,切勿长期分居,中断性生活。按本法互相按摩,可获良效。

(3)保持心情舒畅,树立自信心,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增强体质。切忌在外寻欢作乐,以致影响夫妻感情,损伤心、肾、肝、脾功能,引起双方性功能减退。

(4)加强营养,多食牛奶、豆类、鸡蛋,忌食肥、甘、寒凉、辛辣之品。

面瘫

【症状与病因】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大多因为睡卧受风或汗后面部感受风寒所致,另一种则属于中风后遗症。在现代医学里,前者叫周围性面瘫。后者叫中枢性面瘫。本篇着重讨论的是周围性面瘫,其特点为:发病突然,初起时有耳后疼痛,继而出现患侧前额抬头纹消失,眼睑闭合迟钝,鼻唇沟变平坦,嘴角歪向健侧,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进食时食物常嵌在齿颊间等。

头部按摩治疗面瘫效果很好,治疗越早,疗程越短。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颧髎、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大迎、百会、翳风、风池、桥弓、牵正、安眠、夹承浆。

头穴:通顶区、通顶旁区、运动区、强壮区。

面穴:首面穴、胃穴、肝穴、脾穴。

耳穴:眼、面颊、口、额;耳垂部。

【按摩手法】

(1)点揉颊车、地仓、人中各50~100次,力度偏重,以产生强烈的胀痛感为宜;

(2)点揉或拿捏翳风、风池穴各10~20次,以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宜;

(3)按揉颧髎、四白、大迎、下关、百会、夹承浆、牵正、安眠各50~100次,力度适中;

(4)按揉首面穴、肝穴、胃穴、脾穴各20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轻柔为主;

(5)用拇指桡侧缘直推运动区、通顶区、通顶旁区、强壮区各200次,力度适中;

(6)用拇指螺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每侧10次;

(7)从印堂开始,以拇、食指相对提捏,自内向外,自下而上,反复数遍;

(8)提捏眼周组织,主要是患侧眼周、沿眼睑上下提捏,反复数遍;

(9)棒揉耳部眼穴、面颊穴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缓和;

(10)棒推口穴、额穴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

(11)三指拿捏耳垂部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12)棒推皮质下、枕、肝、枕小神经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75次,力度适中;

(13)双手搓热后搓擦面部2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生活注意】

(1)坚持穴位按摩对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疗效很好。病情在3个月以内可获痊愈;超过3个月者,坚持按摩也能收效。

(2)如果右眼不能闭合,口向左侧歪,则右侧脸部为患侧,对患侧即右侧面部手法应较重,而对左面部手法宜轻。此可作判断病变部位和施术的参考。

(3)注意休息和面部保暖,忌酒,不食辛辣、寒凉之食品。

中暑

【症状与病因】

中暑是在烈日之下,或高热,或热辐射的环境中长时间的停留或工作所致,常在体弱或体力过于疲劳的情况下发生。

根据中暑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可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口渴、汗闭、高热、烦躁不安、全身疲乏和酸痛;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汗多、肢冷、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甚至神志不清,昏迷,四肢抽搐,腓肠肌痉挛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等现象。

轻者应立即到通风凉爽处休息,多喝含盐饮料,外擦清凉油在太阳穴,或服人丹数粒,即可恢复。若是昏倒的患者,也应送到通风阴凉处,再进行按摩疗法。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人中、素髎、百会、兑端、印堂。

头穴:感觉区、血管舒缩区、安神区。

面穴:首面穴、心穴。

耳穴:心、耳尖。

【按摩手法】

(1)用拇指指甲切压人中、素髎、兑端各1~2分钟,力度轻重兼施,以偏重为主;

(2)点按百会、印堂、首面穴、心穴各100~200次,力度适中;

(3)直推感觉区、血管舒缩区各50~100次,力度要轻柔;

(4)指振耳部心穴6分钟,频率每分钟180次,力度较轻;

(5)扯耳尖穴6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生活注意】

平时要做好防暑工作,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要多饮淡盐凉开水,使体内保持水分,夏日避免太阳的直射,外出要戴太阳帽等。

遗精

【症状与病因】

男子未经性交而泄出精液,称为遗精。遗精有梦遗、滑精之分。有梦而遗精者,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为滑精。

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的男性,在1个月内梦遗1~2次,属正常现象。若每周遗精达2次以上或清醒时流精,伴有头昏、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则属于异常现象。

遗精的发生主要由阴虚火旺,肾虚不固或温热内蕴所致。头部按摩可以清热除湿、交通心肾、补肾固精,能调节内分泌活动,平衡激素,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不仅能维持正常精神思维活动,而且还能调理性机能活动,有利于遗精的治疗恢复。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百会、神庭、率谷、攒竹、强间、风池、太阳、印堂、百劳、四神聪、安眠、顶上回毛、桥弓等。

头穴:强壮区、生殖区、足运感区、安宁区、安神区、腰区。

面穴:心穴、肾穴、肝穴。

耳穴:肾、肾上腺、神门、心、内分泌。

【按摩手法】

(1)用双手拇指桡侧缘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次;

(2)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攒竹,至两侧太阳穴30次;

(3)用拇指螺纹面按揉百会、强间、印堂、四神聪、百劳、安眠、顶上回毛各100次;

(4)用拇指桡侧缘直推生殖区、强壮区、足运感区、安神区、安宁区、腰区等各300次;

(5)按揉心穴、肝穴、肾穴各300次;

(6)用中指指端叩击百会穴、生殖区、强壮区、腰区各50~100次;

(7)用拇指螺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每侧10~20次;

(8)按揉或拿捏风池穴10~20次,以局部产生轻微的酸胀感为宜;

(9)用双手拇指螺纹面从前额正中线抹向两侧,在太阳穴处按揉3~5次,再推向耳后,并顺势向下推至颈部,连做3遍;

(10)指振心穴3分钟,频率每分钟60次,力度适中;

(11)棒揉内分泌穴6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

(12)棒推神门、肾、肾上腺穴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

【生活注意】

(1)注意饮食,禁忌过食醇酒厚味及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节制性生活,勿用脑过度,保持精神愉快,不必恐慌。

(3)中年人遗精过频,有可能为脊髓刺激性损害的早期症状,应加以重视并详细检查病因。

胃下垂

【症状与病因】

胃下垂是指胃下降至不正常的位置。本症多发生于身体瘦弱,胸廓狭长的人;或身体很胖,但急骤瘦弱之人;或多产妇女。患病后症状有:食少乏力,胃脘胀满不舒,食后更甚,自觉有物下坠,按之不舒服,脐下有振水声,日久则头晕怕冷,面色无华,夜寐不安,口苦咽干等,平卧时自觉坠胀感减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症一因素体虚弱,或产后气血亏虚、过早劳动;二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后运动过剧,或长期有胃病史,引起胃张力衰退,以致胃腑日渐下垂;三因思虑过度,情志不和,饮食减退,久而久之,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以致胃下垂。

【有效穴位】

头部按摩以健脾和胃,益气举陷为原则,对治疗本病有很好的效果。

经穴与经外奇穴:百会、头维、百劳、四神聪、风岩。

头穴:胃区、强壮区、胸腔区、足运感区。

面穴:脾穴、胃穴。

耳穴:胃、交感、皮质下、脾、肝、神门。

【按摩手法】

(1)按揉百会穴400~500次,力度适中;

(2)按揉头维50~100次,力度以产生胀痛感为宜;

(3)按揉百劳、四神聪、风岩各100~200次,力度适中;

(4)按揉脾穴、胃穴各200~300次,力度偏重;

(5)用拇指桡侧推上胃区、强壮区各300~500次;

(6)直推足运感区、胸腔区各50~100次;

(7)用中指指端叩击胃区、强壮区各50~10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柔和为主;

(8)棒推胃穴4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力度以轻缓柔和为主;

(9)揉捏皮质下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要轻;

(10)棒点脾穴、肝穴、交感、神门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180次,力度轻重兼施。

【生活注意】

(1)坚持按摩能增强体质,预防胃下垂的发生及治疗轻度胃下垂;重度胃下垂经长期自我按摩,亦能收到满意效果。

(2)自我按摩的同时可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丸治疗。

(3)节制饮食,舒畅情志,防止暴饮暴食、酗酒、大怒、忧思、过度疲劳和胃部受凉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

【症状与病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临床表现有甲状腺肿大、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动过速、情绪容易激动、怕热、多汗、手抖、眼球突出等。

中医学认为:本症一因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遭受精神刺激,致使肝气郁结,气滞,不能运行津液,津液凝聚成痰,痰气交阻颈前,为气滞痰凝;二因肝气久郁化火,致肝火亢盛;三因火盛伤阴,肝阴不足,久必及心,致心肝阴虚,或素体阴虚,遇有气郁化火,肝火旺盛,又易伤阴。

按摩相关穴位能理气化痰,软坚消肿。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百会、睛明、攒竹、神庭、丝竹空、率谷、瞳子髎、翳风、风池、太阳、印堂、桥弓、安眠、百劳、四神聪。

头穴:足运感区、视区、感觉区、晕昕区、强壮区、安宁区。

面穴:首面穴、心穴、肝穴、肾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