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7638700000028

第28章 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宜忌(3)

随着经济繁荣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驾驶公车,甚至个人汽车的人正在不断增多。对于酒后开车的危险性,人们都有认识,然而,对于糖尿病病友开车的危险却认识不足。开车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而糖尿病病友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友,随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低血糖反应轻者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重者可导致昏迷。另外,糖尿病病友往往合并有视网膜病变而影响视力,所以开车对病友们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是一个严重危险。据国外统计,33%的交通事故发生在患有糖尿病的司机身上,主要原因就是低血糖,因此,国外糖尿病病人开车时要求有医生证明的特殊驾驶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项规定。糖尿病病友能否开车首先要询问糖尿病专科医生。

我们建议,糖尿病病友开车前,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劝告,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是否有上述低血糖的某些症状,自己的视力如何,反应是否敏感。另外,开车前一定要带上一些糖果备用,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忌不警惕热水袋烫伤

热水袋因其体积小、使用方便、经济实惠而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然而使用热水袋需特别小心,否则易被烫伤。入睡着后,对冷热的敏感度降至最低,糖尿病病友又容易合并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差。热水袋温度虽不高,但长时间贴于皮肤,可慢慢蓄积热能向深部皮肤传导,造成烫伤,也并不少见。因而使用热水袋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破损、漏水,睡觉时应取出较为安全,糖尿病病友,尤其是糖尿病病友合并神经病变者,更需注意,因为他们对热源的反应比较迟钝,假如被烫伤,切不可马虎,应立即就医。

忌随便染发

染发剂有可能引起一些人的过敏反应,其症状是头皮发痒,伴有红色丘疹或水泡,抓破后可溃烂、结痂,严重时甚至波及面部和颈部。由于染发剂染上头发后不易除去,所以这种过敏反应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为了防止染发剂过敏,无论是在家,还是在理发店染发,无论这种染发剂过去是否使用过,都应先做一下皮肤试验,即把染发剂滴在纱布上,将纱布放在前臂上,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红、发痒现象,就不宜使用该染发剂。糖尿病病友由于血糖高,抵抗力低,染发过敏后容易引起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我们在临床上就碰到一位糖尿病妇女染发后,因过敏而引起整个头顶部的感染,经切开引流、每日换药、抗感染和胰岛素等治疗,近3个月才治愈出院。所以,糖尿病患者忌随便用染发剂染发。

忌痰液“出口转内销”

痰液是由呼吸器官排出的“垃圾”,痰液内含有很多细菌、病毒等致病物质,尤其是糖尿病病友最容易合并肺结核,如果此时痰液“出口转内销”,结核杆菌就极易被吞入消化道内,引起消化道结核,如肠结核等。所以,痰液千万不可以“出口转内销”。

糖尿病患者忌生活不规律

糖尿病病人的生活必须规律,否则难以取得糖尿病的良好控制。人的生命活动是有一定规律、一定周期的。所以,糖尿病病人什么时候吃饭,该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该运动,活动量应该多大,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打针吃药,应该用多大剂量,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随便打乱这种规律,势必会造成血糖的波动而影响病情的控制。所以糖尿病病人生活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地进食、锻炼和用药。如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加餐的时候不加餐,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症。该打针、吃药的时候不打针、吃药,又有可能使血糖升高。有的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干什么事一上了瘾就不管不顾了,还有人长期上班不规律,这些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都是十分不利的。

糖尿病患者忌忽视天气变化

糖尿病的病情变化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表现在许多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往往在冬季容易加重,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是什么原因呢?医学家们通过较长时期的细心观察发现,糖尿病病人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它能够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本来血中就相对或绝对不足的胰岛素水平显得更低,从而使病人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另一个原因是糖尿病病人缺乏胰岛素,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身体产热不足,病人不耐严寒,加上糖尿病病人免疫功能降低,在冬季遇气温下降时,常易患感冒,也可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诱发酮症酸中毒。寒冷还可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这是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诱因。寒冷也容易出现冻伤,是发生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重要诱因。尽管在冬季,当气温变化不大时,病人也可以逐渐适应,使病情相对稳定些。那么糖尿病病人怎样才能做到在冬季保持病情的稳定呢?首先,在寒流袭击,天气突然变冷时,应尽可能多呆在家中;如外出,可通过适当增加饮食量使机体产热增多或增加衣着而保暖,减少热能散失,从而避免寒冷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减少肾上腺素的分泌;其次,要注意适当调整降糖药物,适当加量以增加机体胰岛素分泌及增强体内胰岛素浓度及敏感性,更好地对抗肾上腺素的过多分泌带来的影响,使病情稳定;最后,特别强调病人病情平稳时的血糖调节及体育锻炼,尽可能通过各种措施使病人平时血糖就稳定在理想水平,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锻炼身体,病人可从深秋开始坚持适当户外运动,舒筋活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及抗寒能力。做到了以上三点,相信糖尿病病人在冬季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过分炎热的天气同样会使糖尿病病人的病情不稳定,这时也应注意监测血糖,补充足够的水分和注意电解质平衡。

糖尿病患者忌夏天不午休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很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容易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因此,午间睡一会儿对调节身心,恢复精力,保持健康是很有益处的。

糖尿病患者忌秋冻

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在秋凉时不可马上增加衣服,以锻炼自己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作准备。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不宜马上减少衣服以免受寒。这本是人们适应自然气候的一种作法,但糖尿病患者较具特殊性,应随时依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这是因为长期或间断的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糖尿病患者尤其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机体代谢严重紊乱,机体多种防御机能缺陷,对入侵微生物的反应如中和化学毒素、吞噬功能、细胞内杀菌作用、血清调理素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受到抑制,从而使患者极易感染,且感染严重。并且糖尿病常合并血管神经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局部血供较差,组织氧浓度降低,影响局部组织对感染的反应,还有利于厌氧菌生长,易引起组织坏死和坏疽。且寒冷可引起血管痉挛.使血流缓慢,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患。寒冷还可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

糖尿病患者忌熬夜

人熬夜后容易破坏体内的生物钟,干扰正常的代谢活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机体的抵抗力降低等不良情况发生。

糖尿病患者忌忽视婚前检查

目前多数学者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糖尿病属隐性遗传,常隔代或数代遗传,糖尿病病友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糖尿病这个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不良体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易感性。因此,糖尿病病友在选择对象时,要查三代。最好不要与患糖尿病的病友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结婚。若两个糖尿病病友结婚,最好采取绝育手术,不要生孩子。另外,因为感染会加重糖尿病病情,糖尿病病友也不应与患有慢性传染病者结婚。

糖尿病患者忌口服避孕药避孕

因为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孕激素等,它们均有抗胰岛素的作用,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有加重糖尿病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选择避孕方式时忌选择口服避孕药避孕。

糖尿病患者受孕前忌不接受治疗

糖尿病妇女在决定怀孕前3个月,必须严格控制糖尿病,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因为只有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环境下,受精卵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预防胎儿畸形,降低流产、早产、死胎、巨大儿的发生率。

糖尿病丈夫在决定使妻子受孕前也必须严格控制糖尿病,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因为只有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环境下,精子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才能使妻子受孕,才能预防胎儿畸形,降低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

糖尿病孕妇忌涮火锅

火锅原料是羊肉、牛肉、猪肉、狗肉,这些生肉片中都可能含有弓形虫的幼虫或家禽的寄生虫。虫体极小,肉眼看不见。而吃火锅习惯把鲜嫩的肉片放到煮开的汤料中一烫即进食,这短暂的加热不能杀死幼虫,进食后幼虫可在肠道中通过肠壁随血液扩散至全身。糖尿病孕妇受感染时多无明显不适,仅有类似感冒症状,幼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严重的可发生流产、死胎、或影响胎儿脑的发育而发生小头、脑积水、无脑儿等畸形,所以涮火锅时只有煮透才能吃。本来糖尿病妇女怀孕就不容易,妊娠后又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更忌涮火锅。

忌过度淘米

谷类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素有些能溶于水,洗米时如用手搓可造成营养素的损失,而且米越精细、淘洗的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淘米水温越高,其营养素损失就越多。淘米时损失的各种营养成分为:硫胺素29%~60%,核黄素和尼克酸23%~25%,无机盐70%,蛋白质15.7%,脂肪42.6%。

为了避免淘米时营养素的过量流失,我们应当:

1.把米中的泥砂粒、黄粒米及其他杂质挑选出来。

2.用水淘洗,以除去泥砂为止,一般二遍即可。

3.不要用手搓洗。

4.淘洗后不要长时间浸泡,如已浸泡,则应将浸泡的米水和米一同下锅煮。

5.如米有霉菌污染时,应挑出霉变及变黄的米粒并用手搓洗干净,反复多次,以除去霉菌。

忌忽视保健卡的重要性

杨某外出后乘长途汽车回家,上车时又说又笑,还跟周围的人“侃大山”,然后大家都昏昏欲睡。几个小时后汽车到达终点站,大家纷纷下车,唯有杨某仍昏睡不醒,叫不应也推不动,因为素不相识,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好马上送去医院。医院急诊大夫也不能立即判断出是什么情况。经过全面检查方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刘某早上起来爬山,当行至半山腰时,突然头晕眼花、大汗淋漓、站立不稳。一旁的王某见状,以为是心脏病发作,经予硝酸甘油等处理,不见好转,立即送往医院。病检查原来是低血糖尿反应,喝糖水后就好了。

这两个例子都发生在糖尿病病人身上,因不情况来得突然,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也对其身体状况不了解,很容易出现意外。我们就认识一个Ⅰ型糖尿病病人——孙某在边远地区不明原因昏迷,被送到农村卫生院后输葡萄糖抢救,由于不了解病史而用错药物再也没醒过来。所以,糖尿病病人让周围的人及急诊医生了解自己患有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应设计一个便于携带的自我保健卡。

自我保健卡的内容应包括病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及电话,经常就诊的医院及医生的联系电话,自己亲人的联系方式,如工作单位、电话及手机号码等。自己目前的治疗情况,要求写得详细一些,如使用什么药物及药物剂导和每次使用时间。在保健卡的另一面可写一些提示性语言,如可以写上:“我有糖尿病,如果发现我神志不清、出冷汗,或行为怪异,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如果我能吞咽,请给我一杯糖水、果汁或其它含糖的饮品。如果我在10~15分钟内尚未恢复,请送我到医院给我查血糖并通知我的亲人。如果我不能吞咽或昏迷了,切勿喂我食物并请立刻送我到医院及通知我的亲人。谢谢您的帮助。”自我保健卡可以由经常就诊的医院统一制作,也可由自己用一个较硬的纸片制作,写上前面提到的内容就行。卡片要随身携带,放在容易发现和取出的地方,如上衣口袋里,以备万一出现突然的病情变化,自己又不能正确地诉说现在的感觉和既往病史,旁人可根据卡片的提示,迅速为你施行适当的处理或送往医院。急诊医生也能根据卡片的提示进行相应的检查或处理,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准确性。如前面提到的杨某可以马上查血糖,一分钟内就可得出结果,医生就可以判断为酮症酸中毒昏迷,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而刘某的情况也可以比较容易判断为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孙某也不会在抢救中使用葡萄糖静滴而死亡。凶此,要求在自我保健健上注明经常就诊的医院和医生,是凶为他们对其病情比较了解,如存在何种并发症,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也积累了一些既往治疗的经验。如在急诊就诊的医院遇到什么问题时,可以互相联系,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是住过院的病人,最好是写上住院号,可以通过查阅病历了解原来的检查及治疗结果。

自我保健卡作用很大,糖尿病病人应切记,在外出时一定要养成随身携带自我保健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