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76400000076

第76章 第六辑 喻世明言今古谭(14)

宝琴是深得老祖宗缘法的。她披着这凫靥裘,站在粉妆银砌的山坡上,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贾母看了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上,配上他这个人物儿,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的《艳雪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薛姨妈到了之后,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他求配。薛姨妈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己也不好拟定。于是只好半吐半露地把宝琴已定了亲的事儿回明,这一笔就算无疾而终了。

在这之前,宝钗已在贾府寄住了多年,虽总蒙老太太赞赏,却一直不曾转到婚配上来。薛宝钗随分从时,品格端方,老太太对她是欣赏,却不是发自心底的爱悦。虽然相见的时日不多,贾元春却是很看重她的,在宝玉这个早年入宫的大姐姐心中,宝钗是最堪担起兴家理事的重责的人。元春赏的端午节礼,宝玉的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两端,芙蓉席一领。袭人一一分说家下众人所得的礼物,宝玉听了发急:"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和我的一样,倒是宝姑娘的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日拿出来,都是一分分的写着签子,怎么会错了!"元春是皇妃,是宁荣二府的依靠,她的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若把她起头的这个议题接下去,一切都顺理成章。但老太太却不曾开言,反正她有的是时间。

宝钗的失误,就是从来没有失误。如此温柔而不可侵犯的女子,可感可佩,却难让人心肝宝贝似的疼惜。

她寡言罕语,却有一双观察入微的慧眼,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心中都自有章程。众人或者说她温厚,但老太太近百年的道行,还有什么看不破的。居上位的人,恩威并施,一干人等迷迷茫茫,战战兢兢之际,却有人一眼就懂得了你的真实用意,虽然他只微微一笑,也总让人不甚惬意。自古以来,精明与精明总是相克的,所以大人物总爱留几个憨直的部属在身边,松驰紧张的神经。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每每都要惹出些是非来,老太太却从来不怪罪她,就是因为她"无心"的缘故。

薛宝琴,却是另一种率真之美。黛玉一时失口,说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两句词儿应付酒令,经宝钗暗地里指出来之后,也羞得满脸绯红。宝琴却不像她姐姐那么事事谨慎,竟把这两部女孩儿不该看的另类邪书入诗,天真自然,又轻松洒脱。

宝玉与湘云烤鹿肉吃,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你来尝尝!"宝琴笑道:"怪脏的。"宝钗笑道:"你尝尝去!好吃得很呢。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此时,贾府虽然已走到盛世的尽头,却依然还是一派簪缨诗礼之族的气象,薛宝琴的纯真娇憨的态度最与之相衬。富足,悠闲,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式的风霜不侵。

风雨未来之前,宝钗的从容淡定还显不出珍贵来。

先划下道儿来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本是想讨些银子过冬。本来,对这样一个久已没了来往的穷亲戚,给多少银子都是恩典,没人会争多嫌少的。但凤姐儿那"一万个心眼子",若不随时随地用用,岂不辜负了天公造物之功。这就像做惯了模特的,下了T形台,走的依然是猫步。

凤姐要打发刘姥姥走,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你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论起亲戚来,原该不待上门有照应才是。但只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况自我进来接着管些事,多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那刘老老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心里便突突的;又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