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辛斯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是俄罗斯著名寡头,他在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和直布罗陀等地拥有许多家企业和不动产,他拥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同时还是一个庞大的犹太人社会性组织的领导人。
6月16日,星期五白天,在律师在场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向古辛斯基宣读了对他的指控:非法侵吞价值1000万美元的第11电视频道的国有财产。
随后,蹲了3天大牢的古辛斯基被取保候审,假释出狱。此后,古辛斯基隔三差五就得去总检察院受审。十几年来在俄罗斯商界和政界风云一时的古辛斯基最终落得个流亡海外的下场。
普京打击的第二个对象,是俄国头号金融和工业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别列佐夫斯基敏锐的嗅觉感觉到了这股浓浓的火药味,在惊恐不安中他伺机报复。
还真让他等到了机会。
"库尔斯克"号的沉没给了寡头们可乘之机,他们立即抓住普京对这一灾难的处理情况,利用他们控制的电视台和报纸大肆向普京身上泼脏水。别列佐夫斯基扬言要为遇难者家属捐钱,事后证明,他并没有捐。这时,普京说话了:"对这种慈善行为,我们赞成,最好卖掉地中海岸边的别墅。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钱的?"
11月,俄总检察院开始传讯别列佐夫斯基,指控他的罪名是:他控制的两家在瑞士注册的公司内外勾结,把俄罗斯航空公司在境外的几亿美金款项清洗并据为己有。该航空公司的总裁就是叶利钦的女婿奥古廖夫,如果深挖到底,必然牵扯到叶家的人。
11月2日,别列佐夫斯基以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为由,拒绝回国接受俄总检察院的传讯,并向当地媒体披露一个爆炸性新闻:他曾用俄罗斯航空公司瑞士公司洗的黑钱,赞助普京竞选总统和组建被称之为"普京党"的俄国家杜马第二大党团"团结党",言外之意是普京当选总统和"团结党"在议会的胜利赢得不干不净。他甚至断言"普京总统的任期最多一年,长不了"。
虽然此案的背景十分复杂,但普京打击别列佐夫斯基的决心仍没有动摇,这主要是因为:一、由于别列佐夫斯基太猖狂,自恃"举贤"有功,向总统要求更多的商业和政治回报,欲壑难填;特别是别氏无视国家利益,企图利用与车臣分裂主义头目的特殊关系,在车臣问题上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打乱并阻碍总统遏制分离主义、维护联邦完整的计划;二、普京总统这么做还有两个目的:通过追究这个寡头,显示自己作为独立政治家的形象(他通过把苏联国歌定为俄罗斯国歌的举动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团结大多数政治精英和人民,巩固自己的地位;警示那些曾助选有功、希冀求得回报的地方诸侯不要有非分之想,要规规矩矩遵从中央的权威,以便进一步推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改革,实现"富民强国"之梦。
普京密会叶利钦,取得叶利钦对处置别列佐夫斯基的支持。叶利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态说:"普京目前对别列佐夫斯基和其他寡头采取强硬立场是正确的,我支持他。"
随即,联邦司法部门依法查封了别列佐夫斯基在莫斯科的国家别墅和挂着政府牌子的汽车,使他成为"在莫斯科无家可归的人"(别列佐夫斯基原话),实际是把他轰出国外。
两记重拳让寡头们草木皆兵,但普京似乎并未满足,他再次将手中的大棒对准了俄第一大富豪、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
2003年10月25日清晨5点,夜幕尚未完全退去。一架从诺夫格罗德飞往伊尔库茨克的俄图-134客机降落在新西伯利亚托尔马齐沃机场,准备加油。
哪知飞机刚刚停稳,突然客机四周灯火通明,警笛大作,十几辆警车仿佛神兵天降,呼啸而至。一眨眼的功夫,警车将飞机团团围住,荷枪实弹、身着黑色迷彩作战服、戴着面罩的特种兵冲进机舱,搜捕俄罗斯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一位"强力部门"官员迅速走到坐在头等舱、惊魂未定的霍多尔科夫斯基面前说:"请跟我们走一趟!"霍多尔科夫斯基强打精神回答:"我们走。"就这样特种部队的士兵从飞机上揪下了俄罗斯首富。
2004年6月16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莫斯科一家法庭就商业诈骗、偷税漏税、伪造文件等7项指控接受了审判。
当时40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曾是俄罗斯不可一世的寡头。
196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家庭,后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拥有理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他经常戴一副无框眼镜和一块塑料表带的普通手表,穿西装很少打领带,笑容可掬,温文尔雅。
霍多尔科夫斯基最初的发迹得益于"共青团经济"。1986年,他出任莫斯科伏龙芝区共青团委副书记。当时国营单位纷纷成立合作社,也就是公司承包给个人经营。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加入了首批下海经商者的行列,他与人合伙承包的合作社叫"梅纳捷普"。最初的买卖是贩卖假酒--包括从国外弄来的"拿破仑"牌假白兰地和假冒伏特加酒,此外还倒卖过牛仔服、计算机等紧俏商品。
当年和霍多尔科夫斯基一同起家的瓦列里说:"霍多尔科夫斯基当初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一天工作将近12小时。那时在莫斯科开公司,都是个人干个人的,而且都是为了一个项目开公司,挣了一笔钱就赶快把公司给关了,赶紧跑掉,不然就会被抓,送去蹲监狱。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运作这样的小公司方面很有组织才能,而且他特别敢于冒险,挣钱也很疯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梅纳捷普"开始经营当时苏联人很熟悉的一种日用消费品--古巴红糖。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给了外贸部门大量好处之后终于获得了这个贸易机会。当时苏联和古巴之间是易货贸易,霍多尔科夫斯基向古巴提供苏联的石油,换取红糖。通过这些交易,他大赚了一笔。
在经历了多年商场的历练之后,霍多尔科夫斯基盼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88年初,霍氏结识了一名叫格鲁博维奇的人,此人的父母都在苏联银行工作,而且官职显赫。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利用这个机会,动用了各种手段,成立了一家民办银行,业务挂靠在苏联银行的莫斯科伏龙芝区支行。1991年5月,霍氏注册成立了"梅纳捷普国际银行联合体",后来又改名为"梅纳捷普国际财政联合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大规模实行私有化。这为资本向少数人集中提供了法律框架和依据。之后,国家采取的"全权委托银行制度"使寡头在金融领域迅速膨胀。1995年实施的抵押拍卖进一步帮助金融寡头完成了资本集中的最后过程。
1995年,在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拍卖中,霍氏旗下的"梅纳捷普"投资银行以3.5亿美元买下78%的股份。两年后尤科斯石油公司上市,市值达90亿美元。
尤科斯石油公司到手之后,霍多尔科夫斯基开始专心经营石油业务,先是为公司筹措得17亿美元的资金,接着收购了东方石油公司。他采用西方的经营理念,在公司内部实行透明化管理,在主要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中,尤科斯石油公司是第一个依据美国标准公布季度财务报告的。而投资者也对他给予了回报,仅在2001年间,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上升了250%。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2年的排名,尤科斯石油公司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的第267位,而他个人也以80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球富豪榜的第26位,在俄罗斯国内更是高居榜首,成了令人瞩目的首富。
2003年8月,俄反垄断政策部批准尤科斯石油公司与俄排名第五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合并后的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成为俄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私营石油公司,其市价总值达400多亿美元。2002年两公司的石油开采量达7.5亿桶,占俄罗斯全国石油总开采量的29%,而俄媒体估计,经历这一兼并后,霍氏的资产已经猛增到了约200亿美元。
霍氏具有冒险家的性格,这与他迅速致富的经历紧密相关。但他的野心还不仅仅停留在钞票上。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他对于政治的兴趣也日益显现出来。
霍多尔科夫斯基有几年经常与克里姆林宫唱反调,大有要成为总统普京的政治对手之意。他广泛结交政界人士,在俄左中右各派中大力培植代言人。他积极向反对普京的俄共、"亚博卢"集团和"右翼力量联盟"等提供政治资金,并向很多慈善机构捐款,借此提高在西方的知名度。2003年9月,霍多尔科夫斯基又买下了以批评普京政策而闻名的《莫斯科新闻》。霍多尔科夫斯基有明显的亲美政治倾向。他频频飞往美国,与美国议员和能源部长会面,并且曾表示要与美国的石油公司结盟。
这一切不能不令很多人怀疑这位石油巨头有意干预政局、甚至问鼎克里姆林宫。对此,普京自然决不会容忍。
霍氏被捕消息传出后,尤科斯石油公司股价一天暴跌了19.3%。为了保住公司,霍多尔科夫斯基2003年11月2日在狱中发表声明,宣布辞去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职务,当天股价回升12.9%。
2005年5月31日,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9年监禁。在对金融寡头的作战中,普京这个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再次赢得了胜利。然而,普京这种"消灭寡头阶级"的做法在金融寡头们看来是过河拆桥,他们正在联手反击,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
另一方面,普京的每一次行动,都会引起国际媒体的一片指责声。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拘被判事件也不例外,俄部分媒体和西方舆论据此指责说,普京政府的做法是俄罗斯的"独裁标志"。
普京在莫斯科接受记者采访时,反驳了有关俄政府对尤科斯事件的处理是俄"独裁标志"的说法。普京说,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有人分占了最大份额的国家财富,他们应该学会守法。国家必须在经济领域里建立有效的税法制度,从而获得资金来解决社会问题。他同时表示,应该仔细监督和调查权力机关的商业问题,并保证事态不向负面方向发展。
打击金融寡头是普京的大手笔,这也表明普京在着意恢复国家秩序、增强国家控制能力、削弱寡头的经济势力以防止他们干预和操纵政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又一个"8·19"事件
历史是由无数个巧合构成的。1991年的8月19日,发生过著名的"8·19"事件,引起了苏联以及俄罗斯政局的动荡。11年后的8月19日,又发生了一次"8·19"事件。这次事件不同于上一次,它发生在车臣境内的一个雷区--坎卡拉军事基地。
2002年8月19日下午4时50分,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郊外的坎卡拉军事基地内,两名在直升机场边武装值勤的卫兵听到了一阵由远及近的直升机轰鸣声,有"巨无霸"之称的米-26直升机庞大的机身隐约可见。这是从印古什共和国军事基地起飞执行运兵任务的重型直升机。此时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无风,不存在任何降落障碍。米-26开始降低高度,调整飞行姿态,做好了降落准备。就在这时,只见那架直升机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最后失去了控制向基地外的地面坠去!
更不幸的是,失去控制的直升机正好跌入了坎卡拉军事基地外围的雷区!由于坎卡拉军事基地是车臣俄军的指挥中枢,驻车臣俄联邦武装部队司令部、驻车臣俄内务部队司令部、俄联邦特警部队车臣司令部均设在此,所以这里的防卫格外森严,除了全副武装的卫兵、嗅觉灵敏的军犬和先进的电子侦测装置外,基地四周密密麻麻的灌木林和蒿草丛已经被工兵们变成一个巨大的雷区。这个雷区宽2000米,方圆8公里,埋设了各种反单兵地雷、饵雷、绊雷近万枚,不夸张地说,连一只耗子都休想闯过这片雷区,所以就算车臣武装分子贼胆再大,也始终未能闯入坎卡拉军事基地半步,雷区构成了车臣俄军官兵的安全天堂。
然而,天堂转眼间成了地狱,基地的救援人员眼睁睁地看着数百米外的满地的残骸和呼救连天的战友束手无策,因为不知道都哪些地方埋地雷了,再加上失事现场浓烟滚滚,所以官兵们根本不敢贸然强闯雷场。
正在救援人员一筹莫展之时,基地的工兵和弹药专家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出一条通道,救援人员这才得以将幸免于难的战友从熊熊燃烧的直升机残骸中拉出来,立即送往基地医院抢救。基地医院的部分军医也被紧急抽调到现场,对一些重伤员进行现场急救。
这次失事的直升机上共有147人,其中114人死亡,33人生还。
据俄罗斯ORT国家电视台报道说,这是俄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军事空难。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尼古拉·杰里亚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发当时米-26驾驶员报告说一只引擎起火,请求紧急迫降,在迫降过程中,直升机跌入雷区,因此才酿成了伤亡如此惨重的灾难;车臣俄军副司令波多普戈拉上校还解释说,这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系超载所致,因为米-26重型直升机设计载客最多是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但实际上这次运载的官兵多达132人,所以远远超过了核定的运载量。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波多普戈拉上校没有解释为什么明知米-26的设计载量是80人,可从邻近的印古什共和国摩兹多克军事基地起飞时硬是挤上了132人。
俄车臣非法武装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表白的好时机,他们立即在专门的网站上贴出一张米-26直升机烈火熊熊的照片,同时附了一份书面声明:"拜托"针"式地空导弹的神力,我们一举击落了一架米-26重型直升机。这是反抗"占领军"的重大胜利!"这个网站还绘声绘色地说,执行此次袭击行动的是一个猎杀伏击小组。该小组一直在格罗兹尼地区侦察跟踪俄军直升机的行动,等摸清车臣俄军司令部直升机的行动规律后,他们潜入坎卡拉军事基地雷区外围密林中,等满载俄情报部队官兵的重型直升机刚准备降落,他们就发射了便携式地空导弹,结果一举中的,给俄军一次不小的打击。
驻格鲁吉亚的车臣非法武装代表阿尔达莫夫在接受路透社记者电话采访时颇为得意地说:"大约有118名俄军官兵被我们消灭。"这一消息与国际文传电讯社从俄军内部获得的消息不谋而合。国际文传电讯社此前曾获得消息说:"直升机似乎是被一枚"针"式地空导弹击落的。"还有两名俄军士兵报告说,就在直升机坠落前,他们看到有地面炮火向直升机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