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之子
克格勃,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字。
"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要求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创办一个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一个半月之后,"全俄肃反委员会"成立,简称"契卡",这就是克格勃的前身。捷尔任斯基将其肩负的任务概括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为,将其激进分子交由法庭处理,同时还进行前期侦查和预审。
"契卡"成立之初,人员只有40人左右。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个小组织日后却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政治警察局和最强大的对外情报部门。
"契卡"首任主席捷尔任斯基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一生经历坎坷。在沙皇狱中待了11年的他深知,"在白色恐怖面前,枪决的权力是无比重要的。"正是在他的强力领导下,"契卡"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果,先后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多起刺杀阴谋和叛乱企图。
斗争中,"契卡"不断得以壮大。1920年12月20日,在其成立三周年之际,捷尔任斯基签署了"关于成立全俄肃反委员会外事处"的第169号命令,使"契卡"的职能正式延伸到了国外。1922年,"契卡"改称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捷尔任斯基继续担任主席。
1926年7月20日,捷尔任斯基因心肌梗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克格勃的先驱,俄罗斯将克格勃中央大楼对面的广场命名为捷尔任斯基广场。
1930年,斯大林授权保卫总局有驱逐、强制劳动和判处死刑的权力。1933年又规定它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镇压一切破坏活动"。
这一授权,让这个组织有了很大的权力,在前苏联时期,它的作用达到了巅峰。
而1934年的苏联进入国际联盟,由此建立了内务人民委员部,该局改组为国家安全总局,属内务人民委员部管辖,并开始从事国外的间谍活动。
这个所谓的国家安全局在苏联大清洗时是主要的参与者,成了斯大林消灭异己的工具,许多人被当做敌人枪毙。仅1930年枪决的人数就有20多万。特别是叶若夫上台后变本加厉地进行镇压。"大清洗"错杀了许多党政军及科技人才,苏联元气大伤,使其在不久后爆发的卫国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国家安全总局主席的亚戈达和叶若夫最后也成了打入内务部心脏的"叛徒",先后被执行死刑。
在这场全苏范围内的大肃反浩劫中,国家安全总局不仅给全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其自身也受到重创,实力大减。
1941年2月,国家安全总局从内务人民委员部划出,组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6月德国入侵苏联,该部再被改为总局,仍从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1943年4月,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战后,1946年3月,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苏联政府各人民委员部统一称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遂改称国家安全部,加强了对国外的情报活动,重点是对美国的情报活动,且成效显著。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该部被撤销,业务归属内务部。
1954年3月13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决定将国家安全部门从内务部划出,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直属部长会议。一直到1978年,克格勃成为国家级机构,正式的名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这就是克格勃的历史,也是一个世界上最知名的特务组织。一个国家的安全在任何国家首脑看来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除了军队以外,任何国家都有严密的安全组织。对于苏联--一个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内外危机四伏,必须要有一个健全而又能力超群的组织来为其服务。克格勃的内部组织机构是非常健全而合理的。
克格勃共有4个总局(相当于部级)、7个管理局和5个独立处。
4个总局各有分工:
第一总局,主管对外间谍情报工作。下设4个局、3个室和16个处。
第二总局,主管国内反间谍反颠覆工作,下设3个业务局、8个业务处和8个地区处。
第三总局,主管边防军的总局,下面设有司令部、后勤部、海军局、空军局、边防技术研究室等部门。该总局拥有30支陆军总队、7支海军巡逻队和5支空军大队,共计30万人。
第四总局,即秘密警察总局,其任务主要是镇压一切来自国内外的反动分子和反动活动。该局是克格勃意识形态的心脏,专门暗中反对各类政治上的敌对者。
7个管理局包括:军队管理局(第三局)、技术管理局(第六局)、监视监察局(第七局)、通讯管理局(第八局)、警备管理局(第九局)、行政管理局和人事管理局。
5个独立处包括:特别案件调查处、活动经验分析处、国家通讯处、保卫处和档案登记处。
因工作需要,克格勃常在各大学特别是著名大学如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公开招募毕业生,这并非绝密的事,当然也不会四处张扬。在大学生中招人是得到学校当局的支持和配合的。他们可以先阅读学生的档案,再和可能的人选个别谈话,当面考察,再向上汇报,决定是否录用。克格勃招募情报官员的基本标准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机智勇敢,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25岁。主要从受过良好训练的现役、退役军人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招募。
当然,想要进入克格勃工作是很难的事情,他们在挑选成员上有很大的"讲究",有些"讲究"甚至匪夷所思,这其中还要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看长相。克格勃多会挑选那些相貌普通、没有明显生理特点的人做自己的工作人员,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才会更不容易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被轻易地识别出来。
第二步,看性格。该人一定要为人机智、易于共事、意志坚强和具有正常的性观念。
第三步,看档案。在经过以上两个程序之后,克格勃还会调阅候选人的档案。主要是查看其家庭出身、有无国外关系以及是否受到刑事处罚等内容。克格勃一般对出身于清白的平民家庭、没有海外背景的青年人比较欢迎。
第四步,多样形式的考察。克格勃对经过三关而确定的候选人将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对候选人的电话进行监听;对其日常行动进行严密跟踪监视;向其邻居详细询问有关候选人的各种情况等等。
第五步,找被考核人谈话。鉴于克格勃工作的危险性,加之"肃反委员会"和其后的克格勃在处理"大清洗"等事件中都犯有很多错误,苏联许多民众对其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因此克格勃在吸收新成员前都要与其进行谈话,要求其作出自愿加入安全部门工作的表示,以免在以后的工作中陷入被动。
仔细看来,进入任何一个国家机关,都会有这样的程序。但克格勃与别的机关不同的是,他们是严格按照这些步骤来审查欲加入者的。许多人往往在第二关就被"拿"下了。
在大学期间,普京一直幻想着克格勃的人能够来找他,招收自己到克格勃工作。然而4年过去了,克格勃的人一直没有露面,普京也渐渐绝望了,他准备毕业后去当律师,或者做一个检察官,因为少年时期的这个理想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大学四年级的一天,学校忽然通知普京,有人将在一间教室见他。这间教室当时没有课,只有来人和普京两个人。据《莫斯科新闻》周报2000年1月5日的报道,这位客人是伊万·瓦西里耶维奇,但是也可能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反正是最常见的俄罗斯人的名字,而且很可能并非真名。来人没有说他是谁,但是普京立刻就猜出来了,他对普京说:"我想和你谈一谈你的工作分配,但我现在还不想说究竟是什么工作。"他们约定在教师休息室见面,但是那人却迟到了。
普京足足等了20多分钟,那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
对方一来就直入主题:"普京同学,如果邀请你到情报部门工作,你会怎么想?"
普京后来回忆说:"我立刻就同意了。"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理想。
当然,普京加入克格勃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这次谈话后,克格勃的人好像突然消失了,普京也没有得到其他消息。直到多日以后,又有人打电话,邀请他到大学的人事部谈话,普京心中的这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在毕业分配时,又险些出了岔子。大学就业委员会在安排学生去向时,一位法律系的老师指着普京的名字说:"我们要让他当律师。"就在这时,墙角传来一个声音:"不,这个问题已经决定了,我们要让普京为克格勃工作。"原来是监督学生分配的克格勃特工喊了起来,他刚刚还在角落里打盹儿。几天以后,普京开始填写各种加入克格勃的申请表。
和普京一起被吸收到克格勃的列宁格勒大学同届毕业生一共有三个,其中包括帕特鲁谢夫,他在普京担任总理后接替他出任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
普京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加入克格勃,一是可以提前确定今后的去向,二是立即就有了物质方面的好处。不久,普京就驾驶着一辆扎波罗热人牌小轿车进出校园,一些同学为之侧目。当时苏联的小轿车虽然并不稀奇,但是也不十分普及,大学生有自己的轿车更不多见。普京对同学解释说,小轿车是他母亲抽奖得到的,可是同学们都不太相信这种说法。当然,也没有人追究。
就这样,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在他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正式加入了克格勃。据报道,普京从事的是"比较重要的工作,而不仅是简单的"告密""。但具体是什么工作,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特务城"培训
好莱坞制作的一些惊恐大片,比如《独立日》以及《X档案》等影片,使人们对"51号地区"不再感到那么的陌生,但却为这个地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个秘密空军基地,位于"新郎山"脚下,离内华达州的拉斯韦加斯130公里,"绿屋"被相信就处于这个军事基地。所谓的"绿屋",里面是国家首脑观看外星人冰冻尸体的地方,每一位新当选的美国总统都会前去参观。
"绿屋"内可能不仅仅包括外星人的残骸,可能还有外星人乘坐的飞船碎片,该飞船是1947年坠毁的。陌生人从来不被允许访问这个基地,即使是军人,也被严格禁止泄漏任何有关51区内部生活的秘密。当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美国的时候,布什总统并没有邀请普京访问"绿屋",也没有让他看任何外星生物的尸体。
普京失望了,他没有看到51区的真面目。
事实上,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也有类似的神秘地区,它们处在严密的包围之下,周围都有部队将其包围起来,在苏联地图上也找不到它们的位置,连苏联的老百姓也不知道有这些地方存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特务城。
这就是克格勃创办的间谍学校,学校总共200多所,其中大型学校共有7所。1975年,大学的毕业论文答辩刚一结束,普京等3名同学便马上被送到克格勃学校进行专业培训。
这个学校就是位于明斯克市东北约70公里处的"帕拉霍夫卡"学校。学校内部分为:北部是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4个北欧国家部分;西南即是荷兰部分;南部为瑞士和奥地利部分;东南部为德国部分。
当时,普京等人由克格勃专用飞机,从列宁格勒市直接送往"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的德国分校,当时他们根本不知道去"进修"的是所什么学院,只是在到达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外国环境里了。
学校生活军事化,纪律十分严格,通信也得使用假地址,学校规定的训练时间为一年半。
普京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所在的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克格勃的特别许可证,任何人都不能走进学校。"
"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的学习和训练并不像文学作品描述的那么浪漫和富有刺激性,代替这些的是枯燥、紧张和艰苦。
当教官公布培训计划的时候,普京和同学们几乎惊呆了。课程量太大了,这与其说是学习和训练,倒不如说是在填鸭和灌输。
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普京他们将要完成2913课时,这将意味着在没有寒暑假的情况下,除去星期天,每天至少要进行六七小时的学习和训练,这对于刚刚走出浪漫的大学校园的普京他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噩梦。
仿佛是刚刚从阳光下忽然走进了黑暗里。当你面对着依旧是大学里那些繁重的学习科目时,对于刚刚毕业的孩子们来讲,的确是很不好的一件事。
在"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基础科目有数学、化学、物理、绘画和速写、地理、外国语言、外国经济、政治常识教育、外国文学等,占697课时。
军事课程主要有外国军事组织的编制、军备设施、武器装备,外国领导人情报,包括每个关键领导人物的详细资料,以及生活习惯和特征,占392课时。
特别科的内容最为丰富,占1824课时。它包括:地形学,摄影技术,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特种通讯联络方法,包括用隐形墨水在地图上绘制秘密符号和注解,在玻璃片上写隐形的情报笔记一类的特别技术,反间谍训练,解围、自救和逃跑的方法,药物学,包括使用毒药和毒品、麻醉药的方法等。
在特科教育中,如何接头,如何避免被盯梢,如何摆脱跟踪,如何同间谍网的其他人员会面等等是间谍的基本功。这一课程分两个部分:
首先要学会如何识别便衣密探,如果被他们跟踪,要采取什么手法去摆脱他们。只有在完全把"影子"摆脱后才能与要联系的人接头。为了把这种训练尽可能真实地进行实践,还采取实习的形式。
第二部分的课程要复杂得多,即如何招募搜罗情报供给者。教师扮成外国的官员、科学家、技术人员,要学会设法去"收买"他们做间谍,当然这些教师并不是容易收买的,这要学员认识到外国的"对象"并不会轻易成为他们的"捕获物"。于是,学员们就要各出奇谋,设法去制造陷阱,让对象落网。教师还教导他们如何掌握各种人的不同弱点,对症下药地进行工作:有些人是爱钱的,宜于利诱;有些人在性生活方面是放荡的,宜于色诱,一旦他们干出丑事,就拍下照片或小电影,进行恐吓威胁,迫使他们就范。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男女学员都要学会用各种方法进行引诱,甚至献出自己的肉体来做诱饵也在所不惜。
1977年,普京经过由特别专家组成的考试团的严格考试,以优异的成绩从"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毕业,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
多少年后,普京还记得当年考试团给他的评语:头脑灵活,反应灵敏,稳重老成,坚强刚毅,纪律性强,具有高度责任感。
列宁格勒:八年特工生涯
1959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受总统艾森豪威尔之托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能拥有的一切。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用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