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7650600000052

第52章 处世中庸学(6)

消息传出以后,上海工人们愤怒异常,全市20多万工人举行总罢工,要求严厉惩办杀人凶手和主谋犯,立即发还缴去的枪械,并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当队伍行至宝山路三德里附近时,埋伏的二十六军部队用机关枪、步枪猛烈射击,当场打死百余人,伤者无数。时遇大雨滂沱,宝山路上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反动派对工人们进行新的诬蔑,说总工会内部隐藏有直鲁联军。已搜出大量直鲁联军符号证件,“通敌有据”。以此为借口,大肆搜捕和屠杀工人。

这一阴谋又是杜月笙的得意之作。因为流氓们抢劫纠察队的所有东西之后,回去一检查,值钱的东西并不多,文件等便送给了杨虎。在清点这些东西时,杜月笙发现工人们在收缴直鲁联军溃兵枪械中,也缴了他们的符号证件等物,没有毁去,杜月笙便建议拿这些东西借口来捕杀工人,这便是所谓“通敌证据”的由来。

接连两日的大屠杀并没有把上海工人吓倒,他们继续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印发大量文件,揭发以蒋介石为首的叛变革命分子屠杀共产党的阴谋。蒋介石为了掩盖其罪行,便制造假通电,由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署名刊发,上海各处散布。4月14日,上海各大报刊登了黄、杜、张三人联名的所谓“真电”(真,是代口韵日)。“真电”颠倒黑白,为蒋介石的“清共”张目。

杜月笙的通电还没有发出,他就找了与国民党有关的一些团体,陈群也指使一些与国民党有关的团体,共凑集六七十个,于5日在各报刊出了致蒋介石、白崇禧的通电,把这几个流氓打手捧为“救国义士”,说他们12晨,亲自率领“敢死同志”收缴总工会枪支,解散纠察队,使全市中外人士为之欢跃庆贺,希望全国各省市各团体一致仿效上海办法,向他们看齐。以此作一次舆论试探。6日,陈群奉蒋介石的指示,与杜等公开出面招待新闻界,发表反共谈话。

杜月笙会做人是闻名上海的。而他又能看到蒋氏野心,而积极卖身投靠,更是难能可贵,称霸也是必然的了。

戈林娶贵妇发财

赫尔曼·戈林(1893—1946年),第三帝国中有名的大恶棍,地位仅次于希特勒。在第三帝国的罪恶历史中,他是希特勒的主要帮凶和支持者,深得希特勒信任,被希特勒定为法定继承人,并擢升为唯一的帝国元帅。他的公开职位是帝国空军总司令和“四年计划”主持人。但是,他所插手的事情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他在纳粹掌权的12年中所犯下的罪行,完全可以与希特勒齐名并列。

空战英雄

1893年1月12日,赫尔曼·戈林出生于德国南部多山的巴伐利亚。父亲是普鲁士一位有地位的官员,叫亨利希·恩斯特·戈林。赫尔曼·戈林是这位官员的二房妻子所生的第二个孩子。当时老戈林正在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地区的海德市担任总督。1896年,在戈林3岁的时候,父亲退休了。于是,全家搬到稍南一些的卢卑克附近一座小城堡中住下。城堡的主人是海尔曼·冯·埃本斯坦骑士,一个大商人。此人与戈林母亲的关系极为暧昧,据说是这位贵妇人的情夫。也许就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戈林认这位有本事的大商人做了教父。从1896年到1913年,戈林一直幽静地生活在这里。但是,紧张的欧洲局势打破了戈林恬静的生活。战争危机一日紧似一日,适龄青年都应征入伍进行训练,准备厮杀。戈林身体壮得像头牛,被光荣地选为空军飞行员。不久,战争终于爆发,戈林也上了战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命运:要比希特勒强得多。他是德国当时最著名的战时英雄之一,获得过德国战时最高奖赏,并且在1918年被任命为全国最著名的战斗机中队——里希特霍芬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成为德国军人中的佼佼者。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旧时代网光返照中的一个小小的闪光而已。随着战争的失败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它很快就熄灭了。德国“十一月革命”使旧德国受到了一次急风暴雨般的激烈洗涤。旧时代的陈迹和观念受到沉重打击。像戈林这样的旧时代的宠儿,一下子成了无人闻问的无名鼠辈,甚至被人看成是有罪的反动人物。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戈林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的。他深恨革命断送了自己大有希望的前程,深恨革命后德国群众对待军官的那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也相信战争是败在革命手中的荒谬断言。他要报复革命,但又无能为力,于是采取了逃避现实的态度。他愤然离开了德国,到丹麦和瑞典的商业公司做了一名运输机驾驶员。

有一天,他驾驶飞机送埃立克·冯·罗森堡伯爵到斯德哥尔摩的宅邸去,并应邀在那里作客。在那里,他与伯爵的妹妹——卡林·冯·佐肯夫夫人不期而遇。这位佐肯夫夫人是当时瑞典有名的美人,唯一的不足是患有癫痫病,尽管如此,仍然倾国倾城令人羡慕。戈林也是首屈一指的标致小伙儿,义是战争中的著名战斗英雄。因而,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但令人烦恼的是,戈林所爱是个有主的天仙,而且还带着一个8岁的孩子,这使事情复杂起来。然而,佐肯夫夫人设法解除了同佐肯夫的婚姻,和年轻英俊的飞行员结了婚。新娘的财产不少,婚后戈林辞掉了飞行员的差事,离开北方,来到了慕尼黑,过起了豪华的日子。

结交希特勒

戈林一向是个爱赶时髦的人。他觉得像他这样的青年人整天推金山、倒玉柱地鬼混似乎有些不够体面。于是,他决定到慕尼黑大学去学经济,装装门面。那时,纳粹党在希特勒的苦心经营下已颇具声势,并在慕尼黑风靡起来大学是纳粹党的重点活动区域,戈林正是在这里被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所吸引,并参加了纳粹党,时间是1922年。当时,纳粹党中像他那样富有的人并不多,经费也很紧张。于是,戈林慷慨解囊,对党和那个饥肠辘辘的流浪汉进行援助。

戈林的歪才不少,而且精力过人。他帮助岁姆出色地组织了冲锋队,带领他们到街上去殴斗,保护党的集会,袭击敌人的集会,立功非浅。因而,1922年希特勒任命他担任了冲锋队队长,成了希特勒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在1923年的那场闹剧似的啤酒馆政变中,戈林的作用也颇为重要。他是冲锋队队长,是政变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政变那天,他与希特勒一起到啤酒馆去执行劫持邦长官的任务,并负责保护希特勒的安全。当希特勒带着他的俘虏到里间去组织政府时,戈林负责外面的事务。为了使那些惊恐万状的人群安静下来,同时也要在这一伟大时刻露露脸,戈林大步走上讲台,学着元首的样子训了几句话。当然,他的态度要比元首温和得多,他不能把人们吓跑,否则,一会儿元首出来演讲就没有听众了。他告诉这些未来的革命见证者不必惊慌,他们没有恶意,人们尽可以安静地喝啤酒,静候德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戈林怎么会想到,由于希特勒在关键时刻失误,放跑了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因此,造成纳粹党背水一战的局面。第二天,戈林同他的元首并肩率领他的3,000名部下向市中心挺进,准备也来一个墨索里尼式的罗马进军。不想,遇到了不肯通融的警察。一阵扫射过后,戈林的大腿上挨了一枪,伤势很重,被抬到附近的一家银行里。多亏了银行的犹太老板给他进行了急救,他才没有送命。随后,银行老板的妻子又亲自送他偷越了国境,逃到奥地利,住进了因斯勃鲁克的一家医院。这时,他的元首及其同伙已经遭了大难。戈林也受到通缉,因而不敢再回德国。好在戈林的妻子有钱,他们又重新来到北欧过起流亡生活。

戈林的流亡生活简直像甜蜜的度假旅行。他先鼓起勇气在瑞典成掉了吸毒的恶习,然后就重操旧业,在瑞典飞机制造公司谋了一个职位。悠闲的生活使戈林心宽体胖,唯一一件不顺心的事,是他美丽的妻子又患上了肺病。但戈林很快就解脱了这种苦恼,他把妻子留在瑞典养病,自己于1927年逢大赦回到了德国。戈林在柏林巴登大街租了一套精致的单身公寓,为汉萨航空公司和其他一些飞机公司担任顾问,并开始了广泛的社交活动。他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上层,企业界和军界。其中包括前黑森五太子和蒂森等工业巨头,成为纳粹党中少有的几个打进社会上层的人物。戈林利用他与社会上层的关系到处为纳粹党游说,并把这些人介绍给希特勒,对纳粹党的发展确实贡献不小。1928年,纳粹党在大选中初获小胜,在国会中取得了12个席位。戈林被希特勒指定为纳粹议员之一。

为虎作伥

1929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戈林的机遇也到来了。纳粹党利用国民心中普遍存在的不满、绝望和彷徨,以及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畏惧心理,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1932年7月的大选中,纳粹党大获全胜,一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戈林被元首指定为纳粹议会党团领袖,当然也就成了议会议长,这是纳粹党迄今为止在国家公职中取得的最高职位。当时纳粹党对总理府早已垂涎三尺,戈林就利用这一职位为纳粹党入主总理府潜心竭力,矢志以图。为此,他曾和当时的总理——巴本开了一个小玩笑。巴本由于在新选出的议会中遭到多数的反对,因而,准备在新议会还没有开始工作时就解散它。为此,他已经从总统那里搞到了解散令。9月12日,新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并第一次由一位纳粹党人主持。会议一开始就有人提出弹劾巴本政府的动议。这使巴本着了急,他必须在议会表决之前就把它解散掉。他急不可耐地举手要求发言,但是议长却微笑着把脸转向别处。巴本举着那张解散令,并站起身来让会场的人看清楚。全场的人都看见了,只有戈林没看见。巴本气得发疯,他大步走到议长面前,把那张解散令朝戈林一扔就怒气冲冲地走了。戈林还是不看那张解散令,他微笑着说:如果没人反对就进行表决。结果,以530票对32票通过了这项弹劾动议。这时议长才“吃惊”地看到了面前的那张解散令。他宣读了一遍,然后裁决说:“由于这是一个已被法定多数弹劾了的总理签署的,因而没有任何效力。”当然,议会最后还是接受了解散令。但戈林使用这种鬼把戏来达到目的,则刚刚是开始。

1933年3月5日,德国又要进行新的大选了。从1932年最后一次选举看,纳粹党失去了200万张选票,而共产党则增加了75万张选票。这使纳粹党极为紧张,他们要寻找一个办法遏止共产党的影响,并且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2月24日,戈林派秘密警察搜查了共产党在柏林的办事处。然而,这是一个被共产党放弃了的办事处,戈林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戈林仍然宣布他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共产党要发动一场革命。但是,公众对这件事的反映并不理想,甚至保守分子也对此持怀疑态度。很明显,他必须在3月5日大选前,找到一个更加耸人听闻的事件作为彻底打击共产党的借口。

2月27日晚上,凛冽的寒风扫过柏林街头。黑暗中,一小队早已隐藏在戈林家里的冲锋队员揭开地下暖气管道的盖子,一个接一个地钻了进去,这是一条直通议会大厦的地沟。这些冲锋队员每人都携带着易燃物品,迅速地来到了议会大厦下面。他们钻出地沟,把易燃物品撒在所有能燃烧的东西上,然后便悄悄地顺原路返回。不一会儿,一个几天前被秘密警察发现的、神经不正常的荷兰共产党员在秘密警察的精心安排下,偷偷地潜入议会大厦,脱下自己的衬衣把火点了起来。只两分钟的光景,议会大厦已是一片火海了。

戈林比谁来得都早。他头上冒着汗,嘴里喘着气,兴奋得有点失常。他立即断定,这是共产党人干的。他大声对秘密警察头子说:“共产党的革命开始了!我们一分钟也不能坐等,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对付他们。共产党的干部一经查获,当场格杀勿论。今天晚上就把共产党议员统统吊死。”不用说,戈林很快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纳粹党就这样为大选排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后来,在1942年的一次宴会上,戈林酒后露真情。他得意地吹嘘说:“真正了解国会大厦的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我放火把它烧了。”说完还拍着大腿狂笑不止。

第三帝国的权臣

在第一帝国,戈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他抓权最多,管事最宽,是个权力欲最强的人。第三帝国初期,他身兼航空部长和普鲁七邦总理等要职,为希特勒巩固第三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更好地控制德国,他首创了两件最有威慑力的东西——秘密警察和集中营。这两件法宝一出现便显示出了特殊的功效。1933年镇压共产党、1934年清洗他的老战友——罗姆都赖此类机构。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两件法宝便成了纳粹政权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

1936年,希特勒提出了一个“四年计划”。H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使德国在主要的战略物资方面能够自给自足。这是希特勒积极备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项计划却遭到了最著名的理财专家、第三帝国经济部长沙赫特博士的反对。他认为,这不是计划,而是胡闹,它会把德国经济搅成一锅粥。然而,元首的意愿是不可动摇的。希特勒决定绕开这个经济部长,于9月任命戈林负责执行“四年计划”。实际上,戈林在经济问题方面几乎是个门外汉,但他仍然毫不在乎地接受了任命,“四年计划”的内容和经济部的日常工作是很难区分的。随着“四年计划”办公室的设立,经济部门庭冷落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经济人士拥到戈林那里,“四年计划”办公室的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没有谁比戈林更喜欢这种场面了。至于那个可怜的沙赫特博十则实在气愤不过,索性辞职不干了。从此,戈林又成了德国经济界的独裁者。

戈林在纳粹德国的决策问题上有着重大影响。他曾吹嘘说,希特勒在所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问题上都同他商量。1937年11月5日,戈林被希特勒请去参加一个决定命运的绝密会议。会上希特勒第一次正式地系统阐述了他即将为德国争夺生存空间而发动一场战争的理由和设想。按希特勒的设想,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卷入一场与全世界为敌的大战,这使与会的几个老派人物感到十分震惊。他们当然不是对这种空前的野蛮和不道德感到震惊,而是觉得目前德国的军事力量还无法承担这项任务。他们表现得有些消极和惊慌失措,并企图用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打消元首的这个念头。希特勒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军官们的消极情绪将影响整个大军的士气,所以,在开战以前必须把这些消极的老派人物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