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765800000012

第12章

第2章第4节生命中的“少一点”和“多一点”

——解读《差不多先生传》

经典点击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传统观点

这是胡适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差不多先生传》中的部分文字,胡适以幽默调侃的笔调写出了国民的“差不多”习性。〖JP2〗在“差不多”先生眼中,“红糖”和“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陕西”差不多,“千”和“十”差不多,“今天”与“明天”差不多,“生”与“死”也差不多。

另类解读

这位差不多先生就活在你我身边,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差不多”总是差,人生有时差的就是这一点,差一点火候,差一点坚持,差一点思考,差一点认真,最终,差一点就成功了。

曾读过一则小故事,不是“差”了一点,而是“多”了一点,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一位“差不多”先生的悲哀。

某神圣的美术学院,某西方美术史教授正在给一群不久的将来注定要成为艺术家的青年学生上课,内容: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主题: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设备:因陋就简,白墙权作幻灯屏幕。

幻灯机打出了风景画家施什金的著名作品《松林》。“这是一张现实主义的力作,作者用细致逼真的手法描绘了松树的风貌,表达了作者伟大的、热爱人民的思想。作者的写实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你们认真看看画在树干上的那颗钉子,多么富有立体感,简直像真的一样。下一张。”

教授对自己的演说才能和现场发挥能力似乎很满意,因为学生们都听得十分入迷。下一张是列宾的油画《突然归来》。“在巡回展览画派里,列宾也许是最具有社会革命思想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同时他那精湛深刻的现实主义手法,使他成为这一画派的领袖人物之一。《突然归来》取材于俄国十二月党人的斗争。这幅画就内容来讲,简直就是一本长篇小说。画家只截取了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页。更重要的是画家非凡的写实能力。我不想再重复别人说过的这幅画的人物描绘的精彩,我只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画中墙上镜框的那颗钉子,你们难道不觉得也可以在上面挂一件衣服吗?下一张。”

教授恰到好处,戛然而止,因为他已经听到学生们激动的喧嚷。这种课堂效果是最令他满足的。“接下来的这张是伟大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列维坦的代表作《通向弗拉基米尔之路》。大家知道,这条路是沙俄时代沙皇流放革命者到西伯利亚的必经之路,所以画家满怀深情地精心描绘了路上泥泞的脚印、路边的木栅栏以及栅栏上的那颗钉子……”

教授突然意识到他已经讲了三次钉子,他终于觉得应该走过去并且真的走过去了,在白墙边,他伸手一摸,真真实实地摸到了一颗钉子。

画中多的是一颗钉子,态度中少的却是一种责任,对艺术、对学生、对治学、对自己。这位“差不多”教授的确给学生上了精彩的一课,也给自己上了深刻的一课。

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差不多”是对别人的应付,更是对自己的糊弄,认真做事,认真做人,才能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差不多”不只是马虎与粗心的代名词,在此,它代表了许多东西。千万不要让“差不多就行了”成为你的口头禅,不然,你的人生也“差不多就这样了”。用心做事,认真做人,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有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