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节曾经的过错不代表未来
——解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经典点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中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普通人都不是圣贤,谁能没有过失呢?知错能改,便是最大的善了。
传统观点
虽然人们常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为了自己一时的过错,一生都背负了沉重的包袱。社会带来的压力,让想要改过自新的人无法抬头,最终不得不一步步地错下去。
一次为贼一生为贼,由于我国刑事前科消灭制度的不健全,许多孩子为了自己一时的冲动赔上了自己的一生,因为那个曾经的污点会终生伴随着你。
另类解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过而能改,仍不失伟大,尤其是曾经的过错并不代表未来,人不应被自己错误的过去所羁绊。
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曾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过毒,有人进过管教所,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一年之内堕过3次胎。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担任了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进行一顿训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是为大家出了一道题:有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给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我告诉你们,在这3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就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废物。而C呢,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注定会成为精英。
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但事实是,你们都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3个著名的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他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元首。”
学生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的人才……”
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后来也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原来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是菲拉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觉醒:过去并不重要,我们还有可以把握的现在和将来。”孩子们长大后这样说。
每个人都难免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有的时候就像人生中的“鱼钩”,一时疏忽不小心咬住了,深深地陷入心灵之后,我们不断地负痛挣扎,结果却越陷越深。但一时的过错绝不能代表整个的人生,瑕不掩瑜,人总在一边受伤一边学着坚强,总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自由开启的“改变之门”,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你找到,只要你愿意敞开心灵,改正错误,将良好准则化为习惯,明天将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