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765800000027

第27章

第5章第4节生命不该就这样结束

——解读《“诺曼底”号遇难记》

经典点击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文学巨匠雨果的作品,小学教材中也收录了这篇文章,课文对原文作了细微修改。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货轮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故事。

传统观点

老师在讲解此文时都热切歌颂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了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另类解读

然而,虽然船长在紧要关头的决断令人称道,但这位“英雄”却仍有一些让人质疑的地方。

首先,要指出教材对雨果大师原著的修改,课文删减了一些字数,其中有一句十分关键的话,即船上男女老少蜂拥至甲板与船长开始镇定指挥之间的一句话:“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小小一句话,却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船长最后的决断的确反映出他忠于职守的责任感,然而,身为一船之长,却忽略了船的急救措施,这是否是对乘客生命与航运安全的亵渎呢?

正基于此,哈尔威的最终与船共亡便多了一些让人思考的地方。也许正是由于选择了壮烈殉职,哈尔威的形象才显得更加高大。然而,这样做恰恰证明了他不是真的英雄,他的生命不该就这样结束,他也没有真正做到忠于职守。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为一名船长是与船主签署了“生死协定”的,即“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但毕竟这场海难,责任不在他,所以仅仅对于“撞船”来说,他不应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他毕竟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海难发生后,60名乘客逃离险境,但补救措施的疏漏,也使得他必须面对社会和历史的惩罚。死,失去了生命,同时也逃避了责任与良心的谴责。

也许有人要说,哈尔威船长早就抱定与“诺曼底”号共存亡的信念,轮船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轮船毁了,船长的心也随船一起死了,此时真是生不如死。但哈尔威船长在放弃生命的同时,也放弃了责任:放弃了一位父亲、丈夫、儿子对家庭应负的责任,放弃了一位船长对全体船员应负的责任,放弃了一位公民对国家、社会应负的责任。他本可以活下来,继续为社会担道义,为航海尽全力,为家庭尽义务。作为社会人不应回避这个问题: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应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救人于危难,又能救己于水火,这才是真的英雄。

活着是一种责任。

对于孩子们来说,生活中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我们承担责任的表现,任何时候都应记住我们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成长。

一位老师在讲课时以一个形象的例子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他说,如果我有一天在马路上见到一个老人受伤了,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医院,但结果呢,却被他和他的家人反咬了一口,这个时候我选择接受这个事实,不去争辩。第二次,我在马路上见到一个老人受伤了,我还会去救吗?我会先跑过去看是不是上回的老人,如果是的话,我会选择离开,如果不是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医院,但结果呢,却又被他和他的家人反咬了一口,这个时候我仍然不去争辩。第三次,我在马路上见到一个老人受伤了,我还会去救吗?我还会先跑过去看是不是上回的老人,如果是的话,我会选择离开,如果不是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医院……

学会承担责任,并始终如一地承担下去,不因失败而逃避,不因受挫而犹豫,失败是长大的动力,活着是一种责任,长大的标志意味着要勇于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