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765800000032

第32章

第6章第4节人生未必总能“化险为夷”

——解读《滥竽充数》

经典点击

成语“滥竽充数”出自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传统观点

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另类解读

当朝廷第N号文件下发时,在乐队里混了三十多年的南郭先生终于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回恐怕是来真的了,尽管具体的实施办法还没有传达,但文件说得清清楚楚,要人人过关,人人考核,要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自己属于哪种人,老南心里明白得很,不过凡事都很难说,事情的结局或许也会有非常美好的一面。

结局一:虚惊一场

在具体的实施细则下发前,齐国的老臣向年轻的湣王提出了诚恳的建议:鉴于历史的原因,朝中的确有不少不学无术的人充斥其中,但这不能全怪他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的原因,现在新王初上任,国家百废待兴,本着平稳过渡的精神,建议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于年龄超过55周岁的人准其提前退休,一切待遇不变;超过50周岁的可以免考。

湣王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建议。

当《实施细则》下发之后,老南同志正好53岁,激动得他热泪盈眶,连呼:“谢主隆恩啊!”

结局二:考又何妨

当《实施细则》下发到乐队时,惴惴不安的人们突然发现,要考的不是吹竽业务,而是外语,且楚、韩、赵、魏、秦等诸国语言均可,实在不行还可以考《古代齐语》,而南郭先生的老婆就是秦国著名MM秦罗敷,先生一口的秦腔,功夫自然了得,考又何妨?先生正手痒得紧。

结局三:不过如此

要考的不是吹竽,也不是外语,而是计算机。这下众人都犯了傻,因为整个乐队没有一个人懂这玩意的。众人正犯愁之际,接到翰林院通知:“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特举办华夏一体化计算机理论知识全能培训班,每人交培训费X元,书本费Y元,毕业证书工本费Z元,学期三天。”而据可靠人士消息,所有考题均在课堂上划重点。南郭先生欢天喜地手舞足蹈,过关自然不在话下。

结局四: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的

《实施细则》终于下来了:今年过关不考试,要考就考吹大竽。老南同志这下可算玩完。可正当他口吐白沫之际,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街小巷广告贴,满世界都是吹竽培训班招生广告,A广告称:学不会者免费再学;B广告称: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推荐工作;C广告更是牛,称通过秦国MP3认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如不能通过考核,十倍还款。

老南狠了狠心,报名参加了研究生班,一报名,好家伙!整个乐队上自团长下到群众来了大半,培训班一个月就结了业,学了些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毕业典礼上,每个学员获得了一个内置扬声器含MP3功能的金竽,其中含有上万首经典竽曲,而且还有一首各不相同的“自选曲目”。

考试那天,南郭和他的同学个个轻松过关,倒是那些自以为科班出身的人,由于没有参加培训班而不知其中奥妙,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也只得了个低分。

南郭先生不但通过考核,而且还凭其研究生学历加上三十多年的工龄被提拔为五品官员副教授职称。

呵呵!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的!

(云弓)

南郭先生原来的结局是落荒而逃,现在的结局却是化险为夷。社会在进步,不求上进的庸人本该被淘汰,幸运的南郭先生却安然地生存着,体制改革仁慈地进行,给南郭先生留下生存的空间。但南郭先生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因为体制在不断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总有一天会真正运转。

读出新编故事中的讽刺意味了吗?不要像故事中的“南郭先生”那样心存侥幸啊,具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总有一天,会给你一个独自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