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765800000031

第31章

第6章第3节“草船借箭”中的“意想不到”

——解读《草船借箭》

经典点击

“草船借箭”的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传统观点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人们常用“草船借箭”来形容,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

另类解读

有篇创意独特的网文,描写了草船借箭的十种另类结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成功需要三个因素:勤劳,智慧和运气,缺一不可。当然像诸葛亮这种旷世奇才可以省去勤劳,但却少不了运气,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如果运气不佳的话……

结局1——只差一枝箭

草船上的草人中了很多箭,约有十万余枝,但是仔细一数,只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枝。结果——周瑜依军法处斩诸葛亮。

结局2——禁不住急拐弯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于是诸葛亮把船身掉一下,船即失去平衡,侧翻了,箭、船、舵手、鼓手、孔明、鲁肃皆入江喂鱼。

结局3——曹军请来张艺谋

曹军方面请张艺谋来指导弓箭手,乱箭齐发,草船无甚护甲,结果(可以想一下电影《英雄》里秦军攻城时,劲弩乱箭射穿墙瓦的情景)箭是借到了,可舵手、鼓手、孔明、子敬一干人等俱成刺猬,船也被射穿,全部入江喂鱼(鱼儿们条件改善,吃起了关东煮)。

结局4——超载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诸葛亮及时掉转船头,箭插满船身的另一面。诸葛亮令军士大喊:“谢谢曹丞相赠箭!”雾散,曹军发现后追击,孔明船队负重太多,来不及逃走,皆被曹军俘获。

结局5——曹军射的是火箭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以火箭射之,火箭遇草立即引起大火,同时又使草船在大雾中显得分外明显(就像雾天汽车开雾灯一样),曹军纷纷继续瞄准火船射箭。

结局6——新式武器

船行到曹营附近,突然看见曹军推来了数十台投石机……

结局7——曹操也不傻

话说诸葛亮和鲁肃率领船队借着大雾来到曹营附近,下令擂鼓呐喊,谁知曹营也同样擂鼓呐喊,而且声音居然比诸葛亮他们还大,诸葛亮心虚,下令船队放箭,结果天亮后诸葛亮返航时非但没有借到一枝箭,反而赔了数万枝,背后还传来曹操士兵的齐声高喊:“谢谢孔明先生赐箭!”回到军营,周瑜大怒,将诸葛亮斩首。

结局8——喊错地儿了

诸葛亮和鲁肃率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擂鼓呐喊,却半天不见曹营有回音,诸葛亮怒,下令全力呐喊,仍不见回音,诸葛亮大怒,下令不全力喊者——斩。士兵害怕,都喊破了嗓子,但曹营居然还是没动静。天亮后才发现原来因为天黑雾大,船队走错了方向,开到了荒郊野外。诸葛亮晕倒。

结局9——曹操是个二百五

曹操听到水寨外的喊杀声,心中冷笑:“就东吴这几万人马也敢来挑战?”当即下令全军出击。诸葛亮和鲁肃见势不妙,掉头逃跑,好容易借着天黑雾大逃脱了曹军的追赶,不想曹军不肯善罢甘休,顺势来到周瑜水寨前叫骂,周瑜不知就里心中害怕,下令调拨所有弓箭手到江边,好容易将曹军射退,倒把东吴的箭射了个精光。诸葛亮听说知道不妙,也不回东吴军营,直接逃回夏口去了。

结局10——讨债的来了

草船借箭完美成功,诸葛亮借得10余万枝箭,周瑜虽然为没有除掉诸葛亮而遗憾,却也不得不佩服。第二天还是个大雾天,诸葛亮正和周瑜、鲁肃在营中饮酒作乐,却听到水寨外曹军擂鼓呐喊,诸葛亮笑道:“曹贼吃了我草船借箭的亏,也想如法炮制,可我这么聪明,怎么会上他的当?”下令不予理会……天色大亮后才发现原来曹军是玩真的,东吴军营已被占领。只见曹操理直气壮地来到诸葛亮跟前伸出右手:“孔明先生,你是不是把昨天借我的箭还给我呀?”

(佚名)

《三国演义》是对三国历史的艺术加工,“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草船借箭”也是其中的精彩之处,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先生在“借东风”时评价的“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之语一样,这篇奇思妙想的网文同样将能想到的“不确定因素”通通汇集,着实难为了“诸葛孔明”一把。

经典进行了重新演绎,历史交于后人评说,果然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智有时还真离不开“运气”的装点。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后人从中都读出了不同的深意,看到今人对“草船借箭”的另类演绎,不由想起一位读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的四部名著的不同特点,读来别有趣味。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

“三国”玩的是心计,“水浒”玩的是义气,“红楼”玩的是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国”重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重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重情:亲情、爱情、宦情、民情。“西游”重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三国”是正史,“水浒”是野史,“红楼”是家史,“西游”是妖史。

“三国”写官,“水浒”写盗,“红楼”写民,“西游”写怪。

“三国”写了一次变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场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游。

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