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节信任是金
——解读《曾子杀人》
经典点击
相传,曾子前往齐国做事,母亲留在家乡以织布为生,殷切等待儿子归来。一天,一位乡里告诉曾子的母亲,她儿子在齐国杀了人,曾子的母亲摇摇头说:“我儿子那么善良正直怎么可能杀人,一定是你听错了。”过了几天,又有一位从齐国归来的乡里来告诉曾子的母亲,他儿子杀了人正在被追捕通缉。这次,曾子母亲面露忧伤的神色,虽然言语上依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可是神情中却隐约透出些许不安。又过了几天,又一位乡亲跑来告诉曾子母亲他儿子杀了人已经被官府逮捕。这次,曾子母亲越想越怕,唯恐儿子真的杀了人连累自己,于是放下手中梭子慌忙逃跑了。最后,曾子的母亲躲避很久后才听说不是自己儿子杀了人而是与曾子同名的秦国人杀了人,嫌疑彻底洗清,曾子的母亲也回乡依旧坐在窗子底下穿梭织布等待曾子回家。
传统观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谎话说了一千遍,便被许多人供奉为“真理”。不要说人耳根子软,这是人的本性。信任与怀疑,都是相对的。谣言传多了,再制造点假象,再坚定的信任都难免动摇。知子莫如母,但曾母同样抵挡不住“三人成虎”的威力,反而又增加了一个类似的典故“曾子杀人”。
另类解读
然而在此,我们想要强调的却是最亲近的人之间的信任,对于曾子杀人这个典故来说,母亲在儿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充当了蔓延流言的角色,连母亲都不相信儿子,何况其他那些添油加醋、幸灾乐祸的是非者。
曾子母亲在首次听说自己儿子杀人时也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但是时间久了,听的次数多了也就动摇了先前对儿子的笃定。于是,先前的信任变成了猜忌,所谓亲情在人性的猜忌面前变的不堪一击。余下的自然也就沦为流言传播的角色,所有先前的正直善良信任都在光怪陆离的恍惚中质疑。
关于信任,有另一个故事。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在一个法定的日子要被处以绞刑。
皮斯阿司是个孝子,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司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如果他一去不回,则由此人代替他押赴刑场。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生命危险替别人坐牢,然而这个人出现了,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人们都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便杳无音讯,刑期在即,人们一时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
行刑日是个滂沱的雨天,当达蒙走上刑场之时,面无惧色,一派坦然,眼中是坚定的信任与无悔的执著。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挂在他的脖子上。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真是人世间最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在梦中,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亲自赶赴刑场,有感于两人真挚的友谊与难得的信任,他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赦免了他的罪。
据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们宁愿相信它确有其事,仅仅是我们都需要这份信任。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信任,也不要吝惜对别人的信任,要相信,世界总是好人多。信任的力量,来自灵魂深处,胜过金钱和武力,信任能够洗涤人的灵魂,让人找到人生的真谛。
从《曾子杀人》中,我们可以读出人言可畏,可以读出三人成虎,然而,当事人在意的恐怕不是周围的流言飞语,而是自己亲人的态度。当别人需要信任时,用你的心做出选择,相信或是不相信,应该由自己决定,而不是受流言的左右。
相信在传出“曾子杀人”的流言后,总有人会坚定地相信这不是真的,虽然他的母亲在众人的传言中选择了离弃,但一定有坚定不移地信任曾子的人。因为,曾子是一个信守承诺、值得信任的人,他曾为了妻子的一句戏言为儿子杀猪,一个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君子一定拥有着知己对他执著的信任。
信任是什么?《辞海》中这样说道:“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的意思”。信任和被信任,能够给信任者和被信任者带来快乐;而猜疑和被猜疑,只能给猜疑和被猜疑者都带来矛盾和痛苦。信任别人其实就是相信自己。值得别人信任,信任别人,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值得别人信任要靠一种人格的力量,善于信任别人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学会信任则是人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