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765900000006

第6章

第1篇第1章第3节巧言善辩,化险为夷

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很多会说话的人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危急时刻巧言善辩,使自己也使他人化险为夷,这是何等的惊天动地!可见口才的价值超过了世间一切有价之物。

纪晓岚中进士后,当了伺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一天,纪晓岚起得很早,从长安门进宫,等了很久,还不见皇上来,他就对同来伺读的人开玩笑说:

“老头儿怎么还不来?”

话音刚落,只见乾隆已到了跟前。因为他今天没有带随从人员,又是穿着便装,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皇上听见了纪晓岚的话,很不高兴,就大声质问:

“‘老头儿’三个字作何解释?”

旁边的人见此情景都吓了一身冷汗。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跪在地上说:

“万寿无疆叫做‘老’,顶天立地叫做‘头’,父天母地叫做‘儿’,皇上当之无愧地万寿无疆、顶天立地、父天母地,所以叫‘老头儿’。”

乾隆听了这一番恭维的解释,就转怒为喜,不再追究了。

纪晓岚开了不适宜的玩笑,使自己陷入困境,可他随机应变地运用曲意直解,巧妙地将对乾隆有不尊性质的“老头儿”三字解释成“万寿无疆”、“顶天立地”、“父天母地”。这样不但化险为夷,免去一死,而且化辱为恭。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很迷信,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到处搜寻不死药。一天,有人献上不死丹药一丸。当时东方朔正在武帝身边。他上前拿起丹药后,假装好奇地问武帝:“陛下,这药可以吃吗?”武帝回答:“当然可以吃了。”东方朔闻听此话,马上把药塞进嘴里,嚼了两下咽进肚里。武帝阻止不及,气得脸色发青,暴跳如雷,要把东方朔拉下去砍头。东方朔连忙跪下,说道:“陛下,且慢,臣有话要说。”武帝本意并不想杀东方朔,就问道:“你有什么要说的?”东方朔从容地回答道:“陛下,我刚才吃的可是‘不死丹药’,可现在我却要被陛下砍头了。如果这药能使人不死,那我为什么要身首异处了呢?可见那‘不死丹药’是假的。如果这药确实是那‘不死丹药’,陛下应该杀不死我啊,自然也不用杀我了。如果杀得死我,就证明了献药之人是在蒙骗陛下。况且我在吃药之前已问过陛下药是否可以吃,陛下已经准许,所以臣才能吃此药。倘若未经陛下允许,臣怎么敢吃呢?若陛下今天杀了我,只会向天下证明陛下被人蒙骗了,恐怕有损于陛下的圣明,而且百姓又怎么敢相信您的话呢?”武帝一听,转怒为喜,立刻赦免了东方朔。

东方朔利用了逻辑来进行诡辩,话如泉涌,滔滔不绝,从而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在国外也有善辩者仅凭自己一张巧嘴,弥盖滔天大祸,把自己从绞刑架上硬拽下来。

1671年——英王的皇冠被窃,举世为之震惊。以布莱特为首的五人犯罪集团很快被警方捕获,并全部判处死刑。

正当人们翘首期待目睹罪犯的下场时,事态的发展却急转直下。

原来,英王查理二世对这些目无法纪的窃贼颇感兴趣,决定亲自审问他们。布莱特这伙罪犯以超凡的气度、博欢的美言和伶俐得体的答辩,深得英王好感,一喜之下,众罪犯不仅免于一死,而且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赏金。

布莱特的辩词可谓精彩至极,极尽的吹捧博欢,显示出十足的无赖本色,却又充满了胆略和才气。这里摘录审讯对话的精彩片段:

查理二世:“你还两次企图刺杀奥蒙德公爵,是吗?”

布莱特:“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更适合的人来接替。”

英王沉吟片刻,仔细打量这位囚徒,觉得他不仅胆子大,而且伶牙俐齿。于是他又问:“你胆子越来越大,这回竟偷我的皇冠来了!”

布莱特:“我知道这个举动太狂妄,可是我只能以此来提醒陛下关心一下一个生活无着的老兵。”

英王:“你又不是我部下,要我关心你什么?”

布莱特:“我的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过去英国人之间互相兵戎相见,很是不幸,但现在天下太平,所有人都是您的臣民,我当然是您的部下。”

英王觉得他简直是个无赖,但仍问道:“你自己说,该怎么处罚你。”

布莱特:“从法律角度讲,我们应该被判处死刑。但是,我们五人死后,每人至少有两个亲属会为此流泪并诅咒您。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您总比多十个人流泪诅咒您好得多。”

查理二世万万没料到他会如此回答,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又问:“你觉得自己是勇士还是懦夫?”

布莱特:“陛下,自从您的通缉令下过以后,我没有藏身之地,不得已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警方误以为我已死而不再追捕,这诚然不是勇士的行为。所以,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是个勇士,可是,在您——陛下——真正的勇士面前我只是个懦夫而已。”

查理二世对此番对话非常欣赏,居然破天荒下令免除布莱特死刑。

能够保全自身性命,固然好,那种能通过自己的能言善辩来解救他人于危难中的豪杰之士,他的口才艺术更是令人称道、敬畏,狄仁杰就是这样一个人才。

狄仁杰在仪凤年间任大理丞时,断案无数,公正如山。有一次,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为误砍了昭陵的柏树而犯了罪,被拘押在大理寺监狱。狄仁杰依法断案,判定此罪应予以罢免官职的处罚。狄仁杰上奏高宗皇帝,高宗却命令立即斩首示众。狄仁杰坚持要公正处理,不因皇帝的权势而畏惧,勇敢地犯颜直谏,奏请:“权善才之罪,依国法不应处死。”高宗十分恼怒地说道:“权善才砍昭陵的柏树,是使我陷于不孝的境地,一定要杀掉他。”在朝廷上,左右两班文武大臣都注视着狄仁杰,等待着他按皇帝的意旨,下达处死权善才的命令。谁知狄仁杰并不屈服,据理力争,对高宗说道:“我听说违背皇上的意旨就是逆龙鳞,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是不祥的事,我认为不是那样。

若在夏桀、商纣时期,这样做是有杀身之祸的;若处在唐尧、虞舜的时代,这样做就是忠臣,我今天很幸运地遇到像唐尧、虞舜一样英明的皇上,就用不着担心像比干那样,进逆耳忠言而被处死。过去汉文帝时,有人盗取汉高祖庙中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进言劝谏,使得盗环人仅仅受到斩首示众的处罚,而没有株连全家。明主是可以用道理说服的,忠臣是不能用威势压服的。今天陛下若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实在无颜见张释之于地下。陛下制定的法令,已公布于众,是流放,还是处死,各有不同的规定,岂有未犯死罪而被处死的道理?若不依法办案,就会失信于民,则民再无行事的准则。陛下若想改变法令制度,就应从今天开始。当年张释之曾经问汉文帝:‘若偷盗高祖庙中的玉环就杀掉全家人,要是盗掘了高祖的专陵,陛下又该如何处置呢?’今天,陛下若因为昭陵的一棵柏树就杀掉一名将军,千载之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位什么样的君主呢?这是我不敢奉旨杀掉权善才,陷陛下于不义,给陛下造成桀纣之君的坏名声的原因。”唐高宗觉得狄仁杰说得有道理,接受了狄仁杰的进谏,依法处罚,遂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对于“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这件在众人眼里大逆不道的事,狄仁杰有自己的观点,更可贵的是,他具有足够的口才能力来说服高宗,阐述高宗对此事决策的后果,以古喻今,强调依法治国的宗旨,最终使高宗免除了权善才的死罪。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狄仁杰任文昌右丞,出京城任豫州刺史。当时,武则天临朝称制,越王李贞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以及李元嘉之子黄国公李撰、李灵夔之子范阳王李蔼、李元轨之子江都王李绪、李贞之子琅玡王李冲等人秘密联络,都有扶植李唐王朝、扫除武则天的意思。不久,琅玡王李冲与众王约定,起兵匡复李氏。李冲首先起兵,然而,众王都没有按约响应,只有越王李贞,因与李冲有父子之情,起兵响应。武则天派宰相张光辅率领30万大军前去讨伐,经过了20余天的激战,李贞兵败,服毒自杀。李贞之子李冲及其家属全都被杀,无一人幸免。

李贞兵败之后,受牵连被治罪者六七百人。被籍没入官者5 000余口,朝廷委派的司刑使逼促行刑。狄仁杰同情这些人,认为他们胁从犯罪,应暂缓处治。于是秘密上表章向武则天申奏道:“我想公开申奏,却又不敢,怕被认为是替叛逆之人申辩;若知而不言,又恐怕违背了陛下存恤臣民意旨,我几次写成奏章又毁掉,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这些人造反,实际上都不是自愿,而是属于胁从犯罪,我恳切地希望陛下同情他们的一时失误。”武则天见到狄仁杰的密表之后,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竟然同意了他的意见,特意降旨,从轻处治这批人,免去他们的斩刑,而将他们流放到丰州。

武则天经过艰苦复杂的努力和斗争夺取了帝位后,临朝称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她任用酷吏,施酷刑。在这种形势下,狄仁杰凭着自己的胆识和口才向武则天进谏,使武则天同意了他的意见,众囚犯虽难逃被流放之苦,但免做了刀下鬼,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无独有偶,明代冯梦龙编撰的《古今谭概》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也是口才救了一群人的命。

齐国有位叫邾石父的大夫,因为反叛罪,被齐宣王处死了。按照当时的苛法,齐宣王还要诛灭他的家族。邾石父的族人顿时焦急万分。

有人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赶紧去找当时最聪明的艾子,说他肯定能找出救他们的办法。

族人向艾子哭着诉完情况,苦苦地哀求:一定要救他们!

看着那些悲伤的无辜的人们,艾子同情地说:“别哭了,别哭了,这事并不难办呀!”

大家停止了哭泣,望着艾子问道:“真有办法救我们吗?”

艾子说:“有办法的。只要你们给我一条不太长的绳子就行,我就能让宣王赦免你们!”

大家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相信。这么重大的救命的事,一根绳子就能解决?哪有这么简单呢?是不是艾子在说大话啊!虽然这么想,大家都不敢说出来,生怕得罪了艾子。他们赶忙找来了绳子,交给了艾子,一再请求快救他们。

艾子求见齐宣王,齐宣王接见了他。寒暄之后,艾子主动问道:“您已经处死了邾石父,听说还要诛杀他的家族,真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很平静地回答说:“是呀,对叛国之人的家族,也需要严厉惩处啊!”

艾子装作很不理解的样子问道:“谋叛的不只是邾石父一人么?他的族人那么多,他们并没犯罪呀!为什么要诛杀这些无罪的族人呢?这么做合理么?”

齐宣王说:“先王之法,我不敢废呀!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与叛同宗者,杀无赦’呀!遵循先王之法,有什么不合理呢?”

艾子听后,叹了口气说:“哎,我知道您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大王不敢废弃先王的法度,所以明明知道不合理,也得这么办。”

听到这里,齐宣王以为艾子被自己说服了。

然而,艾子这时把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我还有句话要说呀!我记得从前公子巫在邯郸曾投降过秦国啊,他不是您的舅舅吗?您不也是他的族人吗?按照先王的法典,叛臣的族人都该诛杀呀!您说,这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一下子愣住了,心想,这家伙怎么来揭我的老底呢?还没等齐宣王回答,艾子就从口袋里拿出那不长不短的绳子,走上前献给齐宣王,并且很严肃地说:“为了维护先王之法,请大王用这绳子自尽吧!”

齐宣王没有回答,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很勉强地笑了笑说:“好吧,我赦免他们算了!”

就这样,邾石父的族人免除了一场灾难。

如果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世界有多少座浮屠都是口才所立的。可见,口才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