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766300000020

第20章 4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第一卷第四章4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季羡林与林庚、吴祖襄、李长之友善,号称“清华四剑客”。四剑客都是具有理想和激情的文学青年,少不了一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河北科技大学教授谢志浩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在季老看来,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朋友,没有真正的朋友,一个人将寸步难行。在古代,反映友谊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桃园三结义”,比如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季老还引用法国作家蒙田的话说,友谊是被人向往的,“它在获得以后才会升华、增长和发展。它是精神上的,心灵会随之净化”。

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友情在自己生命中的分量,是因为朋友就是另一个自己,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关键时刻甚至还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无论古人今者,行走于世都会常常喟叹:“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因此每当遇到知心之人,必然有“为知己者死”的情怀。何以“知己”便能让人不惜自己的性命也要守住?这是因为每当心境彷徨,知己会与自己共同承担苦闷;每当怒气冲天,知己会以宽容的胸怀接纳;每当欣喜若狂,知己会乐于分享;每当乐不思蜀,知己会及时给予忠告;每当扬扬自得、走向歪路,知己会及时地拉自己一把;面对知己,无须言语的解释,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他便能体会到你此刻的心意。

然而,这天下间能如此了解自己的人太少了,即便是父母、兄姊、情人,也不能尽然,便是这份稀有,也足以用生命守护。

在季老看来,彼此知心的人所结成的友谊通常都是终身不渝的,这种不渝值得一辈子珍藏,即使死去,也想要带在身边。季老有一位相交了70多年的朋友,便是诗人臧克家。即使相识这么多年,二人仍然相见恨晚。2005年,臧克家去世了,季老每当追忆这位朋友,都觉得心痛无比,时常感叹人生中最好的朋友离去了,唯有用“他永远永远地活着”来聊以自慰。

这是一个发生在越南的故事:几发迫击炮弹突然落在一个小村庄的一所由传教士创办的孤儿院里。传教士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伤,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大约8岁。村里人立刻向附近的小镇要求紧急医护救援,这个小镇和美军有通讯联系。终于,美国海军的一名医生和护士带着救护用品赶到。经过查看,这个小姑娘的伤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她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但得有一个与她血型相同的献血者。经过迅速验血表明,两名美国人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但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医生用掺和着英语的越南语,加上临时编出来的大量手势,竭力想让那些幼小而惊恐的听众知道,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医生询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回答是一片沉默。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迷惑地望着医生。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缓慢而颤抖地举了起来,但忽然又放下了,然后又一次举起来。“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恒。”

小男孩很快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被酒精擦拭以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输血过程中,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抽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脸。

“疼吗?恒?”医生问道。恒摇摇头。但过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问他是不是针刺痛了他,他又摇了摇头。医疗队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在此刻,一名越南护士赶来援助。她看见小男孩痛苦的样子,极快地用越南语向他询问,听完他的回答,护士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片刻之后,男孩停止了哭泣,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那位越南护士。护士向他点点头,一种消除了顾虑与痛苦的释然表情立刻浮现在男孩的脸上。

越南护士轻声对两位美国人说:“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误会了你们的意思。他认为你们让他把所有的鲜血都给那个小姑娘,以便让她活下来。”“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海军护士问。这个越南护士转身问这个小男孩:“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回答:“她是我的朋友。”

“朋友”两个字,有时显得这样简单,有时却有显得那么伟大。故事里的小男孩让我们知道了“朋友”二字非凡的意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连一个高尚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着的。”很庆幸,故事中的小女孩拥有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友谊。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遇到故事中那种相端的事,但仍要尝试着结交更多真正的朋友。朋友越多,出路越多,生活也会更加精彩。去结交更多的朋友吧,即使你不能像季老那样认识各种领域的人,也要尽量去认识不同的人。

人生最难得的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