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767400000114

第114章

第三十一章第三节人才的逆向选择

《史记》有传,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与泰国抗衡。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盟,但不被重视,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楚王听人谗言,屈原亦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空有一身才华,不为当政者重视,最终才无用武之地,后人将“怀才不遇”作为屈原一生命运的最好注解。

我们的周围总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天赋与才华,却总是在碌碌无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们空有满腹经纶,只能无奈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论能力,他们是佼佼者,个中翘楚;他们是人们常说的千里马,却又不得不接受怀才不遇的事实。

为什么有才华的人常常被闲置,偏偏那些毫无能力的小人在博弈时反而容易得志?其实也很简单,没有人不喜欢被人恭维。高处不胜寒,位置高高在上的人也希望有“朋友”,所以,清高的“才子”当然比不过前前后后端茶倒水的“小人”了。

这就是职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职场博弈中,春风得意的往往是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而真正的有识之士,却吃力不讨好,甚至遭遇被“劣币”排挤的下场。

比尔?盖茨说:“生命是不公平的,但你要去适应它。”是的,怀才者也要适应博弈环境,否则只可能不遇。如果某一环境确实让自己感到“怀才不遇”,就快速离开那里,外面的天地无限广阔。所谓“才”,当然也包括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脱颖而出的能力。

一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去找工作。因为有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很多公司都没聘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他的学历相称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他的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进行“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书。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

如果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你只会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人们借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错误,相反,如果别人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就容易被人发现,甚至让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