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帝王统驭智慧方略全书
7696000000030

第30章 圆锐之操篇(3)

1573年元宵节翌日早朝,明神宗正出乾清宫,忽见一男子,神色仓惶,从甬道上闯入。侍卫见其可疑,便上前盘问,并从他的衣袖中搜出一把利刃。神宗下诏命东厂究审。原来,该犯王大臣,系游荡入京。时值司礼监冯保与高拱积怨甚深,欲借此机会,诋毁高拱。于是他命家仆辛儒,携酒食去狱中探望大臣。辛儒在狱中好言安慰王大臣,又设酒款待,二人渐渐熟如友人。辛儒劝王大臣伪供是受命于高拱入宫行刺的。起初,王大臣心怀疑虑,不敢应承。在辛儒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下,王大臣终于答应了。

冯保得此讯后,即提出复审王大臣。大堂上,王大臣一口咬定是受高拱主使,冯保不待细问,就派人将其送回狱中暗中令辛儒送去蟒裤一条,剑两柄,嘱咐他在廷讯时,供为高拱所赠。冯保一面将审讯结果告之神宗,一面遣缇骑驰往高拱府第,捉回其数名家仆,严刑胁供。张居正此时也火上烧油,上疏请诘主使。一时间,朝中人言沸腾。

吏部尚书杨博,左都御史葛守礼知道高拱蒙受冤枉,遂拜见张居正,请他出面调处此案。起初,张居正不愿答应此事,并拿出东厂审讯揭帖传示众人表明与已无关。但被杨博识破帖中的“大臣所供,历历有据“的”历历有据”是出自张居正之手。于是,张居正无法推诿。后来,冯保见事情渐渐泄露,便将王大臣治哑处死,高拱这才免遭诬陷。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表现了道家对事物朴素的辩证看法。“无中生有”作为成语,则指凭空捏造,栽赃陷害。自古以来,“无中生有”作为一种政治谋略,常为历代阴谋家所运用。冯保因与高拱积怨,借王大臣闯宫一案,凭空捏造事实,诬陷高拱,若没有杨博等人仗义执言,用事实力请张居中从中周旋,高拱定遭不测。

载漪伪造照会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与光绪的关系恶化,光绪被囚禁起来,慈禧则再次垂帘。但此时的慈禧已经六十多岁,身体日渐衰败,而光绪还不到30岁。慈禧觉得年轻的光绪是自己权位潜在的巨大威胁。因此她指使人扬言光绪病危,企图害死他。后因外国列强的干涉而不敢下手。于是慈禧又生一计,决定采用废立法,强行指定她侄女婿载漪之子溥隽为新帝,准备在1900年元旦逼光绪退位,不料各国公使以拒绝入宫祝贺的形式表示反对,这就引起了慈禧对列强的不满,更引起载漪的极度怨恨,时时伺机发泄自己的不满。

不久,义和团运动兴起,其斗争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载漪认为这是使其子早日继位的天赐良机,决定利用义和团强烈的反帝情绪打击列强,排除废立的阻力。因此他别有用心地向慈禧说,“义和团都是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难的义民”,鼓动慈禧对外宣战,攻灭外国驻京使馆。慈禧对列强虽有不满,但始终不敢公开反目。这种犹疑不决,瞻前顾后的态度,使载漪万分焦急,为促成慈禧对外宣战的决心,载漪指使军机章京连文冲伪造了一份列强给清政府的照会,提出四条要求:一指定一地由光绪帝居住;二代清政府收取各省钱粮,三代表清政府掌管全国军队;第四条要慈禧撤帘归政给光绪,这点触犯了她最大的忌讳。假照会激起了慈禧对列强郁积已久的不满,于是不辨真伪,断然颁谕向列强宣战,落得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与要求下,将载漪发配新疆,终生监禁,其子溥隽也被撤去“大阿哥”(即皇位继承人)名号。

载漪为了助子继位而伪造照会,促使慈禧对外宣战固然是错误的,但从谋略的角度看,他利用了“乘疑可间”的谋略,即利用慈禧不愿撤帘归政给光绪的权力欲及对列强的不满情绪,寻找有利时机,制造谣言和假像,加重慈禧与列强的矛盾,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盗贼诡盗书生财

有一个读书人,到京城候选补官。他在寄宿的旅馆前开了一家茶馆,和一家染坊正对门。读书人无所事事,整天在茶几旁看来来往往的过路行人。一天,他看见几个人多次在面前走来走去,好像在观察动静,打染坊的主意,觉得很奇怪。忽然一个男子走上前来跟他耳语道:“我们是小偷,要得这家所晒的绸帛。这事告诉您,您可不要讲出去。”读书人说:“这关我什么事,我何必多嘴多舌呢!”那人拱手道谢告辞了。读书人暗自想到:那家所晒的绸帛高高挂在大街前,白天众目睽睽,如果能偷走,那可真能算是狡黠的盗贼了。所以那读书人仔细地看着。只见那些人时而经过,或左或右,时间过了很久,人渐稀疏,到傍晚时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些人了。读书人笑着说:“这些无知妄为的人,果然骗我!”随即进入房内,正准备吃饭,却发现房屋里已经空空如也。

“盗虽小人,智过君子。”虽然有些尖刻,却道出了部分真理:盗贼善于利用有些人自私自利又好奇的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传统的私有观念和自私心理,往往为盗贼所利用,成为他们作奸犯科的保护伞。那书生正是在幸灾乐祸心理的驱使下,仔细观察作案,却被盗贼转移注意力,结果热闹没有看成,自己反而大受其骗,落得“其室空空如也”,好不悲伤的下场。

巫祝毒杀不信徒

江东某一村庄中,有座神庙。巫祝依托神灵来兴妖作怪,乡里的百姓都很相信,共同修建了神庙,神庙也因而渐渐兴盛起来。

有一个品行恶劣的青年不信这一套。一天夜里,他喝醉了酒,闯进神庙内,肆口大骂、污辱神。巫祝惊吓异常,他们赶忙聚在一起想对策:“我们为这个神庙,破费不少,一旦被这小于败坏,远近传闻,我们的事情就完了。”等到夜深,他们一起来到那青年那儿,把实情告诉他:“我们的事情,你当然知道。如果你肯帮忙,使我们的事得以成功,我们当用十万钱酬谢你。”青年半醒之中欣喜万分,忙问他们如何做法,他们教道:“你天亮时,到庙里去,像你刚才一样辱骂神灵。凡是庙里所有的酒菜,全都吃光。过一会儿就佯装受到枷锁之类刑罚,并做出祈求哀怜的情状,这样就印证了我们的事情。”青年答应照办,并接受了预给的钱。第二天,他来到神庙的殿堂之中,袒露上衣,叫嚣呼喊,全力毁谤。庙周围的百姓非常吃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青年看到神像前正供奉着祭品,就举起祭祀用的酒,全部喝光,连丰盛的茶饭也一点不剩。随后,他俯首弯腰,像被捆绑一样,磕头认罪,请求神灵原谅。忽然,他口吐黑血,仆倒在地,立即就死了。乡里人更觉得神验,并把此事宣扬出去。邻县祈祷神灵消灾除害的人纷纷而来,神庙中供奉的祖先像也绘制修缮得极其精致,庄严,巫祝从中获得的钱财更是不计其数。过了几个月,巫的同党因钱财分配不均,到郡府反告:是巫将毒药放置在酒中毒杀了那青年。捕捉、惩治巫祝之后,神灵的应验从此停息。

巫祝为惩治胆大妄为的不信神灵的人,挽住神庙的虚假面子,诱青年以钱财,从中毒害青年,消除隐患。并且,化不利为有利,在众目睽睽的阴谋计划中,让青年的“应验”进一步光大神庙的名声。以此可见巫祝一箭双雕的高明、阴险之处。

欲夺财嫁祸于人

文科出身世族,但生性奸诈。有一次,他将自己的一所房于卖给一个安徽人,买主买来后进行了翻修改建。不久,文科非要按原价赎回这所房子,买主没有答应,于是文科又想了一条毒计。

他先派他的奴仆夫妇俩人前往安徽人家中当仆人,安徽人家也没有怀疑就雇用了。一段时间后,这对仆人偷偷逃回文科家,文科马上就派家里的另几个奴仆到那安徽人家中说,文科家的奴仆某某,某某逃到你们家,现在哪里?安徽人家回答说,他们投靠确有其事,但当初并不知是文科家的,而且昨天已逃走。

几个奴仆强行搜查。那家人自信自己没有作鬼,也就让他们搜查。没想到几个奴仆竟在酒房的地下挖出一条死人腿。文科及时赶到,神气十足地说:“你家谋杀了我家的人,我要去打官司!”安徽人顿时有些惊慌。文科乘机说:“只要你把房契交还我,我能替你家了结此事。”安徽人没有办法,只得按约定的日期搬走了。酒房中那条死人腿原来是先前投靠那家的两个奴仆受文科的唆使埋下的。

奸诈贪财之徒,总是不遗余力地使出阴谋诡计以诈取钱财。若是明拿不成,就暗中施毒,然后网开一面。胁迫就范。为人处世,虽害人之心不可有,但若毫无防人之心,就难免中奸人之计,受骗上当。

偷梁换柱诈元宝

有一次,文科替别人居中调停公家的事务。那人约文科到办公事的所在地去封存财物。正在商量封存的次序时,有一个瘸腿的乞丐,右手拉着拐杖,左手提着竹篮,篮里还放着一件破烂的衣服,一步一步地挪过来讨赏。文科拿起一点零碎银子给他,乞丐嫌少。文科装作没好气的样子,拿起一锭元宝扔进他的篮子里,骂道:“不识抬举,敢要这个吗?”乞丐吓得发抖说:“财主老爷,您不添就算了嘛!何必发怒?”乞丐双手把元宝捧在几案上才离去。

后来那件公事没有办妥,那人来开封条,才发现这锭元宝已被换成了假货,真元宝早被那个乞丐换走了。事后得知,那个乞丐却是文科的同伙。

贪图钱财者,总是想千方,设百计以达目的。奸人文科居中调停,是大模大样的“公证人”,其同伙则为寒酸卑下的乞丐。前者盛气凌人,后者则奴颜十足,贫困潦倒状;前者怒扔元宝,后者顿时胆怯,原物双手“奉还”。二人一唱一和!“戏”演得十分逼真,达到瞒天过海,诈取钱财的目的,我们对此类伎俩不可不小心提防。

活神诈财

有一个和尚声称,能不吃任何杀西也能活着,随身仅有一个瓢和脖子上的一串念珠。他乘坐在安徽商人的木筏上,十天不吃饭也不饿。商人们想看看他是否真能不吃东西,就把和尚坐的木筏放在河的中间。又过了十天,和尚还是如此。于是大家都去向他下拜,并供养他。

和尚说:“不用供养我,我是某山寺的和尚,因山寺的大殿年久失修,想跟各位求布施,你们能布施就功德无量。”于是拿出化缘簿,让各人写上化缘的数目。之后,他就和大家约定某月某日到佛寺见面。到了约定的日期,大家前去寺中,大殿确实快倒塌了,但没有那个和尚。商人们突然看见寺中伽蓝菩萨的相貌和那个化缘和尚十分相似,菩萨怀里有本簿子正是前次的化缘簿。众人惊诧地认为这是神明显灵,主动地布施了一千两银子。又怕说出去有损功德,因此相互告诫不要说出这件事。

后来才知道,当初塑佛像时,因为这个和尚相貌特殊,就照他的形像塑了佛像,于是就有了这一骗钱的方法。所谓一粒粮食不吃,原来,这和尚事先用于牛肉切成几十颗“念珠”随身携带,暗地里偶尔以牛肉干充饥。

俗话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种现像心理学上称之为“适应”。处在适应中的事物,人们常对它们的功用形成相对固定的看法。和尚正是利用这点掩人耳目,成为“活佛”的,以致可借鬼神之名来聚敛钱财。在现实生活的谜团中若能暂时摆脱某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现像的刻板印像,重新观察和分析,也许就能使你感到云雾顿消、茅塞顿开。

袁世凯骗害谭嗣同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变法活动。由于变法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西太后阴谋借光绪帝到天津阅兵之际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派。维新派获悉这一情报,感到形势危急。当时,参加天津阅兵的部队中,惟有袁世凯同维新派有交往。因此,他们决定派谭嗣同去劝说袁保护光绪帝。

袁世凯是一个很会耍两面手段的人物。他一方面紧紧依靠封建顽固派如荣禄、奕勖等人物,另一方面又在表面上装作十分赞成维新变法的样子,捐助维新派组织的强学会,并同维新派来往密切,骗取维新派的信任。因此,谭嗣同决定去动员他发动兵变,捕杀荣禄、西太后。1898年9月18日夜,谭嗣同只身来到袁世凯寓所,单刀直入地与他谈起来。谭问袁:“你认为当今皇上是怎么样一个人物?”袁回答说:“旷世之圣主也。”谭嗣同又问:“天津阅兵之阴谋,你知道吗?”袁回答说已听到传闻。谭嗣同即拿出光绪密诏对袁世凯说:“今日可救皇上的人,只有你了,你要救就救,如不想救,请到颐和园去告发我,可以得荣华富贵。”袁世凯假作正经,厉声说:“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我同你同受皇上恩惠,救护皇上,不仅仅是你的责任。你有什么计划,就对我说吧。”谭嗣同一听他这么说,立即把维新派的计划全盘托出。要袁世凯在天津阅兵时,杀掉荣禄,救出光绪皇帝,再进行彻底变革旧制度。最后谭嗣同问:“荣禄待你很好,你怎么对待他呢?”袁世凯笑而不答。谭嗣同又试探:“荣禄是当今曹操,王莽式人物,对付他可不容易。”袁世凯怒目而视说:“假若皇上在我营中,则杀一荣禄如杀一只狗一样。”谭嗣同完全相信了袁世凯。最后,袁世凯假装说军队武器弹药都没领,要早去作准备,赶走了谭嗣同,自己立即到荣禄那儿告密去了。9月21日早,西太后在接到袁世凯告密后,即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谭嗣同最后也被杀害。

谭嗣同与袁世凯,一个心直口快,一个阴险世故。袁世凯知谭嗣同来意,却欲擒故纵,装作一个忠实可靠的人的样子,蒙骗谭嗣同。他的对话,实质是个圈套,让谭嗣同自己招认政变计划。袁世凯其人确实阴险狡诈骗人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