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
7721700000015

第15章 人生处世博弈(2)

这个事例可谓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从博弈双方来看,有神通的人是占了便宜,他所得到的正是出资人所失去的。这对善于交际、神通广大的人来说,只是一时的得利,但他这样的作为,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来看,他的所得也并不比他的所失小。

这个独吞别人利益的人,会在与人交往中,让更多的人知道其本来的面目,从而也会使更多的人不愿意也不敢和他打交道,最终,他也将失去他那份很好的生意。可见,在交际交往中,如果用欺诈的手段去侵占别人的利益,也最终会因为欺诈而失去更多的利益。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一个一心只想着独吞好处的人交往。

可以看出,这种吃掉一方的“零和博弈”结果也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一种非合作式的博弈。

因此,对于人际关系,我们一定要本着为人利就是为己利的态度去做。首先,别见利忘义,做人之本,心存诚意。在人际交往的博弈中,之所以会出现“零和博弈”,大多是因为人的见利忘义,想吞并别人的利益,而这样的人往往从一开始就心存恶念,不安好心。整天想着算计别人,自然便会用欺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那为人所不齿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诉讼案件,李先生借了王先生三万元,后来,王先生由于家人有病,急着用钱,于是,便向李先生讨要,但由于王先生多次找李先生,都被其用各种理由推托了,王先生十分的着急,便发火了,李先生见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把抢过借条,撕得粉碎,从窗口扔了下去,并对王先生说,现在好了,谁也不欠谁的钱了,王先生知道李先生想赖账,便急忙跑到楼下,拾起了那些已经被撕碎的借条,并一片一片的对了起来,可是,李先生根本不认账,最后,王先生只好把李先生告到了法院,可是,在法院上,李先生却说,自己已经还给了王先生钱,所以才撕了借条的,弄得王先生百口难辩,法庭也一时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讹诈谁,因为李先生说得也有道理,如果不给对方钱,王先生怎么会让他将借条撕掉呢?后来,法庭觉得李先生的理由虽然有合理之处,但毕竟还有许多疑点,所以又作了大量调查,最后,王先生又提供了一通录音电话作为证据,说明王先生曾在向李先生讨要欠款时发生过争吵,再加上李先生夫妻俩在说情况时口径并不一致,最后判李先生败诉,并归还王先生的钱。

可以说,像李先生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善良之辈,他在人际关系博弈中,本来就想赖账不还,达到把别人的财产归自己的“零和博弈”的目的,是为人所不齿的,不过,鼓终他还是让法庭抓住了狐狸尾巴。像李先生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有人愿意和他交往,所以说,在交际博弈中,一定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心存善良,这样,才能不因为在交际中发生“零和博弈”而失去人心,从而失去更多的利益。

其次,就是要心胸开阔,能够互相体谅。这也是在人际交往中,避免发生“零和博弈”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实很多事情,就是由于人们心胸不够开阔,遇事不够理性造成的。比如,邻居之间,在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一方心胸开阔些,另一方体谅一点,就不会发生邻居间感情不和的事情了。

最后,就是诚心对待别人,所谓忍一时风干浪静。人与人交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诚相待,容忍对方一些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

曾有一位局长夫人,她的邻居喜欢计较些小事。一日,她发现局长夫人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曰前不见了,就问局长夫人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局长夫人虽知其真相并非如此,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笑眯眯地把筐送给了邻居。

后来,邻居又发现自己的那个筐,十分抱歉地将筐还给了局长夫人,而局长夫人仍是笑嘻嘻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这位局长夫人把握人际关系的分寸是十分合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而在于多用一分心思,多体谅别人,做到恰到好处。这样,人际关系自然而然地会相处的很好,和美的人际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的,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自己多为他人想一些?事实上,体谅别人并不难做。我们应该放宽眼光,远望才能有更多收获,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有和美的人际关系,更不必对小事斤斤计较,多为他人想一点,大度些,你就会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

总之。面对博弈中的人际关系,一定要理性地去分析,不可为了一己之利,或一时的胜利而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吃掉一方的“零和博弈”的现象。

(第三节)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

在农田的旁边有三丛灌木,并且每丛灌木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一天,农夫看着这些灌木,总觉得这些矮矮的灌木没有多大的用处,于是,便决定砍掉当柴烧。

当农夫动手砍第一丛灌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农夫说:“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没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过我们的家吧。”农夫看看这些无用的灌木,摇了摇头说:“没有你们。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的。”很快,农夫就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

没过几天,农夫又来砍第二丛灌木,这个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对农夫嗡嗡大叫道:“残暴的地主,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农夫的脸上被蜜蜂蛰了好几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丛灌木烧得干干净净。

当农夫把目标锁定在第三丛灌木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她对农夫柔声说到:“睿智的投资者啊,请您看看这丛灌木给您带来的利益吧!您看这丛黄杨树的木质多么细腻,成材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您再看看我们的蜂窝,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的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这可都能给您带来很多经济利益啊,如果您把这些灌木给砍了,您除了一堆柴火,将什么也得不到,您想想吧!”农夫听了蜂王的介绍,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于是,他心甘情愿地放下了斧头,与蜂王合作,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

这当然是一则寓言了。但在这场人与蜂的博弈中,面对农夫,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种选择:恳求、对抗、与其合作,而也只有第三群蜜蜂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其实。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博弈的结果是“零和”或“负和”,那么,对方得益就意味着自己受损或双方都受损,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必须学会与对方共赢,把人际关系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

与对方共赢,而这样也是使人际关系向着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唯一做法。

还有这样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博弈的例子,有一个人跟着一个魔法师来到了一间二层楼的屋子里,在进到第一层楼的时候,他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并且桌子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虽然,他们不停地试着让自己的嘴巴能够吃到食物,但每次都失败了,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诅咒,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容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愉快的笑声,他好奇地上了楼,想看个究竟。但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同样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他们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弯曲,但是因为对面人的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使每个人吃得都很尽兴。

从上面博弈的结果来看,同样是一群人,但却存在着天和地的差别,在这场博弈中,他们都有如下的选择,其一,双方之间互相合作,达到各自利益;其二,互相不合作,各顾各的,自己努力来获得利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博弈中,也只有那些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走向正和博弈。

事实上,“正和博弈”正是一种相互合作、非对抗性博弈。而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采取这种非对抗性的博弈。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他的肢体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

因此,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从照顾双方的利益出发,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以促使人际交往达到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

状态,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在取长补短、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如,夫妻之间的互谅互让,可以使彼此间的感情更亲密。

曾有一对夫妻,妻子半身瘫痪,勉强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丈夫是个聋哑人,可以说,他们应该是一对最不幸的夫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生活得很幸福,譬如他们要去镇上卖一些日用品,由于丈夫不会说话,当然不好交际,所以,在去镇上卖东西的时候,这个聋哑丈夫一定会骑着三轮车,让妻子坐上,到了要买东西的地方,妻子便坐在三轮车上谈价钱、购货物。更可贵的是,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某件事情而发生过争吵,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彼此默契,虽然他们都有残疾,但却懂得配合,所以他们生活得十分幸福。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本领,而是因为他们能互相补充彼此之间的缺陷:妻子走路不方便,丈夫却有强健的身体;丈夫不会说话,妻子却有很好的口才,由于他们能取长补短。所以他们在一起仍生活得十分的美满,这种在交际中能互利互惠的情况,便是“正和博弈”。

再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得不到的东西,谁都别想得到”,“我办不成的事情,谁都别想办成”。而这种想法一旦进入交际情境,必然会出现双方坚持的僵局。而如果此时,能够不使性负气,互相谅解,采取合作的态度,那么,矛盾和冲突就不会发生,自然人际关系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一生都没红过脸,更不用说吵架了,在生活中他们更是默契、和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每天都要煮鸡蛋吃。不过,奇怪的是妻子在吃鸡蛋时,每次都是自己先吃了蛋白,而把蛋黄留给丈夫;而其丈夫每次煮鸡蛋时,便吃了蛋黄,把蛋白留给妻子。这似乎成了习惯,直到丈夫去世前,说自己想吃鸡蛋时,妻子便煮好了鸡蛋,首先剥掉了蛋白,将蛋黄给了丈夫,丈夫说,他想吃一次蛋白。妻子说,你不是喜欢吃蛋黄吗?丈夫摇摇头说,其实他并不喜欢吃蛋黄,只是看妻子爱吃蛋白,所以才每次都吃蛋黄的。这时,妻子也告诉了丈夫,其实,她本来爱吃的是蛋黄,只是因为见丈夫每次都愿意吃蛋黄,所以她每次才吃蛋白的。这个故事虽然说明他俩沟通不够,但的确很美丽,读后让人为其夫妻间的相敬如宾而动容。其实,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与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像这对夫妻那样,互相之间都能为对方着想,采取一种双方合作的态度,那么,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的对抗性博弈的发生。

从上面几个例子不难看出,所谓“正和博弈”,就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又不受损害,因而整体的利益有所增加。

所以,为了短期胜利,建立共同利益;为了长远成功,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拥有博弈中的双赢思维,拥有平等、互惠的思想。采取合作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呈现“正和博弈”状态,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明白了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思想的基础之上的道理。

接下来,就是如何运用“博弈论”来使人际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就是人的爱心和勇气。正和博弈是双方都赢或一方得利,另一方也不受到损失的人际状态。而要呈现这样的状态,就离不开爱心和勇气。因为爱心使你关心他人,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勇气使你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有爱心而没有勇气,也是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样,只有勇气没有爱心,显然也是不行的。只有当爱心和勇气平衡时,才能真正得到人际博弈的双赢。

其次,就是诚实守信与信赖他人,不过,“诚信”与“信赖”

也必须保持平衡。因为做人要诚实守信,使别人信赖你,与此同时,你也要信赖他人。如果不信赖他人,对他人总是充满怀疑与排斥,一想到要与人交往,就犹豫不决、疑神疑鬼、充满恐惧,那么就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充分理解他人与充分表达自己,使“理解”与“表达”

保持平衡。因为人际交往是离不开沟通和交流的,只有通过倾听来理解别人,再通过表达来使别人了解自己,这样才能使双方减少冲突或矛盾,使人际向着“正和博弈”的状态发展。

第四,学会感激和宽容。成功学家安东尼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激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都要及时向对方表达谢意。

过河拆桥的人是不会走远的。无数事实证明,及时回报他人的善意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的人,不仅会赢得必要而有力的支持,还可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嫉妒心不仅难以使自己“见贤思齐”,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会使自己失去盟友和潜在的机遇,甚至还会树立强敌。一般来说,爱嫉妒的人,是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他,并与其合作的。

另外,对于人际关系来说,是需要一些耐力的,宽容就是耐心,就是给人第二次机会。即使有过一次的背叛和冒犯,只要不是死怨,就要抱着一切着眼于未来的心态,给对方改正的机会,从而有助于重新合作。事实上,这种机会往往也是给自己的,就像自己有时也会荒唐、会短视、会无意冒犯别人一样,别人也是会原谅的。但同样的错误只可犯一次。

用体谅改变别人,与不相投的人相处是一种思维艺术和修养。

宽容的基础是强大,是自信,是不易受伤,所以强者易宽容。在你给别人第二次机会前,一定要学会对事不对人,一定要告诫自己:“是事错了,不是人错了。”

总而言之,人际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如果想让交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必须采取这种合作的方式,让交际呈现“正和博弈”

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