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
7721700000009

第9章 历史事件中的博弈(8)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于是,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领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战争就像是一场牌局,只要是能够取胜,并且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手中的牌拼成各种各样的牌型,直到能够赢得最后的整个牌局。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为了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完全可以做到不择手段。

逃身之计

秦武王做太子的时候,和相国张仪就有矛盾。武王即位以后,朝中的许多大臣经常在他面前讲张仪的坏话,说张仪是个言而无信、“左右卖国而取荣”的骗子。张仪也已觉察到了自己所处的窘境,他为了避免遭到秦王的诛杀,所以就想了一个既能体面地离开秦国又能使自己安全脱身的计谋。

一天。他拜见秦王说:“我有一个成就王业的计谋,但愿您能予以采纳。”秦王问他是怎样的计谋,张仪回答说:“为了秦国的长远考虑,当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破裂以后,您就可以因势利导从邻近的国家割得地盘。现在齐王对我恨之入骨,我到哪个国家,他就必定要发兵宋攻伐。所以,我请求启程去魏国,我到了那里,齐国必定会攻打魏国。而当齐、魏两国的军队打得难解难分而不能自拔的时候,您就乘机发兵攻伐赵国,兵入三川。这样,您也就可以不费多大气力而能兵临周天子的城下。周天子的府藏重器也就不得已而送给秦国,而您则可趁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对成就秦国一统天下的伟业是很重要的。”

秦武王觉得这个谋略很好,果然让张仪去了魏国。而齐国闻知张仪到达魏国,也的确兴师伐魏了。但张仪已达到了安全离开秦国的目的,于是他通过派自己的门人去楚国,而后又借助楚国的使者到齐国向齐王通告了自己与秦王的谋略,结果,齐王马上就撤兵回国了。

张仪向秦王献的所谓的成就霸业之计,其实只是他为自己逃身所设的一个壳,他是想用这个壳来转移秦王对他的注意力。而他在当时最真实的目的是脱身,所以用这种方法实现了他的目的。

对付小人

在利益均衡中,相信每一个人在与人处世的时候都不愿意和小人打交道,可是不论你愿不愿意,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小人。因为那些在我们身边的卑鄙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宋算计别人,小人真是令人防不胜防,甚至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在背后给你一刀。

小人都是一些善于琢磨别人的专家。他们敢于为一些极小的恩怨去付出一切的代价,目的也是为了更多地捞取自己的私利,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与小人打交道,所以我们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付之策。对付和利用小人没有一套办法是不行的。

所以,如果你既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与小人同等的地位,也不想与小人两败俱伤的话,那就睁只眼闭只眼,或者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尽量不与小人发生正面的冲突。总而言之,如果不是完全必要的时候,那就不要得罪那些小人。

曾经为大唐中兴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他不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在待人处事中,还是一个善于对付小人的高手。郭子仪在与小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并没有开始居功自傲。然而为了防范小人的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了。有一次,朝中有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僚要来拜访郭子仪,此人乃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卢杞,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人们都把他看成是一个活鬼。正是因为这个,妇女们在看到他以后都不免掩口失笑。因家中侍女成群,郭子仪事先做了周密安排,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身边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自己等待。

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宋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内心里面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这个官员非常了解,所以与他打交道的时候就做到了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他想尽了一切的报复之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不过只是对郭子仪比较的尊重,没有伤他一根毫毛。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是既周密又老练的。

在和小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千万不要和他发生正面的冲突。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会不择手段,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如果是和小人发生了冲突,即使是赢了小人,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惹得一身的不舒服。所以说,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还是要避开小人,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小人记仇,报复心极强,而且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一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看到、听到、读到的小说、故事、报道中皆有此结论。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认为你是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过后忘记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报复不知何时就会落到你的头上。有时小人为了争得一些好处,就想方设法陷害别人,避免别人胜过自己,以此来谋求心理上的平衡。

而与小人共事是万万不可以的。假如实在没办法必须与小人共事,必须记住:“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少说多听,而且对待小人不要轻易许诺,对小人的缺点千万不要批评,没有事不要与小人交往。特别不要到小人家串门,也尽量不让小人来自己家走动。对小人的要求,能办的一定要办,不能办的一定婉言谢绝,千万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话头。对小人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与小人开玩笑。须知,小人会翻脸不认人,恼了会把开玩笑的话当成真的,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也是保全你利益的方法就是要注意千万不要与小人结仇,这是最不值得的。“小人故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知道谁是小人,就故意地疏远他,这样的话就明显得回避他,言语中还带了不屑的语气,这有些过分。对小人的作为看不惯,就想“仗义执言”,就想“打抱不平”,就想做个维护正义的英模。这无疑与小人做了对头,把矛头直接揽到自己的身上。

因为,小人对大家这个群体是有一些忌惮的,他还不敢公开与一个群体作对,但是如果你和小人作对的话,那么小人终于还会找到可以让他泄私愤的对手。而且最终还有可能使你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