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舍勒在钻研孔克尔的名著《实验室指南》时,对书中的一段论述产生了疑问。他多么想去药店老板的实验室验证一下啊!可是,刻薄的老板有规定,未经特殊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他的私人实验室。
夜深了,窗外寂静极了,只有秋虫偶尔发出唧唧的叫声。舍勒实在憋不住了,就点上蜡烛,偷偷溜进了实验室。他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突然,耳边响起一个严厉的声音:“谁在这儿?”他吓了一跳,猛抬头,只见旁边站着自己的同事格伦贝格。顿时,他心中像一块石头落地似的,变得轻松起来。
因为,格伦贝格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啊!
“这么晚了,你来实验室干什么?”格伦贝格不解地问。
“我实在睡不着呀。”舍勒指着桌上的《实验室指南》和实验装置,感慨地说:“你看,孔克尔的书上说,盐精和石墨不能混合。我想验证一下,看书上写得对不对。”
“噢,原来如此。”格伦贝格关切地说,“不过,你可要注意身体呀,别熬得太晚啦!”
“放心吧,我一定注意。另外,希望你替我保密,千万别让老板知道了。”舍勒低声央求说。
格伦贝格默默地点了点头。
经过实验,舍勒证明了孔克尔的书上是把石墨和软锰混为一谈了。后来,他还用软锰矿制出了氯气。
舍勒就是这样,一有疑问就背着老板,偷偷地去实验室验证。天长日久,这位小药剂师终于跻身于著名化学家的行列。
热爱学习的人,喜欢追求知识的人,常常提出问题的人,总是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因为他们比别人拥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思考。
一有空闲就练习
卡尔·华尔德曾经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爱尔斯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爱尔斯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
爱尔斯金说:“大约每天三四个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余闲,5分钟、5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14岁的爱尔斯金对卡尔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后来他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当爱尔斯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想兼职从事创业。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他不曾动笔,他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他突然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他的话。到了下一个星期,他就把卡尔的话实践起来。只要有5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他就坐下来写作100字或短短的几行。
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的终了,爱尔斯金竟写出了相当多的稿子。
后来,他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爱尔斯金的授课工作虽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他同时还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他从事创作与钢琴两项工作。
古人说:“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极短的零散时间,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
贝利的怀疑和恐惧
球王贝利的名声早已为世界众多足球迷所称道,但是当他年轻时得知自己入选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竟然紧张得一夜未眠。他翻来覆去想着:“那些著名球星们会笑话我吗?万一发生那样尴尬的情形,我有脸回来见家人和朋友吗?”
他甚至还无端猜测:“即使那些大球星愿意与我踢球,也不过是想用他们绝妙的球技,来反衬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们在球场上把我当做戏弄的对象,然后把我当白痴似的打发回家,我该怎么办?”
一种前所未有的怀疑和恐惧使贝利寝食不安,因为他根本就缺乏自信。分明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忧虑和自卑,却使他情愿沉浸于希望,也不敢真正迈进渴求已久的现实。
贝利终于身不由己地来到了桑托斯足球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情,简直没法形容。“正式练球开始了,我已吓得几乎快要瘫痪。”他就是这样走进一支著名球队的。原以为刚进球队只不过练练盘球、传球什么的,然后便肯定会当板凳队员。哪知第一次,教练就让他上场,还让他踢主力中锋。贝利紧张得半天没回过神来,双腿像长在别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滚到他身边,他都好像是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击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被硬逼着上场的,而当他迈开双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起来时,他便渐渐忘了是跟谁在踢球,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习惯性地接球、盘球和传球。在快要结束训练时,他已经忘了桑托斯球队,而以为又是在故乡的球场上练球了。
那些使他深感畏惧的足球明星们,其实并没有一个人轻视他,而且对他相当友善。如果贝利的自信心稍微强一些,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精神煎熬。问题是贝利从小就太自尊,自视太高,以至于难以满足。他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自卑,完全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
一心只顾虑别人将如何看待自己,而且还是以极苛刻的标准为衡量尺度。这又怎能不导致怯懦和自卑呢?极度的压抑会淹没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天赋。专注于你的事业,忘掉自我,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是克服紧张情绪,战胜自卑心理的法宝。
再前进一步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莹莹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莹莹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开始了。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咸咸的辣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
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么倔强、自信,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两年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由她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不朽名著《浮士德》中说:“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只要信心不垮,奋发向上,身体的残疾就不是障碍。
借款与忠告
林肯同父异母的兄弟约翰斯顿写信给他,告诉他自己“破产”了,现正在伊利诺伊州科尔斯县经营家庭农场,因“经营压力很大”,所以需要借一笔钱。今天在我们看来,林肯的回信完全对得起他兄弟的要求,因为培养辛勤工作的习惯比得到一笔借款更为重要。让我们来看这封信的全文:
亲爱的约翰斯顿:
很遗憾,我并不认为满足你80元钱借款的要求是一个好主意。以前,每当我帮了你一个大忙,你总会说:“这下好了,我们不会有问题了。”可过不了多久,你又会陷入同样的困难中。既然这种情况一再发生,那就只能从你自身行为的缺陷中寻找原因了。你的缺陷在哪里呢?我觉得我应该略知一二的。你不懒,但你仍然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我怀疑,自从我上次见了你之后,你又没有干很多的事,因为你看不到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多东西。
这种无益的浪费时间,就是造成困难的全部原因。你应该改掉这个习惯,这对你,甚至对你的孩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对你的孩子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呢?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他们刚开始人生的时候就抛弃这种游手好闲的习惯,比他们开始人生后再去想办法克服要容易得多。
让父亲和你的孩子照管家里的一切——种种地,照看庄稼。你出去工作,找一份报酬好的工作,或者去做义工抵债。为了确保你能得到合适的报酬,我在这里向你保证,从今天开始到明年的5月1日为止,你在工作中每得到一元钱的报酬,或抵掉一元钱的债务,我就加付你一元。
这样,如果你得到了一份月薪10元钱的工作,你就能在我这里得到另外10元钱,你的月薪就成了20元。我也并没有要你出远门去圣路易斯,或去加利福尼亚的铅矿或金矿,我只要你在我们的家乡科尔斯县附近找一份报酬最合适的工作。
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马上能还清债务,更有益的是,你会培养一个好习惯,使你永远不会再负债。你说如果得到70或80元钱,你愿意把自己在天堂里的位置也让给别人,那你也太贱了。我可以肯定,加上我奖励给你的钱,用不上四五个月你就能得到七八十元钱。你还说,如果我借给你这些钱,你就会把土地抵押给我,而且,如果你还不了钱,就把土地所有权给我——荒唐!现在你有这些土地都生活不下去,那么没有了这些土地你又怎么能生活下去呢?你对我一直不错,我现在对你也不是不讲亲情。相反,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你就能发现,我这里提的忠告比我借给你80元钱还值钱。
祝福您!
你的兄弟
亚伯拉罕·林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林肯并没有简单地答应兄弟的要求,是因为这种简单的施舍会让他的兄弟越陷越深。只有改变他的生活态度及生活习惯,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从海盗到作家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广泛流传,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病榻上时,曾特意请人朗读小说,其中就有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列宁给予这部小说很高的评价。
杰克·伦敦于1876年1月12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童年时的他就已饱尝了贫穷困苦的滋味。8岁的时候,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到一个畜牧场当牧童。10岁以后,他开始在旧金山附近的奥克兰市当报童、码头小工、帆船水手、麻织厂工人等。为了养家糊口,他甚至要一天工作18至20个小时,累得筋疲力尽,在饥寒交迫的牛马生涯中尝尽了艰辛。
这期间,杰克·伦敦开始阅读大量的小说和其他读物。一部西班牙旅游札记《阿尔罕伯拉》唤起了杰克·伦敦对大海的向往。他向自己的乳母借来300美元,买了一艘小帆船,过起了海盗式的成人生活。
16岁时,他失业了,不得不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各地流浪,住在大都市的贫民窟里,并曾以“无业游荡罪”而被捕入狱,几个月以后才重获自由。
杰克·伦敦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为了掌握文化知识,实践写作,他争分夺秒地勤奋学习。他把生词写在一张一张的纸片上,插在梳妆台的镜缝里,以便在早晨修脸和穿衣时背诵;他把一串串的字用别针悬在晒衣绳上,以便他向上看或者走过房间时可以看见这些新词;他每个衣袋中都装有写着一行行字的纸片,在他去图书馆或外出访问的途中便加以朗读,甚至在吃饭或睡觉时,也默诵着它们。他随身带着笔记本,记下了劳动时的所见所闻:景物的描绘、人物的速写、精彩的语言、谈话的片断、动人的故事……他还对他所读到的一切都作了卡片索引。日积月累,他不仅学到了文化,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建立了储存写作素材的“参考阅览室”,这些材料直到他逝世时都没有用完。
标志着杰克·伦敦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是他的报告文学《深渊中的人们》。这部作品是以报社记者的身份访问英国首都伦敦后写成的。1905年,杰克·伦敦以社会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工人运动。这期间,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大量以反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社会斗争为主题的作品和政论文。除短篇小说外,还有长篇小说《铁蹄》和《马丁·伊登》,论文集《阶级间的战争和革命》等。
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逝世时年仅40岁,16年中他共写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这些作品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杰克·伦敦的创作生涯是短暂的,但他靠顽强学习,刻苦写作,赢得了时间和生命。他以杰出的作品馈赠给人民,他一生的贡献是难以用年月估量的。
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永不言败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发扬的。
决定命运的时间
台湾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陈茂榜,他的讲演经常折服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记忆数字的本事高人一等,举凡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事实上,陈茂榜只是小学毕业,但他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是如何获得名誉博士学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