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7725500000022

第22章 换个角度看问题(2)

杰米走到台上,做完一段独白后,果然掌声雷动。而令组织方感到惊奇的是,杰米开始即兴表演节目了!“天啊!这是怎么回事?他这样一个大明星,难道还稀罕掌声吗?这完全不在预料之中啊!”

掌声愈来愈热烈,杰米也连续表演而且十分投入,30分钟才鞠躬下台。

掌声将剧场淹没了。

后台的人拦住他,说道:“啊呀……今天真是……谢谢!那么精彩的即兴表演!”

“是的,我原本打算独白结束就离开,”杰米说,“但是,可能你们看不到,而我看见了:第一排观众中有两个男子,一个只有左手,另一个只有右手,他们合在一起为我开心地使劲鼓掌。”

沟通不单单只是言语上的,通过行动更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感动,就像文中的那两个男子,虽然各有残缺,但却不乏心灵之完美。

不符合事实

1572年,伽利略开始上学,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老师对他很满意。

伽利略多才多艺。他会画画、弹琴,非常喜欢数学,他的手也很灵巧,会制造各种各样的机动玩具。伽利略常在家里做一些能运转的小机器,其中有一种能从地上举起笨重的东西。他把它看成是自己最好的玩具。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大画家或者大音乐家。

但是,他更爱自然科学。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老是问父亲,为什么烟雾会上升?为什么水会起波浪?为什么教堂要造得顶上尖、底层大?晚上,他经常坐在室外观看星星,心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法,尝试着为自己解释各种事物,有的问题连他的老师都回答不了。

长大以后,他的疑问就更多了。

17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医学课,讲胚胎学的比罗教授照本宣科地说:“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生男孩,反之便是女孩。”

“老师,你讲得不对,我有疑问!”多疑好问的伽利略又举手发言了。

比罗教授自觉有失尊严,便神色不悦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应该听老师讲,不要胡思乱想。”

“这不是胡思乱想。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从没见他生过什么病,可他老婆一连生了五个女儿,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反问道。“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

“难道亚里士多德讲得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他是对的吗?”伽利略继续辩解。

比罗教授无以对答,只好怒气冲冲地威胁说:“上课只能听老师讲。你再胡闹下去,我就要处罚你!”

事后,伽利略果然受了学校的训斥。但他勇于坚持真理,丝毫没有屈服,并从这时起,开始了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怀疑与探讨。

他深入钻研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常常陷入沉思之中。他想,亚里多士德的许多理论并没有经过证明,为什么要把它们看做是绝对真理呢?

伽利略少年时代提出的许多个为什么,后来都由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权威,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动脑,善于思考,不要迷信任何人,任何理论。

华佗和老医生

华佗是汉代著名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华佗成了名医以后,来找他看病的人很多。

一天,来了一个年轻人,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看了看说:“你得的是头风病,药倒是有,只是没有药引子。”

“得用什么药做药引子呢?”

“生人脑子。”病人一听,吓了一跳,上哪去找生人脑子呢?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过了些日子,这个年轻人又找了位老医生,老医生问他:“你找人看过吗?”

“我找华佗看过,他说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我没办法,只好不治了。”老医生哈哈大笑,说:“用不着找生人脑子,去找十个旧草帽,煎汤喝就行了。记住,一定要找人们戴过多年的草帽才顶事。”

年轻人照着去做,果然药到病除。有一天,华佗又碰到这个年轻人,见他生龙活虎一般,不像有病的样子,于是就问:“你的头风病好啦?”“是啊,多亏一位老先生给我治好了。”华佗详细地打听了治疗经过,非常敬佩那位老医生。他想向老医生请教,把他的经验学来。他知道,如果老医生知道他是华佗,肯定不会收他为徒。于是,他装扮成一名普通人的模样,跟那位医生学了三年徒。一天,老师外出了,华佗同徒弟在家里拣药。门外来了一位肚子像箩、腿粗像斗的病人。病人听说这儿有名医,便跑来求治。

老师不在家,徒弟不敢随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来。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给我治一下吧!我家离这儿很远,来一趟不容易。”这时,华佗见病人病得很重,不能迟延,就说:“我来给你治。”说着,拿出二两砒霜交给病人说:“这是二两砒霜,分两次吃。可不能一次全吃了啊!”病人接药,连声感谢。病人走后,师弟埋怨道:“砒霜是毒药,吃死了人怎么办?”“这人得的鼓胀病,必须以毒攻毒。”

“治死了谁担当得起?”华佗笑着说:“不会的,出了事我担着。”那个大肚子病人拿药出了村,正巧碰上老医生回来了,病人便走上前求治。老医生一看,说道:“你这病容易治,买二两砒霜,分两次吃,一次吃有危险,快回去吧!”

病人一听,说:“二两砒霜,你徒弟拿给我了,他叫我分两次吃。”老医生接过药一看,果然上面写得清楚,心想:“我这个验方除了护国寺老道人和华佗,还有谁知道呢?我没有传给徒弟呀?”回到家里,问两个徒弟:“刚才大肚子病人的药是谁开的?”徒弟指着华佗说:“是师兄。我说这药有毒,他不听,逞能。”华佗不慌不忙地说:“师傅,这病人得的是鼓胀病,用砒霜以毒攻毒,病人吃了有益无害。”“这是谁告诉你的?”“护国寺老道人,我在那儿学了几年。”老医生这才明白过来,他就是华佗,连忙说:“华佗啊!你怎么到我这儿来当学徒啊!”

华佗只好说出求学的理由。老医生听完华佗的话,一把抓住他的手说:“你已经名声远扬了,还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吃苦,真对不起你呀!”

老医生当即把治头风病的验方告诉了华佗。

一个谦虚好学的人总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快地去超越、去提高。对于别人的优长之处,要有低下头去请教和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用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渊博,更完美。

书在哪里

李时珍一生喜爱读书,注重实践,医术高超,救死扶伤,被尊为“医中之圣”。

他的家乡有一名庸医,虽不学无术,却常常假装斯文,购买了许多医书,以此来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节刚过,庸医命家人将藏书统统搬到院子里晒。他在院子里踱着方步,看着摊开满满一院子的各种古典医书,扬扬得意,趾高气扬。

此情此景正巧被路过的李时珍碰见,一向待人宽厚、不露锋芒的李时珍,一时兴起,便解开衣襟,靠在庸医院子里的靠椅上,袒胸露腹,晒起了太阳。庸医一见,莫名其妙,惊奇地问道:“您这是做什么?”李时珍微笑着答道:“我这也是在晒书呀。”庸医问:“先生的书在哪里呀?”李时珍拍拍自己的肚皮,一本正经地说:“我的书都装在肚子里了。”

一个人是否学识渊博,主要是看他的内涵是否丰富,而不是看他被修饰过的外表。有的人藏书丰富,但只是外强中干,只有将知识都装到脑中,才算是真正的知识渊博,这样的人不管外表如何,也会给人“满腹诗书气自华”的感觉。

不屈的普罗米修斯

很久以前,地球上没有火,许多人被冻死。那么地球上的火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是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来的。

普罗米修斯原来住在天上,他不愿意在天上过神仙的生活,一天他和弟弟厄庇墨透斯一起来到了人间。

普罗米修斯看到大地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到了冬天,天寒地动,人们没有火种取暖,许多老人和小孩被冻死了。看到这些情景,普罗米修斯心里难过极了,他决心不顾天父宙斯的禁令,把天上的神火偷到人间来,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光明。

一天,普罗米修斯拿了一束茴香秆,飞上天堂。普罗米修斯在智慧女神的帮助下,趁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从东方驶回西方时,把茴香秆伸进太阳车里,一会儿,茴香秆被点着了。普罗米修斯高兴极了,他高举着燃烧着的茴香秆,从天堂奔向人间。

自从有了火,人类用火锻造武器,抵御野兽的侵袭,用火制造农具,播种收获,用火来烧煮食物,冬天用火来取暖。火,真是无价之宝啊!

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人们非常感激他,称他为“人类的恩神和救星”。

普罗米修斯把天火偷到人间的事给天父宙斯知道后,宙斯非常生气。

他决定给人类,也给普罗米修斯以严厉的惩罚。天父宙斯想了个办法,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女人,天父宙斯亲手造了个女人,名叫潘多拉。天父宙斯决定让潘多拉把灾难带给人类。天父宙斯命令美神和爱神阿佛洛狄忒给潘多拉以惊人的美貌和热烈的感情,文艺神缪斯给她以美妙的歌喉。

一切都打扮停当后,一天,宙斯命令天神把潘多拉带往人间,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墨透斯做妻子。临行时,宙斯又把一个金匣子送给潘多拉做陪嫁。聪明的普罗米修斯早就料到天父宙斯的阴谋,他预先警告厄庇墨透斯,不要接受天父宙斯的任何礼物。可是,潘多拉太美丽啦!厄庇墨透斯不顾普罗米修斯的劝告,趁普罗米修斯不在家时,把潘多拉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