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的营销学
7764200000050

第50章 哈佛营销管理学(7)

可见,只有宏观对分销渠道的合理设置同企业自身的目标条件、资源以及市场状况有机结合考虑,才能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良陛循环及企业营销效益的提高。

哈佛的分销渠道主要包括商品流通渠道(包括商业机构、商业网点)及物资流通渠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等)。分销渠道设置是否合理,主要体现于商业机构数量及其从业人员数量是否适应广大消费者购物的需要,商业网点在各地区的分布是否合理,交通运输设施及仓库数目是否适应流通业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线、运输工具及仓库量的分布是否合理等。

我国商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迅速增加,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商品流通的繁荣和发展。然而,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商品流通中也存在着一些以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迄今我国商业流通无论从商业机构的数量、商业机构设施的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以及商业网点的布局等均未能很好适应广大消费者及流通业发展的需要。流通业发展滞后又影响了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

分销渠道包括商流及物流两大部分。商流是涉及到商品所有权转移的商品购销活动。物流即物资分配,它包括商品的包装、运输、仓储、加工、配送、最后实现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空间移动。

我国无论在商流及物流方面的发展范围和程度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流通概念已变得很广,形成了集生产、流通、金融、科技为一体的综合体。它们大量采用先进的流通技术和流通手段,销售方式多样化,零售商店无论在整体环境、技术设备,还是营业场所和柜台货架等诸种设施都是为方便顾客购买而设置的。而且,美国无论是批发商机构及零售商机构平均服务的消费者都较少,换句话说,其商业机构同人口的比例大大高于我国。

中国目前不仅在流通技术和流通手段方面同发达国家相距很远,而且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距离。中国百万人拥有的商业机构不及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每万人拥有的零售商业人员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全国近两万个物资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大的不过七十亿元,不及日本、韩国等一个商社年销售额的七分之一。

从仓储看,库房严重不足,存放条件差,中国50%的化肥和几百亿公斤的粮食不得不露天存放,造成巨大损耗,各类物资因锈蚀或变质每年造成损失达20多亿元。

由于流通业严重滞后发展,造成了工业流运资金总量的40%至50%被压在仓库。如果能使流通发挥正常功能,社会库存可降低1/3,仅工业企业一年就可压下2000多亿元投入生产。

其次,中国目前交通运输设施及线路等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我国流通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中国解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业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迄今为止整个交通运输业仍较落后,并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尤其作为交通运输业的核心铁路运输,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最后,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缺乏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分布不平衡。

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一方面反映在商业机构、商业人员及商品零售总额在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呈现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商业网点较多,并在一些中心城市出现了大型零售企业高度集中及过度竞争的格局,而西藏、青海、宁夏等西部省、区的商业网点稀少,其商品经济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也不及中部地区。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的商业网点要发达得多,至今许多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囿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交通网络稀少、商业网点缺乏,无法充分满足广大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地区大中小型商店比例、高中低档商品比例失衡。有些地区不顾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纷纷盖起高档商场、精品商场,然而购买这些高档产品及精品的顾客为数不多。

有些城市还建起号称“购物天堂”的极品商厦,商品售价高到极点,如一件毛皮衣售价高达几万元,一条普通灯芯绒裤也要2000多元,普通居民根本无力问津。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消费仍处于中低档水平,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来设置商业机构及商业网点。

中国目前交通网络布局也不平衡,中部及东部地区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均较发达,西部地区则较落后,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西部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综上所述,从社会角度看,政府能否合理设置商业机构及商业网点,对企业能否合理选择分销渠道发生重大的影响。如果缺乏发达的商业网点及良好的交通运输设施,对企业来说,即使是最好的目标市场,也无法进入。

反之,如果在各地区设置合理的商业网点及交通网络,但如果企业不能根据市场状况及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分销渠道,亦会影响充分满足各个阶层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在现实中,企业选择分销渠道策略主要考虑如何能快速销售产品,以加速资金的周转;如何能通过支出较低成本取得较高的利润;如何通过高档、知名商场出售产品,以树立企业及其产品的优良形象等。

因此,企业往往乐于在本地、靠近地区中心城市选择分销渠道,这可节约营销费用及运费,并大大缩短销售时间。然而,由于众多企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形成实现商品的过度竞争,显然,许多企业产品无法实现,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滞销。同时,许多企业不愿向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开拓市场,造成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

这样便造成了一方面是中心城市及高精商场出售商品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村商品供应不足的双重并存格局,从而既使中心城市及高精商场某些产品积压浪费,又造成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民对生产资料及消费品的需求的恶果。

哈佛认为,分销网点布局不合理及分销渠道选择不当,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希望有关部分要切实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种分销格局无论对社会利益、广大消费者利益及对企业利益均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由于严重缺乏交通运输工具、运输设备落后、商业机构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加之商业网点及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尽合理,严重地影响了生产与消费的有机联系,从而影响了不断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一方面造成大量产品严重积压滞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使迫切需要产品的生产企业及广大消费者得不到满足,使社会再生产不能实现良性循环。

哈佛着重指出,商业网点及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对各地区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产生巨大的影响。诚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原因很多,诸如历史原因、地理原因、自然资源及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等,而商业网点及交通网络不发达及其布局不合理,不能不是重要原因之一。

哈佛指出,商业网点及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滞后性及其布局的不合理,既影响发达地区商品向落后地区的流动,亦阻碍了落后地区产品向其他地区的流动,无形中造成了地区经济割据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企业处于半封闭式经济格局下从事经营活动,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经营指导思想的转变,使大量企业仍固守着以生产为导向的陈旧观念。

而不是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企业只重视为顾客生产有一定效用的产品,而不重视顾客对产品的特殊需求和欲望,更未重视为广大顾客提供最佳的售后服务,从而影响了落后地区广大消费者对整体概念产品获得满足。

造成中国目前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商业网点和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概括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属较低,还不能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商业及交通运输业。

第二,中国长期受“重生产,轻第三产业”,尤其“重生产,轻商业”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具体表现在国家对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及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无论是交通运输业或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同工业基建投资的比例相比都较低,因而使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滞后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国目前的交通运输业及商业基建投资无论在绝对量及比例上都较低,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从而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三,产业政策失调造成了中国产业结构失衡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滞后发展。产业政策是供给管理政策,它要解决结构优化问题。它是一种使供给适应需求的主动性的政策。产业政策既涉及到一、二、三产业部门结构,又涉及到企业的投资方向。中国虽然制定了产业政策,但由于旧的经济体制的作用,往往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

一方面,市场机制驱动企业大力上马投资回收期短、收益大的加工工业,而置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于不顾。这样,在利益导向机制下,投资热点雷同,形成结构趋同化。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还未形成平等的竞争,加之国家控制了基础产业的价格,阻碍了非国有企业的流人,也不可能吸引大量非国有资金的流入,这是造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实行各财政包干,地方政府出于其狭隘利益,也支持本地企业争上利润高的加工工业,从而加剧了产业结构的趋同化。

此外,税收政策不合理,如产品税率中,原材料工业重于加工工业,生产资料重于生活资料,这必然驱使地方政府及各地企业争相上马加工工业,而轻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第四,价格体系不合理也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价格来实现,然而,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造成产业结构失衡。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在于价格形成机制,即要求将定价权归还企业,由各企业根据市场信号定价,这样才能不断地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但目前中国实行国家对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垄断性经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及先进技术,而这些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较低,这势必阻碍非国有企业进入这些产业。因为中国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缺乏资金和技术,它们无能力进入这些产业。这些产业产品或服务价格偏低对这些企业亦无诱惑力。

第五,国家对各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基建投资不平衡,造成各地交通运输业及商业发展不平衡。

第六,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未形成,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合理选择分销渠道策略。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逐步打破各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锁和割据的局面,各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正在跨行业、跨地区实行广泛的联合,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但同时必须注意到,由于旧的经济体制及经济政策的作用,使部门所有制及地方保护主义在加强。某些地方政府及专业部门为了自身狭隘利益,往往凭借行政权力及不合理的优惠政策,保护本地企业免遭竞争威胁,诸如采用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手段强化本地区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或排斥外地同类产品进入本部门、本地区,或限制和禁止本地短缺产品销到外地等,致使中国市场发育难以冲破地区及部门条条块块的束缚。

地方政府及专业部门采用这种行政权力人为分割市场,使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运行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使企业难以实现跨地区自由选择分销渠道。

国家对商业、交通运输业投资比例偏低及对各地区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的不平衡,亦影响企业选择分销渠道,即既影响企业选择分销渠道范围的扩大,亦影响企业在西部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选择分销渠道。

哈佛说,解决商业网点及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的对策,解决商业网点及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并保证企业能合理地选择分销渠道的策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转变政府“重生产,轻第三产业”的旧观念,改变国家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投资结构及各地区之间的投资结构,要深化交通运输部门及商业部门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及经营指导思想。具体对策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哈佛说,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民总产值,从而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总体水平。这是国家提高对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以及促使商业网点和交通运输网络合理布局的经济源泉和保证。迄今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国家财政收入总体水平较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它们都亟待国家增强投资加速发展,而国家每年能用于投入发展各行业的基建投资及日常投资货币和实物总量有限,更不用说分摊到各行业中的投资数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