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第一:马云和阿里帝国
7785700000010

第10章 艰难起步:阿里巴巴横空出世(3)

2.二次北上

1997年12月,马云率队二次北上。

马云受邀率队北上实际上是来加盟外经贸部所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出任该中心信息部总经理。

EDI重金邀请马云的目的是做网站,所谓“重金”是指当时马云的北京团队每人每月能拿到上万元的工资,这在当时的北京已经算很高的了。之后,外经贸部在国务院各部委中是最先上网,最先建立电子商务,而这第一个部委网站就是马云团队做的。

EDI作为政府的机构,网站建设思路也具有浓重的政府色彩,其路数则是依靠政府力量,依靠红头文件。当时,EDI要马云团队建设的网站实际是外经贸部的官方内网,靠各地拉光纤联在一起。这个内网是收费的,收费的办法是靠红头文件。

马云是靠互联网起家的,他破釜沉舟、撇家舍业所献身的也是互联网大业。对EDI提出的内网方案,马云自然持反对意见,并试图说服其把网站建在互联网上。

尽管反对,身为EDI下属部门的小经理,他做不了主,方案还得部里官员定。

于是马云的北京团队就开始按照官方的意志建设内网。当时的北京团队云集了不少在网络江湖摔打了好几年的高手,做网站对他们来说已轻车熟路,他们难以适应的是北京的生活。

刚到北京时,整个团队的12个人被分成三群,住在外经贸部位于潘家园的简陋的集体宿舍里,办公地点在外经贸部7号楼。那时的分工是:孙彤宇负责网站建设和推广,吴泳铭和周越红负责技术,楼文胜负责策划文案,谢世煌负责财务,张瑛和彭蕾负责行政和服务,其他人则做网站编辑。因为人手少,分工很初步,多数人都是一人负责好几摊。

开发网站的工作很苦很累,还得经常加班。时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每天早上,大伙都要在潘家园等公交车,车很难挤上,出租车又很难打到;遇见大雪纷飞,就更难坐上车,时常天黑才能回到家里。每天早出晚归,几乎见不到太阳。那时候的他们,周日大多在休息睡觉。

于这些江南游子、西湖丽人而言,北京的生活很难习惯。好在大家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上班一起走,下班一起回,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大家庭。假日,大家经常到附近的一家东北饺子馆去撮一顿,小鸡炖蘑菇是他们必点的菜;十几人围坐一桌,自然又是人声鼎沸,笑声飞扬。某些晚上,楼文胜则会拿出吉他弹上一曲(楼的吉他造诣非同寻常),而大伙则围过来轻声伴唱……

那样的岁月很难忘。马云时常提醒大家:你们必须提高自己,否则就会被淘汰。为此,晚上还开起了英语课,由马云亲自为大家讲课。日子艰难,依然抹不掉马云身上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时他会拿着一串钥匙对大家说:你们可以想象这就是你们在法国庄园宝马车库的钥匙。他永远在做梦,也没忘了不断给大家做梦的机会。

网站做得很快也很成功,但网站的运营并不顺利。红头文件下去了,反应寥寥。实际上,越来越市场化的中国企业已经不会轻易为政府埋单了。 与EDI的磨合是艰难且持久的,马云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游说其建互联网。几个月后,EDI成立了合资的国富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办公地点设在了崇文门的新世界饭店,占有股份却实际上拿的是月薪的马云也带队到新世界上班。之后在北京的一年多里,他们成功地推出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其中,外经贸部站点成为国内部委中最早上网的政府站点,也是1999年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荐优秀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被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称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同时,马云还与雅虎杨致远合作,使国富通成为雅虎在中国的独家广告代理。

当时,北京团队的任务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外经贸部官方网站(是个大内网),开始大家一起做,后来留下韩敏一个人;一块是“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互联网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也是收费的,收费的办法是外经贸部在各地建立代表处,然后代表处把当地中小企业放在网上。实践证明,因为“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互联网,因而企业上网很踊跃,网站很快就盈利了。

在北京的二次创业似乎是成功的。新公司和新网站势头不错,工资很高,团队很团结,且相关的业绩是很明显的:国富通和“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都是当年创建当年盈利,而且纯利高达287万元。

每个人似乎都很开心,除了马云。在他看来,没有成功的感觉。

1998年年底,马云突然向大家宣布:“我要回杭州了!”

3.告别长城

马云为何不开心?为何郁闷?似乎没人知晓他的重重心事和纷乱思绪。

中国黄页和杭州电信的合作,其实质是马云被“招安”,起因是资金。

马云团队与EDI的合作,其实质是马云二次被“招安”,这一次是为了平台。

折腾了近五年,马云始终未能摆脱政府的控制,这种感觉就犹如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孙猴子。

数千年的历史不断告诉人们“时势造英雄”,大成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于当时的马云和互联网而言,其所需要的环境和时机几乎不存在。在1998年中国政府开放网络产业前的中国,根本不存在民营网络公司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气候,根本不可能诞生“中国的雅虎”!

马云加盟EDI后不久就发现,这不是他的公司,而是政府的公司。无论是EDI还是国富通,都不是马云可以自由驰骋的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思维、两种模式的冲突日益明显,商人和官员的冲突日益剧烈。

尽管EDI可以提供高薪高职高福利,但马云心里清楚:他不过就是一个做网站的高级打工仔,他和他的北京团队一直都是外经贸部的编外人员。

到了1998年年底,网络大潮席卷全球,中国也第一次出现了网络热。五花八门的网站如雨后春笋,新浪、搜狐、网易一路高歌猛进,曾是中国网络第一人的马云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怎能不心急如焚?

这一年的7月,刚进中国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真诚邀请马云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被马云拒绝了。这一年年底,刚刚起步的新浪重金诚邀马云加盟,也被马云拒绝了。

思考再三,马云终于再次做出了痛苦的决定:放弃北京,回杭州二次创业(实际上是第三次),从头来过!

决定之后,马云把他从杭州带过来的团队成员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我近来身体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你们可以留在部里,这儿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错;你们在互联网混了这么多年,都算是有经验的人,也可以到雅虎,雅虎刚进中国,是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会很高,每月几万块的工资都有;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这几条路都行,我可以推荐。反正我是要回杭州了。”

接着马云又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的房子里,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如何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像当年在桐庐一样,马云的决定又一次在团队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所不同的是这次没人哭。

大家讨论时,很多人不能理解马云的决定,也有人坚决反对。

“从终点又到起点,不断创业,不断漂泊,这是为什么?”

“从业务上、业绩上,从任何角度看,我们都干得不错,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重新开始,从零开始。”

……

然而,不管多么反对,多么不理解,到做抉择时,大家没有任何犹豫,也无须三天时间考虑,五分钟后抉择就出来了:全部跟马云回杭州!

毕竟这是一个合作多年、相知多年的团队,这是一帮情同兄弟姐妹的战斗集体。大家都是奔着马云来的,都是奔着团队来的,都是奔着事业和梦想来的。金钱诱惑不了他们,利益也拆不散他们!

泪别黄页,慷慨北上,很悲壮也很迷茫。

泪别北京,慷慨南下,也很悲壮、很迷茫。

虽然在马云宣布回家时,无人落泪,但当真要起身告别京城时,还是有人哭了,毕竟这里有他们难忘的岁月,有他们首创的事业。整整14个月,400多天的日子,真的可以随风而去吗?

告别宴会上,大家竟喝起了北京的二锅头,许多人都喝得半醉,席间弥漫着无奈和沮丧,也洋溢着坚毅和希冀。大家谁也没有认输。不见输赢怎能下赌场?

不知是谁带头,大家一起含泪唱起了《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掉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席散天色已晚。推门出来,大雪纷飞。喝多了的谢世煌坐在路边的便道上,突然号啕大哭。往事一幕幕重现眼前:杭州创业,泪别黄页,北京创业,又要泪别北京。“从1995年闯到1998年,该收获了,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个样子?还是这么迷茫?还是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旁若无人的动情大哭引起了一位北京老大妈的注意,她走过来,拍拍小谢的肩膀说:“小伙子,别哭了,好姑娘多得是。”

临行前,马云和他的团队一行8人去爬长城。京城一年,生活几乎一直是两点一线,根本没有时间游玩,这是他们第一次上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爬上了长城的这支团队还不是好汉,但他们发誓要成为好汉!

现在谁也记不清当时他们在长城上喊了些什么、吹了些什么,只有马云的一句话,至今仍回荡在他们心中的长城上: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以后好几年,壮别长城的这一幕还会经常出现在马云的梦中。

告别长城后的一周,马云的北京团队开始陆续返回杭州。

第.四节.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1999年2月21日,这一天,对今天的阿里巴巴全体员工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杭州市湖畔花园小区,一个普通的民房,孕育着阿里巴巴最原始、最纯真的激情和梦想。

此地此时,马云和他的伙伴们召开了阿里巴巴历史上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

自此,一种独特的亚洲式、中国式的B2B模式开始得到推广。

1.全新模式

1998年年底离开北京时,马云曾对大家说,回去做什么还不知道。其实那时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模式。

1999年2月,新加坡政府组织了一个“亚洲电子商务大会”,会议组织者邀请马云作为中国唯一的与会者。当时的与会者80%是美国人,演讲者80%也是美国人。所有的演讲者讲的都是eBay(易贝)、AOL、亚马逊和雅虎,轮到马云演讲,马云发出的是唯一的不同声音:“美国是美国,亚洲是亚洲,我们不能照搬eBay、AOL、亚马逊和雅虎的模式,亚洲80%是中小企业,亚洲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式。”

其后,马云和杨致远有过一次谈话。马云虽然拒绝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但他和杨致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马云问杨致远:“雅虎到底想做什么?”杨致远说:“雅虎想做一切。”马云说:“从理论上讲,你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互联网的走势越来越纵向化,往横向发展比较难。”经过反复思索,马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要做横向,我就做纵向。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我就做商业,做贸易,做商人的网站,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是真正的趋势。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一片喧嚣和躁动,人们争相拷贝雅虎、亚马逊、eBay……拷贝网上门户、网上书市、网上拍卖,甚至网上生存。电子商务也被炒得火热。但马云有一份独有的清醒,在他看来,电子商务对于中国是三年以后的事,因为银行没准备好,配送没准备好。马云感到,美国的雅虎、亚马逊、eBay三种模式都不适合中国,他要推出的是一种新式的B2B模式,这后来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

当时,国内的网站大多数都是门户网站,也有人做B2C,如8848网站。

马云认为,互联网上商业机构之间的业务量比商业机构与消费者间的业务量大得多;在EDI的实践告诉他,商业机构中最需要电子商务支持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

其实B2B并不是马云的首创,他创造的是一种独特的亚洲式、中国式的B2B网站。

阿里巴巴模式的B2B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首先,阿里巴巴是冲着中小企业去的。用马云的话说就是:不抓鲨鱼只抓虾米。欧美B2B都是对着大企业的,马云反其道而行之,声称阿里巴巴是中小企业的解放者,旨在为其提供一个网络出口。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他们发现这些中小企业商人头脑精明、生命力强、非常务实,通常不关注战略,而对能产生利润的方式更感兴趣,也不在乎会为此花费一些小钱。“电子商务对中小型企业来说门槛并不高。阿里巴巴目前推出的服务全部免费。大企业,买得起别墅,大企业你去用美国的套路,你可以住在别墅区;买不起别墅的肯定就要住公寓了,两居室,我们这些人给他们做两居室,我们要宣传,而且是不要钱的两居室,像康居工程一样。”

其次,阿里巴巴不做电子商务全过程(即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只做交易前,只做信息流,亦即放弃当时还不成熟的网上交易、结算和网下配送,只做网上信息交流,让客户网上交流信息,网下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说,阿里巴巴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一个虚拟的电子市场和全球商人社区。

马云说:“一谈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在网上的交易,这实际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电子商务未必一定要实现交易,我们可以在交易前这个阶段做得比西方更好,提供信息,提供交流,提供通信。”“如果把互联网比作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的话,美国今天只跑了100米,亚洲跑了不过30米,中国只跑了5米。你可能觉得雅虎、亚马逊他们现在跑第一,他们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但是,没准在200米、300米后他们会掉下来。当年网景(Netscape)真牛,但是,一轮后,连他人都找不到。网景当年想打败微软,导致他的失败。人类第一代挖石油的人,都没有发财,到了第二代,才真正富有起来。当时的石油不过是铺铺马路,点点煤油灯,所以,未来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根本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东西,就像100年前人们发明电的时候,打死他也不会想到今天会有空调。你无法去想象三五年后电子商务会怎样,除非是算命。中国目前只适合做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工作,那我们就把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

如此看来,马云创造的阿里巴巴模式,看起来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点透了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专供企业使用的免费电子公告板。马云说:“我觉得中国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每个人千万不要去拷贝国外的模式,也不要以国外有没有这样新颖的模式来判断我们中国的好坏,别人没有的,你有了未必是坏事;把美国的模式搬到中国去,不一定能行。中国人喜欢贴BBS,中国长城上每一块砖上都写着‘××到此一游’,中国人就好这个。人家说阿里巴巴是一个公告板,雅虎是搜索引擎,亚马逊是书店,那又怎么样?最好、最成功的往往是最简单的。要把简单的东西做好也不容易。阿里巴巴要像阿甘一样简单。”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开始时的模式是中国国情和网络市场发展阶段相结合的产物。当然,日后的阿里巴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建立了领先的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还积极开拓无线应用、手机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电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