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文韬武略精典
7793500000014

第14章 宽厚仁爱(1)

一、胸怀大度

如《东周列国志》所描述的脍炙人口的“绝缨会”,就是说明楚庄王的将帅气度,非同凡响。史载: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平定斗越椒反叛之后,设宴招待群臣,名曰“太平宴”。当时楚国文武百官俱来赴席,喝到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掌灯继续欢饮。当大家带几分酒意时,庄王叫出许姬为大家敬酒。突然,一阵风吹灭了堂烛。席上一人见许姬美貌,趁灯灭之际,暗中扯她的衣裙,拉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她左手绝袂,右手顺势将那人帽缨揪了下来。许姬取缨在手,趋步走到庄王跟前,附耳奏道:妾奉大王命敬百官酒,其中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妾袖。妾已揽其缨在手,大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哪个小子干的!庄王听罢,急命掌灯者:“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大家统统绝缨摘帽,喝个痛快。”当文武官员皆去缨之后,庄王才命令点烛掌灯,于是,那个调戏许姬的人便被遮掩过去。

散席之后,许姬不解地问庄王:男女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况且我是大王的人。您让我给诸臣敬酒,是对他们的恩宠。有人竟敢当您面调戏我,就是对您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问,反而替那小子打掩护,这怎么能肃上下之礼,正男女之别呢?庄王笑说,这你妇人家就不懂了。你想想,今天是我请百官来饮酒,大家从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带几分醉意。酒醉出现狂态,不足为奇。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了你的贞节却冷了大家的场。让群臣不欢而散,那可不是我举办这个宴会的目的。许姬听了庄王的一片道理,十分佩服。从此,后人把这个宴会叫做“绝缨会”。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侮。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谁要是犯了这方面罪过,在劫是断难逃脱的。楚庄王能原谅属下的不轨,还设法替他打掩护,确实有胸怀和度量。

有句民谚,叫“宰相肚里能撑船”。传说是一位宰相的小老婆与宰相的秘书私通,当两人在房内卿卿我我、窃窃私语时,被宰相在窗外听到了。这位老大人一怒之下,本想闯进去捉奸,后一转念,自己年纪大了,怎能满足正当妙龄的小老婆?再说这位秘书是位得力智囊,还是不要把矛盾激化。想到这里,便悄悄地躲开了。为了防止他们继续胡闹,老宰相借八月十五赏月之际,用吟诗方式向他们提出警告。这位秘书倒也聪明绝顶,即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诗句和之,吹捧宰相的宽宏大量。

楚庄王作为一国之主,同这位传说中的宰相一样,他之所以“绝缨”,主要是基于策略上的考虑。权衡利弊,顾全自己和宠姬的脸面同巩固政权、建立伟业比起来,前者事小,后者才大。因妇人之见而失去群臣的拥戴之心,那是得不偿失的。

楚庄王这一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后来,楚师伐郑,前部主帅襄老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唐狡力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王嘉奖襄老,襄老说,这是副将唐狡的功劳。庄王要厚赏唐狡,唐狡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还敢讨赏呢!“绝缨会”上牵美人的罪犯就是我!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今日才舍命相报。楚庄王感叹:如果当时明烛治他的罪,今天怎么会有人效死杀敌!

历史上,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雄略之主,一般都具有超人的战略远见和博大胸怀。例如,春秋时期的首霸齐桓公,刚即位时不计管仲一箭之仇,毅然接受鲍叔牙的推荐,任命管仲为相;唐太宗李世民在夺得政权以后,不计前怨,重用以前的政敌魏征,把他提拔为宰相,视为明镜。可以推断,管仲权倾朝野,对齐桓公岂能不殚精竭虑,肝脑涂地?魏征得遇明主,岂能不尽心尽职,为“贞观之治”贡献聪明才智?同样,楚王能顺利平定内乱,复取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他的宽宏大量,善于笼络部属不无关系。

当然,对所谓的胸怀度量,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不论是哪个阶级,哪个国家军队的指挥员,谁能做到襟怀豁达,待人宽厚,谁就能较容易地获得人和之利,把各方面的人团结在一起。《水浒传》里的宋江,只不过是位文才武略平平的县衙小吏,然而在他周围却聚集了那么多奇才异士,干出了一番烈烈轰轰的事业,主要原因也是他的“君子之量”赢得了人心。

人们常用“大将风度”来称赞某些领导人。所谓的“大将风度”,绝非指仪表而言,主要是指提挈千军万马的秉性、气质和素养。克劳塞维茨说过:“宽厚或嫉妒、谦虚或傲慢、温和或暴躁,所有这些感情力量,都能在战争这种大型戏剧中起作用。”日军的《统帅纲要》里有这样一段话:“凡为将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公正的品质与宽宏的度量,并以坚定的意志、卓越的见识与非凡的观察力,使自己成为众望所归全军敬仰的中心。这样才能振作士气,才能使军队排除万难,刻苦耐劳,不屈不挠,勇于杀敌。”二者都强调了将领大度的重要性。如果说,在剥削阶级的军队里,将帅的宽宏大度是出于谋略上的需要,那么,在我们无产阶级军队里,胸怀坦荡,与人为善,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气度和美德,则应是每个指挥员尤其是中、高级指挥员的必备素质。

二、不念旧恶

古代战略家为了从全局利益出发,不管政敌过去对自己如何残害,在取得政权以后,对诚心归附之敌应给予宽大处理,给以自新之路,体现出新兴阶级的宽大政策。如此,更有利于斗争形势的发展。西汉刘邦和东汉刘秀此两位开国之君,为后代得天下者树立良好典型。

刘邦赦蒯通,化敌为友,大臣旷然,咸不自疑,有力地控制了局势,即为一例。而刘秀思想境界高于先祖,其为人,既有谋略亦有大度。对政治家来说,谋略与大度,是两种优良的品质,缺一不可。有谋略而无大度,则必残忍;有大度而无谋略,则必无能。作为政治家刘秀,首先是胸怀韬略,对杀害其兄之刘玄与朱鲔,以和颜悦色,低声相应对之。未尝以取伐昆阳之功为念,亦未以兄之见害为怀,孝施不施,丧哀不举,竭力稳住刘玄,惟枕席之上涕泣而已。此种伪装,居然取得刘玄信任,拜为大将军,封武信侯。此深谋远虑,非他人可及。但重要方面,是其春风大度。经过斗争,刘秀从刘玄那里分化出来,形成一支独立力量,进而与刘玄争天下,斗争结局,刘玄一败涂地,最后刘秀围困刘玄,可以一报杀兄之仇。但富有策略头脑的刘秀,对刘玄却采取宽大政策,以分化之,不但没有杀害,反而积极保护投降后的刘玄,体现出一代帝王的风度。攻下洛阳之后,不杀朱鲔,并封为洛阳太守,不念旧恶,足见其宽宏大量。

封建社会的道德,提倡以德报怨,从策略高度上做好矛盾转化工作。这就是受害者得势之后,对自己政敌不是报之以怨,而是报之以德,使人民感恩戴德,促使矛盾转化。此是封建社会政治家的一种政治手腕。此种矛盾转化之法,不具有策略头脑的政治家,报复心重、度量狭小之人,势难掌握此法。结果,他们必然到处树敌,四面楚歌,将自己置于孤立地位,为自己政敌所击败。

中国历史上很多政治家皆善于运用此法,从全局着眼,以感化敌人,化敌为友,为我所用,壮大斗争力量。此例举不胜举。晋国臾骈之为人,即为此种品格之代表。

史称:狐射姑乃晋国之功勋后代,权势很重,曾因宿怨鞭打过臾骈,后来狐射姑因谋杀阴处父而被逐,逃至赤翟、潞国。此时赵盾执掌晋国权柄,与狐射姑有旧,遂使臾骈送其家属至赤翟、潞国。臾骈家丁建议于路中杀死狐射姑家属,以报昔日之仇。臾骈曰:“元帅以送孥见委,宠我也。元帅送之,而我杀之,元帅不怒我乎?乘人之危,非仁也,取人之怒,非智也。”尽心送去,丝毫无损。射姑闻之,叹曰:“我有贤人而不知,我之出奔,理所当然。”赵盾闻之,颇重臾骈的人品,有重用之意。此例可见,臾骈不念旧恶,以德报怨,是风格;不乘人之危,不取人之怒,是理智;不辜负委托,顾全大局,是尽责。具有此种品格者,如委以重任,必能大公无私,忠于职守,团结他人,驾驭矛盾,以天下为公。

三、安定反侧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继续,因此,要求军事家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量。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军打扫战场时,从袁绍的图书案卷中,检出一束书信,皆是曹营里的人暗中写给袁绍的投降书。当时有人向曹操建议,要严肃追查这件事,把凡是写了黑信的人统统抓起来杀掉。然而曹操的认识与众不同,他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于是下令把这些密信付之一炬,一概不去追查,从而稳定了军心。

《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对此事都有记载。可见,人们称曹操是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并不过奖。尽管他在某些地方比较残暴,但在使用人才方面却始终表现出了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尽管曹操多疑,但用人不计旧仇,还是可歌可赞的。除了官渡“焚书”一事外,演义中还在其他几处描写了他豁达大度的政治家胸怀。例如宛城之战中,张绣率军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曹操自己的右臂也在乱军中被流矢所中。后来,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投靠了曹操。曹操热烈欢迎张绣的到来,不仅没有报杀子之仇,而且还同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并拜他为扬武将军。张绣十分感激,他在后来的作战中,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光武帝刘秀在攻克邯郸平定王朗之乱后,也曾缴获郡县吏民同王朗往来文书“数千章”,刘秀不屑一顾,让人全部烧毁,并说:“令反侧子自安。”结果立即安定了人心。

具有大度量,才能团结人,使用人。而战场上的胜利,则与加强内部团结紧密联系着。

当时,曹操虽然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但是袁绍还占据着冀、幽、青、并四州大片土地,曹操只有集结更大的力量,乘胜前进,才能平定河北,统一北方。同时,从整个战略大棋盘上看,曹操的正面有袁绍,背后和侧后有刘表、刘备以及江东实力雄厚的孙权,仍然处在内线作战,并没有完全摆脱困境,这种形势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因此,只有从长远和全局利益出发,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巩固内部团结,才能继续胜利进军。这一点曹操心里是很清楚的。

还需要看到,当时给袁绍秘密写投降书的并不只一个人,而是一批人。若是严加追究,必然牵扯面广,会造成人才大量的流失,给曹操带来极大不利。相反,曹操将这些投降书统统烧掉,这对于大战之后安定人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用一道算术式来表示,追究写密信者与烧掉密信,绝非是一个减式和等式相比,而是一个减式和加式的筹算。信任出战斗力。曹操烧密信,不但安定了人心,防止了人才损失,而且使写信的人愈加佩服曹操的威德,效忠曹操。这样,一批被免去追查的人才所激励出的新能量,要比原来大得多。这不是无形中等于增加曹操的力量么?同时,这个加式还是连续进行的。自古燕赵多智士。曹操烧密书,落得个礼贤下士的美名,必然会引起河北人才的向往,潜在的意义就更加深远,而后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曹操这一举动,没有带两面派的痕迹。他得到密信之后,看都没看一眼就下令全部烧毁,并对写信人作了具体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可见没有秋后算账的打算,充分表现出政治家的胸怀。

由此想到,一个军事指挥员如果心胸狭窄、鼠目寸光,为了一点区区小事,就不能容人而打内战;发现自己的部下有一点与自己不一致的地方,就使出一套整人的权术,其结果必然忘记战略目标,作出许多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这种鸡肠小肚之徒,是不能成大事的。

当然,曹操毕竟是一位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家,他有宽大为怀的一面,但也有凶狠残暴的另一面。比如他为报杀父之仇曾血洗徐州,在平定许都叛乱后枉杀了许多无辜,这些都是应当批判的。

四、庙堂之量

度量,一般是指人的胸襟、气量。一个人的度量大小,对于他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宽宏大度,才能虚怀若谷,满腹经纶,坚定如一地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是对领导人的要求。在历史上,常常有鼠目寸光、喜怒无常之辈施用雕虫小技取得成功的例子,但他们毕竟如电光石火,转眼即逝。只有那些有度量有修养的人才能把握全局,冷静举措,走出一步步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棋。

秦晋淝水大战之际,秦兵百万逼近晋国都城,朝野震惊,唯有司徒(相当宰相)谢安安之若素,面无惧色,他不慌不忙地布置兵力御后,然后到别墅里去和客人下棋。当击退敌兵的战报传来以后,谢安把它放在床上,面无喜色,下棋如故。等客人告辞之后,谢安高兴地返回内室,由于心情高兴,履齿碰在门坎上而被折断,后人称誉谢安有“庙堂之量”。

度量修养是理智的基础,是孕育谋略的沃土。那些豁达大度的人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行动有理、有利、有节。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就是鲜明对照。孙膑自幼酷爱兵书,深谙谋略。气量狭小的庞涓非常嫉妒他,将他迫害成没有膝盖骨的残废人。孙膑心胸宽阔,不因遭受厄运而气馁,他佯装疯癫,逃脱险境,尔后在齐国被重用。他在与庞涓的军事角逐中,大智若怯。而好大喜功的庞涓早已利令智昏,一步步走入孙膑布下的罗网,最终在马陵道上兵败身亡。孙膑的成功,除了靠他的兵法谋略以外,他心胸开阔,度量宏大,才能从容筹划,从长计议,以柔克刚。倘若是匹夫见辱、拔剑相斗的话,其结局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有宏大的度量,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有稳定、积极、健康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直接关系到他的能力发挥。成功会使人激动兴奋,也会使人产生麻痹和松劲情绪;失败会使人悲观沮丧,也会使人冷静反思。在成败面前,喜怒过度都是不可取的。修人修身非常讲究“制怒”、“制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比如像周瑜气死,牛皋笑死之类的悲剧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其发生的主要根源就是缺乏度量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