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7793900000011

第11章 古代散文精典佳作(11)

本文见于晋朝人陈寿所著《三国志》的《蜀志》卷五《诸葛亮传》中,又收于《文选》卷三七中,题为《诸葛孔明出师表》。表是臣下向皇帝有所请示时所用的文体,与上疏相类,但在三国以后对天子称表,对诸侯称上疏,此前对天子也可称上疏。诸葛亮的著述,陈寿在《诸葛亮传》中列出二十四篇,但其中许多篇今已不存。清代人张澍从史传中辑录成《诸葛亮集》,1960年由中华书局标点出版,可资参阅。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③。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④,陟罚臧否⑤,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⑦,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⑧。侍中、尚书、长史、参军⑨,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冶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直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人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注释】

[1]先帝: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君主,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崩殂:帝王死亡之称。殂,音cú。

[2]益州:为蜀汉所占的地盘,相当于今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大部分以及云南、贵州的一部分。

[3]陛下:指刘禅,刘备之子,继刘备后为蜀汉君主,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4]宫中:刘禅的宫廷。府中:诸葛亮的相府。

[5]陟:音zhì,升迁。臧:音zāng,善良。否:音pǐ,恶毒。

[6]侍中:初为侍从皇帝左右应对顾问的高级官员,当时已经演化成为在中央具有显要职权的长官之一。侍郎:宫廷近侍官,地位略低于侍中。郭攸之:字演长,当时任侍中。费祎:字文伟,当时也任侍中。祎,音yī。董允:字休昭,当时任黄门侍郎。

[7]向宠:最初任牙门将。222年,刘备伐吴,惨遭失败,只有向宠一军未受损失,受到称赞。刘禅时,向宠被推为中部督,统率禁卫军。

[8]桓:东汉桓帝,名刘志,147年至167年在位,他宠用外戚,诛杀贤良,是个无道的君主。灵:东汉灵帝,名刘宏,168年至188年在位,他宠信宦官,是个昏庸腐败的君主。

[9]尚书:协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此处指陈震。长史:丞相府设长史,辅助丞相办理政务。此处指张裔。长,音zhǎng。参军:丞相府设参军,参与商讨军国事务。此处指蒋琬。

[10]南阳:郡名,治所在苑,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境。

[11]倾覆:溃败。此处指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击溃事。长坂,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境。

[12]二十有一年: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至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这份《前出师表》,时距二十一年。

[13]寄臣以大事: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大举伐吴,被吴国大将陆逊战败,在白帝城气病而死,临终托孤,要诸葛亮辅佐刘禅,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

[14]五月:蜀汉建兴三年五月。诸葛亮于此时率兵南征,渡过泸水,平定了蜀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泸:泸水,今名金沙江。

[15]不毛:不生长草木的地区。比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开化,并非真的不生长植物。

[16]三军:春秋时期,诸侯国家分军队为左、中、右三军。后世以三军代指全国军队。

[17]诹:音zōu,商议。

【译文】

臣亮言:先帝创建事业尚未过半就在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三足鼎立,益州境内困乏凋敞,这实在是危险急迫、存亡攸关的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毫不懈怠地在朝廷侍奉,忠贞将士们舍身忘死地在疆场奋战,这是因为怀念先帝非同一般的待遇,想在陛下面前表示报答啊。在这种情况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以此光大先帝遗下的德行,发扬有志之士的正气,不应该轻率地小看自己而精神不振,更不应该训谕浅俗,有失大义,以至于阻塞了群臣尽忠进谏的言路。

宫廷和相府,是一个整体,对待两处的官员,赏善罚恶,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作奸邪之事和触犯法令的,或者有尽忠为善的,都应当交付有关部门,评定他们的刑罚或奖赏,以此显示陛下公正贤明的处事态度;不应当有所偏袒,使得宫廷和相府在法度上不平等。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都是忠良可靠之臣,他们志向忠贞,思想纯正,所以才被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任用。愚臣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就一定能弥补欠缺和遗漏,使效益扩大。将军向宠,性格贤良,行事公平,通晓军事,当年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群臣推举他为中部督。愚臣认为,军营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求他的意见,这样就一定能使军队和协齐心,将领不管才能高低,都能妥当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颓的缘故。先帝在世之时,每次与臣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表示叹息与痛恨的。侍中郭攸之和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他们都是坚贞坦诚,肯于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来是一介布衣,在南阳躬身耕作,只图在乱世之中保住性命,并不向往在诸侯间奔走以谋求显达的名声与地位。先帝却不认为臣低贱浅陋,甘愿屈尊,三次光顾臣的茅草屋舍,向臣询问对当代形势的看法。臣由此心中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部众溃败,臣就在军事失利的时候接受了委任,在危急艰难的关键接受了指命,从那时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了解臣办事谨慎,所以在临终之际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臣。自从接受先帝遗命以来,白天黑夜都忧虑叹息,惟恐不能办好先帝托付的大事,从而损伤先帝知人善任的名声,所以就在五月间渡过泸水,深入不生草木的荒凉地区,去征讨那里的部族。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器也已准备充足,应当鼓动和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但愿能竭尽低劣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势力,复兴汉家天下,回到旧日都城。这正是臣报答先帝并效忠陛下的职守和本分。至于权衡得失,兴利除弊,那就是郭攸之、费祎和董允等人的任务了。

希望陛下将讨伐贼臣、兴复汉室的大事交付给臣,如果事无成效,就惩治臣的罪过,以此禀告先帝英灵。如果没有发扬德行的建议,就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过失,公布他们的怠惰。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思索,咨询高明的治国之道,明察和采纳好的言论,深切地记取先帝的遗诏,臣就受恩无限,感激不尽了。即将出发远征,面对此表不禁流泪,不知如何说好。

陈情表

--李密

【读前须知】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犍为郡武阳县人,生于蜀汉建兴二年(224年)。他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后任职蜀汉为郎,曾多次出使东吴,以善于辩论著称于世。蜀国灭亡后,西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给晋武帝上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推辞不就。

本文就是当时李密的上表,全文收录在《文选》卷三七中,原题为《陈情事表》,又收于《晋书》卷八八《李密传》中。《晋书》是由唐朝房玄龄领衔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西晋、东晋及十六国约一百五十余年间历史,现有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标点本通行。

李密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孤苦零丁的命运,以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情节并不复杂,但是李密的感情发自肺腑,语气婉转恳切,使人不得不为之凄恻。所以,晋武帝看过李密表文后,称赞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他不再勉强李密应征。不久,李密祖母去世,丧服期满,李密仍被征召到洛阳任太子洗马。后来,李密官至汉中太守。但他不愿外任,只希望在朝廷任职,因而心中怀有怨恨。一日,晋武帝在东堂赐宴,命李密赋诗。李密的诗中有"官无中人,不如归田"等句子,这句话得罪了晋武帝,李密被免去官职。西晋太康八年(287年),李密在家中去世。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①,夙遭闵凶②。生孩六月③,慈父见背④。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④,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⑥,门衰祚薄⑦,晚有儿息⑧。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⑨,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

[1]险:坎坷。衅:灾祸。

[2]夙:音sù,早,指幼年时期。闵:音mǐn,同"悯",忧患。凶:不幸的事。

[3]孩:婴儿发笑。

[4]见背:弃世离去。

[5]愍:音mǐn,怜悯。

[6]鲜:音xiǎn,少,此处是没有的意思。

[7]祚:音zuò,福分。

[8]息:子。李密有两个儿子,名赐、兴。

[9]期功:泛指亲戚。古人在亲戚死后要按关系的远近服不同的丧期,所以可以用丧期时间的长短来表示亲缘关系的远近。期,音jī,为服丧一年。功,有大小之分,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强近:勉强接近。此处指关系疏远的亲戚。强。音qiǎng。

[10]五尺之童:五尺高的僮仆。晋代一尺约合今二十四厘米,五尺为一米二左右,所以"五尺"是少年的代称。童,男僮仆。

[11]茕茕:孤单的样子。茕,音qióng。孑立:孤立。孑,音jié,孤单。

[12]吊:慰问。

[13]婴:缠绕。

[14]蓐:草垫。

[15]逮:等到。圣朝:指西晋王朝。

[16]太守:李密家乡犍为郡的太守。李密家乡是武阳县,为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孝廉:孝指善事父母,廉指品行方正,合称孝廉。汉武帝时命各郡、各王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西晋沿用此制度。

[17]刺史:犍为郡属益州,故此指益州刺史。西晋的刺史不仅仅负责监察各郡,而且是一州的军事、行政长官,比汉代刺史的权力扩大了。秀才:由州推荐的优秀人才名之为秀才,与后代的秀才不同。

[18]郎中:在宫廷侍从的官,尚书省的属员。

[19]除:授予职位。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管整理图籍、讲经以及祭奠先圣、先师等事务。

[20]猥:鄙贱,自谦之词。

[21]东宫:代指太子,因太子居于东宫。

[22]陨首:掉脑袋。

[23]逋:音bū,逃避。

[24]笃:重。

[25]伪朝:指被西晋灭亡的蜀汉。

[26]郎署:主管郎官的官署,即尚书台。

[27]渥:音wò,厚重。

[28]盘桓:徘徊不前。

[29]希冀:希望。李密本是蜀汉之臣,现在坚决不去晋朝任职,会有故意标榜名节的嫌疑,所以他要反复申明自己没有其他想法,只是为了供养祖母。

[30]薄:迫近。

[31]奄奄:呼吸短促将绝的样子。奄,音yǎn。

[32]乌鸟:乌鸦。相传乌鸦能反哺母鸟,所以用来比喻能孝养长辈的人。

[33]二州:梁、益二州。蜀汉地盘相当汉朝时的益州,西晋灭蜀汉后,将原属益州的汉中一带分出来,立为梁州,所以李密以"二州"代指蜀汉故地。牧伯:上古分中国为九州,一州之长称为牧,又称方伯,所以以"牧伯"代指刺史。

[34]结草:这是《左传》宣公十五年条的一段记载。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临终遗命,要将宠妾殉葬,魏颗没有照办。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看见一位老人结草将杜回绊倒,结果杜回被魏颗擒获。夜里,魏颗梦见老人,自称是未被殉葬的宠妾之父,特来报答魏颗之恩。后来,人们就以"结草"作为表示死后报恩的典故。

【译文】

臣密言:臣因命运坎坷多灾,早年遭受忧患与不幸。臣出生六个月刚会笑的时候,慈父就弃世离去了。等臣长到四岁的时候,舅家迫使母亲改变了守寡的意愿。母亲改嫁后,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体弱,亲自抚养臣。臣年幼时常常患疾病,直到九岁还走不稳路。就这样,臣孤苦零丁地直到成家立业。臣既无叔伯,又无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外面没有关系或近或远的亲戚,家中没有照应门户的少年僮仆,臣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只剩形体和身影相互伴慰。祖母刘氏身缠疾病,常常躺在草垫上。臣侍奉汤药,未曾暂停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