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7794000000011

第11章 三略(1)

上略

【原文】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相同好靡不成,与众相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含气之类①咸愿得其志。

《军谶》②曰:"柔能制刚,弱能胜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抉成天威,匡正八极③,密定九夷④。如此谋者,为帝王师。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⑤,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斋,守之不以城廓,藏之胸臆,而敌国服。《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障。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肢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⑥,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获固守之,获厄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⑦,敌悖义之,敌睦携之⑧。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已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已为天下,使城自保,令士自取。

世能祖祖⑨,鲜能下下⑩。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农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娱,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帝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

《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弥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乱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何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士卒服。所任贤,敌国畏。

《军谶》曰:"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

夫将者,国之命也。能制胜,则国家安定。

《军谶》曰:"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矣。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军谶》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洁;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财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妄动,则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

《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

《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

《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千里,无一年之食;二千里,无二年之食;三千里,无三年着急食,是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则谓盗端。"

《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藟相连,种德立恩,夺在位权;侵侮下民,国内哗喧,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军谶》曰:"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伐功;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苛政,变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祸殃。"

《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注释】

①含气之类:指人。使人各得其宜。

②《军谶》:古代兵书。

③八极:八方极远的地方。

④九夷:《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⑤守微:守,遵守,奉行;微,精妙之理。

⑥原之:恢复原状,指平反昭雪。

⑦绥:安抚。

⑧携:离。

⑨祖祖:尊崇祖先。

⑩下下:爱护民众。

乱将:乱,指没有法度。乱将是治军没有法度的将领。

恕:推己及人的意思。

负薪:背柴草;指卑贱的人。

内顾:思念妻妾。

怒:这里把怒作为将帅所用的一种手段来看待。

易:改变。

樵苏,打柴割草。爨,炊。宿饱,谓晚餐吃得多,至第二天早晨仍感到饱。

急刻:严峻苛刻。

枉:不正,邪恶。

讪:毁谤,讥刺。

强宗:封建社会中的豪门,有权势之家。

葛藟:蔓生植物名,葡萄科,又名千岁藟。以其似葛,故名葛藟。

县官:这里指天子。

强弱相虏:虏,掳掠,即抢劫人和财物。此句句法承上句用"相",实际上强者能掠夺弱者,弱者不能掠夺强者。

枝叶:比喻同宗旁支。

比周:结党营私。

卑贱陵贵:卑贱,这里指皇室的旁支;贵,指皇室。

讼:责备。

引威自与:故作威风之意。

取容: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伐功:夸耀自己的功劳。

旧齿:有德望的老人。

岩穴:指隐士。

【译文】

役使将领的方法,务必收揽英雄的心,赏赐禄位给有功的人,将自己的意志贯通于众。所以与众人一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与众人同仇敌忾就没有倾覆不了的敌人。国泰民安,是由于得了人心;国亡家破,是由于失了人心。人都是愿意实现自己理想的。

《军谶》说:"柔能制服刚,弱能制服强。"柔是一种美德,刚是一种祸害,弱者是人们帮助的对象,强者会招来怨恨,成为人攻击的对象。柔有设置之处,刚有施行之处,弱有有用之处,强有施加之处,这四样兼备就能因事制宜。事情的真面目还没有显现,人们就不能认识它。天地神明,是随着事物的推移而变化无常的。要根据敌情而转变,不要先采取行动,敌人动就跟着动。所以能图谋制胜,无所限制,扶佐帝王建立威严,匡正天下,安定九夷。像这样的谋士,就能成为帝王的老师。所以说,没有不好强的,却很少有奉行精妙之理的;如果能奉行精妙之理,就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圣人掌握了它,就能因地制宜,展开它可弥漫四海,卷起来不满怀抱,安置它不用家宅,保护它不用城郭,藏在心中,便能制服敌国。

治国之道,要依靠贤士与民众。信任贤士如同心腹,使用民众如同手足,那么谋略就没有失误的。所到之处好像肢体相随,骨节相护,自然的有似天道,巧妙得没有间隙。治军治国的关键,在于体察民心,施行各种利民措施。使危难者得到安抚,使心存疑惧的人高兴,使叛离的人归附,使蒙受冤屈的人昭雪,使申诉人的问题得以查清,使地位卑下的人尊贵,使豪强受到抑制,使敌对的人灭亡,使贪财的人满足,使想要功名的人得到任用,使不愿暴露的隐匿起来,使有谋略的人接近君王,使用馋言的人倒台,使诋毁他人的人遭到惩罚,使谋反的人受诛杀,使横暴的人受挫折,使骄傲的人遭损害,使归顺的人受安抚,使被征服的人有住所,使投降的人获赦免。得到坚固的地方要把守好它,得到险隘的地方要阻塞住它,得到难攻的地方要驻兵屯守它,得到城邑要分赐掉它,得到土地要分封掉它,得到钱财要分散掉它。敌人行动时侦察,敌人接近时戒备,敌人强大时退让,敌人以逸待劳时避开,敌人来犯时严阵以待,敌人暴虐时安抚他的民众,敌人背理时用正义声讨,敌人和睦时离间。利于敌人的举动挫败他,依据敌人的形势击破他,放出舆论来误导他,四面包围来捕获他。得到了不据为己有,储存的财物不保留,夺取城池不要太久,立其国人为君而不自己谋取,决策的是自己,拥有的是将士,哪知这正是利之所在!他们做诸侯,自己做天子,使他们各自保住城邑,各自征收赋税。

世上的人都能尊崇祖先,很少有人能爱护民众。尊崇祖先只是宗族之亲,爱护民众才是为君之道。爱护民众,就是致力于农耕蚕桑不侵占农时,减轻赋税不使民众财用匮乏,减少徭役不使民众疲劳,这样,就能国富而民乐,然后选择贤士来治理他们。所谓贤士,就是英雄。所以说,收罗了敌国的英雄,敌国就会困窘。英雄,是国家的主干,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获得了主干,收取了根本,政令就能通行而没有怨言了。

用兵的关键,在于使礼节隆重而俸禄优厚。礼节隆重,智谋之士就会到来;俸禄优厚,义士就会轻死效力。所以给贤士俸禄不要吝惜钱财,奖赏有功的人不要超过一定的时间,这样部下就会同心合力而敌国就会削弱了。用人之道,用封爵来尊重他,用财物来供养他,贤士就会自行到来;用礼节来接待他,用大义来激励他,贤士就会以死相报。当将帅的,必须与士兵同甘苦,共安危,才可以超越敌人,这样军队才有全胜,敌人才能全部被俘获。从前良将用兵,有送他一瓢酒的,他派人倒在河里与士兵同流而饮。一瓢酒不能使一河水都有酒味,而三军之士想要为他效死,是因为他与自己同甘苦。《军谶》说:"军井没有打好,将帅不说口渴;军帐没有搭好,将帅不说疲倦;军灶没有做好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裘,夏天不拿扇子,雨天不张伞,这就叫将帅的礼节。"与士兵共安乐,与士兵同危难,所以他的部下能统一而不会散乱,能使用而不会疲劳,因为恩惠是平素就积累的,思想是平素就一致的。所以说,不断地积累恩惠,一个将帅就能取得万人的心。

《军谶》说:"将帅之所以有威信,是因为号令严明;打仗之所以全盘取胜,是因为军政好;士兵之所以不怕打仗,是因为服从命令。"所以将帅没有收回的命令,赏罚一定要讲信用,像天地那样不欺人,才可统御众人;士兵服从命令,才可出境出战。统率军队把握形势的是将帅,夺取胜利打败敌人的是士兵。所以治军没有法度的将帅不可让他拥有军队,乖戾不顺从的士兵不可让他攻伐敌人。攻城攻不下,灭国灭不成,二者都无战果,那么兵力就疲弊了。兵力疲弊,将帅就孤立,士兵就不听指挥,用来防守就不会坚固,用来攻战就会败逃,这就叫士气不振的军队。军队士气不振,将帅的威信就不行;将帅没有威信,士兵就不怕刑罚;士兵不怕刑罚,军队就要混乱;军队一混乱,士兵就要逃亡;士兵逃亡,敌人就要乘机进攻;敌人乘机进攻,我军就必然会有损折。

《军谶》说:"好的将帅统领军队,用推己及人的精神管理士兵。施加恩惠,军队的战斗力会日日更新。作战时会如飙风突起,进攻时如江河决堤。所以,他的军队使敌人可以观望而不敢抵挡,只能投降而不可取胜。将帅身先士卒,所以他的军队能成为天下的雄师。"

《军谶》说:"军队以赏、罚为表里,不可偏废。赏罚严明,将帅的威信就建立起来;官吏得力,士兵就心服;任用的人德才兼备,敌国就会受到震慑。"

《军谶》说:"贤人所到的国家,就不会遇到敌手。"所以对贤士只可谦恭而不可傲慢,对将领只可使他快乐而不可使他忧愁,对谋略只可深思而不可怀疑不定。对贤士骄慢下级就不顺服,使将领担忧内外就互不信任,对谋略怀疑不定敌国就会振作起来。以这样的情况去进攻讨伐就会导致祸乱。将领,是国家的命脉,将领能克敌致胜,国家就安定。

《军谶》说:"将领要保持清廉、镇静、公正、严整,能接受规劝,要明辨是非,能容纳人才,能采纳意见,能了解各国风俗,能绘制山川地图,能知道险阻关隘,能控制军队。"所以说,仁贤者的智谋,圣明者的思虑,卑贱者的言谈,朝廷上的议论,兴衰存亡的历史,都是将领应该知道的。将领能思贤若渴,就会听从他们的计策。将领如果拒绝劝谏,英雄就会离去;如果不听从计策,谋士就会叛离;如果好坏不分,功臣就会消极;如果固执己见,下面就会归咎于他;如果自夸,下面就会少建功业;如果听信馋言,众人就会离心离德;如果贪财,坏事就禁止不了;如果想念妻妾,士兵就会淫乱。以上这些坏作风将领有了一条,众人就会不服;有了两条,军队就会没有规矩;有了三条,士兵就会败逃;有了四条,国家就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