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7794000000041

第41章 百战奇略(13)

东汉大将吴汉奉命率军讨伐于成都称雄的公孙述,部队很快就进入犍为郡所辖地区。该郡各县都凭城坚守。吴汉挥军攻克了广都县,又派轻装骑兵烧毁了成都市桥,没多久武阳以东的各小城邑都投降了吴汉。这时,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告诫吴汉说:"成都有十多万敌军,不要轻视它。应该坚守广都,等待敌军来攻,千万不要主动出兵与敌争战。如果敌军不敢来攻,你就转移营阵以逼迫它;必须等到敌军精疲力竭之时,才可以进击它。"吴汉并未听从光武帝的谆谆告诫,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当进至距成都十余里处,于江水北岸扎营,并于江上架设浮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南北两营地相距二十余里。光武帝得悉吴汉的进攻举动后,大为吃惊,责备吴汉说:"我曾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诫你,为什么事到临头却违旨乱来?你既已轻敌贸然深入,却又与刘尚分立两营。凡事有缓急之分,一旦遇到危急情况,就无法相互救援了。敌人如果出兵牵制你,而以主力进攻刘尚,刘尚若被攻破,那么,你也就失败了。幸好现在没发生意外情况,你要立即率兵返回广都坚守待敌。"不幸的是光武帝的诏书还未送到的时候,公孙述果然已经派遣其部将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来攻吴汉;又派另外将领率兵万余人袭劫刘尚营寨,造成汉军两营之间无法相互救援的被动局面。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遭到失败而退回营垒,敌将谢丰乘势包围了吴汉军。吴汉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我和诸位将军共同越过艰难险阻,转战千里之遥,所向斩获甚多,才得以深入敌人腹地。现今已进至敌人都城之下,而我们与刘尚两处竟都遭敌人包围,形成互相不能救援的局面,此种形势的危害性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打算秘密转移兵力到江南与刘尚合兵一处,共同抗御敌人。如果大家能够齐心协力,都能奋勇作战,大功就可建立;倘若不这样,失败是必然而不会有其他的结果。现在成败的关键,就在这次行动了。"诸位将领听后齐声说道:"是!"于是,吴汉以酒食款待将士,用草料喂饱战马,关闭营门三天不出战;又在军营中插立很多旗帜,保持烟火缭绕不断,用以迷惑敌人。第三天的晚上,吴汉悄悄过江与刘尚合兵一处。敌将谢丰等竟然没有发觉,第二天,谢丰仍分兵一部抵御江北汉军,自率主力进攻江南汉军。吴汉亲自指挥全部兵力迎战敌军,从清晨一直战到黄昏时候,终于大败敌军,击斩了敌将谢丰、袁吉。于是,吴汉乘胜率军退守广都,留下刘尚所部继续抵御公孙述,并把有关战况写成奏状上报光武帝,而且深切痛责自己的过失。光武帝阅后批复道:"你率兵还守广都,是很正确的决定。公孙述此后必定不敢丢开刘尚而直接来进攻你。如果他先进攻刘尚,你从广都率领全部步骑兵行军五十里而增援到那里时,正是公孙述处于危险困疲的时候,因此打败他将不会是很困难的事。"此后,吴汉率军同公孙述军交战于广都与成都之间,前后八战八捷,并进驻于成都外城。公孙述亲率数万人出城与吴汉军大战,吴汉派遣护军高午、唐邯率领数万精锐部队迎击公孙述。公孙述兵败逃走,高午奋勇追击,冲进敌阵挥枪猛刺,杀死了公孙述。第二天,成都城内的敌人只好开城投降。吴汉令人斩下公孙述首级运送到京都洛阳。至此,蜀地割据势力完全被平定。

死战

【原文】

凡敌人强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须置之死地①,告令三军,示不获已。杀牛燔车,以享战士,烧弃粮食,填夷井灶,焚舟破釜,绝去其生虑,则必胜。法曰:"必死则生。②"

秦将章邯③已破楚将项梁④军,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兵败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⑤、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⑥而输之粟。楚怀王以宋义⑦为上将,项羽⑧为次将,范增⑨为裨将,救赵。诸别将皆属焉。宋义行至安阳⑩,留四十余日不进,遣其子宋襄相齐,自送之无盐,饮酒高会。项羽曰:"今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诸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宋义,即其帐中,斩之,下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王阴令羽诛之。"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叛乱。"即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襄,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楚怀王,因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焉。项羽以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二万众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兵击秦军,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大破秦军。

【注释】

①死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叫做"死地"。

②必死则生:语出《吴子·治兵第三》。

③章邯:秦将,官至少府。秦末,曾率兵镇压过陈胜、项梁领导的起义军。后在巨鹿兵败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围攻,兵败而自杀。

④项梁: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楚将项燕之子。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他响应陈胜起义,与其侄项羽率兵八千于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陈胜失败后,他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梁自号武信君。后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北)与秦军作战中战死。

⑤王离:秦将王翦之孙。

⑥甬道:谓两旁筑有墙垣的通道,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⑦宋义:故楚令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从项梁起义。后楚怀王熊心以其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率军北上救赵时滞留安阳不进,为项羽所杀。

⑧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从叔父项梁起义。梁战死后,他与宋义等率军北上救赵,于安阳杀死宋义,被楚怀王任为上将军,率军北进于巨鹿打败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在楚汉战争中,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击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身死。

⑨范增:项羽谋士。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时,年已七十,初从项梁,后佐项羽,颇有谋略,被羽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掉刘邦,未被采纳。后因刘邦施反间计,为项羽怀疑而忿离死于归乡途中。

⑩安阳:地名。位于今山东曹县东北。

无盐:地名。位于今山东东平东南。

支吾:亦作"枝梧",意谓抵触,抗拒。

假上将军:因尚未得到正式任命而暂署上将军之职,故称"假上将军"。

河:这里指"漳河"。

釜甑:均为炊具。釜,一种敛口圆底,或有两耳的锅,有金属制和陶制两种。甑,类似现代的蒸锅,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凡敌人兵势强大、士气旺盛,而我军士卒心存疑虑、不肯拚命杀敌时,那就把他们置于死亡之绝境,并且明令全军知道,这是迫不得已的作法。然后,杀牛烧车,犒劳战士,烧毁粮草,填平井灶,焚船毁锅,断绝他们企图生还的侥幸心理。这样,作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就医如兵法所说:"抱定必死的决心去奋战,就能获得胜利而生存。"

秦国将领章邯率军打败楚将项梁军以后,就认为楚地的兵力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挥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军。恰在这时,赵歇为国王,陈余为将领,张耳为丞相,他们兵败后都逃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率军包围了巨鹿,章邯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南边,修筑甬道给部队运送粮食。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率兵去救援赵国;其他各将领都隶属于宋义指挥。宋义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多天不前进,还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并且亲自送他到无盐,盛办酒宴,大会宾客。项羽对此极为不满地说:"如今我国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国王为此坐卧不安,调集全国军队而专门委任将军指挥,国家安危的命运,完全在此一举。现在,你身为上将军而不体恤士卒疾苦,却去钻营个人私利,这不是国家栋梁之人所该做的!"项羽利用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的机会,就在其帐中把他杀了,然后通令全军说:"宋义与齐国勾结图谋反叛,楚怀王密令我把他杀掉了。"

此时,众将都为项羽的举动所震慑,没有一个敢于抗命不从的,大家齐声说道:"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啊。现在将军诛杀的是图谋反叛的乱臣贼子。"于是,大家立即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赶宋义之子宋襄,追到齐国把他杀掉了。之后,项羽派遣桓楚向楚怀王报告了所发生的情况,楚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等都隶属于项羽指挥。项羽因杀掉以权谋私的宋义,从此便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不久,他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兵二万渡过漳河,救援巨鹿。与秦军交战稍得些许胜利,陈余再次请求救兵。于是,项羽就亲率全部人马渡过漳河,并下令把渡船沉入河底,砸毁饭锅,烧掉营垒屋舍,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明决一死战而决不退还之心。项羽率军一到巨鹿,便包围了王离,与秦军多次交战,切断了秦军的运粮道路,终于大败秦军,击杀了秦将苏角,俘获了王离。是时,楚军声威已经雄冠诸侯。此前,巨鹿城下已有诸侯援军十多个营垒,但却没有敢于出战的;到了楚军进击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们都站在壁垒上观望而不出兵助战。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英勇奋战,杀声震天;而诸侯军无不人人胆战心惊。就这样,楚军终于大败秦军。

生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则死。①"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鄗之间。晋赵婴齐②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③

【注释】

①幸生则死:语出《吴子·治兵第三》。

②赵婴齐:晋军中军大夫。

③本篇史例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

在与敌交战过程中,如果有利地形已为我军占领,参战部队已经进入阵地,军法号令已经通行无阻,奇袭分队已经部署停当,那么,此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全军将士要舍生忘死地去杀敌,这样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倘若将领临阵畏敌怯战,企图侥幸活命,反会被敌人所杀。就如兵法所说:"侥幸求生的,反而走向了死亡。"

春秋时期,楚王率军讨伐郑国,晋国派兵前往郑国救援,和楚军对决于敖、鄗之间。晋军的中军大夫赵婴齐让他的部队预先在黄河边上准备好了渡船,打算败仗以后先过河逃跑。因此,严重瓦解将士的斗志,致使晋军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饥战

【原文】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①"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②率兵渡江取陈湘州③。陈将侯瑱④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瑱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⑤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瑱,瑱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填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瑱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瑱不能制。⑥

【注释】

①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

②贺若敦:北周将领。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善骑射,多计谋。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恃功怀怨为丞相宇文护所不容,而被逼自杀。

③湘州:南朝陈长沙郡治所,位于今湖南长沙。

④侯瑱:陈朝将领。巴西充国(今四川南充西北)人,字伯玉。作战勇敢,在梁朝时因平定侯景叛乱有功,任豫州刺史。陈文帝时,官至太尉。

⑤罗:即罗州,位于今湖北房县西北。

⑥本篇史例出自《北史·贺若敦传》又见《周书·贺若敦传》。

【译文】

大凡兴兵征战,深入敌人境内,粮草供应出现困难,必须分兵搜掠,占据敌国粮仓,夺取它的积蓄,用以接济军需,这样就能取胜。就如兵法所说:"粮秣给养靠在敌国补充,这样部队的后勤供应就充足了。"

《北周》史载:北周将领贺若敦率军攻取了陈朝的湘州。陈朝将领侯瑱率兵进攻贺若敦,企图夺回湘州。此时正值秋水泛滥季节,水路交通严重受阻。致使贺若敦部队粮草供应不上,将士人人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分兵四出搜掠粮物,用来补充部队的军资费用。贺若教怕侯瑱了解自己部队的缺粮情况,就在军营中大量积土堆丘,在上面覆盖粮米,然后召集附近村庄的百姓到军营来,装作向他们询问事宜的样子,故意让他们看到营中堆积的"粮山"以后,再把他们一一送走。侯瑱从百姓那里听到所见的情况后,便误认为贺若敦部队的粮食充足。贺若敦还进一步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显示其长期驻守湘州的企图。这样一来,从湘州至罗州之间的老百姓因怕打仗都无心种田而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侯瑱对此一筹莫展。战争伊始,当地百姓常常驾驶小船,装载粮米和鸡鸭笼子送给侯瑱部队作军饷。贺若敦对此甚为忧虑,于是便派人伪装成当地百姓给敌军送去粮谷和鸡鸭,而实际埋伏着士兵的武装船只向敌军驶来,侯瑱部队看到了,以为又是送粮百姓的船只,便迎水而上,争先恐后地去接取东西,若敦船中的士兵于是将他们全部抓获。另外,若敦军中常有叛逃者骑马投降敌人的,侯瑱都予以接纳。有鉴于此,若敦便令人找来一匹马,牵着它走上船,又让船上人用鞭子抽打这马匹,这样重复多次以后,马匹因怕挨打而不敢上船了。其后若敦设伏兵于江边,让人骑着这匹怕船的马伪装投奔侯瑱军,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来迎接,大家争相过去牵马,马因怕船而不敢上船。这时,江边若敦预设的伏兵突然冲杀出来,将侯瑱所派的士兵全部杀死。

此后,即使有了真正来送粮或者投降陈军的人,侯瑱因为害怕又是若敦所设的阴谋,再也不敢接纳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一年多,侯瑱始终未能打败贺若敦。

饱战

【原文】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

唐武德初,刘武周②据太原③,使其将宋金刚④屯于河东⑤。太宗⑥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垂⑦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⑧。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⑨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⑩。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